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藝術民族化研究

2011-08-15 00:51◆張
中國校外教育 2011年7期
關鍵詞:鋼琴曲民族化作曲

◆張 健

(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

鋼琴藝術民族化研究

◆張 健

(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

民族化是鋼琴藝術的生命與靈魂、亮點與支撐。本文以鋼琴作曲的民族化鋼琴演奏的民族化、鋼琴教學的民族化為三大理論視角,對中國鋼琴學的民族化這一重要藝術命題,進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研究。對于中國鋼琴藝術的民族化,可以提供理性思辨與具體實踐的雙重參照系。

鋼琴藝術 民族化 作曲 演奏 教學

民族化是一切藝術的生命與靈魂、亮點與支撐。世界上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藝術均如此,中國的鋼琴藝術亦如此。

然而,中國鋼琴藝術的民族化,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這是因為,一方面,民族化這一概念本身,內涵極其豐富,它“指作家、藝術家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表現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藝作品具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是一個民族的文學藝術成熟的標志之一?!绷硪环矫?,鋼琴藝術這一概念本身,內涵也十分豐富,正如魏廷格先生所言:“中國鋼琴藝術這一概念,應當涵括有中國鋼琴曲創作、鋼琴演奏和鋼琴教學三個方面,而其核心,則是中國鋼琴曲創作?!?/p>

因此,中國鋼琴藝術的民族化,便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大層面分層進行一一研究。

一、鋼琴作曲的民族化

鋼琴作曲是整個鋼琴藝術的基礎與前提,鋼琴作曲的民族化,也自然成為整個鋼琴藝術民族化的基礎與前提。

如果說,鋼琴作曲家是鋼琴藝術的“設計師”的話,那么鋼琴作曲便是整個鋼琴藝術的“設計過程”,而鋼琴曲曲譜,則是“設計圖紙”。因此,鋼琴作曲的民族化,便自然成為整個鋼琴藝術的“地基工程”與“靈魂工程”。

事實上,中國的鋼琴作曲,同所有外來藝術品種(如芭蕾舞劇、小提琴、話劇等)的創作一樣,都走出了一條成功的民族化之路,在表現民族題材、民族主題、民族思想、民族情感、民族精神、民族風情、民族文化、民族風格等方面,都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藝術經驗。

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范例。例如賀綠汀創作的鋼琴曲《牧童短笛》,1934年就以鮮明的民族特色,榮獲俄籍作曲家車列普寧征集“有中國風味鋼琴作品”一等獎,至今仍為世界級的鋼琴名曲之一。全曲展示出一幅中國江南水鄉與自然和諧一致的美麗風景畫,兩個穿著短褲和背心的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自在地吹著竹笛漫游于田間小道。鋼琴模仿中國傳統的民族器樂竹笛,一支笛子吹高聲部,另一支笛子吹低聲部,形成自由式的二部曲式,并以中國民族傳統的無聲調式為主體,形成和聲音程的替換,強化了全曲清新淡雅的鄉土氣息和強烈濃郁的民族風格,成為西洋鋼琴曲的“中國化”的杰作。又如殷承宗、儲望華、盛禮洪根據《黃河大合唱》改編的鋼琴協奏曲《黃河》,通過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音樂形象,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英勇頑強、不可戰勝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氣概,成為世界級的鋼琴藝術精品,彈響全球各個角落。而陳培勛創作的鋼琴曲《廣東音樂主題五首》,皆系根據廣東音樂與廣東樂曲改編,其中的《賣雜貨》取材于廣東同名小調;《旱天雷》根據同名粵曲改編;《平湖秋月》亦根據同名廣東樂曲改編;《雙飛蝴蝶》則是廣東小曲《柳青娘》與《水仙花》的結合。

總而言之,縱觀中國鋼琴曲創作,從第一首公開發表的鋼琴曲作品——趙元任創作的《和平進行曲》到1930年蕭友梅創作的第一部民族歷史題材的較大型的鋼琴曲《新霓裳羽衣舞》,賀綠汀創作的《牧童短笛》、《搖籃曲》,再到建國后丁善德創作的《新疆舞曲》、蔣祖馨創作的《廟會》、趙曉生創作的《太極》、黃虎威創作的《巴蜀之畫》,以及鋼琴協奏曲《黃河》、《戰臺風》、《青年》、《南海兒女》等等,中國鋼琴曲的創作史,就是一部光輝的民族化的歷史。在民族題材、民族主題、民族形象、民族風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獲得了系列化的藝術成就,鑄造出深層次的美學品格。

二、鋼琴演奏的民族化

鋼琴演奏是整個鋼琴藝術的核心工程。如果說,鋼琴作曲是鋼琴因音樂的“設計”的話,那么鋼琴演奏便是鋼琴音樂的具體“施工”過程,鋼琴演奏者就是鋼琴音樂的“建造者”。也就是說,沒有鋼琴演奏,鋼琴曲只是紙上的樂譜,而不成其為真正意義上的音樂。

因此,鋼琴演奏的民族化,便自然成為鋼琴作曲民族化的載體和依托。與中國鋼琴作曲的民族化同步一體,中國鋼琴演奏也走出了一條成功的民族化之路。

1935年,丁善德在上海舉辦了中國第一次鋼琴獨奏音樂會,演奏曲目以《牧童短笛》、《搖籃曲》等民族化的鋼琴曲為主。此后,幾代中國鋼琴家在民族化上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直到近年來的青年鋼琴大師郎朗,不僅以《黃河》彈響全世界,還以《賽馬》與趙本山的二胡獨奏聯袂演出,充分彰顯出鋼琴演奏民族化的魅力。

縱觀中國鋼琴演奏藝術,在民族化上也進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探索,除合理安排指法外,還在音色、裝飾音、踏板各方面加以重視。例如,在音色上以對民族樂器竹笛、琵琶、古琴等的模仿強化民族性;又如裝飾音也根據民族樂器的演奏特點與民間歌曲的演唱特點確定,充分顯示出民族化特色。

三、鋼琴教學的民族化

鋼琴教學作為鋼琴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既以鋼琴作曲、鋼琴演奏為基礎,又是鋼琴作曲與鋼琴演奏的“后備工程”與“戰略工程”。因此,鋼琴教學的民族化,便自然成為鋼琴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具體而言,鋼琴教學的民族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其一,是教學思想的民族化。在鋼琴的教學思想中,要堅持民族化的原則,以民族化為指導思想,貫徹在鋼琴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要以中國鋼琴藝術的獨有芳姿,自立于世界鋼琴藝術之林。要時刻清醒:世界上任何國家的鋼琴藝術,首先以本民族的民族化為生命與靈魂。肖邦鋼琴曲的波蘭文化精神、德彪西鋼琴曲的法蘭西文化精神、李斯特鋼琴曲的匈牙利文化精神、莫扎特鋼琴曲的奧地利文化精神、貝多芬鋼琴曲的德意志文化精神……有力的例證,不勝枚舉。

其二,是教學內容的民族化。教學內容的民族化,是整個鋼琴教學民族化的依托。要在教材與教學曲目上,凸顯民族鋼琴藝術的比重。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我國鋼琴教育家自己編寫出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鋼琴教材,其中主要有:魏廷格的《鋼琴學指南》、周銘孫的《鋼琴考級與鋼琴教學》,李嘉祿的《鋼琴表演藝術》,趙曉生的《鋼琴演奏之道》等等。

其三,是教學方法的民族化。教學方法的民族化,是整個鋼琴教學民族化的保證系統。教學方法的民族化,是與教學內容的民族化同步一體、相輔相成的。所謂“教學方法的民族化”,是指充分運用我們民族特有的優秀教學方法。例如“因材施教法”,就是我國先秦時期教育家孔子所首創的,宋代的著名教育家朱熹總結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庇谑呛笫辣惴Q其為“因材施教”。又如“循序漸進法”,也是孔子所首創的,《論語·憲問》說:“不怨天尤人”,朱熹注為:“此但自言反已自修,循序漸進耳?!敝傅氖怯蓽\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方法。我國漢語中,音樂的“樂”與快樂的“樂”為同一個字,這就說明音樂是一種令人快樂的藝術形式,因此,音樂教學也應當運用“游戲娛樂法”,讓師生共同在教學中分享音樂的快樂。此外,還有“柔情互動法”,也是我國傳統的“中正”、“平和”、“以人為本”等文化思想和藝術精神的反映。

猜你喜歡
鋼琴曲民族化作曲
動畫片《葫蘆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逐夢
鄉間晨雨(即興鋼琴曲)
多元文化視域中的油畫民族化創新探析
邀你來我家
夜的鋼琴曲(六)
George Gershwin
伍光輝作曲三首
高師聲樂教學民族化路徑探究
夜的鋼琴曲(二十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