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以傳統音樂為素材課堂教學方法的再詮釋
——基于音樂教育學理論及教學心理學語境的闡釋

2011-08-15 00:51李秀明傅利民
中國校外教育 2011年7期
關鍵詞:號子傳統音樂

◆李秀明 傅利民

(中國音樂學院)

對以傳統音樂為素材課堂教學方法的再詮釋
——基于音樂教育學理論及教學心理學語境的闡釋

◆李秀明 傅利民

(中國音樂學院)

將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在傳統音樂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運用了音樂教育學為傳統音樂傳承提供的方法和教育心理學對小學生心理的分析,結合當今教師所應具有的素質和學生心理發展及審美特點,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再次重新詮釋了“參與-感知”、“參與-體驗”、“參與-創作”的三位一體教學理念,以傳統音樂民歌中船漁號子為例,設計了一節教學案例,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用實例對理論進行詮釋。

傳統音樂 教學 參與感知 參與體驗 參與創作

當今時代是文化自覺的時代,所有人都有意識地感受到了本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思考如何能將所學到的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傳承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工作上。在思索小學音樂課堂的傳承能力的同時,我們更要把小學課堂拓展成傳統音樂繼承和傳播的陣地。運用更有效的手段,更新鮮的教學方式,使“死”傳統“活”起來,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孩子們在喜歡傳統音樂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

一、音樂教育學理論在開發以傳統音樂為素材教學的方法討論

(一)柯達伊教學法中關于傳統音樂教學方法的闡釋

運用音樂教育學理論將傳統音樂發揚光大,不只是中國人的想法,早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匈牙利作曲家佐爾坦·柯達伊就做出了偉大的嘗試。他在吸收其他教育學家的教育觀點后,和他的同事創立的“柯達伊教學法”享譽世界。并對中國的音樂教育界也產生很大影響。

柯達伊在他的教學法中提到柯達伊教學法:能夠進行語言讀寫的人,他們也有能力進行音樂的讀寫(P83,21世紀的音樂教學)。音樂不是少數人的權利,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資源??茖W的不斷進步,人們在工作之后的時間用音樂來豐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研究表明,音樂可以使潛意識和意識有效的結合,提高人解決問題的效率。中國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更是我們受用不盡的寶庫。我們要讓每個孩子會唱自己家鄉的歌??逻_伊:想要獲得最有效的音樂教育,則必須從幼小的孩童抓起(P84,21世紀的音樂教學)

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陽。我們要想使傳統音樂發揚光大,光靠個別學者的努力,國家的保護還是明顯無力和不足。我們因該發動更廣大的力量群體。從幼小的孩童抓起,讓孩子們在小時候就接受良好的傳統音樂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從會唱,會跳到了解中國的傳統音樂再到創作傳統音樂,這才是傳統音樂繼承和保護的直接有效途徑。也是傳統音樂文化的希望。

我們與柯達伊的音樂訓練目標是相同的,我們希望學生能夠熟悉他們的音樂遺產,我們自己的語言,和我們的傳統音樂。

(二)來自美國音樂教學理念——體驗音樂的啟示

“音樂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式令人愉快的、實實在在的,它充滿情感,富于理性”(P3體驗音樂)?!瓣P于藝術,我們有很多體驗都是草率和膚淺的,只有在我們真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藝術作品的質量上,我們才能發覺藝術作品的全部含義,從而有所反應”。(P3體驗音樂)。通過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研究者確定的是“理解”和“反應”是最終的目標。

學生不僅僅是課堂音樂的參與者,更是課堂音樂的創造者,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體驗音樂,創造音樂,不用固定性、唯一性的標準來評判學生創造出來的音樂是對是錯,體驗音樂教學更關注的是,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創造的能力。

中國傳統音樂教學應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調動起來,關注學生參與課堂的能力。教學活動的評判標準多養化。使學生參與、體驗、創作,真正融入到傳統音樂文化中去。

二、有效傳承對教育者所應具有素質和技能的分析研究

作為傳承者的教師,是傳承工作的關鍵人物。更有效地傳承才能使好的教學理念發揮到淋漓盡致。作為傳承的關鍵人物教師在傳承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本人的素質和業務能力,直接影響到傳承效果。我們要對如何能更好的完成傳承工作進行論述,還要對具有較好完成傳承工作的教師應該完善的方向進行論述。

(一)完美獨立的人格是優秀教師個人素質的核心要求

音樂教師做為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在工作時應保持輕松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這樣才能影響課堂氣氛。使課堂氣氛高漲,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熱情。從而更加投入到音樂課堂和音樂活動中來。在熱烈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并加深喜愛。

音樂雖然不是生產力的學科。學好音樂不能讓孩子的數學得100分。在很多學校音樂課堂被“有用”的學科偷用。這是現實問題。音樂教師在面對這樣事情的時候,首先要堅持自己的音樂課堂是你自己的陣地,不能輕易的妥協。要知道每個音樂教師都肩負著傳承音樂文化的責任感。要自信的面對教師同事。更要自信的面對你的學生,要讓學生知道,每一門課程的設立都有自己的目標和任務,不是可以被取代的。音樂課堂也是如此。教師的自信影響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更加堅定的加入到音樂課程和音樂活動中來。

包容是每個教師需要具有的素質。教師不可能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加入到自己的陣營中來。這是人性的必然。具有傳承能力的優秀教師首先應具有的素質就是包容。包容那些不喜歡這節課的學生、不愿意參加活動的學生、影響課堂紀律的學生。在包容的同時要想策略讓這些學生融入到音樂課堂,讓他們喜愛上音樂課堂。這是只有一個成功的傳承者才可以做到的。在講授音樂課程的時候,動靜結合,收放自如。既能讓學習氣氛馬上高漲,也能讓學生安靜聽講。讓學生很自然的加入到學習中來,也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聆聽。這是一個成功的教師,對課堂完美掌控能力的體現。

(二)較強的專業水平及綜合教學能力使課堂教學更具特色

1.熟練的掌握并運用傳統音樂文化知識

作為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者,應熟練的掌握傳統文化知識。并能熟練的運用。用音樂教育學的知識對傳統音樂文化中的元素進行解讀,而不單純照本宣科的講解和介紹。

2.完美結合多種不同教學方法

柯達伊教學中關于傳統音樂教學的啟示,奧爾夫教學中運用節奏的變化,啟發學生主動的參與創作。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等等教學法的綜合使用,使課堂傳承教學更具新鮮感和多樣化。

3.準確把握兒童心理需求

兒童心理包括對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喜歡的上課方式、感興趣的內容。將學生興奮時間和疲倦時間掌握好,更有效地利用不同時間段,做不同的調節,時課堂保持良好狀態。

4.具有自主創作能力

奧爾夫教學法中運用節奏的不斷變化及拉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及時的反思及自我評價

三、音樂教育心理學領域中對小學生心理研究

年齡6、7歲到11、1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進入到小學接受教育,我們將之稱為學齡初期。這個階段的兒童告別幼兒期進入到童年期,心理特點與幼兒時期有顯著差別。

(一)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生理發育特點是大腦結構與機能得到突出的發展,神經系統也進一步完善。這一時期是兒童增長知識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的感知覺(包括聽覺、視覺)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P142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低年級兒童擅長具體形象記憶,高年級時抽象記憶得到了發展,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想象力隨年齡的增長逐年增加。注意力仍然是無意注意占據主導地位,有意記憶逐年增強。情緒表現形式從外顯轉為內隱。

(二)小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

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一時期的小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可以被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寫實階段”。7~9歲的兒童正處在寫實階段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他們對任何藝術作品都以像還是不像的刻板標準來評價;第二階段:9~13歲,他們才能逐步學會以審美的態度來對待藝術作品,并形成對風格、表現性等審美特性的知覺敏感性。

(三)小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發展特點

舒特-戴森和加布埃爾對小學生隨著年齡增長音樂學習能力的階段性進行了論述:“7~9歲,有鑒賞協和與不協和之和音的能力;8~9歲,在歌唱及演奏樂器時,節奏感較過去好;9~10歲,節奏、旋律的記憶改善了,逐步具有韻律感;10~11歲,和聲觀念建立,對音樂的優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斷能力”。(P142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

四、再詮釋“參與-感知”“參與-體驗”“參與-創作”三位一體教學讓傳統音樂的課堂生動起來——基于對傳承者和被傳承者分析基礎上重新詮釋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對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和柯達伊教學法的研究,結合來自美國音樂教育的理念。我提出“參與-感受”的音樂課堂教學理念?;趯鞒姓咚鶓哂心芰Φ囊蠛蛯Ρ粋鞒姓咝睦硖攸c的分析,我們提出:

1.“參與—感知”——讓音樂形象具體、生動的展示在被傳承者面前

由于小學生仍然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思維方式仍然是具體思維,審美心理特點停留在“寫實”階段。傳統音樂素材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如,講授“船漁號子”,把反映船漁號子的圖片或影像資料開門見山的展示在學生面前。

2.“參與—體驗”——讓傳統音樂的課堂“活”起來

直觀的展示是教學的常見手段,在直觀展示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講授“船漁號子”的課程,老師在直觀的展示了什么是船漁號子并做介紹后,讓男女同學混合分成兩組。這時教師把一根粗的繩子綁在樹上,一組同學模仿拉纖的動作用力拉繩子,另一組同學喊口號。然后兩組再互換。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了什么是船漁號子,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船漁號子的功能和用途

3.“參與-創作”——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同樣還是因為小學生的特殊心理特點是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審美心理也是由寫實向審美心理發展,想象力也是在不斷豐富的過程。教師能順利完成引導學深入思考的工作。在教師展示船漁號子和讓學生扮演了船漁號子后,教師講授船漁號子的節奏特點、重音等知識,并把學生組織起來站成一個圓圈,教師在中間,教師喊節奏,學生在重音處拍手或跺腳,然后再加快速度。最后學生再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創作。

4.總結教學

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創作這三個過程的學習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有深的直觀印象。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深入理解。至此一節以傳統音樂為主要內容的音樂課程結束。

五、實踐:三位一體教學理念下的音樂課堂——以“船漁號子”為例,設計一堂音樂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什么勞動號子,和勞動號子的演唱形式

2.讓學生參與體驗“勞動號子”的表演

3.讓學生體驗勞動號子的節奏,通過游戲讓學生學會并自主創作

教學過程:

首先,將學生帶到操場,將男生和女生混合分成AB兩組,圍坐一圈。(目的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心中充滿好奇。)

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船漁號子”。

教師:船漁號子是在伴隨有水的勞動所使用的音樂,具有典型的節奏特征。船漁號子的節奏目的是為讓勞動者統一步伐,更好地完成工作。

教師展示準備好的圖片,讓學生看到反映船漁號子的圖片。(教師把道具拴在樹上,學生好奇的目光在研究教師的目的)

教師:首先讓我們來聽一下“船漁號子”聽聽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現在跟老師念一下“船漁號子”的節奏,大家跟老師一起念,看看我們念的像不像。

教師起頭,學生跟著教師大聲念節奏。教師揮手示意大家停下來。

教師:好!現在請A組同學起立。A組同學每個人拉住拴在樹上的繩子,所有人向樹的反方向用力。(這時沒有口號,學生的力量很分散)

教師示意:現在A組同學停下來。

教師:我們請B組同學跟老師一起給A組同學喊口號。請A組同學在老師喊“嘿呦的時候保持力量,喊道“嘿!”“嘿!”的時候向前一起用力。

(這次A組同學聽B組的口令,動作一致,力量整齊。B組同學躍躍欲試。兩組互換)

教師:現在兩組同學都感受到了什么是船漁號子,現在請兩組同學站成一個圈,跟老師念黑板上船漁號子的節奏。

(全體同學起立,跟老師一起念唱船漁號子的節奏)

A噠噠 噠 噠B噠噠 噠噠

C嘿呦 嘿 嘿

D嘿呦 嘿呦

教師:現在同學們跟老師在念到A組第一個噠的時候一起拍手,念到每組C組第一個嘿的時候一起跺腳。我先來示范一下。(教師示范)

教師:兩組學生跟我一起來做。

(學生一開始的時候會犯錯,然后就進行的很順利,學生很興奮)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改變,每三個人一組進行表演(學生活動準備,并表演)。

教學總結:

1.我們學會了什么是“船漁號子”

2.我們參與體驗了船漁號子的表演過程

3.我們掌握了船漁號子的節奏特點

4.同學們還改變了船漁號子的節奏并進行了表演

相信通過這次課的學習,同學們一定不會忘記什么時候船漁號子。什么樣的節奏是屬于船漁號子的。

[1]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10.

[2]周青青.中國民歌.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12.

[3]江明悙.漢族民歌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1982,12.

[4]洛伊絲.喬克希,羅伯特.埃布拉姆森,埃馮.吉萊斯皮耶,大衛.伍茲,弗朗克.約克.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9.

[5]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驗音樂——美國音樂教育理念與教學案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9.

[6]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4.

[7]威廉.M.安德森,帕特麗夏.希漢.坎貝爾.音樂教育的多元文化視野.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歡
號子傳統音樂
吶喊中的精神力量——東臺弶港漁民號子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我家的“號子”
茶山號子的藝術特征與傳承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唱起號子走漢江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音樂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