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蒙辯證法》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論析

2012-04-02 04:25郭咔咔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2年5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異化資本主義

郭咔咔

(中國政法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8)

《啟蒙辯證法》大眾文化批判理論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和意識形態批判的內在邏輯構成,基本上延續了自葛蘭西開始的“文化轉向”,成為法蘭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深刻地影響了法蘭克福學派的其他重要成員。大眾文化批判圍繞“文化工業”這一核心概念,在功能論上就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性質進行了批判,從而揭示了人的新的物化境遇。研究《啟蒙辯證法》大眾文化批判理論,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在我們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文化工業”:大眾文化批判的核心概念

《啟蒙辯證法》的大眾文化批判的時代條件和宏觀視角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變化、資產階級統治策略的改變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延續,而其空間環境和具體誘因則是法西斯主義的文化宣傳和美國的文化統治,這構成了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典型的發生學語境。在此背景下,“文化工業”成為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邏輯構成中的核心概念,“文化工業”不僅彰顯了其批判的獨特意蘊,更進一步揭示了大眾文化的本質特征及其現實后果。

第一,“文化工業”彰顯了《啟蒙辯證法》大眾文化批判的獨特意蘊。大眾文化興起的早期主要是一種廣場文化,服務于社會的中下階層,正如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提出的文化的“大傳統”(主要在學校)和“小傳統”(主要在鄉村生活中)說,早期的大眾文化因此就是指鄉村文化和民間文化。但霍阿的大眾文化概念異質于通常意義上的大眾文化,而特指資本主義社會新科技革命后,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而以廣播、電視、報紙等為載體、以服務大眾之名而受資本家操縱的大眾文化,因此他們是在否定的意義上界定大眾文化的,大眾文化在他們那里“被描述為與新的再生產技術一起出現的大眾藝術,以及壟斷組織的娛樂工業組成的制度性組合”[1]64。阿多諾后來就《啟蒙辯證法》正式出版時用“文化工業”代替該書草稿中的大眾文化概念進行了解釋,“我們為了從一開始就避免與此一致的解釋,就采用‘文化工業’代替了它。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把它與文化工業區別開來”[2]。由此可見,霍阿在《啟蒙辯證法》中使用“文化工業”有兩個表達:一方面,旨在說明他們的大眾文化批判的特定時代和語境,他們所說的大眾文化是當時已經異化的大眾文化,是名實分離的大眾文化;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使用“文化工業”代替“大眾文化”只是一種批判策略,是為了更深層地說明大眾文化的欺騙性和虛假性,以啟迪大眾,提升大眾的警惕性和防范性??梢?,霍阿“文化工業”概念的實質還是對于大眾文化的批判,特別是對晚期資本主義時代的大眾文化的批判。

第二,“文化工業”集中體現了大眾文化的本質特征?;舭⒄J為,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文化工業”以大眾文化的形態出場,大眾文化也呈現出商品化、標準化、平面化及強迫性四大特征。其一,“文化工業”使大眾文化成為“公平的交易”,大眾文化不斷商品化、技術化。在晚期資本主義條件下,大眾文化與資本的邏輯和市場原則相結合,表明文化不僅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而且向經濟和生產領域滑動;文化成為商品,表明了資本的邏輯對于大眾的雙重控制,即不僅僅局限于大眾政治生活層面的統治,而且向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滲透。其二,“量化原則”是大眾文化的核心原則,即文化商品的標準化。文化商品在科學技術作用下,標準化的生產帶來了更多利潤,從而不斷實現量化生產。大眾文化的量化原則,造成了文化商品的雷同性和同質化,文化的高雅與低俗的區分消失了,人們的文化欣賞能力相對下降到同一水平;量化原則同時也造就了人們裝飾的同一性和生活的同一性,使大眾的日常生活格式化。其三,在文化工業下,大眾文化也呈現出平面化的特征。大眾文化的技術化表明文化藝術領域大規模機械復制時代的來臨,致使文化“震驚”效果的消解、文化藝術膜拜價值和展示價值差異的式微、藝術品“靈韻”和獨創性的消失。同時,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混亂”僭越了傳統藝術品真實風格與偽造風格的區別而造就了“風格統一體”,文化的圖式化使其外在的目的性超越其內在目的性,藝術的自律原則被他律原則所取代,最終使大眾文化喪失了否定性力量,進入沒有任何情感表達的“荒漠”和“零度”。其四,在“文化工業”下,“娛樂知識化”表明了大眾文化的消費性和娛樂性?!皧蕵分R化”實際上有著雙重意象:文化娛樂化與娛樂文化化,輕松藝術不斷排斥嚴肅藝術的空間,文化與娛樂活動深層結合,從而成為一種消費文化。娛樂的本質并不是讓大眾體驗真切的休閑和幸福,而是使大眾“從機械勞動中解脫出來,養精蓄銳以便再次投入勞動”[3]123。此外,“快樂”意味著點頭稱是,這是娛樂的防范社會的作用,它像悲劇一樣實現對大眾的情感凈化,完成對大眾內心世界的徹底剝奪。大眾文化的四大特征表明,總體性社會是大眾文化走向“文化工業”的必然邏輯。

第三,“文化工業”促使總體性社會的形成。大眾文化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邏輯實際上是資本的邏輯的體現,資本成為文化背后的“絕對的主人”,并向一切社會領域滲透,從而使大眾文化發揮了其“夷平”的力量,“汽車、炸彈和電影將所有事物都聯成一個整體”[3]108,社會中的宏觀與微觀、普遍與特殊被統一起來,從而使它們“都服從于同一套虛假程式:即所謂文化工業的總體性”[3]122。大眾文化不斷墜入啟蒙辯證法的邏輯陷阱中,隨著大眾性與文化性的雙重喪失,大眾文化不斷與統治共謀,成為葛蘭西意義上的同一性社會的文化霸權,以大眾“同意”的形式實現資本主義的軟性強制,從而表明大眾面臨的新的物化境遇。從總體上看,大眾文化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征實際上是由其功能決定的,這就是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大眾文化批判由此一般意義上的認識論批判進入到功能學層面,彰顯了其批判的深刻性。

二、意識形態批判:大眾文化批判的功能論向度

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以“文化工業”形式“出場”的大眾文化,在與資本主義制度的融合中彰顯出其維護統治、統攝大眾的強大功能,原因就在于其實現了意識形態化。因此,大眾文化批判的實質就在于其意識形態批判,這體現了大眾文化批判的功能論向度。

第一,大眾文化意識形態化的路徑。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化是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本身內在的邏輯規定性。首先,技術理性是大眾文化意識形態化的前提。技術理性是一種工具主義的、實用主義的、肯定主義的理性,它致使人們思維程式化。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從對自然的控制走向對人的控制的技術理性,在資本的驅使下向文化領域滲透,使得大眾文化與意識形態相融合。其次,大眾傳媒是大眾文化意識形態化的中介和載體。電影、電視的出現和媒介時代的來臨,為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宣傳提供了有利的媒介環境,科技革命的帶動和傳媒業的發展,為政治對于大眾傳媒的控制、從而為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化開辟了道路。因為“國家社會主義者很清楚,如果說出版印刷可以帶來宗教改革,那么,無線電廣播則完全可以締造他們的事業”[3]144。再次,快樂機制的建立是大眾文化意識形態化的方式。晚期資本主義的快樂機制是由廣告宣傳、明星引導,再由影視有組織地不斷重現生活的虛假幸福圖景和肯定現狀的娛樂活動而給大眾帶來的視聽快感,大眾文化也淪為服務于資本主義的消費文化。資本主義用“取樂代替了快樂”,霍阿認為,“笑聲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權力的回聲”,快樂機制的實質就是“把笑聲當成了施加在幸福上的欺騙工具”[3]127。正是由于快樂機制的虛假娛樂性,才使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作用大肆滲透,使大眾在社會慫恿和主導的娛樂中走向不斷認同和順從。

第二,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完成意識形態化的大眾文化,在資本主義社會呈現出四大功能。首先,大眾文化具有肯定現實的維護功能?!秵⒚赊q證法》認為,大眾文化作為一種資產階級主導和掌控的文化,本質是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4]163。大眾文化以大眾性包裹了其本真的資產階級的階級性,大眾文化作為實質上的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試圖消解大眾對于社會各種不平等和差異的認識,從而讓其認同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正如馬爾庫塞對于文化肯定性質的論斷,大眾文化的“根本特性就是認可普遍性的義務,認可必須無條件肯定的永恒美好和更有價值的世界”[5]8。其次,大眾文化具有操縱功能,這體現了大眾文化的欺騙性。大眾文化把資產階級的利益表達以真理的影像呈現在公眾面前,把大眾文化的服務主體說成是大眾性的,從而對大眾進行意識形態操縱。一方面,大眾文化把自己化身為權威本身和既存秩序的先知,大眾文化的“謊言并不是被表達出來的,而是被制造出來的”[3]133,從而不斷再現資本主義的虛假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大眾文化將普遍性與特殊性混同,將社會與自我混淆不分,將各種差異性調和在一起,塑造了資本主義與大眾的利益共同體的假象,資產階級得以“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的利益”[4]54。更重要的是,大眾文化對資本主義現實有時采取非批判的批判性,即對現實制度的一些枝節上的不合理性進行指認,從而給人以一種批判的幻像,不斷遮蔽著資產階級的階級利益??傊?,大眾文化的操縱功能就是“以歪曲的形式制造共同利益的幻覺,用普遍利益來掩蓋既得利益與真實動機”[6]。再次,大眾文化具有教化功能。大眾文化教化的目標是,借助于大眾文化這一意識形態的“謬誤系統”,從總體上對大眾進行管控,“把教化的階級性用科學性、文化性和學術性巧妙地隱藏起來”[7]150,不斷地向大眾進行意識形態灌輸??ㄍㄆ锏奶评哮?,其實就是現實中的倒霉蛋,目的就是灌輸資本主義的懲罰規則,“其隱含信息則是在宣揚一種統治者希望大眾接受的意識形態”,最終“將大眾置于現代的等級制度和社會權力結構之下”[8]126。這種教化就是將人非人化,從而“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就是把人訓練成機器”[9]289。最后,大眾文化具有整合功能。大眾文化在這里就是一種固化社會階層的“社會水泥”,是一種社會的粘合劑,是自上而下發揮作用的。大眾文化借助于阿爾都塞所說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以文化的形式實現對大眾的軟性強制,這種整合的目標就在于對大眾的同化,整個社會成為一個模式化的世界,從而標志著一體化的、同質化的文化操縱社會的來臨。

第三,大眾文化籠罩下的全面異化的人的生存境遇。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化標志著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異化的全面性和深層性。其一,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由生產合理化走向生活合理化,人的生活原則被生產原則取代,生產原則和工具理性拓展至人的日常生活,導致人在生產和生活兩個方面的共同異化。其二,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在表面上緩解了對工人身體的摧殘和奴役,實際上是把人束縛在機器上,使人成為機器是附屬物,并通過大眾文化不斷馴服大眾放棄抵抗意識,從而使人在身體和精神兩個層面雙向異化。其三,資本主義早期社會對人的操控主要在公共領域,在工人工作、集會時對人進行宣傳和灌輸;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統治階級的觸角通過大眾傳媒深入到私人領域,人的娛樂和休閑無不充斥著意識形態的東西,這表明人的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雙重異化。其四,早期資本主義階段,資產階級對大眾的操縱主要在生產場所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空間,人的異化更多地表現為空間上的異化;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在大眾文化的管控下,人的視聽、消遣等無時無刻不在滲透著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大眾的異化從空間延伸至時間維度,從而導致人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的異化。其五,大眾時空維度的異化表明,異化的歷時態和共時態的疊加,是“異化的異化”,從而呈現出人的總體性異化。概而述之,在大眾文化的同化和整合下,社會呈現出總體性和同一性,而人的異化的進一步發展,就是極權主義對人性的毀滅,法西斯主義留給大眾的只能是“人性紀念碑”,因為人始終“察覺不到自己的異化并樂于享受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及其帶來的豐裕的物質生活,從而不僅阻止了階級斗爭,而且也阻止了所有自我解放的活動”[10]356。

三、積極意義與局限性: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當代審視

《啟蒙辯證法》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在揭示大眾文化的物化本質及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中,強調了社會發展的非同一性和人本身發展的目的性,從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由于其精英主義的文化保守主義的立場,使得霍阿的大眾文化批判呈現出諸多局限,削弱了批判的深度。對于當今中國來說,我們的大眾文化發展可以從中獲取理論借鑒與現實啟示。

第一,大眾文化批判的積極意義?!秵⒚赊q證法》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從多個視角為我們揭示了人在新的物化現實中的生存狀態及科學技術偽中立形象下的虛假純潔性,在希伯來精神的隕滅與上帝之死后樹立起一面新人本主義的旗幟。具體來講,大眾文化批判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首先,大眾文化是一種理論批判,它側重于在理論和文化層面揭示“文化進步走向其對立面的各種趨勢”[3]前言1,即大眾文化辯證法;其次,大眾文化批判在深層上是一種資本主義批判,這體現了大眾文化批判理論關注現實的維度,從而是一種實踐批判。再次,大眾文化批判在對文化同質化發展中的總體性社會的拒斥中,使我們看到了其對非同一性的肯定,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強調了社會發展的差異性和多元性的本真訴求。最后,大眾文化批判的積極意義還體現在其對消費文化的批判和對人的關注中。文化的商品化即文化的消費化,身體不斷地進入消費活動中,成了消費的對象,視覺化、感官化的快感體驗和節日狂歡都是對身體的消費,女性的身體更是欲望消費的工具。人的受壓抑性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除了“必要的壓抑”更多地體現為“額外的壓抑”?!秵⒚赊q證法》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人所面臨的新的物化境地,大眾文化批判對資本主義統治新形式洞悉的敏感性及變化了的時代主題的深刻把握,從而使其富含了直面資本主義現實的理論張力。

第二,大眾文化批判的局限性。雖然大眾文化批判有一定的深刻性,但同時也呈現出較大的局限性:首先,霍阿對大眾文化與意識形態的關系上是一種顛倒的認識,即其批判的先驗預設是認為意識形態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實際上,“在文明社會中,意識形態歷來都是文化的集聚地,人們接受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接受意識形態的過程”[11]275;因此,并不存在著非意識形態的文化,意識形態是文化的載體,意識形態的發展推動文化的升華,意識形態的生產促使文化的生產,二者是同構性的。其次,理論的建構性的匱乏和主體承擔者的“不在場”使大眾文化批判成為缺乏革命性的批判?!榜R克思主義是批判與建構相統一的社會學說”[12],即真正的批判理論在于建構,提供一個替代性方案,霍阿缺乏對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有力論證,由于他們“堅持的是一種建立在藝術美學層面上的文化解放論”[13],其批判更多地是對無產階級階級立場的偏離,他們站在知識分子的立場上看不到批判理論的實踐主體。再次,大眾文化批判缺乏對大眾文化的辯證思考。他們先驗地預設了大眾在大眾文化的滲透下完全被動接受的地位,看不到大眾的否定性和反抗性。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大眾才是推動社會前行的主體性力量,人的生成性與超越性決定了在完全物化的階級社會里大眾也會是社會變革的中堅力量,而知識分子的作用就在于啟迪大眾。按照葛蘭西的看法,大眾的知識分子化,將使大眾成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主力和歷史承擔者,從而沖破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牢籠”和“幻象”。

第三,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當代啟示。盡管大眾文化批判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也為我國的大眾文化發展提供了建設性的思考。首先,我們要以大眾為服務主體,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舭Υ蟊娢幕呐谢趯Υ蟊娢幕伟l展的失望,而社會主義文化首先應該是大眾性的、群眾性的文化。一方面,社會主義是對大眾的政治解放的結果,也必然以大眾的個性解放為己任,通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現大眾的全面發展,塑造真實的個性;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這就使得大眾成為文化服務的對象,從而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大眾的生活質量。同時,社會主義的大眾文化建設必須發展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先進性本身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文化的不斷發展和不斷創新的揚棄過程,文化的先進性決定了大眾文化的發展方向,并對大眾文化有提升作用。其次,我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引導大眾文化的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應該是百花齊放的,多元的文化有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但必須在我國大眾文化的發展中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中心地位。因為文化的競爭從來就是價值觀的競爭,文化的核心在于價值觀,大眾文化的良性發展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引領;放任大眾文化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給社會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比如,大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高雅文化,改變了原有的審美標準,也會沖擊主流文化,改變人們的價值判斷,甚至不斷走向低俗、庸俗;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放任大眾文化的發展,人文精神的“不在場”將不可避免造成人們道德素質的下降。只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眾文化的發展,才能確保大眾文化的發展航向。最后,和諧文化是大眾文化的本質屬性。強調大眾文化的和諧文化本質不在于消除大眾文化內在的各種傾向性,而在于協調因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等造成的文化需求差異,從而使各種文化需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處于一種最優狀態。因此,大眾文化的和諧本質不僅要求大眾文化正確處理其自身與高雅文化、主流文化的關系,還應在正確看待外來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的辯證統一、事業性文化與經營性文化的辯證統一中推動大眾文化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1]王鳳才.蔑視與反抗——霍耐特承認理論與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政治倫理轉向”[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2]西奧多·阿道爾諾.文化工業再思考[EB/OL].高丙中,譯.(2005-12-20)[2012-04-25].http://www.cultudie.com/plu/view.php?aid=7219.

[3]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道爾諾.啟蒙辯證法[M].渠敬東,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馬爾庫塞.質審美之維——馬爾庫塞美學論著集[M].李小兵,譯.上海:三聯書店,1989.

[6]戈士國.思想型權力: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功能學解讀[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10):86-92.

[7]周宏.理解與批判——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文本學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8]尤戰生.流行的代價——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研究[M].濟南:山東大眾出版社,2006.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莊福齡.簡明馬克思主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呂世榮,周宏.唯物史觀的返本開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呂世榮,周宏.怎樣認識馬克思主義指導[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2):18-24.

[13]張秀琴.意識形態理論的“辯證”闡釋模式[J].學術研究,2007(7):13-17.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異化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氣排球的大眾文化屬性探析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