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復興”的經驗啟示與遼寧的“文化振興”路徑

2011-08-03 05:43宋爽
黨政干部學刊 2011年6期
關鍵詞:文化振興文藝復興

宋爽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對歐洲文藝復興緣起的因素分析,推演出中國式文藝復興的借鑒路徑。通過對歐洲復興的考察及其工業化后期文化轉型,結合遼寧獨特的滿清文化、抗戰文化、文化的特點,以遼寧省情為依托,找到合適遼寧發展的“文化復興”之路,解決新時期遭遇的文化困境,重樹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規范,并提出遼寧文化根本的大討論。

[關鍵詞]文藝復興;遼寧文化;文化振興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1)06-0063-02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文化傳承、創新與振興已經勢在必行,中國需要一場“中國式的文化復興”。溫家寶總理在就文藝復興的評價時指出:文藝復興時代是“一個百花競放、碩果累累、群星燦爛、人才輩出的光輝時代”,“經濟的大繁榮往往會帶來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躍”,并指出我國已經具備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良好基礎。

一、文藝復興緣起的獨特性

文藝復興是一個文化改革的代名詞,主體在于“復興”,由于翻譯及源起于文學藝術因此冠名為“文藝復興”。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主要是因為佛羅倫薩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并且融合多種族文化,吸收不同元素,對文化的兼容并蓄使之成為文藝復興的搖籃。歐洲文藝復興表面復興的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實質是在宣揚和挖掘更加適應新興資產階級成長的人文主義精神、創新精神、法治精神、公平正義精神以及公民意識,這才是文藝復興留給后人最為重要的文化遺產。

文藝復興時期的創新意識尤為顯著,也為后人所稱頌。在繪畫方面,承襲古希臘羅馬的繪畫方式及風格外,也在繪畫形式和技巧上發展起透視學、明暗造型法、解剖學、構圖法則等技法原理的系統探索,總結自希臘以來的傳統經驗,在繪畫藝術中融入了更多現實因素,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馬薩喬就在繼承和發展上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厚重的寫實主義;以人文主義為基礎,高度贊美人的肉體和精神品質;用中心線性透視法來處理人物形象。達芬奇更是在繪畫構圖、明暗、透視、色彩等方面有著創新的突出貢獻和建樹。尤其是明暗造型法的創立,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動,“薄霧法”使繪畫的透視關系更正確和完整,準確再現自然??茖W性和理想化成為這一時期創作的最終宗旨,時刻體現著藝術家們大膽的開拓創新精神。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形式也有很大的創新,創新式的首創了田園詩體的悲喜混雜劇《牧羊人斐多》,在同一個場面上反映兩個不同階層的人物。這些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創新精神的藝術體現,也激勵和啟發著后人。

意大利作為發祥地,源于它既有經濟、文化的基礎,又有城市政權對人文主義活動的支持、市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不斷改革創新的精神作為促進條件。意大利文藝復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源,有著良好的文化傳統的沿襲。意大利,尤其是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有特殊的地理條件、雄厚的經濟基礎、眾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希臘羅馬文化傳統的影響和意大利的城市異常發達等條件。

二、遼寧“文藝振興”的背景及內涵

振興的根本在于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創新發揮其現代意義,復興的根本是為了使文化與經濟和社會更為協調,互相促進。

國家對于文化振興的重視也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笆濉币巹澲忻鞔_提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議。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遼寧省“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提出積極推動文化新發展。加快文化強省、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基本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遼寧地域文化是一種多元構成的亞文化形態。遼寧有著她獨特的文化底蘊與地理環境,有著獨特的歷史變革與工業痕跡,有著獨特的關東情懷與黑土地的情意。遼寧文化的構成要素是比較復雜的。遼寧擁有比較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滿清歷史、反抗外來勢力侵略史以及近代工業化歷史的痕跡非常明顯,當前的明星文化(眾多的歌星、笑星、體育明星)又構成了遼寧文化的另一個亮點。在遼寧的眾多文化因素中,尤其獨特的是清文化和工業文化,可以著重打造成為新的文化產業的發展亮點。

1清文化品牌的內涵及打造

遼寧是我國清文化的發祥地和滿族形成、發展的重要地域,為遼寧省打造清文化、塑造清文化品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遼寧擁有全國滿族人口的一半以上,擁有全國最多的滿族人口,緣于如此豐厚的滿族及清文化的底蘊,遼寧可以借此打造清文化品牌作為自己獨特的旗幟和文化名片。

清王朝是我國封建制王朝中的最后一個,其建立的主體是我國的少數民族——滿族。因此,清文化在初期充滿滿族文化的特點,滿族也創造了中國末代王朝的鼎盛,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清文化有其獨特的內涵與意境,有獨特的文化與民俗,有獨特的遺跡與珍藏,這些都是打造清文化品牌的基礎。滿族佛阿拉精神、赫圖阿拉精神、盛京精神為清文化之根基,為清文化品牌底蘊之所在。2004年7月1日在蘇州舉行的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遼寧清文化的代表沈陽市“一官兩陵”和新賓清永陵通過評定,從此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載入史冊。另外,遼寧省各地的人文內涵和人文資源也異常豐富。清朝涌現出很多著名詩人、藝術家以及工藝家,例如詩人王爾烈,他的景物詩既氣勢磅礴又精細入微,享有很高的聲譽,還有藝術家高其佩,工藝家唐英等等,在當時都是獨步一時的人物。

2工業文化、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

遼寧的工業遺產非常豐富,遼寧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工業遺產是那些在歷史、技術、交往、建筑或科學方面有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跡、遺物。它可以是建筑、機械、車間、磨房、工廠、礦場、冶煉場、倉庫、能源聚集和傳輸設施、交通設施等。在我國,對于工業遺產保護的認識起步較晚,但在近些年北京798的改造項目、江南制造廠的改造項目和三線改造項目中,工業遺產和工業文化保護的思想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遼寧對于工業遺產的保護工作已經展開。被譽為“共和國裝備部”、“機床之鄉”的沈陽市鐵西區改造就是最好的實例。鐵西區曾因裝備制造企業聚集而聞名于世,20世紀60年代初,這里就是門類齊全的工業基地,并且曾經創造出共和國工業史上的500個“第一”。曾經的輝煌在進入市場經濟后,鐵西區卻因為眾多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體制轉軌遲緩、歷史包袱沉重,缺乏市場競爭力等

原因,由“中國的制造業之都”變為大量人員下崗的“度假村”。沈陽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6月作出鐵西區與毗鄰的張士開發區合署辦公的決議,鐵西區開始了“東搬西建”的整體改造。鐵西區也注重了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建立了鑄造博物館,工人村等項目,實屬國內比較早期和比較完善的工業遺產保護案例。

三、遼寧“文化振興”的路徑

中國式的文藝復興也需要領頭軍與搖籃,縱觀遼寧文化的特點,希望能夠找出與文化振興切合的層面與連接點,借鑒文藝復興的諸多優勢特點,總結為以下三項。

(一)發揮地緣與城市發達的優勢

遼寧正處于東北亞的核心位置。進入21世紀以來,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取得重大進展。遼寧的振興有賴于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深化。

遼寧擁有密集的城市群體。遼寧的城市化進程比較快,尤其是以沈陽和大連為主導,一直位居全國前列。遼寧擁有完備的教育和人才優勢。魯迅美術學院、東北大學、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等高校林立,為人才提供保障的基礎。遼寧還有雄厚的產業基礎,被譽為“共和國之子”和“東方魯爾”,強大的工業基礎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產業動力。遼寧也是文化資源的大省,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擁有清文化、抗戰文化、工業文化和當今的明星文化等特色文化,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色資源。

(二)文藝復興精神的“遼寧傳承”

文藝復興的精神因素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創新精神。遼寧本身也是創新大省,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曾獨創500個“中國第一”,涌現了一大批創新英模。遼寧輝煌的工業歷程是英模們自主創新精神的體現。群眾技術協作運動發起人吳家柱,在沈陽氣體壓縮機廠率先搞技術革新,十年間,完成230多項技術革新。優秀女工人代表尉風英,刻苦學技術,整天琢磨搞革新,從1953-1959年,她實現技術革新107項,改革的多刃刀具提高工效14倍,改革的沖具提高工效100倍。張成哲一心搞技術攻關,四十多年里,實現技術革新780多項,其中重大項目60多項,創效益上千萬元,幫助兄弟廠解決300多項技術難題,救活五個瀕臨倒閉的小廠。

(三)以文化產業為新的經濟突破點

經濟與文化的結合,才是最終之舉。文化產業以文化為根,也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源之一。2010年遼寧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50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30%,占全省GDP0.83%,已經進入穩步提升的階段,且發展空間巨大。遼寧文化產業應以四大戰略為發展基點:

板塊帶動戰略。以遼寧地區性四大板塊中的核心城市為帶動龍頭,以沈陽、錦州、大連和丹東為核心城市帶動周邊市的文化協調發展;在板塊內形成互動,資源聯合,帶動整體文化事業的發展;在便利交通的基礎上,形成地區性的文化旅游資源的聯合和共享。

品牌優化戰略。充分發掘和利用遼寧省內的地方性、民族性、特色性的文化資源,突出品牌意識,創建在國內、國際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打造專屬于遼寧的特色文化品牌。

人才引進培養戰略。增加省內著名高校文化產業課程的學習,培養創新型文化人才;不斷完善遼寧省國內外文化人才引進機制,最終形成文化產業高素質、高品質的內涵銜接。

產業園拉動戰略。目前我省有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沈陽棋盤山開發區。10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錦州市遼西文化古玩商城;遼寧民間藝術團;大連普利文化產業基地;遼寧大劇院;大連大青集團;沈陽雜技團;盤錦遼河文化產業園;大連海昌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沈陽三農博覽園有限公司;大連圣亞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個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大連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和沈陽動漫產業基地。1個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園區,即遼河文化產業園。各產業園區都有各自的優勢項目,可帶動和發展周邊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成為遼寧省文化產業經濟增長的支撐點。吸引同類資源積聚,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發展。

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文化振興,是需要從“器物”、“制度”和“文化”三個方面共同作用達成的。在器物方面,遼寧有雄厚的工業實力背景,改革開放三十年,工業發展比較完善;在制度方面。需要多部門綜合協調,針對文化復興、發展和建設拿出更為切實有效的措施;在文化方面,更要擺脫遼寧固有的落后思想、不良的習俗,努力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2010年遼寧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處報告。

[2]中共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3]遼寧省十二五規劃綱要,

[4]桑德拉·賽德爾,歐洲文藝復興文明,商務印書館,2009,3

責任編輯杜福洲

猜你喜歡
文化振興文藝復興
民族村寨文化振興的三維視角:時間·空間·價值
弘揚德孝文化 助推文化振興
淺談如何加強鄉村文化振興
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貴族緣何熱衷贊助藝術事業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大學的變遷
淺談古希臘藝術,基督教藝術與文藝復興藝術間的關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