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視覺文化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2011-08-15 00:51
中小學電教 2011年12期
關鍵詞:燕子多媒體課文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安徽蕪湖 241000)

一、視覺文化與語文教學

1.視覺文化與視知覺的“淵源”

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視覺文化作為一種新型文化逐步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文化。[2]貝爾認為藝術品中能喚起我們審美情感的特質是,“有意味的形式”。[1]而在語文課本中,純語言表達的課文,我們看到了鮮明的形象,這些鮮明的形象引起我們的注意,喚起我們的審美情趣,并促使我們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與這些鮮明形象相關的圖畫,一個個圖像符號也由此而生。這些視覺符號的產生,表明了視覺文化一開始就暗藏于這些語言符號中。因此,可以說,視覺文化是讀者與課文之間的紐帶,是課文的血液,讀者閱讀課文,通過教師的引導,產生視覺符號,在腦海中形成能夠通過視知覺感知的視覺幻象,學習者對這些視覺幻象加以解讀,進入課文的意義空間,解讀課文更深層次的意義。張舒予教授在《視覺文化概論》一書中將視覺文化定義為:“將以圖像符號為構成元素、以視知覺可以感知的樣式為外在表現形態的文化統稱為視覺文化?!盵1]由此可知,視覺文化與人的視知覺有密切聯系,可以說能夠被人的視知覺感知的一切文化,均為視覺文化。[1]

2.視覺素養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視覺文化的突出特點是實現立體化的感知,拓展審美空間,制造逼真感覺。視覺文化通過真實的再現文字語言描述的場景、人物、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形象的記憶,進一步帶動學生對邏輯事理能力的理解。[1]同時,視覺文化以它獨特的娛樂性,使學生能以一種愉悅的方式獲得知識和間接的生活經驗,使教師的知識傳授過程和學生的知識接受過程都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進行,迎合學生的視知覺特性,從而使學生學得更多、學得更好。

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各種信息化的新型多媒體進入教育領域,從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如今的語文教學,不再以黑板、粉筆、課本為單一的知識傳遞方式,多媒體信息技術為知識的傳遞帶來了傳統教具無可比擬的方便與快捷。然而多媒體并非天生就是教學媒體,它需要通過教育工作者的改造,如制作多媒體課件、設計多媒體教學過程等等。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根據兒童的視知覺特點,在課堂中合理科學地使用多媒體,將課文中蘊含的視覺符號展現出來,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由視知覺整體性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1.加強直觀教學,將抽象思維具象化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視知覺感受較之其他感官,其整體性更強。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主題的把握和理解實質上是主要通過課文中的插圖,將課文插圖中的直觀表象進行發散,再結合教師的課堂講解,最后將課文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過于枯燥和呆板,調動不起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他們的思維發展,甚至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往往忽略了對感知規律的運用,使低年級學生這類認知水平不高的學習者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導致對課文不能從更深層次加以理解。

基于上述論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感知規律的運用,盡量為學生感知課文提供條件,制作教學工具和教學材料進行直觀化的教學,將抽象的思維因子具象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中《燕子專列》一課,教師使用PPT將活潑機靈的燕子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利用圖文并茂的PPT課件,使燕子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燕子的圖片,學生仿佛和燕子處于同一個環境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看不等于看見,看見不等于看好,看好不等于看懂”,教師需要通過適當的課堂提問,促使學生主動尋求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

2.優化提問方式,將集中思維變換為發散思維

縱觀當今時代,五顏六色的圖像鋪天蓋地向我們涌來,這標志著“讀圖時代”的來臨。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中,各種精美的插圖占據著一席之地。語文教科書與時俱進,在讀圖時代的背景下以色彩斑斕、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了它的面貌。[3]但是,如此精美的語文教科書,卻未能使語文教學效果有所改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使學生理解新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低年級學生思維特點,創造條件,促使其利用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問題。恰當有效的提問,能使學生快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燕子專列》這一課教學中,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對學生提出如下問題:“人們尋找燕子時,遇到了哪些困難?”,“人們為什么要尋找燕子?”,“根據剛才的PPT,你心中的燕子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通過提問,使學生認識到人與燕子的友好相處,更深層次地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樣方能使學生做到“從看見到看好”。

3.將課文與客觀實際相聯系,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根據筆者的觀察發現,目前,大部分教師的語文教學普遍存在一種教學套路:首先,學習生字詞;其次,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歸納課文中心思想;最后,布置作業,講解作業。課文的講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難以接受并且理解的程度不深。在教學過程中,將課文教學聯系生活實際有以下作用:(1)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2)通過鞭笞惡丑,弘揚善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透徹理解,不至于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脫節。在講授《燕子專列》一文時,可將課文中人們排除萬難尋找凍僵的燕子的場景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虐貓”事件相聯系,聯系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由視知覺選擇性設計閱讀教學

1.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最主要的作用體現在創設閱讀情境上。[4]幾十年以來,語文課不外乎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加以閱讀,而教師對于課文的講授也僅僅是局限于教師的描述與講解,并未將課文中抽象化的文字描述具象為生動形象的實物。視覺技術為學生呈現出形象生動的圖像信息,通過圖像傳達課文的本質意義。[5]精彩紛呈的圖像信息在低年級語文教學課堂中的運用,把學生的眼球從枯燥無味的文字吸引到豐富多彩的圖形圖像上來,將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并通過教師展現的視覺訊息和適當的講解,達到對課文深層次內涵的理解。小學三年級下冊《翠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在課前利用幻燈片或是投影儀等設備給學生放映關于翠鳥的相關圖片,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觸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一種想要了解翠鳥的沖動。

2.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個自然美、社會美、人文美、藝術美的倉庫。[6]課文中有富有文采的藝術美,有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這些使得語文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審美優勢,語文教學便也成為了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訊息,這就有利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形象,對照語言文字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和作者的思想精髓。[7]小學三年級下冊《詠柳》一詩,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兩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將“春風”比喻成“剪刀”的妙處,筆者認為應用多媒體展示柳樹細嫩的枝葉和柳樹隨風搖曳的美姿,及春天里一派花紅柳綠的場景,將學生帶入春天的大自然中,使學生容易品味詩的語言美,體會作者在此處使用設問句的妙處。因此,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和圖片,讓學生通過對視頻和圖片的觀察、比較、體會,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下,感受課文中的意境與語言美,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操。

四、利用視知覺感受性設計識字課程

1.利用多媒體手段,將文字形象化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為了激發小學生對枯燥無味的識字課程的興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小學生的識字興趣,具有重要意義。[8]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將一個個死板、單調的生字做成形象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圖片或者動畫。例如:在教授“鳥”字時,可先將鳥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同時在圖片的邊上附上漢字“鳥”,教師再適當地賣個關子,讓學生猜一猜,這個漢字念什么,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學生就能很快地將“鳥”字納入自己的認知系統。另外,生動有趣的畫面可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和好奇心,從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在識字過程中的運用。這樣,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識字課程的教學,可簡化學生的思維過程,減輕學生的記憶強度,這樣不會因為學生注意的特性而使學生的思維發生負向遷移,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策略。

2.利用小電腦游戲,使識字課程趣味化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其認知發展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依賴于自己的具體經驗,加之,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很短暫,要使學生在短暫的有意注意時間里完成對生字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形象化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兒童都有愛表現、愛模仿和愛重復等行為特征,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調動學生對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9]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事先設計或者準備一些類似于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將生字與相應的圖片或者拼音相聯系,這樣學生將能輕松地在玩游戲中認識這些生動形象的生字。

綜上所述,視覺文化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關聯,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體制存在著直接的影響。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從看見到看好”,要求教師和學生提升自己的視覺素養,促進視覺文化及語文教學的發展。另外,現代學校教育應該建立開放型的大文化背景下的大語文教育觀,兒童媒體文化教育是培育兒童適應未來開放性教育的有益嘗試。當代的學校教育,應該不同于傳統課堂教育與紙質課本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讀圖時代,使得我們當今的學校語文教育應該是適合時代轉型的開放型與復合型的現代教育。語文教育應該是引導學生貼近時代生活的自主性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接受、了解媒體文化,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與思維方式。從視覺文化的視角看待語文教學,其發展變化的更進一步的教學模式還有待于社會各界的共同探討。我們要緊跟媒體文化的發展與成長步伐,緊跟現代教育的發展步伐,更新我們的語文教學思想與知識結構,適應信息時代的知識發展,適應新的時代的競爭。

[1]張舒予等.視覺文化概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2.

[2]覃善萍.淺談視覺文化對中學文學教育的影響[J].閱讀與寫作,2002,(8).

[3]陳玉秋,馬一博.語文新教材插圖:走向讀圖時代[J].教材研究,2007,(11).

[4]徐偉歌.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新途徑初探[J].價值工程,2010,(01).

[5]張蘭美.淺談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2010,(11).

[6]劉美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4).

[7]李聚全.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15).

[8]張素華.語文教育應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4).

[9]吳海濤,吳海波.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5).

猜你喜歡
燕子多媒體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背課文的小偷
燕子叫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背課文
燕子一家
活用多媒體 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