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設計初探

2012-04-06 06:08許昊皓黃子云魏春雨
中外建筑 2012年3期
關鍵詞:丘陵保障性住房

許昊皓 黃子云 魏春雨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研究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設計的多種因素,如氣候特點、地貌特征、人文要素、住房性質和供給對象等,提煉出適合本地氣候和地形特點的保障性住房設計策略,對當前的保障性住房設計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地域特色

設計策略

1引言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計劃,我國未來五年要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萬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蓋率達到20%。其中湖南省2011年計劃完成41萬余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標,其中廉租房、公租房15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26萬套。國家決心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全國各地在實施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本地的地理基礎條件和人文要素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進行適宜當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而開展各個地區相關保障性住房設計的研究,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廣大群眾的安居樂業有著重大意義。

2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與普通的商品性住宅相比,保障性住房的設計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大量的住房不顧所在地氣候及地形因素,挖去原有山體直接鏟平土地,不但嚴重破壞自然環境,也不符合節能節地的原則,同時一些保障性住房建筑設計品質低下,面貌千篇一律的情況普遍。筆者認為在當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居住模式單一,推平山坡與丘陵。當前的實際狀態是大量的居住用地模式單一,由于相關配套建設成本和控制最終銷售價格的壓力,開發商更傾向獲得容易開發的平原土地,使得較平整的耕地良田日益萎縮。而在丘陵地區的開發建設中,將山坡高地推平了之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2.2住區環境千篇一律,住宅風格千人一面。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各種流行的概念輪番成為中國各類住房建設的主題,從現代到古典、從歐式的立面三段式構圖到各種馬頭墻符號、從“中心花園”到“生態景觀”,但這些泊來品大都缺少針對各個地域小環境的研究和建設(包括基地小環境)。結果是城市的住區景觀大同小異,建筑形象沒有個性,與當地的地域文脈的也缺乏聯系。

2.3設計與建造的地域性針對性不強。目前丘陵地區的保障房建設大都是簡單套用平原河網地帶的建設模式,地域建筑營造技術的針對性不強。由于南方丘陵地區的地理氣候環境的過渡性特征,使得設計者、開發者、建造者和使用者對相關的適宜性設計理念停留在理論的多、付諸實踐的少,對最新的綠色建筑營造技術缺乏了解,設計時的針對性不強。

2.4居民生活和就業的便利性問題。由于保障性住房用地常常位于城市郊區,項目相對孤立,公共交通配套設施以及大型購物中心、幼兒園、學校、社區醫院的缺乏有可能成為保障性住房發展的缺陷。一方面,缺少公交設施,出行困難、出行成本高,也造成了居民就業困難,另一方面,公共配套不完善,不能滿足住戶的需求,也會增加住宅的使用成本和居民的負擔。

3影響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設計的主要因素

針對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建設中當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影響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設計的因素主要分為4個方面,即經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和建筑因素,見(圖3)。南方丘陵地區有其獨特的氣候特點及地形地貌特點,應該結合這些特征,從場地規劃選址、住宅區布局、朝向、日照、間距、環境景觀配置、植被選擇等環境的要素開展分析,分析其影響影響因素,建立一套可以提供參考的設計細則。(圖4)而在最終的實踐中對這些設計細則進行評估,選取經濟可行、運用方便、技術成熟、易于施工和維護的設計策略和工程實踐手段。

3.1.1保障性住房的特點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對象是城市中低收入的困難家庭,強調的是在滿足基本居住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因此與普通的商品性住宅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點,主要是:土地由政府劃撥;每套住房的建筑面積得到嚴格控制:造價受到較嚴格控制;住宅建設的標準是“經濟、適用”;供中低收入居民符合條件者居??;在同樣的基地、容積率相等時,保障性住房小區內的人口差不多是普通商品住房小區內人口的1.5倍。

3.1.2南方丘陵地區的地理氣候及環境因素

(1)地形和地質特點

南方丘陵地區地貌特征以丘陵和坡地為主。以湖南省為例,湖南隸屬于東南丘陵中的江南丘陵帶,其中山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一半左右,丘陵及崗地約占1/3,平原較少。而丘陵地區不良的地質現象對建設有極大影響,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所以在住房建設中應勘測好地質狀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丘陵的坡地地形是影響建筑群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布局中應根據地形坡度、坡向、建筑布置形式及朝向等確立合理的日照間距,綜合考慮采光、通風、防火等因素。

(2)氣候特點

南方丘陵地區位于長江以南,緯度偏低,為大陸性特征明顯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湖南屬于夏熱冬冷地區,氣候特征為冬季北風,凜冽干寒:夏季南風,淫雨多云,潮濕悶熱,尤其湘中地區周圍山地阻隔,不易散熱,形成高溫,因此傳統建筑較為高大,講究南向、穿堂風和遮陽等降溫措施。這一區域內夏季的絕對溫度與其他地區并無區別,但人們感覺非常悶熱,而且往往是連續多天的持續高溫,這是因為由于這一地區的受副熱帶高壓的穩定控制,缺風少雨,不利于散熱降溫。因此在規劃布局階段,可充分利用該地區丘陵地形條件形成的局域性氣候特征,在滿足日照條件的同時,結合地形和風向進行總體布置,盡可能使建筑物位于迎風面或垂直于主導風向,以爭取穿堂風,利用空氣對流降溫、除濕,得到良好的通風效果。

(3)植被與降水

強度大是南方丘陵地區降水的特征,以湖南為例,全省年均降水量在1300~1600mm之間,最大月雨量超過800mm,最大日雨量超過300mm。南方絕大多數地區都是常綠闊葉林的分布區,樹木種類多。丘陵地區的土壤成分以紅壤及砂壤為主。紅壤主要形成于亞熱帶氣候條件下,呈現酸性、有機質少、肥力低、土質粘重的特點。應注意地區的水土保持,把綠化造林與水土保持結合起來。南方丘陵地區的濕度較大,特別是春、夏兩季,多雨、潮濕、悶熱,建筑底層的防潮要求較高。而且由于瞬時降雨量大,如果排水不暢,易形成積水。(圖6)在選址時適當避開洼地、山溝等易集水區域,可以利用開挖坡地形成半地下室,或者采取底部架空的設計。這樣可在不增加建筑體量的同時,可爭取到更多的可利用空間,滿足一些輔助功能,如居民的休閑娛樂、夏季乘涼,或作為自行車車庫等等。

(4)經濟發展水平

南方丘陵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和居民收入屬于全國中游水平,與沿海省份相比不具有優勢。但是目前在保障房建設中,存在將大量原始地貌不加分析和設計的平整土地的情況,雖然貌似簡化了開發建設的過程,但實際上增加

了大量的土方開挖和運輸、回填的費用,并且影響了城鎮建筑與周邊地形地貌的和諧過渡和城市特色風貌形成,綜合看來是一種極其浪費且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粗放型建設方式。由于丘陵開發的技術難度較平地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但在其他方面提供了更高的經濟效應,比如減少了對平地良田的占用、地價相對較低、避免了大規模的土方挖填、有利排水、產生水土流失、地區良好的微氣候節省了房屋運行費用等等。因此應該避免先推平土地然后進行建造的低級模式,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尋求丘陵住宅設計與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

(5)人文和民俗傳統

在我國南方地區,丘陵的利用也已是一種地方特色,傳統建筑中極富特色的形式更是可借鑒的寶貴財富。區域內許多城鎮、村落、民居等住區的選址追求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利用天然的優勢,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湘北的張谷英村和湘西的吊腳樓,把民居群落與丘陵有機呼應、結合,達到了“渾然天成”的效果。由于丘陵地區可利用的土地較少,傳統的山地村落特別注意在規劃上控制房屋的用地規模,從客觀上保護了丘陵山地的生態環境。而傳統聚落中低層高密度的格局,縮小了鄰里之間的空間距離,利用院落,柱廊、街巷形成層層漸進的公共空間,為鄰里之間提供了不同環境下的交往場所,易于形成和諧的鄰里關系。在丘陵地區采用低層高密度的居住區結構模式有利于提高建筑密度,相對節約土地。在適宜建造住房的山地丘陵地南坡或迎風面其日照和通風間距的要求值都小于平原,因此可以適當提高住區內部的密度,形成外松內緊、疏密有序的結構和肌理。這種模式不僅保留了丘陵原生景觀連續性,形成片段式的丘陵住區景觀:還可以提高不同組團的識別性和歸屬感,改善組團內部的鄰里關系。

3.1.3保障性住房設計的影響因素分析

保障性住房的設計受到眾多相關因素的制約,這些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根據其對設計的影響的程度影響因素可以被分為三級,強相關度,中相關度,弱相關度,同時把相關的因素及其關系繪制成下表,可以看到在設計中各個影響因子的相互關系與聯系強度(圖11)。從此圖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設計時應重點關注的內容,應特別關注:

1)建筑規劃選址以及群體空間布局對丘陵生態特性的充分利用;

2)建筑形態同地形地貌的結合和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和靈活性;

3)各種地質及自然災害的預防,考慮水資源與建筑空間的結合,人工景觀環境同自然環境的緊密結合;

4)地方文化特征及地域傳統在建筑空間及生活空間中的延續;

5)特別關注完善保障房居民生活和就業的相關配套設施。

4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的設計細則

根據以上影響因子的分析,針對保障性住房設計中的一些設計要點,整理出一套關于南方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的設計細則,可以直觀和方便的查詢(表1)。

5結語

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與人們的安居樂業息患相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保障性住房的性質也對它的建設標準和設計提出了限制。南方丘陵地區經濟不是十分發達,氣候條件也并不優越,在設計與建設保障性住房時,更需要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多因素的思考。本文主要分析了影響丘陵地區保障性住房的設計因素以及設計模式,總結了一些設計細則,期望能為當前的保障房設計提供理論基礎和經驗參照,同時對我國其他地方性保障房的設計與建設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丘陵保障性住房
住建部:非存量住房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獲政策支持
三亞開展保障性住房大整治
住房保障實踐探索
適宜丘陵山區發展板栗生產的關鍵措施
丘陵地區棗樹栽培及管理技術之我見
西部丘陵地區傳統農業村的現代農業之路
遼寧公租廉租房并軌運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