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設計的文脈與表現

2011-07-12 20:16陳彥彤翟長安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關鍵詞:古希臘文脈剪紙

■陳彥彤 翟長安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與進步,人們的交往方式與生活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與復雜。所以,在當今的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都需要人去進行規劃與提出方案,進行改造與創造,從而使人類生活的更舒適,這就是設計的開端。幾千年的設計歷程,積攢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隨之產生了設計的文脈。

人創造了文化,當文化一旦離開了人與人的創造,也就不能稱其為“文化”了。世界因為經歷了人文的創造與改造,才有了歷史意義。所以,文化的特性,不在于復制一個自然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以一種意義的創造來建構一個人文的世界。文化的意義恰恰就在于以人自身的尺度來重構世界,有了文化的眼光,人們的創造活動才可以說是超越了自身所屬的‘類’的局限。既而,文化的發展便形成了一個有意義的系統。

設計中的文脈,顧名思義,即文化上的脈絡,指歷史上風格的延續,反映出地域的文化特征。如自由女神像、長城、埃菲爾鐵塔,本來是城市的建筑、城墻或雕塑,但是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了紐約、北京、巴黎的標志與象征。獨特的設計風格,使之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美術作品,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文脈就是在這樣的文化符號上體現的。

設計之中不僅表現人類的文化理念,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的學說和希臘神話是古希臘文化的象征性符號??墒钱斘覀兲峒肮畔ED文化時,同時會想到古希臘的雕塑,荷馬的史詩等。因為古希臘藝術—悲劇、雕塑和史詩形象地表現了古希臘人對自然,對于人生,對于生命的理解。古希臘藝術里凝聚希臘民族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因此,古希臘藝術,古希臘哲學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古希臘文化的符號,就如孔子、孟子、唐詩是中國文化符號一樣。

符號是人類想要表達內心思想的一種方式,一種文化上的宣泄,一種文脈的實質化。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號化的對象化,又是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物質化。文化符號實質上表達的是人的生存本質與創造力的體現,也是是文脈的體現。文化符號是文脈在人們生活交流中的媒介。

作為一個中國人,“中國紅”恐怕是最熟悉不過的顏色了吧。遠在圖騰崇拜出現之前,人們就開始了對紅色的色彩崇拜。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所有裝飾品的穿孔,幾乎都是紅色,好像他們的穿戴都用赤鐵礦染過。為什么先人們會如此的崇拜紅色呢?每個設計的出現與應用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和意義。這還要從先人們生存的社會背景與生活環境中找出緣由。這是因為紅色與火和血的顏色相同,這兩樣事物對于先人來說意味著生存的必需品與生命的基石。所以,紅色對于他們來說有著異常重要的意義,他們才會將紅色作為崇拜和符咒的對象。不僅僅在遠古時期,紅色貫穿了整個中國設計史,它是中國人的魂,尚紅習俗的演變,記載著中國人的心路歷程,經過世代承啟、沉淀、深化和揚棄,傳統精髓逐漸嬗變為中國文化的底色,彌漫著濃得化不開的積極入世情結,象征著熱忱、奮進、團結的民族品格。由此可見,中國的藝術設計史的深厚與豐富,一種顏色都可以自成一條文脈,都可以蘊含深刻的歷史文化,這也是我們民族文明的集中體現。

只要某種類型的文化還處于不斷地生成和發展之中,這就是文脈的延續。

中國的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不衰,雖帶有濃厚的封建人文色彩和東方神秘主義色彩,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累豐富,博大精深,在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后,對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進行了有意識的設計,但大多數的設計都是按照統治者貴族的意識進行設計的,同時也顯現出不同時期的上層統治者貴族們的思想意志。如夏、商、西周的神秘、威嚴、凝重、安定;戰國、秦漢時期的風云流動、雄健優美;盛唐的雍容大度、豐腴飽滿、富麗華貴等。

文脈的表現絕不僅僅屬于純粹外在的技巧與手段,而是關系到其內在的文化,與對這種文化的繼承與傳承。

相對于統治者貴族的專屬設計來講,更貼近大眾生活的還是民間的傳統設計。在中國眾多人文旅游景點,經常會看見剪紙藝術的即興表演。剪紙是中國的特有的民間藝術,它不是由什么設計大家作出來的作品,而是數千年間的民間藝術家的審美體現與設計意識,它雖不能像繪畫藝術那樣細微的描繪事物,但它剪出的各種圖案,都充斥著一種樸素而夸張的美。剪紙藝術承載了數千年人們對生活給予的美好期望與寄托,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剪紙出現在墻壁、門窗、房柱、鏡子、梳妝臺等事物上。它可以被稱做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也許你會感嘆,一個小小的剪紙又怎能體現文脈?首先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剪紙被大眾所熟識與接受,就連外國人見了剪紙,也會脫口而出:這是來自中國的藝術。其次,這小小的剪紙里蘊含了無數工藝術家的心血,那一條條栩栩如生的龍,活潑的猴子,美麗的花兒,哪一個不是經過他們的思考嘗試設計出來的?再次,每一張剪紙里都有著文化與內涵,這需要人們對之進行思考與琢磨。

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剪紙藝術已經慢慢地淡出人們的眼簾,這種民間的文脈正在逐步的消失,我們不能眼看著它還沒被記錄下來就遠離我們而去,我們不能無視這有著兩千年歷史的文化傳統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我們唯有反思為何這條文脈會慢慢消失,拯救剪紙藝術,就是拯救文脈。這就要求文脈不能自我封閉,而要開放,加強與其他文化類型的交流與碰撞。

[1]彭福春.哲學美學導論[M].人民出版社,2005.

[2]易存國.藝術美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吳晶.藝術的歷史[M].希望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古希臘文脈剪紙
王亦如:只為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脈
傳承千年文脈,匠筑美好西南
推進鄉村建設 留住文脈鄉愁
文脈清江浦 非遺“磁場圈”
大嘴蛙學剪紙
古希臘人辦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熱愛“實用而宏大”的古希臘人
從古希臘的宮殿走來
剪紙
剪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