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來李大釗研究綜述

2011-12-20 03:49丁金靈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生平李大釗馬克思主義

丁金靈

摘要:本文是在閱讀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總結論述了近些年來對李大釗的研究。文章概述了李大釗的生平大事,總結了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以及中國革命所作出的貢獻,并論述了對李大釗在法律法制、教育、環保方面思想的研究。對于今天的中國,研究李大釗的思想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鍵詞:李大釗 生平 馬克思主義 中國革命 中國共產黨

李大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他短暫的一生閃耀著永恒的無比璀璨的光輝。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學術界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李大釗的研究,相關論文多達幾百篇,這些論文除了探討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民主主義思想及哲學思想外,還深入到李大釗的軍事思想、史學觀、統戰理論等領域,同時對他的生平事跡也作了詳盡的考證。本文對近些年來對李大釗的研究作一個論述。

1 生平大事紀

1.1 童年坎坷

李大釗于1889年10月29日出生在河北省樂亭縣大黑沱村,父母早亡,貧困坎坷的生活使他自幼同情勞動群眾,關心民間疾苦。他的幼年是在其家鄉度過的,在《獄中自述》中他說,“幼年,在鄉村私校讀過四書經史【1】”,

董寶瑞【2】在《李大釗兩次參加童試始末》一文中較為詳盡的綜述了李大釗的幼年學習生涯,并分析了幼年的學歷經歷對其以后人生的影響,他指出兩次參加童試的思想決裂,使得一個新的李大釗完全誕生,這不僅沒有使他成為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反而成了開創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革命先驅。

1.2 青年求知

1905年,李大釗考入河北省永平府中學,1907年進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讀書,這是他學習求知的重要階段,也是他愛國思想的發展時期。當時正值袁世凱踐踏民主、竊國弄權,李大釗極為憤慨,他號召一切愛國志士,“以全副血淚,傾注墨池,啟發眾生之天良”,以“救人救世”【3】。

1913年,李大釗相繼創辦了月刊《言治》和《法言報》,以筆為刀槍,將尖銳的矛頭指向了君主專政,李大釗猛烈抨擊君主專政,大膽宣傳民主主義,在半年多點的時間內,就發表了27篇詩文【4】。

1.3 東渡日本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李大釗東渡日本,專究社會經濟學,研考民主凋敝之原,希望能在學習西方取得成效的日本尋求到救國救民的真理。正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才使他始終站在民主和愛國運動的前列,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革命觀。

賈天運、劉愛英【5】針對性的考究了李大釗留學日本的時間,他們認為是在1913年冬。蔣成德【4】、祖雷【1】、竇庚元【6】等人詳細論述了李大釗在日本留學期間,從未停止革命斗爭。他組織留日學生總會成立“學社”、出版刊物、撰寫文章,不斷抨擊袁世凱,指出他的本質乃封建專制與賣國求榮,只能是國家之叛逆,國民之公敵。

吳漢全【7】在《早起新文化運動中的李大釗與外國學術思想》一文中介紹了幾位對李大釗早期學術思想具有重大影響的日本學者:市村贊次郎、中江兆民、吉野作造、今井嘉幸、加藤弘之等。他認為,李大釗在早期新文化運動中廣泛研究和吸收包括日本、英國和法國學術思想在內的外國學術思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主主義思想體系,奠定了學術研究的基礎。

1.4 回國革命

1916年夏,李大釗回到祖國繼續革命,他首先做的就是辦報,想通過辦報來啟蒙民智、傳播新知,以達到宣傳民主主義思想的目的?!冻跨妶蟆酚?916年8月15日在北京創刊,李大釗擔任總編輯。1917年1月,章士釗在北京創辦《甲寅日刊》,李大釗受邀擔任編輯。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李大釗看到了希望,他以高度的革命熱情,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在祖國大地播下了最初的紅色種子。1918年1月,李大釗開始在北京大學擔任教授和圖書館主任,期間他開始認真鉆研馬克思主義,并參與到新文化運動中。1920年,在李大釗的帶領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這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5 慷慨就義

1927年4月6日,張作霖逮捕了李大釗等80余人。28日,奉系軍閥不顧輿論的反對,將李大釗等20人秘密絞殺于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在獄中,他受到了敵人的嚴刑折磨,但仍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氣節凜然。而且利用一切機會,宣傳中國和世界的光明前途,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表現了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貞和革命英雄氣慨。

2 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李大釗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為挽救國家危亡、實現民族解放的偉大理想,他鍥而不舍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終于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他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去殉共產主義事業。被捕入獄仍利用一切機會宣傳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在臨刑時,李大釗莊嚴宣告:“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撒遍各地!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得到光榮的勝利!”【8】

李海春【9】在《論李大釗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一文中分析了李大釗如何成長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系統性的將這一過程劃分為接觸、影響、接受、確立四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李大釗思想中原有的中國文化因素、來自日本馬克思主義者的資料和中國此前來自于歐美及日本的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資料成為他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俄國二月革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現實成為李大釗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要求。正是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李大釗逐步成長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吳漢全【10】的《李大釗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努力》論述了李大釗為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作了大量的努力。這一努力表現為心物關系、群己關系的唯物史觀說明,歷史變遷的辯證解析,大同理想的哲學探討。李勇【11】、袁金群【12】、張明倉【13】、李軍林【14】等人從別從不同角度和側重點論述了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所作出的貢獻。

3 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做出了卓越貢獻。

李淑蘭、宗妍【15】,胡忠、劉運喜【16】,吳漢全【17】,孫?!?8】,冉世民【19】在各自的論文中均論述了李大釗在中共建黨過程中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宣傳馬克思主義,在黑暗籠罩的中國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大旗,為黨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 與共產國際及蘇俄共產黨聯系,與陳獨秀南北相約,是建黨的活動家和實干家,為黨的建立奠定了實踐基礎。

(三) 在北京創立共產主義小組,為黨的建立培養并團結了一批骨干力量,也為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作了組織準備。

(四) 最早公開提出建黨的號召,對于毛澤東建黨思想萌芽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黨綱》起了重要作用。

4 李大釗與中國革命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先驅,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他對于中國革命的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一) 工人運動。李大釗最早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開拓了中國工人運動,指導并依靠工人階級進行革命斗爭,推進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蔣永清【20】、梅津【21】等人均論述過李大釗在工人運動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
生平李大釗馬克思主義
李大釗與趙紉蘭的革命者愛情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關懷青年的李大釗
贈方瑤
曾鞏生平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李大釗資助北大貧困生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張謙宜生平及著述考證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