?

滿族民間體育在東北地域學校體育中的應用價值

2011-03-18 21:52秦東宏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滿族體育項目民間

秦東宏,張 強

(通化師范學院 體育系,吉林 通化 134002)

民間體育是民間體育活動的簡稱,也往往被稱為民間體育游戲.是指存在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沒有高度組織化、制度化的體育活動.綜觀世界各國學校體育教學,無一不把本國民族民間的優秀體育活動項目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加以繼承和弘揚,當前我國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引進、吸收國外的,我國民間的傳統體育內容所占的比重較少,也不被教師所重視.滿族民間體育源于東北地域,但是東北地域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大部分教學內容是競技體育項目,而具有趣味性、娛樂性、地域性的滿族民間體育被排除在課程之外,造成很多滿族民間體育瀕臨失傳的現象.滿族民間體育分為傳統體育和非傳統體育,目前許多學者已對滿族民間體育的傳統體育部分項目進行了挖掘、整理,并成為滿族比賽項目.但是還有很多在民間流傳,尚未形成傳統的滿族民間體育沒有被整理和挖掘,對其進行挖掘、整理并引入學校體育教育中,有利于豐富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使其逐步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弘揚民族精神,實現東北地區學校體育目標.

1 滿族民間體育的特點

滿族民間體育多流傳于民間,由于滿族的生產方式、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社會歷史背景、風俗習慣等原因,滿族體育多為剛勁有力、競技性、實用性與智能性較強的體育活動,主要有七大類:與日常生活勞動相關的體育活動;與器械有關的體育活動;接近于競技體育的活動;與動物有關的體育活動;與智力有關的體育活動;與自然氣候環境有關的(水和冰雪)體育活動.其具有以下特點.

1.1 滿族民間體育的趣味性

在物質生存條件得到保證的基礎上,滿族人民為豐富日常生活,逐漸創造了一些集健身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體育活動,如老鷹抓小雞、編花籃兒、玩嘎拉哈、踢毽子等等.通過這些體育活動,人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增強體質,陶冶情操,促進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有的體育活動需要制作一些體育器具,但它們的制作非常簡單,可以就地取材,這樣在制作過程中人們能夠各盡其能,盡顯智慧,進而使體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利于開展.

1.2 滿族民間體育的地域性

不同民族所處的區域環境以及由區域環境而帶來的自然條件不同,使各個民族都在自己文化背景之上形成了有別于其它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方式,滿族發源于我國的東北,一到冬天,白雪散地,形成了滿族特有的冰雪體育文化.如踢行頭、玩冰車、單腿驢、玩滑冰板、冰車滑雪、放爬犁坡、打冰嘎、打冰滑子、雪地走、跑冰車等.

1.3 滿族民間體育的娛樂、健身性

民間體育的娛樂健身性是民間體育的主要功能,參與民間體育項目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娛樂身心.滿族民間體育的娛樂性是以休閑消遣健身娛樂為主要目的,它是人類在具備起碼的物質生存條件的基礎上,為滿足精神的需要而進行的文化創造,如“嘎拉哈”又稱爪子兒,滿語稱色爾圖,是用獐、狍、鹿、豬、羊等動物的骨頭(趾骨)制成,常涂有各種顏色,玩法多樣,室內、室外、地上、炕上都可以玩.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滿族民間體育如踢毽子、拔河、抽陀螺、蕩秋千、放風箏等,這些運動都具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娛樂身心的作用.

1.4 滿族民間體育的實用性

滿族民間體育源于生活,多數項目不受時間、地點、器材、人數的限制,內容簡單、形式多樣,選擇余地大、空間大、老少皆宜,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1.5 滿族民間體育的競技性

在滿族民間體育中,有許多體育項目是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能得以實現的,如騎馬賽跑、摔跤、水中騎馬打仗、蹴鞠等等,而這些體育項目大多是從滿族軍事體育演變過來的,故其必然帶有軍事體育的對抗性和競爭性等特性.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運動發生了相應變化,更具有現代特色,但其對抗性的功能依然沒有改變.如頂拐、單腿頂、雙飛舞跑、三條腿走跑、賽跑、舉重等,為了能夠在運動中取勝,人們必須要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技能,因此,通過這種體育活動既能增強人們的體質,又能培養人們的競爭意識.

2 滿族民間體育進入學校體育的可行性

長期以來,我國民間體育一直處于自生自滅進程中,民間體育的創新與消亡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踐證明借助于學校教育可使民間體育得以延續和發展.如我國滿族民間體育“斗雞”游戲,最初是兒童游戲,以后變成軍事訓練的主要內容,60~70年代成為學校體育的內容,用于發展學生的力量、耐力、協調靈敏素質,在發展中逐漸確定了比賽規則,現在已經成為競技體育項目即“頂拐”比賽.比賽方法是兩個人比賽,左手握住右腳,左腳支撐跳,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盡量將對手頂出規定的區域.這樣民間體育經過學校體育這個中介完成了項目的發展,因此民間體育要發展必須借助于學校教育才能得以發展.

2.1 滿族民間體育的趣味性符合中、小學生的運動興趣

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運動的愛好和習慣才能逐漸得以形成,滿族民間體育是集健身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體育活動,如老鷹抓小雞、編花籃兒、玩嘎拉哈、踢毽子、扯大圈、跳房子、拔河等,這些運動符合中小學學生的興趣而且喜聞樂見,能使學生愉快地進行體育學習,享受運動的樂趣.

2.2 滿族民間體育的健身、娛樂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征

滿族民間體育中的編花籃兒、壓悠兒、掰手腕、放風箏、踢毽子、玩冰車等體育項目很適合兒童少年的身心特點和規律.編花籃兒可鍛煉兒童少年的協作意識、腿部力量和關節的靈活性;掰手腕可提高兒童少年的手部肌肉力量及其周圍韌帶的加固能力;玩冰車可發展兒童少年身體的平衡能力,放風箏可改善兒童少年的視力,矯正脊柱形態.因此,這些體育項目不僅能夠豐富兒童少年的課余生活,還可改善運動系統的機能狀態,有效地促進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提高體能,在健身的同時使中小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2.3 滿族民間體育的實用性特點使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更具有實效性

滿族民間體育中的日常生活類、游戲類的體育項目,如老鷹抓小雞、石頭剪子布、滾雪球、玩嘎啦哈等,其運動強度較小,且活動方式實用、簡便、易行、貼近生活,不受年齡、性別、體質條件的限制,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年齡特點、身體狀況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進行鍛煉.這些體育項目大多是來源于人們的勞動生產,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健身運動形式,相對于競技體育來說,它是對人的一種整體鍛煉,而不是對某個部位的強化鍛煉,也就是說它對人的各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影響.有的項目如“雙飛燕”即“兩人三足”,即可以增強學生們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協調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竟爭意識,使其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體育道德規范,使其社會適應性等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得以提升,這些是大、中、小學生缺少的素質,因此,滿族民間體育的實用性特點能有效地實現新課程標準四個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

3 滿族民間體育在東北地域學校體育中的應用價值

3.1 滿族民間體育進入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6月7日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實行國家、地方及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按照新課程計劃,學校和地方課程占總課時數的10%~20%,綱要頒布以后,國家給體育教育更大的自由度,學校體育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從改革結果來看,體育與健康課程并沒有更多的吸納民間體育的內容,這既是學校體育的損失,同時也限制了民間體育的發展.針對此種情況,對于東北地區的學校體育今后應更多的引進滿族民間體育項目.如東北地域冬季氣候寒冷,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常常處于一種無內容可上的狀態,若把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爬犁、冰床、高坡滑雪、雪地走、打冰嘎、玩滑冰板、打冰滑子等內容列為冬季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充實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多種需要,彌補農村、中小城市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不足,能更好地實現東北地域學校體育的目標.

3.2 滿族民間體育成為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能體現“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學校體育教育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滿族民間體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日常生活、勞動類、水類、冰雪類等體育活動能使學生接觸自然、社會,提高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接近于競技體育類的內容可發展生存能力、合作精神、競爭意識.滿族民間體育的娛樂性和健身性特點,決定了它能夠不同程度地促進智力發展,調節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有助于情感的發展,培養和形成健康的個性.因此,滿族民間體育能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的作用.

3.3 滿族民間體育進入學校體育教育是滿族民間體育發展的需要

滿族民間體育是我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與健康課程更多地吸納滿族民間體育,一方面能讓滿族民間文化找到生存繁衍的土壤,使民間原始體育形態走向規范化、科學化、普及化,促進滿族民間體育更好地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對加強民族教育、培養民族思想、樹立民族意識、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4 滿族民間體育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內容能大大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滿族民間體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近于游戲,也有競技的成分,無論學生競技水平高低都可以參加,而且趣味性遠遠強于以往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同現代籃球、排球和足球總是那些競技水平高的學生唱主角,那些體力差、個子小的學生只能做冷板凳,做旁觀者相比,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容易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綜上所述,充分挖掘、整理滿族民間體育項目,并將其應用到東北地域學校體育教育中,是課程改革的需要;能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滿族民間體育發展的需要,能大大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可有效地促進學生身體發展、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既能發揚滿族民間體育,又能更好地實現其育人的功能.

[1]欒桂芝.論滿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教學[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2(3):73.

[2]欒桂芝,蘿利,等.滿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及特點[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3(6):33-34.

[3]欒桂芝,王德平.滿族民間體育傳承形式探析[J].滿族研究,2009(3):73-76,81.

[4]黃玲,周美芳.對民間體育項目進入學校體育教學的思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5(7):141-142.

[5]林琦.中小學民族民間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J].體育科學研究,2009(1):102-103.

猜你喜歡
滿族體育項目民間
傳承滿族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我校被評為“河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基地
新賓滿族歌舞音樂創作及時空表述
初中體育項目練習中培養學生責任心的策略
遼寧滿族民間故事的教育作用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體育項目的生態因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