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樂市新區防洪排澇對策研究

2012-05-18 06:15
海峽科學 2012年10期
關鍵詞:閩江內河水閘

鄭 明

長樂市新區防洪排澇對策研究

鄭 明

長樂市水利局

長樂新區位于閩江支流上洞江流域,隨著新區城鎮化進程的迅猛推進,區域內洪澇問題日益突出。該文通過洪澇災害現狀調查,分析災害成因,提出防治對策,選定可行的工程措施,并對工程實施的原則、步驟及相關事項提出建議。

長樂市新區 防洪排澇 對策研究

1 概況

長樂市地處閩江口南岸,東瀕東海,北沿閩江,南毗福清,西界閩侯,土地總面積723.56km2,轄12鎮、2鄉、4街道,2009年底總人口67.3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65億元。新區位于首占鎮和營前街道,北至營前恩頂山,南至京福鐵路,東至董奉山山腳,西至營前洞頭村和閩江沿岸,規劃面積20.38km2,其中建設用地14.99km2,現人口3.45萬人,規劃人口18萬人。上洞江從南面流向新區,并從這里匯入閩江。

2 洪澇水分析

2.1 流域情況

上洞江是閩江的支流,發源于長樂市玉田鎮大溪赤巖山,流經玉田、首占、營前等鄉鎮,于營前水閘匯入閩江下游。上洞江主河道長29.82km,平均坡降2.34‰,流域面積109km2,主要支流有茶山溪、龍玉溪、東渡溪等,中下游區域內河網密布。上洞江下游河道受閩江水位和潮水影響,上洞江流域水系見圖1。

圖1 上洞江流域水系圖

2.2 洪澇情況

上洞江上游支流多,河流短促,下游河道受閩江水位影響,每年5~6月份的雨季高潮以及7~9月份的臺風季節,洪水來勢兇猛,暴漲暴落,極易造成洪澇災害。

新區在治理洪澇災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新區周邊為低山、丘陵,主要洪水來自山洪,上洞江出口處山洪面積占70%,上游河道坡降陡、匯流快,產生的山洪峰高量大,下游新區河道坡降緩,易受閩江洪潮水頂托,造成新區內嚴重澇災。

(2)上洞江流域內基本無防洪排澇基礎設施,流域內現有水庫控制集雨面積較小,無法調控上洞江洪水;上洞江河口的營前水閘老化嚴重,閘頂高程偏低,當閩江水位較高時,洪水會翻越閘頂進入新區。

(3)新區河道過水斷面較小,河道寬度較窄,目前排澇標準大都只有1~2年一遇,已經不能滿足現有排澇標準要求。

(4)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區項目建設用地面積不斷擴大,使不透水地面的面積大大增加,造成單位面積的產流量劇增,同時原作為滯洪區的低洼地區(如池塘、河溝等)被填,使得調蓄能力減小,加重內澇。

(5)長期以來,上洞江流域河道缺乏全面、長遠的規劃,部分橋梁及違章搭蓋等形成卡口,影響河道行洪。

2.3 洪澇水分析計算

對于上洞江流域內匯水面積在10km2以上的溪流采用推理公式法和地區綜合法進行計算,經比較采用推理公式法計算成果;對于上洞江流域內匯水面積在10km2以下的溪流(截洪溝)采用推理公式法、華東地區特小流域推理公式法進行計算,經比較采用推理公式法計算成果。上洞江干流及支流洪水計算成果見表1。

表1 上洞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設計流量計算成果表

城區各片區澇水采用華東地區特小流域推理公式法計算成果,設計澇水成果見表2。

表2 新區內河澇水最大流量計算成果(10%)及規劃最小河寬表

經分析,洪澇水設計成果合理,符合地區暴雨洪水特性。

3 防治對策研究

通過長樂新區防洪排澇設施形狀和區域內洪澇災害情況調查,勘測工程地點的自然地理地質條件,分析成災原因,研究流域洪水、澇水、山洪等發生規律,提出可行的防治對策:防洪堤擋河道洪水,截洪溝泄山坡洪水,內河及滯洪區匯集新區澇水,水閘自行排放澇水。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CJJ50-92),新區防御閩江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各片區采用10年一遇澇水不漫溢排澇標準。

(1)上洞江干流從營前水閘至嶼后段進行疏浚和拓寬,最小河寬按101m控制。

(2)根據新區總體規劃,對營前片區8條內河和首占片區8條內河進行科學規劃(見圖2),各條內河規劃最小河寬見表2。

圖2 新區內河水系圖

(3)設置滯洪區:結合新區總體規劃,利用景觀湖泊、綠化帶及上洞江流域中部水域(首占片區上游至圣峰大橋)組成“點、線、面”系統滯洪,總滯洪區面積達2.5 km2以上。

(4)改擴建營前水閘,使其能防御閩江50年一遇洪水,并可排泄上洞江設計洪水。

4 水面線推算與調蓄計算

4.1 防洪堤水面線推算

4.1.1 河道斷面設定

上洞江干流長22km,共布設69個河道橫斷面;茶山溪長1.16km,共布設9個河道橫斷面;龍玉河和東渡溪長5.36km,共布設52個河道橫斷面;新區內河水面線推算斷面布設原則上150m布設一個,橋涵及拐彎處加密。

4.1.2 河道糙率選定

由于上洞江河道現狀洪水時漫灘,其洪痕與規劃整治河道歸槽后情況不一致,無法根據洪痕反推糙率,因此,根據河道特性(地形地貌、河槽組成以及水流條件等)進行確定:上洞江流域平原河道整治前河道糙率取0.032,整治后取0.028;齊天大圣宮以上山區性河道,河床多為卵石、塊石,兩岸長有雜草、樹木等,因此該河段糙率取0.05~0.08。各澇片內河整治后取0.028。

4.1.3 起始斷面與起始水位

上洞江干流水面線推算起始斷面為營前水閘上游,起始水位——營前水閘上游水位通過調蓄計算而得,起始水位為2.75m(見表3)。上洞江各支流起始斷面水位:通過上洞江河道水面線推算而得。

4.1.4 水面線計算方法

采用伯努力公式:

4.1.5 橋梁壅高計算

采用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編制的《水力計算手冊》公式:

4.2 蓄排澇計算

本次蓄排澇計算,內外水采用較不利遭遇,即設計最大澇水遭遇年最高潮位平均值(相當于二年一遇高潮位)進行蓄排澇計算。計算得上洞江營前閘內蓄排澇計算成果,見表3。

表3 上洞江營前閘內蓄排澇計算成果(p=10%)

5 工程措施研究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本工程的工程等別為Ⅳ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

新區防洪排澇工程主要有上洞江干流防洪堤工程、營前片區內河排澇工程、首占片區內河排澇工程、首占片區截洪溝工程、東西岱湖滯洪區工程、營前水閘等組成。

5.1 防洪堤工程

上洞江干流營前水閘至嶼后段兩岸總長18270m,營前片區內河8條,兩岸總長13602m,首占片區內河8條,兩岸總長29380m。

5.2 截洪溝工程

首占片區截洪溝1沿南進城路向東北約300m后向東,沿公路線約750m后進入下洞江水系,長1019m。截洪溝2其中一個分支的起點與截洪溝1相同,沿公路線向西進入勤政河;另一分支從勤政河與蓮心溪的匯合口開始,向東北沿山腳經后山鎮,在怡香亭處與從善仁堂開始的河道匯合,最后向西匯入蓮心溪,長1586m。

5.3 滯洪區工程

東岱湖位于首占片區中心,與勤政河和首占河聯通,面積8.8萬m2;西岱湖位于首占河中部,面積4.5萬m2;首占片區上游至圣峰大橋的魚塘及港道等現狀水域作為滯洪區;上洞江干流兩岸各50m綠化帶,總面積2.5km2以上。

5.4 水閘工程

擴建營前水閘,原水閘9孔,每孔凈寬5m,總凈寬45m,擴建為總凈寬91m。

6 建議

本研究涉及的防洪排澇工程措施較多,涉及面廣,工程實施應按照“統一規劃、遠近結合、區別緩急、量力而行、講求實效”的原則進行。首先結合城市規劃,劃定防洪排澇規劃用地,保障河道寬度、滯洪要求的綠化帶和水域。第二,新區防洪排澇工程應先于或與城市建設同步實施,城市雨水排水工程規劃應與治澇規劃銜接,城市道路規劃應盡可能與防洪排澇規劃的堤防結合。第三,在進行河道整治的同時,應同步啟動營前水閘和河道上卡脖子橋梁的整治,以保證河道整治效益的發揮。

[1] 福建省水利規劃院.長樂市上洞江流域防洪排澇規劃報告[R].福州, 2009.

猜你喜歡
閩江內河水閘
閩江雨情
沈葆楨題閩江仰止亭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如何提高內河船舶應急部署執行有效性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水閘數量
全省已建成水閘數量
內河集散船艙口角隅甲板應力分析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水閘數量
內河搜救風險評估模型
基于模糊規則庫和證據推理的內河通航風險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