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現代豫劇的創新發展

2011-08-15 00:47翟長海陳雪華江蘇省沛縣梆子劇團江蘇沛縣221600
大眾文藝 2011年4期
關鍵詞:豫劇劇種劇目

翟長海 陳雪華 (江蘇省沛縣梆子劇團 江蘇 沛縣 221600)

淺析現代豫劇的創新發展

翟長海 陳雪華 (江蘇省沛縣梆子劇團 江蘇 沛縣 221600)

本文首先闡述了豫劇的歷史沿革,剖析在今天戲曲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豫劇依然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進行的原因,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身特點;然后后指出豫劇在小康社會建設時代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因而豫劇需要在不斷重新中得以持續健康的發展。

現代豫??;歷史沿革;創新

一、現代豫劇的歷史沿革

江蘇是個戲曲大省,地方戲資源豐富,除了本地土生土長的劇種外,還有許多外來劇種活躍在江蘇的戲曲舞臺上,豫劇就是其中之一。在全國眾多劇種中,豫劇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劇種,是除京劇、昆曲之外流布范圍比較廣的一個劇種,然而前兩者已不屬于地方劇種。

豫劇從民國前期開始傳入江蘇,經歷近百年,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至今,除了幾個專業豫劇團的演出外,豫劇在江蘇民間的演出一直處于非?;钴S的狀態。解放前,江蘇并沒有專業的豫劇演出團體,只有流動的業余班社在民間演出。20世紀50年代,豫劇開始大規模流入江蘇,并成立了專業豫劇團。長期以來,豫劇在江蘇一直擁有廣泛的觀眾群體。作為一個外來劇種,即使是在今天戲曲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依然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一大批觀眾、戲迷和票友為其捧場,發展態勢良好。

事物的發展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F在,豫劇在全國的影響還在繼續擴大,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學者的重視,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戲劇種,它的發展對于研究中國戲曲、地方文化等勢必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豫劇在現代社會表現出強大生命力的原因

豫劇唱腔非常好聽。河南豫劇的音樂,早年唱腔無非以豫劇的四大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及傳統曲牌為主,老師言傳口授,演員不懂樂理知識,很少有專業的唱腔音樂設計,大多老藝人都是根據劇本內容、劇情發展、人物行當,按照四大板式的規律去哼唱下來,唱起來上口順溜,觀眾聽著順耳,通俗易懂,就算是達到了演出水平,在舞臺美術及燈光音效等方面也就是有出將、入相臺口,舞臺一桌兩椅、一個照明燈就算是舞美藝術的呈現,這樣傳統戲曲的表現方式,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喜歡,五大流派表演藝術各有特色,各具千秋,很多劇目到現在還被觀眾所喜愛,被諸多戲曲文藝團體所傳承。豫劇的特征有四個方面:一是娛樂性強;二是接近群眾,形式簡單,表演真實,舞臺形象比較接近實際生活,合乎勞動大眾的欣賞口味;三是易懂易學,調子簡單,詞句通俗;四是富于地方性,腔調高亢激昂,表演爽直率真,富有河南地域氣息。尤其是豫劇的寫實風格讓老百姓感到親切,其鄉土味兒讓老百姓感到自在,這就是豫劇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如今豫劇成為實現中原崛起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代表,在傳播中原文化、樹立河南形象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充當著文化大使的角色。筆者始終認為,同任何戲曲劇種一樣,豫劇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果畏縮不前,終將會被觀眾所拋棄。從豫劇的產生和發展來看,傳統劇目往往取材于歷史小說和演義,這些都是由群眾喜聞樂見的故事編排的,如封神戲、三國戲、瓦崗戲、包公戲、楊家將戲和岳家將戲等,以及一些描寫婚姻、愛情、倫理道德的劇目,這些劇目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群眾的喜怒哀樂,受到群眾的喜愛。

豫劇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是緊貼群眾生活的,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進行提煉和升華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歷久彌新,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使之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這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豫劇的創新。建國后出現了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這些基于創新理念的劇目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均是根據時代的發展創作的,它們緊跟時代步伐,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

多年來豫劇正是在不斷的繼承、創新和發展中一步步走過來。正因為豫劇從業者不懈的辛勤努力和永遠堅持的創新精神,才使得豫劇具有眾多常演不衰的劇目,才形成數量可觀的戲迷。如今電視和豫劇已密不可分,豫劇走向熒屏以來,載體開始由舞臺轉向電視,出現了豫劇電視劇等,但“以電視劇為本體,穿插豫劇唱腔,生活化拍攝”的豫劇電視劇往往有“話劇加唱”之嫌,因為它丟棄了豫劇表演中寫意、虛擬、形式美的藝術神韻。

三、現代豫劇的創新與發展

豫劇的寫意、虛擬、形式美特征與舞臺載體有關;電視劇的生活化表演、生活化場景與屏幕載體有關。豫劇舞臺上本來就具有極強的虛擬性。從一方空臺的假定性出發,形成了一整套和諧的表演技巧和美學特征。簡單地將舞臺表演納入生活場景的框框,弄不好不但不能兩全其美,反而會兩敗俱傷。這需要廣大豫劇從業者和電視工作者通力合作,將豫劇藝術和電視傳播手段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觀眾既欣賞到豫劇的寫意、虛擬、形式之美,又感受到電視劇的生活化表演及場景,將豫劇的寫實和寫意完美地呈現出來。

當豫劇進入影視載體后,改變了單一的舞臺表演形態,呈現出多元的趨勢。又由于媒體的傳播,豫劇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普及和弘揚。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普及,要求我們進行多種形態的探索、多種風格的追求,來滿足多層次、多方面觀眾的需求。特別是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蓬勃興起縮短了生活中的時空距離,必將改變“你演我看、你放我聽”的單向傳播模式,給演員以靈活的表演空間,給觀眾以更大的選擇余地,給批評家和學者以更多的研究領域,從而為豫劇藝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無論是傳統劇目還是新創劇目,只有那些真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好作品,才能使古老的豫劇藝術再度輝煌,煥發出青春的色彩。隨著時代的發展,娛樂方式的多樣化,豫劇傳播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在自覺和被動中尋求創新。

[1]郭克儉. 豫劇演唱藝術研究[D]. 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5 .

[2]趙莉. 東路豫劇與西路豫劇的藝術形態比較論[J]. 戲劇文學,2010,(05).

猜你喜歡
豫劇劇種劇目
關于云南四大少數民族劇種傳承及發展探析
小劇種大舞臺
關于“守望瀕危劇種”的呼吁
五大衛視2020年待播劇目預覽
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舉辦112個劇種118個劇目獻演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文華大獎”獲獎劇目
優秀劇目進校園
豫劇現代化進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