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爭論與思考

2011-04-11 12:11張萍
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 2011年5期
關鍵詞:非人類倫理觀存在物

張萍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京210046)

關于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爭論與思考

張萍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京210046)

隨著全球生態危機的發生和自然環境的破壞,人類不得不開始進行反思。反思中產生了兩種主要的生態倫理觀,即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觀和非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觀。這兩種觀點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一直處于爭論狀態。筆者認為,只有汲取二者的合理思想,使其達成一致,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后代人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人類中心主義;非人類中心主義;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的惡化,使人類意識到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合理的倫理關系迫在眉睫,因為自然生態環境擁有人類欲求的價值?!白匀簧鷳B環境的價值多種多樣,但從生態倫理學的討論來看,基本分為兩種:一是工具價值,二是內在價值。認為自然生態環境對人類具有工具價值而應該受到保護,就形成了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觀;認為動物本身擁有權利,自然生態環境本身具有內在價值,因此人類應該尊重自然界,并為自然界承擔道德義務,就形成了非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觀?!保?]21要想為今后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正確的導向,就必須對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做出正確的審視。

一、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爭論

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爭論源于人類目前面臨的日趨嚴重的生態危機,雙方都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但價值中又隱含著各自觀點的局限性。

1.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觀,是為解決生態危機而提出的一種倫理學說。它分為傳統人類中心主義和現代人類中心主義。傳統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是自然界中唯一的主宰者,處于主體地位;自然界是客體,應絕對服從人的利益。道德只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動物、植物等并不具有任何道德地位。因此,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負有任何道德責任。人類保護大自然的根本目的完全是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自然界只不過是滿足人類生存的工具和手段。這種人之為人的傳統人類中心主義也被稱為“強人類中心主義”?,F代人類中心主義,即“弱人類中心主義”,與傳統人類中心主義相比,更進了一步。他們認為,生態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任何個人、任何小團體都不能因為局部利益而破壞整體利益,不得對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置之不理。當然,當人與自然的利益發生沖突時,還是要以人的利益為先的??梢?,無論是傳統人類中心主義還是現代人類中心主義都是以人的利益為中心,只不過后者多了對人自身行為的某種限制。

非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觀,是為解決生態危機而提出的另一種倫理學說。根據道德關懷對象的不同,非人類中心主義分為動物解放論、權力論、生物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動物解放論實質上是遵循了功利主義思想,強調快樂是一種內在的善,痛苦是一種內在的惡;凡是帶來快樂的就是道德的,凡是帶來痛苦的就是不道德的。道德關懷的對象和標準應該以是否具有感受苦樂的能力為尺度。動物權力論認為動物和人一樣擁有值得尊重的天賦價值,我們應當給予尊重而不是肆意破壞。生物中心主義認為,所有的生命都具有內在價值,人類的道德關懷不應僅僅局限于高級動物,低等動物和植物等都應得到道德關懷。生態中心主義則站在整體主義的立場上,強調整個生態系統的利益和價值,個體價值的破壞只要不影響整體存在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傊?,非人類中心主義都認為自然界本身就有其內在的規律,本身就是一個處于平衡運動的系統,人們不應該區別對待人與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因其自身的善和固有價值都應該得到相應的尊重,都應該被視為主體而存在。

2.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爭論焦點

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是生態倫理觀中的兩大流派,他們的思想存在很多的爭論和分歧,由此必然產生相互的批評和指責。

非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類中心主義僅強調對有利的資源進行保護是愚蠢的。殊不知,由于人的認識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準確地判斷資源的有用性,也許現在在人類看來無用的資源未必對后世也無用。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進步的過程也是一個道德進步的過程,道德進步的過程就是一個將道德關懷對象不斷擴大的過程。人類中心主義將人視為唯一的道德關懷對象,將自然視為征服和控制對象的做法,必定是鼠目寸光的。資源的大量浪費和環境的嚴重污染等事實已經證明,這種觀念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

人類中心主義則認為,非人類中心主義“以抬高大自然的價值為主旨的生態倫理學將人們引入了歧途,它使生態倫理學完全跑了題”[2]。非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首先,非人類中心主義是在“企圖返回到以神秘的大自然為中心的原始的世界觀”[2]。其次,“如果真正實現非人類中心主義論者的理想,將平等原則延伸到自然中去,其必然結果便是人類文明的終結。因為人類是靠自然提供的服務才得以生存的,作為人類,我們肯定要依賴其他生物才能存活,至少我們必須犧牲植物的生命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2]。

二、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困境

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都提出了獨到和深刻的見解,但由于他們觀點的不可調和性,使得生態倫理學本身處于困境當中。我們仔細分析和研究這兩大流派思想后,就不難發現二者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共同的缺陷,有著相同的困境。以下將著重從兩方面來對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困境進行闡述。

1.人之為人的不確定性

價值追求和道德倫理都源于人性。完善的生態倫理原則應當是以人之為人作為保障的。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都難以充分閃耀人性的光芒。

“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倫理觀只是人類生存和延續的倫理,是人類一種最‘底線’的倫理,它并不能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擔保人之為人;它是關于人的生存的倫理學,但不是關于人的完善的倫理學?!保?]53無論是傳統人類中心主義還是現代人類中心主義,都僅將大自然存在物視為人類的工具和手段。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借助于自然存在物以滿足自身的欲求。但是一旦人類將人對大自然的這種目的性的關系絕對化,并看做是構建生態倫理原則的基礎,那么人類將在狹隘的局部觀念下無原則地肆意利用并破壞自然存在物。

非人類中心主義認為大自然和人類一樣具有內在價值,享有平等的權利。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確實是一種自然存在物,但是僅因為人的自然存在而將人與自然視為平等的并以此建立生態倫理原則,這樣的做法絕對是不可取的。顯然,非人類中心主義是降低了人類的身份,使人類喪失了人之為人的資格和尊嚴。道德行為是區分人類與非人類的重要標志,道德本身是人自由意志的體現?!熬拖窨档滤?,人為自然立法是自然的必然性,人為自身立法則是人的自由。如果將人類的道德生活等同于生物界存在的互利共生關系,等同于生態學的規律,這一方面相當于承認自然存在物之間的互利共生行為也具有倫理或道德的意義,另一方面則將人類束縛在自然必然性之下,使人喪失了自由意志,將人類貶低為動物式的存在?!保?]58

2.生態倫理原則的非普遍化

人類中心主義以人的利益作為出發點,是難以將生態倫理原則普遍化的。所謂人的利益是指人對自然存在物的欲求,它具有個體性的偏好,并受個體主觀經驗的支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需求??梢?,如果按照人類中心主義一切以人的利益為先的觀點,僅是從主觀感覺經驗出發去建立適合每一個人的普遍的生態倫理原則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人類中心主義本著從人的利益出發的原則,只是一味地選擇對自身有利的自然對象給予道德關懷,而將其他的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自然對象排斥在外。這本身也是有悖于倫理道德的。

非人類中心主義以自然存在物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也同樣是難以將生態倫理原則普遍化的。在大自然中,處處都有非人類生命的存在。人類無時無刻不在與這些非人類生命打交道,這也就意味著非人類的大自然存在物隨時都有被剝奪生命的危險。因為在好多情況下,人類不得不通過毀滅它們的生命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是保全自己的性命。如果按照非人類中心主義將所有自然存在物都視為平等的觀點,當人類的生存面對大自然災害的威脅時,還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平等”,那么勢必會造成人類的滅亡。在此種情況下,人類究竟是去尊重大自然的內在價值而去損害自己的生命,還是維護自己的生命去否定大自然存在物的價值,我們對此并不能獲得一個普遍的可接受的答案,即便是非人類中心主義也無法回答這一問題。

三、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爭論引發的思考

對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哲學依據提出質疑,并不代表要完全否定其價值觀念,而是想要追求更加合理完善的生態倫理原則。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雖然都存在著自身的不足,但它們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為構建完善的生態倫理原則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兩種觀點在沖突中互補,人們也正在努力試圖將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統一作為生態倫理的哲學基礎。

要想做到既維護人類利益,又維護大自然存在物的利益,我們不得不在二者中尋找最佳的結合點。而這一結合點便是建立可持續的發展觀。一方面,可持續發展觀在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價值觀的基礎上,承認人類中心主義倡導的人的主體地位。這樣就避免了非人類中心主義在實踐中帶來的困難,更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生存。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觀汲取了非人類中心主義關于自然具有內在價值的思想,“承認自然不僅具有工具價值,也具有內在價值,但又不能把內在價值歸于自然自身,而提高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整體性質”[3]。由此可見,可持續發展觀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以持續性為發展目標,促使人類的眼光放得更加長遠,真正為人與自然搭建了一座橋梁,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胡錦濤明確指出:“要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自然界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于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要倍加愛護和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規律?!保?]

綜上所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倫理觀“應在一定程度上同時接納和包容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在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則之上,以發展的觀點、動態的觀點解決環境、經濟、政治等領域的問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利共生、協同進化和發展,為維護終極目標人類的利益而努力”[5]。我們既要尊重大自然的客體價值,又要尊重人類的主體價值,將二者完美地整合在一起,真正地做到人與自然的統一和諧,為當代人及后代人創造一個有利的生存環境。

[1]曹孟勤.人性與自然:生態倫理哲學基礎反思[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甘紹平.我們需要何種生態倫理[J].哲學研究,2002,(8).

[3]閆增強,陶昆剛,秦炳慧.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價值觀綜述[J].生態經濟,2005,(7).

[4]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科學時報,2004-04-06.

[5]王妍.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沖突與整合[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6).

[責任編輯:孫 霽]

B03

A

1008-8520(2011)05-0011-03

2011-07-13

張萍(1985-),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

·科社新探 ·

猜你喜歡
非人類倫理觀存在物
“非人類紀”的星際藝術及宇宙媒介——答林萬山
最有思想的句子
彼岸與此岸:門羅《好女人的愛》中的加拿大相對主義倫理觀
論當代不分類屬的本體論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探析
“對象性存在”的三重規定性及其意義*
非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兒童馬內菲青霉病合并淋巴結結核1例
黑格爾財富倫理觀述論——兼論社會轉型期國民財富觀的問題與重構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自然觀之內在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