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動感的化學教育

2012-04-02 13:37夏菊亞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2年6期
關鍵詞:動感探究實驗

夏菊亞

(常熟理工學院 附屬中學,江蘇 常熟 215500)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學生已經今非昔比,信息、觀念與時俱進,刻板、沉悶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現代學生。因此,教師的教學模式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應該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合理配套,“教育必然要謀求個體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整合,制度化教育自然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保?]19基于此,筆者提出創設“動感的化學教育”,以改變傳統沉悶呆板的教學模式,提倡學生動心、動腦、動手、動口,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看、多干。應該說,動感教育契合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它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它致力于培養出智慧的學生,能主動尋找課題,表達個性的見解,概括抽象的概念,并進行演繹和推理,善于發明和猜想,反思和反省。

著名教授葉瀾曾經指出:“讓課堂煥發出活力。只有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才是真正理想的課堂,也才是真正受到學生歡迎的課堂?!毙聲r代的師生要共同建構開放的、動感的課堂運行體系。創建動感的課堂體系,要先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來,運動起來。所以動感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學生勇于發言,敢于提出不同意見,教師虛心接受學生的挑戰;是生生互動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且能夠產生討論爭鳴;是學生在課堂上思潮起伏的課堂,有熱烈爭論,有沉思感悟,有豁然開朗。只有全體師生一齊動起來,才能讓我們的化學課堂閃耀智慧之光。下面結合筆者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創設動感的化學教育。

一、以德使其心動

所謂“心動”就是使化學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教學過程不只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積極的情感態度是成功的關鍵。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教師要以長者的睿智,年輕的心態,成為學生當仁不讓的引領者。慢慢地,學生會從欣賞你的人品轉移到喜歡上你的化學課,感到值得下功夫去鉆研這門有無窮奧妙的課程。因此,教師要有良好的品格,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愿意與你成為朋友,以誠相待。教師應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特別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迫切需要我們關注的學生,尤其是對那些學困生更應關懷備至,多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自豪感,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教師平時要善于利用各種時機提升自己,多讀書,讀好書,開闊自己的眼界和心胸,并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形成富有個性的特色教學。教師還要多接觸社會、融入社會,這既是教師社會性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師職業特點和現實社會的有機結合。比如教師可以和社會單位洽談,可結合課程內容給學生合適的實踐機會。在上《鐵的性質》這一課時,筆者曾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本地的自行車生產企業,讓學生實地了解自行車各部分鐵部件的油漆、鍍鉻鎳等生產過程與加工措施。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知識的活學活用,師生之間也在親密接觸中沒有了距離感。教師以平和的姿態、親切的形象深入學生內心,達到了“以德使其心動”的目的。水到渠成,還有哪個學生不為這實用的化學、可親的老師所吸引呢?

二、以識使其愿動

人總有無窮的欲望,探求未知、滿足需求是人的本性,關鍵看教師如何將之激發。在沉悶刻板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熱情正被一點一點地蠶食,而厭學情緒正逐漸蔓延,如若泛濫成災,后果不堪設想。對此,筆者總結了以下原因:首先,如果把教學內容比作一道菜的話,教師太過精細的備課、面面俱到的講解相當于把菜制成了各種已無實物本來風味的營養藥丸,給學生不由分說地灌下去,完全剝奪了學生品嘗知識大餐的過程;其次,教材編排中簡明扼要的經典規律定理雖然讓學生輕易地獲得了知識,但就像登山時一下子坐上直達山頂的凌霄電梯,雖然省了徒步的艱辛,但成功征服的內心喜悅卻無從感受,傳統教學對效率的片面追求使學生對知識的獲得失去熱情。

要使課堂變得動感,就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去接觸知識,與知識打交道,在親身經歷中感悟知識?;诖?,教師應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真實地體現對知識內容的“親身經歷”,把自己當做普通的一名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這是什么意思?和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哪個知識點需要進一步探究?只有從學生角度親身經歷知識從粗到細慢慢消化的過程,最后才能形成既生機勃勃又適合學生的新型教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創設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建構中,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掌控者。如果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那么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爆發。每門學科都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是由該學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和發揮化學這門學科中使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題材,如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例如,在《燃燒與滅火》一課中,學生用白磷和紅磷實驗既危險又污染空氣。為此,筆者對實驗進行了改進:用兩團棉花對比,一團蘸水,另一團棉花蘸酒精,分別點燃對比燃燒的條件,既簡單又有趣,不用講解學生自然就明白了。學習《酸的性質》時,針對學生易犯的錯誤,筆者設計了下列實驗:氧化銅加水,稍稍加熱,不反應;氧化銅加酸,加熱,反應,黑色固體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通過這一實驗,學生可得到氧化銅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正確結論。通過生動活潑的化學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使學生“學有所用”,會動愿動。除了演示實驗外還要誘導學生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求知能力及創新精神,這也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

三、以法使其會動

“沒有杰出心智的開啟,就不可能有杰出的教育想象,而沒有杰出心智施展的空間,就不可能有杰出的教育實踐?!保?]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生會試圖通過多種途徑(實驗、設計、討論等)尋求問題的答案,但整個環節應該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思維為主線,視聽并舉,思做結合,積極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與熱情。陶行知有言:“解放孩子的手,讓他能動;解放孩子的嘴,讓他能說;解放孩子的眼,讓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大腦,讓他能想?!?/p>

1.創設情境,使其動心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具體到課堂中,教師要極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深刻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激發他們主動求知的欲望。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進入課堂,要精神飽滿,表情愉快,舉止大方,語言要純正流利、富有感染力,書寫要規范工整等等。上課過程要注意“動靜結合”、“寓教于樂”。有了快樂的愉悅感,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自然增強,教學效率也就會逐步提高。

其次,還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迫切需要、主動追求?!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開始時,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此景,激發求知激情和欲望,主動自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如學習《鐵的性質》一課時,可先展示一根銹跡斑斑的鐵釘,再通過一系列問題創設情境:你了解鐵銹的成分嗎?光亮的鐵釘是如何生銹的?想了解這一切,那就來探索今天的新課題吧!這樣的問題正好是學生心未通而求達、口欲言而難啟的類型,教師巧妙運用連環問題,緊緊攝住學生的心,學生的思維會立即進入活躍狀態。在課堂進行中,仍要根據不同知識的要求,設置有效又有趣的情境,讓課堂波瀾起伏、高潮迭起,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

所以,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并把一些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社會的熱點話題等經過合理剪裁,融入教學設計,使教學設計變得鮮活靈動。如學習《石灰石的利用》時,教師把“一拉熱”食品帶進課堂,設計思考題:飯盒下層是什么物質?為什么食用時接觸就產生熱量?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進入新課的學習,熱烈的討論、發散的思維在課堂上精彩紛呈是可以預料的。

2.組織實踐,使其動手

“實踐出真知”。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有創造性的區域,依靠抽象思維與雙手精細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發這些區域積極活動起來。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大腦中對應區域的活躍,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學習化學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動手實驗,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使學生獲得新知,發展能力,甚至激發出無限的創造力。教學中有許多適合學生探究的實驗內容。如:學習碳酸鹽的鑒別時,可將實驗設計成大理石和石膏的鑒別、碳酸鈉和氯化鈉的鑒別等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真做好觀察和記錄,并做出科學簡明的表述。這不僅能充分落實對碳酸鈣和碳酸鈉性質的學習,而且能輕松地歸納出碳酸鹽的鑒別方法。還有一些常識性知識的學習也可以通過科學研究,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如衣物纖維的鑒別,可讓學生自行收集不同面料的衣物,取一部分纖維做燃燒實驗,通過認真的觀察和記錄,就能掌握這個實用的小技術。而這種良好的學習效果是學生自己閱讀課本、教師當堂演示所不能達到的。

3.提倡討論,使其動口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而要適應現代社會也需要會表現、會交流。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個學生群體中的“小小社會”,給學生交流討論的機會,讓學生靈動的思維在交流討論中擦出火花,讓學生真摯的情感在交流討論中互相融合,讓學生新獲的知識在交流討論中增大價值。如這樣的話題:你認為塑料的出現是物質世界的悲還是喜?學生開動思維,熱烈作答:有的從塑料的不易分解談起,強調塑料給土壤帶來污染;有的從塑料的燃燒產物談起,強調塑料給空氣帶來污染;有的從生活實際談起,強調塑料給百姓帶來的很多方便;有的從社會熱點談起,如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對塑料價格的影響等,不一而足。提倡討論,使其動口,培養了學生機智的口才,睿智的頭腦和高超的交流技巧。

4.開展探究,使其動腦

學習科學知識的最好手段就是開展探究活動,這樣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開啟學生的智慧。通過科學研究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學習情境,解決某些實際的化學問題;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定理的形成,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可利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如要求學生學會細心的觀察、詳實的記錄,并能科學地表述問題發現與探究。如物質性質的學習,可設計成探究類型,通過讓學生的觀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并通過記錄和表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一些概念和規律性的知識要通過動腦分析來得出結論。如溶解度概念的學習,需要強調四大要素,通過實驗探究,可以很好地證明四要素的重要性,缺少任何一個,溶解度的概念就不復成立。

在實驗探究時,教師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基本原則,二至四人一組,把不同能力、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有機組合,體現學習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在組內形成合理的分工、默契的配合。同時,要做到以點帶面,既要發揮小組中能力較強者的帶頭作用,又要照顧到小組中的其他成員,使他們也學有所得。在這樣的探究與組合中教會學生基本合作技能: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交往。只有掌握這些基本的合作技巧,學生才能在探究活動中主動活動,開動大腦,發揮主體作用。

四、結 語

現代社會的精細分工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學校教育要改變老路,走出動感的教育新路,使學生學會探究和創新,學會自我學習和管理,才能達到“永動”的結果。

創設動感的化學教育,其實是課程改革的一部分,改革具有不可預知性,并且總會遇到阻力。當前的教師和學生早已習慣了原有的教學程序和方法,面對變革,會感到不習慣,不理解。因此,“動”要適度且漸進,要從細微又具活力的課堂開始,要從教師的舉手投足開始;再以點帶面,不斷適應“動”,運用“動”,逐步凝聚師生、家長、社會的力量,形成合力,認同它,堅持它,完善它。

總之,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學生活潑、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點,借助激勵措施,創設愉悅的課堂氛圍;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密切合作;讓學生學得輕松、有趣又不乏深刻,在有限的課堂中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才能彰顯動感教育的魅力。

[1]紀德奎.新課改十年:爭鳴與反思——兼論新課改如何穿新鞋走出老路[J].課程教材教法,2011(3).

[2]劉鐵芳.新課程改革:印象與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10(Z1).

猜你喜歡
動感探究實驗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做個怪怪長實驗
動感“燃燒卡路里”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