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制越年秋用原原種長期冷藏試驗初報

2011-08-09 07:12李文書曹寧寧李曉英文庭勇袁桂陽龔大剛
四川蠶業 2011年2期
關鍵詞:孵化率蠶種家蠶

李文書 曹寧寧 李曉英 文庭勇 袁桂陽 龔大剛

(四川省南充蠶種場,四川南充 637000)

現行家蠶品種資源保存的常規方法是春用種春季繼代,秋用種秋季繼代,若按現行飼育模式,秋用種就必須飼育兩代。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蠶桑生產的比較效益下降,蠶種的需求量減少,繁育量減少,母種、原原種每年飼育兩季必將浪費生產原料。同時繼代次數的增加也增加了基因分離丟失、種性改變的機率,而種性維持作為家蠶良種繁育的基礎是選原種工作的重中之重。若采用秋制越年秋用種冷藏技術來拓寬母種、原原種的冷藏使用期限,就可實現在秋季一季繁育。這樣一方面能夠降低蠶種繁育過程中的財力、物力及人力投入;另一面能夠降低基因分離丟失、種性改變的機率,對于育種工作的省力化、提高基因保存率以及種性維持至關重要[1~2]。日本在早期對蠶種長期冷藏做過大量試驗研究,清水等報導了以蠶種保存2a以上為目的,在復式冷藏的中途,將處理時期和次數作種種組合后,得到極高的孵化率[3]。近年來,國內關于蠶種長期冷藏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秋制越年秋用種是可行的,但試驗大都圍繞一代雜交種或原種進行,對純種的研究較少[4~6]。本試驗以四個現行家蠶品種的原原種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試驗,目的在于拓寬原原種的長期冷藏期限,從而降低蠶種繁育成本并且有利于加強品種的種性維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09年秋制及 2010年春制原原種:限 1、限2、秋豐與 854B四個現行家蠶品種。

1.2 試驗地點

本試驗于四川省南充蠶種場進行。

1.3 試驗方法

1.3.1 秋制越年秋用長期冷藏試驗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處理程序如表1所示,供試家蠶品種2009年秋制種產卵后按正常蠶種越年保護,2009年 11月 27日蠶種入庫,冷藏前期采用 5℃冷藏 45d,中期用 2.5℃冷藏 88d;4月 9日第一次中感,溫度 7℃,4月 13日入庫;6月 13日第二次中感,溫度 10~11℃,6月 20日入庫。最后根據生產計劃進行試驗蠶種出庫,采用常規方法催青。

表1 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處理程序表

?

1.3.2 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試驗對照種。采用 2010年各原原種的春制秋用冷藏浸酸種作為對照。

1.4 飼育情況

每試驗區收蟻 1g,按常規技術進行飼養,每處理區設 3個重復。采用常規方法調查各品種的孵化情況、5齡經過、全齡經過、蟲蛹率及其死籠率等,熟蠶上蔟后第 8d調查全繭量、繭層量及繭層率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試驗各冷藏期的胚子發育情況

甲胚子與臨界期胚子是越年種長期冷藏的關鍵時期,必須做到準確無誤,把握時機及時入庫[7]。同時在上述范圍內,胚子愈幼小,對低溫的抵抗力愈強,愈能耐長期冷藏,因此冷藏過程中調查胚子發育程度顯得非常重要。不同品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試驗各冷藏期胚子發育情況的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試驗結果表明限 2、秋豐解除滯育所需時間較限 1、854B所需時間要長,各品種良卵率較高,無明顯差異;經第一次感溫處理,限 1發育較快,限 2、秋豐與 854B胚子發育基本一致;經第二次感溫處理,各品種胚子均達到臨界期胚子階段,其中限 1、秋豐較限 2、854B發育稍快。從表中可以看出:通過低溫冷藏、中間感溫并及時調查胚子發育情況,本試驗把握住了供試蠶種的甲胚子與臨界期胚子兩個重要的胚子階段。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蠶種解除滯育難易及胚子發育快慢情況與品種有關。

表2 不同品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試驗各冷藏期的胚子發育情況

2.2 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蠶種孵化的影響

不同品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蠶種孵化的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限 1、秋豐與 854B三個品種與對照相比實用孵化率、總孵化率以及死卵率均存在較明顯差異,表現為實用孵化率與總孵化率較對照降低,死卵率升高,其中限 1與對照相比差異最為明顯;限 2的實用孵化率、總孵化率以及死卵率與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表現為實用孵化率與總孵化率較對照稍高,死卵率稍低。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品種間的孵化情況存在差異,其中長期冷藏對限 1、秋豐與 854B三個品種的蠶種孵化影響較大,導致實用孵化率與總孵化率降低,死卵率升高。但對限 2而言,長期冷藏對其孵化率無不良影響。

表3 不同品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蠶種孵化的影響

2.3 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家蠶齡期經過和健康性成績的影響

不同品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家蠶齡期經過和健康性成績的影響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經長期冷藏處理后,就齡期經過而言,四個品種與對照相比均無明顯差異;就健康性成績而言,限 1與對照相比差異明顯,表現為蟲蛹率降低,死籠率升高,其它三個品種與對照相比均無明顯差異。

以上試驗結果說明長期冷藏對限 2、秋豐與854B三個品種的齡期經過及健康性成績無不良影響,但對限 1而言,長期冷藏雖然對其齡期經過無影響,但導致其蟲蛹率降低,死籠率升高。

表4 不同品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家蠶齡期經過和健康性成績的影響

2.4 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繭質的影響

表5 不同品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繭質的影響

不同品種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對繭質的影響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經長期冷藏處理后,就全繭量而言,限 1的全繭量呈明顯降低,而限 2、秋豐與 854B三個品種與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就繭層量而言,經長期冷藏處理后,各品種與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其中限 1、854B繭層率呈略微降低,而限 2、秋豐較對照略微增加;就繭層率而言,經秋制越年秋用種長期冷藏處理后,各品種與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但限 2、秋豐與對照相比繭層率增加。

以上試驗結果說明經長期冷藏處理后,除限 1外,各品種的繭質與對照相比均無明顯差異,同時試驗發現限 2、秋豐的繭層量與繭層率較對照略微增加。

3 小結與討論

3.1 蠶種的耐冷藏力因品種不同而存在差異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品種間解除滯育的難易不同,胚子發育快慢亦有差異;不同品種的耐冷藏力不同。具體表現在各品種每次入庫起點胚子基本一致,但在蠶種孵化、齡期經過與健康性成績及繭質方面有所差異,其中限 2耐冷藏力最強,表現在蠶種孵化、齡期經過、健康性成績及繭質與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秋豐與 854B次之,孵化率降低,死卵率升高,但差異不大;限 1耐冷藏能力最弱,表現在孵化率、健康性成績及繭質與對照相比均明顯降低。

3.2 針對不同品種的耐冷藏力不同制定相應的蠶種保護和冷藏技術方案

由于蠶種的耐冷藏力因品種不同而存在差異,而本試驗中對不同供試蠶種采用相同的冷藏方法,導致長期冷藏對耐冷藏力較差的品種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如限 1的孵化率、健康性成績及繭質與對照相比均明顯降低,秋豐與 854B的孵化率較對照也有一定降低。針對長期冷藏產生的不良影響,可以針對不同品種制定相應的蠶種保護和冷藏技術方案。一方面長期冷藏技術是一種綜合配套技術,如越年種的保護、浴種時間的遲早等都會對蠶種產生不同影響,應針對不同品種對保種環節進行探討,制定個性的保種方案,研究比如降溫速度稍慢,浴種前的目的溫度稍高,加深蠶種滯育等對蠶種的影響;另一方面應針對不同品種的耐冷藏力對冷藏技術進行完善,將長期冷藏對蠶種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小。

3.3 長期冷藏對于種性維持和蠶種生產具有積極的意義

試驗結果表明長期冷藏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只要技術方法得當,長期冷藏一方面能夠減少繼代次數、降低繼代間的基因突變從而有利于加強種性維持;另一方面能夠優化蠶種生產結構,作為蠶種供應的應急調控措施。盡管本試驗中長期冷藏技術尚未達到蠶種生產的要求,但通過對蠶種保護和冷藏環節的進一步研究,針對不同品種制定個性化的蠶種保護和冷藏方案,將長期冷藏對蠶種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小,使其能夠滿足蠶種生產的要求,這也是我們以后工作的目標,我們也充分認識到還有很多試驗需要進一步探討。

[1]杜周和,胡祚忠,劉俊鳳,等.家蠶品種資源秋繁繼代及種性穩定性研究 [J].蠶業科學,2004,30(4):424-427.

[2]朱水芬,楊文.提高滯育卵冷藏浸酸孵化率技術的探討 [J].廣西蠶業,2005,42(2):1-4.

[3]武井隆三,長島榮一,中垣雅雄.蠶卵長期冷藏時有關卵孵化率的幾個特性 [J].日本蠶絲學雜志,1989,58(5):387-391.

[4]馮家新.秋制越年種延長冷藏作中秋用種的嘗試[M].蠶種資料選編,第 8集,浙江農業大學蠶桑系,1994,146-147.

[5]楊平.越年復式冷藏蠶種延期使用試驗初探 [J].四川蠶業,2008,36(3):20-23.

[6]楊希哲,付圖強,王云.秋制種隔年秋用的保護及冷藏技術的試驗 [J].四川蠶業,1996,24(3):18-23.

[7]浙江農業大學.《家蠶良種繁育與育種學》,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87-88.

猜你喜歡
孵化率蠶種家蠶
家蠶原原種“871”“872”種性變化分析
蘇豪×鐘曄(抗)正交秋用種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抗BmNPV家蠶新品種“川抗1號”的育成
家蠶猝倒病的發生與防治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浙江省1973年引進家蠶品種名
創新原蠶區蠶種生產方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