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歷史進程的黃埔軍校

2011-12-28 14:09張歡
課外閱讀 2011年24期
關鍵詞:黃埔軍校黃埔軍校

張歡

速成的軍校

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上,除了共產黨的中央黨校以外,很難有哪所學校能像黃埔軍校這樣,深深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背闪?,因位于廣州黃埔的長洲島上,也被稱為“黃埔軍?!?。

黃埔軍校是一個泛指。時至今日,在臺灣高雄鳳山仍然有一所“陸軍軍官學?!?,也被稱為黃埔軍校,這是國民黨政權搬遷來臺后成立的一所軍校。1949年之前,大陸地區還陸續有過潮州、成都、武漢、江西、昆明等多處分校。

狹義上的“黃埔軍校畢業生”指在長洲島上學習過的前七期學員,再精確一些,則是國民黨北伐前的四期學員。

以現代軍事教育觀點來看,黃埔軍校的訓練水平很難說有多么高深,如果只從實際訓練科目來看,這里僅相當于一所速成的軍事技校。因為軍事斗爭需要,原定三年一期的訓練計劃縮短為半年一期。

黃埔軍校與美國西點、蘇聯伏龍芝、英國桑赫斯特并稱世界四大軍校(也有說法是以日本士官學校替代黃埔軍校)。相比之下,黃埔軍校不論是硬件還是訓練水平都顯得頗為寒酸:學員軍事課程是步兵操典、戰術學、兵器學、地形學,可見培養目標主要是基層陸軍士官。

以著名的黃埔一期而論,1924年5月5日入學編隊,而同年11月8日就宣布畢業,為期半年的學習中,學員們還參加了東征。

軍事課程短且少,但政治課程卻極為隆重,據當年的教官和學員回憶,先后有:三民主義、國民革命概論、社會主義運動、社會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經濟學概論、中國及世界政治經濟狀況、中國政治問題、蘇聯研究、農民運動、勞工運動、青年運動、帝國主義、不平等條約、政治討論……

李宗仁先生曾在回憶錄里表示:“黃埔軍校每期訓練時間不過數月,實際上只是一些軍士教育,距軍官教育相差尚遠,然全軍受革命風氣的熏陶,頗有朝氣,尚可作戰?!?/p>

鮮明的政治教育特色之外,接受蘇聯援助也是這所學校的一大特點:黃埔軍校初創階段,由于駐扎廣州的滇桂等軍閥暗中掣肘,導致軍校資金不足,武器奇缺。蘇聯政府提供了辦學急需的軍事裝備和武器,而且資助了大批現金作為開辦經費。僅第一批武器,就有8000支有刺刀的俄式步槍,每槍配有500發子彈。此外,蘇聯政府還資助了200萬盧布的現金給軍校。

除了給錢給槍,蘇聯人還出顧問,日后成為蘇聯首批授銜的5名元帥之一的加倫將軍(布留赫爾),就曾是派駐到黃埔軍校的首席顧問。

當時的蘇聯政府極為看好遠在廣東一隅的孫中山政權,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個革命的政權,值得大力扶植,而對一個動蕩國家最直接有效的影響莫過于成立軍校,進而將軍事干部納入自己的話語權體系中。此前去蘇聯考察的蔣介石對蘇聯軍隊的訓練和體系也表現出相當的認同。

和既往軍閥軍隊不同,黃埔軍校內設立了黨代表制度,這也是蘇式軍隊的印記。經國民黨中執委的通過,黃埔軍校便仿效蘇聯紅軍,設立政治委員,并成立政治部。

將星璀璨的師生群體

蔣介石雖然沒說過“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這樣的名句,但軍人出身的他深知軍權抓在手中的重要性。在出任黃埔軍校校長之前,他曾在粵軍中出任參謀長一職,曾因部下不服從指揮拂袖而去。擁有自己的武裝,成為那個時代每個政治領袖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孫中山也意識到建立一支聽從自己主張的軍事力量的重要性,在黃埔軍校的開學典禮上,他表示:“從今天起,把革命的事業重新來創造,要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有和革命黨的奮斗理想相同的軍隊,才叫做革命軍。革命軍的基礎,就是要有革命先烈那樣的行為,就是要有革命的志氣,樹立革命的理想,立一個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實現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一心一意地來革命,才可以達到革命的目的?!?/p>

建校伊始,中共就注重在學校中培養自己的力量,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成為學校的教官,而徐向前、陳賡、林彪等大批學生也正是在這所學校中信仰了共產主義。

黃埔軍校雖然是一所速成軍校,但不論教師還是學生的質量之高,堪稱一個奇跡,在日后國共雙方高級將領中均占據顯赫位置。

國民黨陣營中,校長蔣介石自不必說,先后擔任教官的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張治中、劉峙、周至柔等都成為上將,而杜聿明、胡宗南、張靈甫、鄭洞國、宋希濂、關麟征、賀衷寒、陳明仁、康澤、黃維、戴笠……這一系列名字都成為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將領。

共產黨陣營中,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成為開國總理,十大元帥中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林彪和陳毅,十位大將當中陳賡、許光達和羅瑞卿均或任教或求學于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能培養如此多的優秀將領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首先,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能夠跋山涉水趕到廣州就讀的學員和教官基本都認同民主革命,相信孫中山的革命理論,這些學員素質本身就非常優秀。能夠拋家舍業讀軍??梢姌O具冒險精神,這也是優秀軍人的素質之一。

在國民黨陣營當中,校長蔣介石日后憑借“黃埔系”縱橫中國,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也如同天子門生一樣得到蔣的厚愛與重用?!包S埔三杰”之一的陳賡信仰共產主義,與蔣決裂,但受傷被俘后,蔣介石念及舊情,不忍殺他,反倒是找個機會放他重回蘇區。

另一方面,蔣介石為了提高軍官教育水平,大量選送黃埔學生出國留學。接管陸軍大學后,有意識讓黃埔學生進一步進修,也提高了這些學員的水平。

共產黨方面,由于大部分黃埔學員選擇了校長的路線,能夠追隨共產黨的學員并不多。這些人雖然少,但是信仰堅定,并具備不錯的軍事指揮技能。在共產黨建軍后,和工農干部相比,他們的軍事水平受到重視,以至于黃埔四期生林彪不到30歲就成為紅軍軍團長。

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分?,共產黨員瞿恩曾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最后犧牲在自己學生的槍下,而執行任務的學生范希亮痛苦萬分,最后召集了所有黃埔同學為教官送行。

電視劇是虛構的藝術,但在現實中,兄弟鬩墻的故事比比皆是。黃埔軍校從一誕生就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師生們在戰場上的槍口多數時候都是對準了自己人。

在東北大地上,黃埔四期生林彪先是在四平輸給了一期的師兄陳明仁,然后又贏了師兄杜聿明和師弟廖耀湘。

作為后人,已經很難揣測黃埔師生戰場上拔刀相向的心情。很多年前,他們相聚在黃埔長洲島上,每天從“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的對聯下走來走去,卻沒想到日后兄弟操戈相向。

這是黃埔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

在黃埔軍校的歷史上,抗日戰爭是最值得書寫的一筆。八年抗戰中黃埔師生一致對外,其少將以上陣亡將領就達一百多人。

那時,不論之前在南京還是之后在成都的中央軍校,所有畢業生都只有一個分配去向——抗日前線。

(廖湘推薦)

猜你喜歡
黃埔軍校黃埔軍校
仿佛在黃埔軍校上課
這一以少勝多著名戰例曾寫入解放軍軍校教材
冀軍校
陳福成:為祖國統一盡力是兩岸黃埔人的天職
這里,有我們多彩的青春
黃埔軍校一期師生中的浙江籍中共黨員
劉英杰
慶祝黃埔軍校建校九十周年
《同仇敵愾:黃埔將帥浴血抗日記》等56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