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綠色生活教育的經驗及啟示

2012-04-08 16:34劉曉敏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2年11期
關鍵詞:青少年綠色生活

劉曉敏,喬 毅

(德州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綠色生活方式”指通過倡導居民使用綠色產品,倡導民眾參與綠色志愿服務,引導民眾樹立綠色增長,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讓人們在充分享受綠色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履行好應盡的可持續發展責任,實現廣大人民按自然、環保、節約、健康的方式生活。[1]今天,綠色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全世界追求的一種時尚生活方式,很多國家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綠色生活教育活動,因此,我們對國外綠色生活教育的成功經驗進行了考察分析,借鑒其中有值價的內容,對于改進和提高我國的綠色生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國外綠色生活教育的成功經驗

1.注重教育內容的滲透性。

把綠色生活教育貫穿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國外綠色生活教育的一大特色。通過不露痕跡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狀態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培養綠色生活素養、實現綠色生活教育的目的。例如,“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區的一所高中里,教室三分之一的空間用來擺放花草、魚缸等展示自然景物的陳列品。學校的教學樓是由倉庫改建的,教室、辦公室之間的隔墻所用的建筑材料是一種將廢紙經過強力壓縮而制成的建筑材料,走廊的地面上鋪設的是用舊輪胎加工而成的消音地氈?!保?]很多國家不僅專門開設綠色課程,更注重將綠色生活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各門專業課中,從而實現寬領域、跨學科、全方位的綠色生活教育,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綠色理念的引導融為一體。例如,日本橫濱的一所小學,把與環境教育有關的內容劃分成若干主題,如生存環境、資源和能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并把這些內容滲透到不同年級的不同課程里。

2.注重教育過程的實踐性。

國外許多學者普遍認為實踐才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徑。因此,國外的綠色生活教育非常注重運用參與式教學、戶外教學,充分給予青少年自主參與和自我實踐的機會,讓青少年在社會現實生活中加深環境體驗,認識到綠色、低碳、環保的重要意義。例如,“在印度,有5.5萬所中小學校設立了生態俱樂部,俱樂部在學校舉行有關環保內容的演講、研討會、知識競賽,帶領青少年到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國家野生動植物公園,組織青少年上街向公眾宣傳愛護公共環境的重要性,號召青少年在校內外積極植樹美化環境,通過一系列活動幫助青少年了解人類與自然的關系,認識綠色、環保的重要性?!保?]在德國,有專門為青少年設立的生態保護區和農場,假期孩子們會在家長或老師的帶領下來這些地方住上一段時間,學習生態保護和生態農業知識,實踐證明,這種帶有休閑娛樂性質的綠色生活教育更容易被接受,起到的教育效果更顯著。

3.注重教育途徑的多樣性。

國外的綠色生活教育中還十分注重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調與配合。對于綠色生活方式,國外很多政府都高度重視,采取多種行政措施來培養具有綠色素養的公民。如,美國政府制定有《清潔水法》《有毒物質控制法》等,新加坡政府也制定了完備的環境法律體系,通過健全的法律、嚴格的執法保證綠色健康生活的實現。國外家庭也非常重視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中灌注綠色生活理念。例如,很多美國家庭在夏天開車外出時會打開車窗降溫,而不是打開空調,并且家長會告訴孩子這么做是因為空調放出的廢氣會破壞臭氧層。德國的家長一有機會就會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學習種花、種樹、種莊稼,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懂得感恩自然愛護環境。此外,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有利于綠色生活方式養成的大環境,也是國外成功進行綠色生活教育的途徑之一。

二 完善我國綠色生活教育的幾點啟示

當前,我國綠色生活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仍然有必要總結和借鑒其它國家的成功經驗,改進我們的實際工作,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綠色生活教育的實效性。

1.實現綠色生活方式需要糾正價值取向。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觀等主觀因素,會對生活方式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并且通過生活觀念、生活態度表現出來?!叭绻镔|財富成為人類崇拜的上帝,意識形態成為人類的禁錮,文化藝術成為人類感官滿足的工具,科學技術成為人類束縛自身的枷鎖……總之,如果人類不能逃脫對象化活動中被異化、物化的悲慘命運,人類的生存就變得無意義。[4]因此,必須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引領綠色生活方式的文化氛圍,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將正確的消費觀念、綠色的生活理念滲透到人們的思想中,以人的生存為終極軸心,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為人們選擇綠色生活方式確立合理的價值取向。

2.實現綠色生活方式需要豐富教育內容。

豐富綠色生活教育的內容,應該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四種意識。一是愛國意識。綠色生活方式的倡導,從社會層面來說,可以看作是愛國主義的一種表現。通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使人們產生共同的愛國情感,可以為綠色生活教育開展奠定良好的價值觀基礎。二是法律意識。要教育人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規范,養成法律意識。這種較高的守法、護法素養反過來又可以推動綠色生活教育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三是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感的加強會促使人們主動地關注綠色信息,踐履綠色生活方式。四是公德意識。綠色生活教育是社會公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重視培養人們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有利于綠色生活教育取得實效。

3.實現綠色生活方式需要拓展教育途徑。

實踐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有效手段。我們的綠色生活教育不應只局限于課堂上的單純講授,應該實現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拓展多種教育途徑,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培養青少年的興趣,讓青少年們發自內心地認識并接受綠色生活理念。比如組織青少年參加專題講座 、進行參觀調研、開展座談討論,加深對綠色、低碳、環保的認識與理解;引導青少年開展綠色低碳方面的科學研究,鍛煉青少年的綠色思維,培養青少年的綠色意識;也可以通過青少年社團組織、青少年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了解實踐綠色生活方式的積極意義并參與到綠色生活行動中來,擴大綠色生活教育的影響力、感染力、輻射力。

4.實現綠色生活方式需要創新教育載體。

教育載體是承載教育內容的重要平臺。要提高綠色生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要努力創新教育載體。首先,在綠色生活教育中,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應該得到充分利用,可以通過專題報道、征文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廣泛宣傳綠色、環保、低碳、節約的有關信息,提高人們的綠色生活意識。其次,在當下的數字化時代,互聯網絡的作用必須得到高度重視??梢酝ㄟ^建立專題網站、網上綠色社區、博客、播客、微博、QQ等多種網絡互動形式,引導青少年關注綠色時尚生活,參與綠色話題討論。最后,社會環境的營造也應該成為重要的教育載體。優美的生活環境、宣傳綠色環保的櫥窗、標語,分類投放的垃圾箱等都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青少年的綠色素養。

5.實現綠色生活方式需要優化教育隊伍。

開展青少年綠色生活教育,歸根到底要靠隊伍、靠人才。要選拔和培養一批懂專業、有能力、想干事、愿奉獻的人才隊伍,努力打造一支數量相對穩定、學歷水平逐步提高、年齡構成日趨合理、知識結構和專業特長互補互促的高素質精英教育團隊。尤其對于學校教師而言,其教育示范作用影響甚大。教師自身要對綠色生活教育有深刻的認識,要接受相關培訓,養成較高的綠色素質,掌握多樣的教育方法、運用多元的教育載體,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著眼于青少年終生可持續性發展,鼓勵青少年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努力為青少年終生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礎。同時家長也應掌握一定的綠色生活信息,營造綠色生活家庭氛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相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綠色生活習慣。通過專業綠色教育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通力合作,實現綠色生活教育的連貫性、持久性、有效性。

6.實現綠色生活方式需要注重教育測評。

綠色生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考慮引入教育效果評價機制。通過制定完整、合理、規范的綠色教育效果評價機制,完善考評體系,監督考評過程,發揮評價機制的積極效果。就教育主體而言,對效果較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應當鼓勵、支持、宣傳,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效仿,對教育過程中的失誤則應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使之引以為戒,盡快改正。就青少年而言,可以將接受綠色生活教育的效果作為評價其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將與綠色生活教育有關的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他們素質拓展訓練的一部分,并給予一定的學分約束,發揮綜合測評系統在青少年綠色生活教育中的引導、激勵、監督作用。

[1]百度百科:綠色生活方式含義[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31766.htm.

[2]黃宇.國際環境教育的發展與中國的綠色學校[J].比較教育研究,2003(1):23 -27.

[3]印度設立生態俱樂部——國外的環保教育[EB/OL].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1075/2332367.html2004 -02 -11.

[4]陳樹林.對人本主義哲學的反思[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12):51-53.

猜你喜歡
青少年綠色生活
綠色低碳
青少年發明家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再造綠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