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自組織視角下的人生觀塑造

2011-04-02 22:21盧鵬劉倩
當代青年研究 2011年3期
關鍵詞:人生觀個體人生

◎盧鵬 劉倩

青年自組織視角下的人生觀塑造

◎盧鵬 劉倩

社會的急劇轉型導致當代青年思想的裂變與人生觀的多元,青年自組織作為青年群體廣泛社會參與的方式,是當代青年思想變化和行為發展的集中體現。青年自組織的發展與完善,對于引導青年樹立科學人生觀和激發青年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青年自組織與青年人生觀的塑造相融合,為我們有效研究青年人生觀的發展及其塑造路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為青年人生觀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創造了有益的途徑。

青年自組織 青年人生觀 路徑研究

一、青年自組織的內在機制分析

青年自組織是信息社會化的必然結果,是互聯網技術普及化的時代產物。關于“青年自組織”概念的正式提出與內涵界定,國內學者盡管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但其本質內涵是一致的,筆者在此不重點論述。一般說來,青年自組織是指通過自愿組成,為實現組織成員的共同意愿,按照其約定章程開展活動,由青年自發成立、自主發展、自我運作的一種非正式的組織形式。①青年自組織作為青年組織發展的新趨向,是時代發展與青年自我實現的內在統一,把握青年自組織的運作機制是正確引導青年人生觀塑造的必要前提。

(一)集中體現當代青年群體的共同意愿

青年自組織具有很強的自發性和自主性,這與青年身心發展及其內在需求保持一致。青年個體由于一定的業緣、趣緣、志緣、地緣關系而自愿結成青年群體,通過實現群體的共同意愿推動青年自組織的運行,從而對社會施加影響。一方面,隨著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日趨成熟,青年充滿激情與想象,敢于創新和挑戰,其自我意識尤其是民主意識逐漸覺醒并得到空前的發展,青年的潛在本能要求廣大青年迅速擺脫成人或者社會對其社會化的控制實現最大程度的社會參與,在社會實踐中施展才華,展示自我,并希望通過取得一定的勞動性成果來實現社會認可與自我認同;另一方面,“準成人”的社會角色導致青年主體性與對象性的矛盾運動,在社會化過程中,青年個體內在的需要與情感往往得不到成人或者社會的重視和滿足,尤其是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刺激著青年群體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標的追求,對于教育資源、就業環境和文化交流的迫切要求促使青年個體通過青年自組織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愿,并借助青年自組織的力量實現組織成員的共同目標。

(二)以多樣化的社會參與作為實踐方式

相比其它正式組織而言,青年自組織的組織形式相對松散,加之青年思維活躍,富有激情,其運轉過程充滿活力因子。青年社會化的漸進性與層次性與青年自組織的社會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密切相關,是青年個體社會參與實踐方式多樣化的內在驅動。結合現實來看,青年自組織的社會參與方式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開展各種 “小圈子”類型的內部活動,以青年個體相同的興趣愛好、信仰追求為出發點,以自娛自樂自我發展為主要目的;二是通過多元化的參與形式對社會施加積極影響,依靠青年自組織的有利因素實現自己在教育、扶貧、環保、慈善等諸多社會領域的推動作用,是對于政府管理和市場運行的有益補充;三是通過政治學習與政治參與的途徑參與政治生活領域,將注意力轉移到組織合法性和公眾形象性的高度,青年個體的民主意識、平等意識、維權意識都得以增強,實現“在社會中顯現,卻在政府視野里隱形”的政治參與目標。

(三)從滿足自我向服務社會的方向發展

青年自組織從它誕生的那刻起就帶有顯著的自我發展特點,它是青年群體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組織起來的,是實現自我心理情感需求和精神愉悅享受的重要途徑。一方面,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重任的當代青年必然將注意力集中到自身的切身利、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重要契機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青年自組織的發展壯大促使青年個體及其組織更廣泛地謀求政治與社會參與,提高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影響力,從而擴展組織的人際交往平臺和社會交往媒介,通過建立公益社團與志愿服務組織來實現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與解決,努力將組織的運行發展置于服務社會的任務之上,實現“滿足自我向服務社會”的目標轉化。

二、青年自組織與青年人生觀的塑造相融合

青年人生觀是指青年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較穩定的根本看法和態度,②青年自組織的社會參與過程就是組織內部的青年個體遵循人生發展道路實現人生價值的社會化過程。一方面,青年個體依靠青年自組織的內聚力與約束力規范自己的行為,引領青年沿著正確的人生軌道發展;另一方面,完成人生觀塑造任務的青年群體具備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更明確的人生目標,從而發揮青年自組織對于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推動青年自組織的發展。

(一)青年自組織的發展完善引領青年人生觀的塑造

青年自組織對于青年人生觀的塑造主要是通過影響青年人生觀的三大構成要素來實現的,即通過青年自組織的社會參與激發青年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引導青年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促使青年形成科學的人生評價。

第一,青年自組織激發青年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青年人生觀最核心的內容,人生目的的選擇決定著人生的根本方向、處世態度和價值取向,決定著青年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人生定位和發展趨向。當前我國青年自組織的發展趨勢呈現出更多的服務性和公益性,把個人和組織的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相對接積極推進社會發展與歷史進步,體現出青年追求崇高人生目標的認識高度。

第二,青年自組織引導青年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人生目的解答了青年“為何而活”的困惑以教會青年“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態度,從而幫助青年掃除認識上的障礙堅定自己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行為選擇。青年自組織較強的內部凝聚力和歸屬感能夠激勵青年個體完成組織角色承擔的任務以實現組織目標,從而形成強烈的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以助于青年形成積極的自我體驗,引導青年追求樂觀向上拼搏奮進的生活目標,及時有效地引領青年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實現青年由“懂得生活”向“如何生活”的轉化。

第三,青年自組織促使青年形成科學的人生評價。人生評價是青年人生觀的基礎與前提,是青年在人生目的和人生態度的指引下進行人生實踐所形成的價值判斷,是青年個體衡量其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的重要標準。青年自組織的社會參與本能讓廣大青年結合自己的價值選擇從社會參與的實踐過程與結果中進行自我比照、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通過社會實踐總結出人生價值的真諦和評價標準,從而促使青年形成科學的人生評價以明確自我發展的方向。

(二)青年人生觀塑造是青年自組織發展壯大的動力

青年人生觀的塑造尤其是科學人生觀的培養反過來能推動青年自組織的發展壯大。青年人生觀的塑造增強青年群體對于組織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為青年自組織的發展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首先,青年正確的人生目的觀為青年自組織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盀榱舜蠖鄶等?,還是為了少數個人或少數人而活,是區別人生目的正確與錯誤、崇高與渺小的根本標準?!雹蹖η嗄赀M行正確人生目的觀的人生觀教育有助于青年個體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勞動的認識與實踐,并將這種崇高的人生目的觀提升到組織目標實現的高度,實現青年自組織由自發到自覺的發展方向。

其次,青年合理的需要觀為青年自組織贏得良好的形象和政策支持。個體發展的需求是多元的,青年總是希望社會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條件來滿足自身多樣化的發展需要,青年人生價值的實現關鍵在于將個體需要與社會會需要相結合。因此,青年合理的需要觀引領者青年自組織在為社會做貢獻的實踐過程中實現個體與組織的需要,從而贏得良好的公眾形象以吸引更多的社會成員,為組織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社會參與政策空間。

再次,青年嚴明的紀律觀為青年自組織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鄧小平曾經說過:“一靠理想,二靠紀律。組織起來才有力量?!雹芄餐呐d趣愛好與理想信念是網聚青年群體以形成青年自組織的重要前提,然而組織的有序運行需要完備的制度體系加以規范和引導。青年紀律觀的塑造是青年個體自我約束、自我調適的基礎,青年自組織通過群體較強的紀律意識形成約定章程增強組織凝聚力,保障青年自組織的發展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三、青年人生觀塑造的路徑研究

正確的人生觀是青年擺正人生態度和明確人生目的的重要指針,是引導青年把握正確前進方向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因素。不遺余力地探索青年人生觀塑造的路徑是青年研究工作者的時代要求和歷史使命,科學有效的方法對于青年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沖破傳統行政化工作理念,實現青年自組織與青年組織互為補充的發展模式

青年組織是系統的組織結構、明確的組織目標與特定的組織規范作用于青年群體發展的重要形式,青年自組織通過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和輕松自由的環境氛圍擴展青年群體的社會參與廣度與深度。對于青年人生觀的塑造而言,青年正式組織與自組織的最終目的都是通過廣泛的社會參與實現人生價值,青年自組織社會功效的最大化關鍵在于沖破行政化的慣性思維工作理念。

第一,擁護創新,加強對新興青年自組織的扶持與引導。對待新興的尤其是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青年自組織,政府部門和工作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寬廣的胸襟,及時有效地引導青年自組織的健康發展,重視青年自組織的力量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對其懷疑否定甚至無情地打壓。青年自組織的扶持與引導,一方面能夠實現這股新興社會力量對于青年個體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雙重功效,另一方面能夠防止青年自組織發展方向的偏向,引導青年個體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以順利實現人生價值。

第二,講究實效,反對重形式輕內容的“唯上”工作模式。青年自組織與青年組織的活動目的不在于得到上級領導的賞識與認可,而是要能夠滿足青年個體身心發展需要和實現社會發展與進步。青年自組織的影響效果不是通過活動的場地規模,也不在于形式的新穎程度,關鍵在于活動本身蘊含的對于青年個體和社會發展的價值大小,重點在于青年人生觀能否得到正面積極的塑造與培養,因而開展的活動要密切聯系青年個體的思想實際和動機需要。

第三,方法多元,迎合青年自組織需求多樣化的發展模式。長期以來的青年組織工作就是依靠“三個一”的簡單管理模式推行的,即一種管理方式、一個評價標準、一套話語體系。青年在思想、文化、生活等領域的需求是多樣的,不加區分地套用簡單、單一的模式進行組織管理將會給青年自組織工作帶來一系列“盲區、誤區”,限制了青年個體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因此,青年自組織工作的方法應該多元化,并貼近青年社會化的實際需要。

(二)把握大眾傳媒的輿情導向功能,保證青年人生觀塑造的正確發展方向

大眾傳播媒介是承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功能的重要技術平臺,網絡的普及化導致信息傳播的復雜性和無針對性,尤其是各種錯誤的社會思潮通過網絡傳播日益侵浸到青年的思想意識中,給青年人生觀的塑造帶來巨大的思想困惑和認識誤區。因此,把握大眾傳媒輿情導向營造良好網絡環境是塑造青年人生觀的重要環節。

第一,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信息傳播與網聚功能。青年個體通過網絡媒介進行信息的交流與溝通,通過超時空的網絡平臺進行思想與認識的碰撞,有益于發散青年的思維,開闊青年的眼界,提高青年的認識,在民主氣氛下的探討與爭論過程中尋求思想的交集部分,從而建立共同的興趣愛好和理想信念并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為之奮斗;同時,隨著網絡范圍的不斷擴大,青年個體交流的范圍也隨之擴展,社會影響也隨之增強,尤其是青年自組織的出現和發展為青年人生觀的塑造提供了廣闊的網絡平臺,拓寬了青年相互交流與發展的空間。

第二,積極促成大眾傳媒的正面輿情導向功能。憑借網絡媒體快捷性、跨度性、民間性、互動性等特點,青年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和把握重要的社會信息,能夠為自己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機遇和條件,從而為實現人生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大眾傳媒通過傳播先進的文化知識和勵志性素材間接地影響著青年的思想和認識,激勵當代青年樹立革命樂觀主義態度和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激發當代青年努力實現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標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第三,有效克服大眾傳播媒介的負面輿情導向功能。網絡的盛行也帶來了西方各種錯誤社會思潮對青年的消極影響,尤其是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和“普世價值”思潮導致青年思想意識形態的極大不解和困惑。因此,加強網絡輿情監督與控制是防止負面輿情導向誤導當代青年走向人生歧途的有效措施與保障;同時,及時利用網絡媒介將西方社會思潮的錯誤本質澄清于當代青年面前,是引導青年堅定人生目的實現人生目標的重要任務。

(三)堅持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引導青年自覺探索人生的發展道路

學校是青年社會化的主要陣地,全面系統的學校教育是幫助青年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前提基礎;自我教育是青年自覺聯系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實際,積極促成人生觀教育理念外化為人生價值實現的行為表現。因此,青年人生觀的塑造必須堅持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機統一。

一方面,加強學校關于青年人生觀基本范疇的理論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全面性與系統性的特點,能夠有效集合眾多資源優勢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正面教育對青年進行人生目的、人生價值、人生責任、人生信仰、人生理想等人生觀基本范疇的理論教育,幫助青年從思想認識上弄明白“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意義何在”、以及“人怎么樣才能活得更好”等重大人生問題,從而為青年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幫助青年正確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與挫折,將個人價值的實現建立在社會價值實現的最基礎之上,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人生觀。

另一方面,加強青年自我教育以全面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青年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每個青年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設定人生目標、選擇實踐方法、實現人生價值,科學有效地將人生觀理論與人生現實相結合,通過自我剖析、自我調適、自我管理的個人自我教育途徑完成人生的飛躍;同時,青年群體的內聚力和歸屬感為青年自我教育另辟新徑,通過群體內部的集體討論、批評與自我批評、團隊活動等形式完成青年個體的自我鑒定與自我改造,通過人生目標的不斷完善實現人生價值的升華。當代青年的人生價值的飛躍與升華,關鍵在于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通過自我教育的實踐方式轉化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目標。

注:

①閆加偉.草芥:青年自組織現象與青年自組織工作[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3):3.

②黃蓉生.青年學研究(2 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7):107.

③韓振峰.青年人生觀導向[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235.

④鄧小平文選[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111.

1.閆加偉.草芥:青年自組織現象與青年自組織工作[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3).

2.黃蓉生.青年學研究(2 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7).

3.韓振峰.青年人生觀導向[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

4.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國青年編輯部.潘曉討論:一代中國青年的思想初戀[C].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5).

6.王榮有.青年道德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9).

7.丁柏銓.論網絡輿情[J].新聞記者,2010(3).

8.周春蘭,馬德鄰.六十年來我國青年人生觀的演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0).

責任編輯 有 明

D262

A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人生觀個體人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觀
將疫情當作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契機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人生觀(一)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獨一無二的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