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鋒:支持者和反對者的激烈交鋒 爭議一直伴隨著三峽工程

2011-06-14 03:18劉建國
滇池天下 2011年11期
關鍵詞:三峽大壩三峽工程大壩

劉建國

支持者和反對者的激烈交鋒

爭議一直伴隨著三峽工程

三峽大壩長2309米、壩頂高程1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壩,早在建設之前,就已經是外界爭議的焦點。

1992年,三峽工程方案提交審議時,在全國人大會議上遭遇了少有的反對,人們既擔心三峽工程巨大的社會和環境成本,也擔心用大壩攔截如此大片水域可能帶來的地質風險。

支持三峽工程的人認為,大壩有望幫助控制長江上的洪災,提供急需的清潔能源來源,更不用說可以作為中國工程實力的一個象征,最終支持派獲勝。三峽大壩已耗資逾2540億元,需轉移安置的民眾達到130萬。

三峽大壩基本上兌現了輸送低碳電能的承諾,2010年其發電量約840億度。不過,從污染產生的藻類植物暴發,漂浮垃圾堆成的巨大島嶼,到附近地區土層令人擔憂的裂縫,這些都再次點燃了對三峽工程的擔憂。

三峽工程上馬之初,宣傳的首要功能,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長江中下游的洪患問題。當年的口號是“三峽工程峻工之日,就是長江告別洪患之時”。

但從媒體宣傳來看,這個口號在建成以后越來越低調,2003年建成時號稱“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而2008年就變成了“三峽大壩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而2010年則宣稱“今年抗洪還不能全都指望三峽大壩”。

環保人士認為,目前三峽工程非常緊迫的問題是水資源分配,這涉及水應留在大壩發電,還是應送走,維持中下游航運。三峽大壩工程籌建時,工程主管方宣稱興建大壩有利于航運。但實際上,進入主汛期的長江水位不升反降,中下游一些站點水位已創下歷史同期最低紀錄,超低水位對航運造成嚴重影響。

三峽工程論證20年閃回

九位專家拒絕簽字

那場關于三峽工程的著名論證開始于1986年6月,由原水利電力部組織,分為14個小組,共412位專家參與,歷時3年。同這場論證一同載入史冊的,還有拒絕在論證報告中簽字的9名專家。

出身水利世家的袁國林是三峽工程最早的建設者之一。如今,早已從三峽工程崗位退休的袁國林對記者感嘆,他最關注的三峽問題是移民和環境。

在當年的論證意見中,給出了“淹沒涉及的各縣(市)都有潛在容量,移民都可以在本縣(市)范圍內統籌安排解決”的結論。在當時的移民安置中,還沒有如今的社會保障概念。

在論證中,76歲的侯學煜指出:“建壩后,沿江兩岸的密集人口,勢必要擴大到山坡上找出路,于是毀林開荒、陡坡種植、有增無減,隨之土壤侵蝕,貧瘠化的現象加重,水土流失面積擴大,強度加劇,泥石流、滑坡、干澇災害也日益加重”。

事實上,1988年的論證結論就已表明,防洪、發電、航運都有各自的要求,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其時,許多航運專家已經意識到,“如果三峽水庫經常用于攔蓄一般洪水,或者三峽電站承擔調峰任務太重,都將影響三峽工程通航條件,使航運效益受到損害”。論證結論對此表示“慎重對待,妥善處理”。

知名泥沙專家方宗岱于1991年去世,在當年的論證中,方宗岱本應進入泥沙組,卻被安排在防洪組,但他仍將意見集中在泥沙問題上,指出“三峽是細沙、粗沙和卵石膠結在一起,很難沖排”。

作為電力組的專家和綜合規劃與水位組的顧問,時任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咨詢的覃修典均未簽字。在覃修典看來,三峽工程不應急于建設,他在一份書面意見中說,“三峽如果沒有上游工程補償調節,三峽本身庫容相對很小,調蓄能力很低。這種不穩定電力要大范圍長距離輸送,質量上是難以保護的。因此不宜早上,大上?!?/p>

2006年,三峽總公司負責建設的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相繼開工,但三峽總公司一位原負責人告訴記者,僅僅移民安置費用標準,就比三峽工程高了數倍。

如今,電荒與干旱同時襲來,蓄水發電與航運、防洪灌溉的矛盾再次拷問三峽大壩。

猜你喜歡
三峽大壩三峽工程大壩
三峽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大壩:力與美的展現
圖說
大壩利還是弊?
三峽大壩成長江航運最大擁堵點
規模第一的水利工程
為三峽工程集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