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做好施工圖設計中各專業的協調配合

2011-12-20 03:49謝翠榮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施工圖設計

摘要:雖然建筑行業的發展使各類建筑的綜合功能得到大幅提升,但也存在著各專業人員互不溝通,閉門造車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影響著設計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也威脅著項目的整體性和安全性。本文在對現存問題進行簡單介紹的基礎上,主要以建筑和結構專業的協調配合為例,對如何做好施工圖設計工作中不同專業的協調配合工作進行了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施工圖;設計;專業協商

1 引言

施工圖是工程項目參與各方明確自身職責、開展本職工作的重要依據,施工圖設計工作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項目最終能夠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使得施工圖設計工作的參與者越來越多,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經常會發生一些因部門間協調度不夠、相互推諉工作和責任而導致的設計失誤或不足,這不僅會對設計工作自身的水平造成影響,還容易留下安全隱患。因此,如何對施工圖設計工作中各專業進行協調、配合就成為了擺在有關工作人員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總結現階段的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如何處理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2 建筑與結構專業在設計階段協調的配合問題

2.1 高寬比問題

對于結構的高寬比,國家有關部門早已有了詳盡的規定,例如A級建筑6、7度抗震設防烈度時的框架——剪力墻結構高寬比應≤5;B級建筑6、7度抗震設防烈度時的框架——剪力墻結構高寬比應≤7。

一般來說,建筑的進深越淺,戶型越好,造價越高,所以不少設計人員都會將多層戶型應用于高層建筑當中,筆者曾經見過僅有10m進深的100m建筑設計方案,這樣的設計方法根本無法控制結構層間位移比,使設計方案和總平不得不進行再一次的調整,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2 平面布置問題

在建筑與結構專業的配合過程中,長度和結構斷縫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建筑往往會因為立面或平面而要求結構不斷縫,設計人員有時也會淺顯的以為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的造價,不過在立面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使用斷縫反而會更加節約,且能夠消除日后出現溫度裂縫的安全隱患。在進行建筑平面設計時,那些經驗不足的設計人員常常無法合理處置電梯間和凹口,導致結構平面的不規則問題。

若樓板的平面相對狹長、存在開洞或較大的凹入而大幅削弱樓板時,應在設計階段就將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考慮進去,其中,開洞及凹入尺寸應小于等于樓面寬度的1/2,開洞總面積應小于等于樓面面積的30%。與此同時,樓板各個方向的最小凈寬度應大于等于5m,開洞后樓板各邊的凈寬度應大于等于2m。

2.3 結構體系布置問題

建筑層數、高度、場地類型、進深、使用功能等的差異導致了結構體系布置的不同,例如筆者曾經參與設計的一個高層建筑,處于7度地震區,原定的建筑高度為122m,B級純剪力墻結構,抗震等級為一級。設計過程中,業主單位提出要將建筑的高度調低,經過協商后最終確定為120m,A級純剪力墻結構。該建筑的設計屬于典型的充分考慮建筑抗震等級的范例,不僅有效避免了超限設計,也降低了項目造價。此類問題不僅限于高層建筑,如果存在多項不規則的情況,也容易導致超限問題。

2.4 地下室頂板的覆土問題

業主單位為了保障建筑物的美觀性,大多會要求在地下室的頂板上覆蓋大量的土壤以方便日后進行綠化,但是結構專業的設計人員往往會因為造價、鋼材使用量等方面的限制希望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覆土的厚度。

考慮到抗裂要求,梁板配筋一般較大,地下室外墻、底板以及側墻所承受的壓力也會隨著覆土層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在進行建筑平面布置時,應盡量將消防車通道設置在地下室頂板外,以便在降低地下室頂板所承受荷載的同時降低建筑造價。

3 建筑與其它專業在設計階段的協調配合

3.1 與管線綜合設計的協調配合

建筑的機電系統包括弱電、強電、消防、空調、通風等幾十項內容,且機房大多集中在建筑的地下室內,這就使得各系統的線路過于集中,存在著大量的交叉現象,需要各專業的工作人員對管線走向進行綜合設計。

筆者認為,在開展此項工作時,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1)將空間范圍內的各類管線統計清楚。(2)根據有關規范的要求,對各專業管線的空間進行劃分。(3)各專業人員根據劃定的空間對管線設置進行相應的調整。(4)對管線的交叉點進行討論,并繪制管線綜合設計圖紙。(5)各專業人員對圖紙進行討論、修改和最終確認。(6)各專業人員對根據設計圖進行實地調整,并確定預留洞。(7)確認管線的最終位置,形成正式圖紙。

3.2 與電氣專業的協調配合

與電氣專業的協調配合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弱電和強電。首先是弱電,無論是建筑的消防自動化設備,還是各類自動化給排水設備,甚至是部分照明設備能否持續、穩定工作都與弱電專業息息相關,因此各專業的設計人員在設計施工圖時,應與弱電專業的工作人員緊密配合,對各類設施的設計位置進行說明,同時根據弱電專業人員的建議對其進行合理調整。與強電專業的配合主要是對大型設備的功率進行及時反映,使他們掌握全部設備電氣負荷的第一手資料。

另外,如需進行電纜橋架,也要將具體位置及時通知給電氣專業人員,同時了解建筑發電機房、變配間等重點電氣室的位置,以便在合理位置設置消防安全系統。如果要在墻面預留消防栓洞,應注意避開各類配電箱或輸電線路,以免發生危險。

3.3 與梁柱設計的協調配合

一般來說,民用和部分商用建筑的墻壁厚度在200~240mm之間,梁的厚度一般為400mm,如果僅僅按照傳統方式將立管沿著隔墻布置,那么受梁的限制,管道與墻面的距離就會非常大,影響整體美觀性。所以在進行此類設計時,應與梁柱設計人員進行溝通,在充分考慮梁板平面設置的情況下對各類管線進行適當的調整。

其它專業與梁柱的另一個常見矛盾就是管線需要穿墻和穿梁。穿墻基本不會產生什么問題,而傳梁時,就要顧及到位置、套管尺寸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若設計中存在穿梁的部分,那么最好與專業人員進行溝通和協商,以便選定合理的位置。

另外,在充分重視主梁的同時,也要給予次梁足夠的關注,筆者就曾經了解過一次只顧主梁不顧次梁最后導致管道無法通過次梁的失敗案例,所以在施工圖設計過程中,尤其是對于那些大空間的項目,必須要對主次梁的布置進行全面了解后再做出最后的設計結論,以免發生到正式施工時才知道設計不合理的情況。

3.4 與暖通專業的協調配合

暖通專業的空調供、回水管線等管路的位置對于其它專業來說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在一些綜合性的建筑中,暖通專業的風管、給回水管等都設置在走廊當中,協調梁、柱、結構與暖通管路的位置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在各個房間,空調機的風管、盤管的設置也會對消防噴頭、供電管線的位置造成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其使用功能。在那些有采暖的房間,必須要協調采暖管與水管、通電管線的平面設置問題,只有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會同暖通專業人員進行共同協商,才能正確處理好管道的交叉問題,避免對建筑結構自身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由于建筑層面厚度與其荷載相互關聯,所以在地下室等層面厚度發生變化的地段,在與暖通設計專業進行協商時一定要將這種影響考慮在內,避免在施工過程中的修改和反復所導致的工期延長、投入增加的問題。

4 結語

一個良好的設計方案,建筑的結構受力必然是合理的;一個合格的建筑設計師,最終形成的方案必然包含一個良好的結構受力體系。本文限于篇幅,僅涉及了建筑、結構及部分專業在設計階段的協調配合問題,主要討論了一些建筑設計師必須要掌握的常見問題。希望本文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提升本地區建筑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建忠.施工圖設計缺陷的預防與處理措施[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1,(2):115-118. [2]陳建華.建筑施工圖設計常見問題分析與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1,(4):36-36. [3]程昱.淺談民用建筑施工圖設計中的常見問題[J].江西化工,2010,(4):113-114.

[4]梁麗莉.淺析建筑施工圖設計應注意的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9):243-243.

作者簡介:謝翠榮.(1984-),女,安徽人,研究方向:建筑設計

猜你喜歡
施工圖設計
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及施工圖預算編制
把“施工圖”變成“實景圖”
BUBA臺燈設計
當前民用建筑施工圖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與思考初探
有種設計叫而專
淺談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圖設計注意事項
陳國興設計作品
關于室內設計施工圖Auto CAD軟件的教學思考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跨越式跳高遞進與分層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