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師專業發展芻議

2012-01-29 05:46孟莉何露
職業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關鍵詞:結構化信息化素養

孟莉何露

(湖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28)

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師專業發展芻議

孟莉何露

(湖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28)

教師專業發展是當前教育改革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課題,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最終都要通過教師的實踐來實現。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實現了空前的優化。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而如何在現代信息化教育環境下實現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隊伍素養,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教師信息素養

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教師教育的共同目標,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師教育開始走向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和途徑也深受信息技術的影響。

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及特點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教師專業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以來,經過近三十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已成為國內外研究者關注的重點課題??偨Y國內學者的代表性觀點,教師專業發展是以教師個人成長為導向,以專業化或成熟為目標,以教師知識、技能、信念、態度等專業素質提高為內容的教師個體專業內在、動態、持續的終身發展過程,教師個體在此過程中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人生價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也就是說,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集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素養、專業情感于一體的師資培養過程,更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過程。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

專業發展的自我決定性 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課程設計、教材選擇和教學活動規劃時,應充分發揮自我決定性。教師應具有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一方面,不受外界的影響,另一方面,將外在的影響轉化為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

專業發展的階段性和延續性 把握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性有助于教師思考、選擇、確定個人專業發展計劃和目標。同時,教師只有以終身學習為理念,才能不斷促進自身的發展,以確保教學能力符合時代的需求。

專業發展的情境性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笨鬃拥倪@句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教師的許多知識和能力同樣依靠個人經驗和教學感悟的獲得。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教學理念和行為,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獲得持續不斷的專業發展。此外,教學情境具有不確定性,教師的專業發展必須與教學情境相聯系。應在學校中建立起一種合作的氛圍,以促進教師的成長。

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師專業發展

(一)信息化的內涵

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一方面,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使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由此逐漸產生了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一詞最早由日本學者梅棹忠夫(Tadao Umesao)于1963年在《論信息產業》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蔽覈?997年召開的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從工具層面將信息化定義為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從組織層面概括信息化,就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在信息技術的推廣與創新應用過程中,改造原有的組織結構與文化氛圍以促進信息技術發揮最大的效用。

(二)教師專業發展與信息化的聯系

教師專業發展信息化將使教師專業發展形成新的思路和發展框架,以現代信息技術指導教師專業發展需明確兩個問題:一是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和途徑,工具層面的信息技術應該如何發揮作用;二是信息技術引入教師專業發展之后,學校組織結構和文化該如何適應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包括教師專業發展從個人向群體轉化等。這兩個問題反映了信息技術引入教師專業發展領域之后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其實也反映了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知識內容要求;另一方面,是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一)信息技術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

信息技術引起的教師變化,最大的是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美國教育部下屬的21世紀技能合作組織從學習技能的角度提出信息素養,強調學習能力與信息技術結合的信息素養概念。教師信息素養主要是指面向教育教學實踐的信息素養,是教師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檢索、獲取、評估、組織和有效地利用信息進行教學和科研的綜合能力。例如,通過學習使用文字處理、E-mail、Web開發、Intenet搜索引擎工具,培養使用信息通訊技術訪問、管理、整合、評價、創造和交流信息的素養;通過學習問題解決工具(如表單、決策支持和設計工具)能夠培養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管理負責事務、解決問題以及進行批判性、創造性系統思考的能力;通過使用個人發展和生產力工具(如E-learning、時間管理/日歷)提高利用信息通訊技術提高生產力和個人發展的能力。

在掌握一般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現代教師還必須擁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能力,具體包括利用網絡資源備課,利用虛擬學習環境組織學生學習,利用信息工具評價學生的能力等。

(二)信息技術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的新途徑

從個人非結構化知識到個人結構化知識再到組織結構化知識 教師專業發展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知識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這個“知識”既包括教師個體所擁有的情境化知識,也包括教師群體所共享的普適性知識。前者即個人的非結構化知識,相當于個體的感覺經驗,人在社會實踐中獲得大量感知經驗,這些感性材料以非結構化的形式存在于人腦之中,但是這種繁雜的感性材料必須與已有的經驗建立聯系,形成一定的結構化知識,人才能進行邏輯思維,這個過程就是個人知識從非結構化向結構化轉化的過程,轉化后感性認知便上升為理性認知。個人結構化的知識相當于某種特定的理論假設,如果能夠在社會群體中得到認可,那么個人結構化知識便成為社會組織公認的理論。這就是知識成熟的第一條路徑。對于教師而言,平時需要完成大量工作,即收集大量非結構化知識,如備課過程、教學活動過程、輔導員工作等,這些工作是教師感性材料的來源。但是,這些雜亂無規則的材料對教師日常工作幫助并不大,因為他們是無序的、無章可循的。要利用這些知識必須讓它們變得有條理和結構化。若想實現這個結果,教師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歸納總結,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理論;二是利用現有的理論同化這些非結構化知識。目前,大多數教師都是在現有教學理論基礎上適當調整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因此,學校更多的是通過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培訓,請專家來引領發展等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但這樣的行為只是為教師個人知識結構化提供了可能。只有教師個人結構化知識變成業內公認的理論,即變成了社會的結構化知識,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看,才是教師專業知識的增加。

從個人非結構化知識到組織非結構化知識再到組織結構化知識 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二條路徑實質上是在教師個人經驗基礎上,發揮集體智慧,共同完善個人經驗,并經過社會化過程,成為全體教師的共同知識的方法,這里體現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組織和群體特征。在這條路徑中,教師的個人發展服從于群體需要。例如,教師通過交流教學敘事心得,描繪了清晰的教學情境,然后從不同渠道傳播出去,重組一個社會公認的非結構化知識,然后被權威的理論家認可并完善,形成相應的理論,就完成了知識成熟的歷程。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因為專業知識增加了,所以教師群體專業化程度提高了。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應用就是使知識結構化、社會化。這里信息技術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使知識結構化的技術;一類是技術社會化技術,從知識管理角度,上述技術對應個人知識管理技術和組織知識管理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無論通過哪一種途徑,由于先天與信息技術有關,因而都是教師專業發展信息化的途徑,所謂教師專業發展信息化就是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組織知識管理兩者的結合。

教師專業發展信息化對高校教育教學的啟示

(一)要培養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信息的傳播者。我國的高等教育迫切需要高校教師掌握更先進的信息資源,因此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一要有強烈的獲取信息的意識,捕捉信息要有較強的敏感度,關心教育信息化進程,積極學習計算機等信息技術。二要能確認自己的信息需求,認識到獲取信息的重要性,并能通過多種渠道較快地獲得信息。三要能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選擇性地吸收和批判性地評價。四要能對相關信息進行有效整合,能用之解決教學問題。五要能將上述整套信息技術更好地運用于繼續學習和學術交流。

(二)要提高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

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教師在具備信息素養的同時,還應將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動態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重視通過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樣才能將信息化的理論、方法和手段應用于教學活動中。其次,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教師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因此,教師要保持敏感的信息網絡意識,不斷吸收新技術,創設學習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和學習新技術、獲取并應用新知識。再次,教師要重新定位師生的關系和角色。高校師生關系已經逐漸走向平等民主,教師要向導師,向學習活動的開發者、組織者和參與者轉變,向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者轉變。師生之間應通過協作、交流、信息共享,建立起伙伴式的合作關系。最后,高校教師要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改革課程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采用啟發式教學,教會學生積極利用信息資源進行主動式探索,通過協作與討論解決問題。

在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教育現代化的過程首先是教師專業發展現代化的過程。教育現代化與教師專業發展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高校教師承擔著培育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創新人才的重任,是推動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信息素養已成為高校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和科研必備的一種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教師作為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培養者和引路人,除必須具備傳統教師的基本素質外,還必須具備現代教育的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方法、擁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具備使用教育技術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并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進一步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1]The Pater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OL].[2011-11-01].http://www.p21.org/storage/ documents/P21_Report.pdf.

[2]唐玉光.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外國教育資料,1999,(6):39.

[3]劉宇.高校教師隊伍的信息化發展研究[J].高教論壇,2010,(12).

[4]信息化[OL].[2011-11-01].http://baike.baidu.com/view/27. htm.

[5]郝應春.教師評價素養的現狀及發展建議[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6).

[6]周德福,田鳳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調查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6).

G715

A

1672-5727(2012)02-0073-02

孟莉(1986—),女,天津市人,湖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高等教育學專業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哲學。

何露(1986—),女,湖南株洲人,湖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高等教育學專業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哲學。

(本欄責任編輯:謝良才)

猜你喜歡
結構化信息化素養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促進知識結構化的主題式復習初探
改進的非結構化對等網絡動態搜索算法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結構化面試方法在研究生復試中的應用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