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場上的姓名禍福

2012-05-26 11:32陳正賢
文史天地 2012年5期
關鍵詞:姓名狀元

陳正賢

以姓名而決進退,如此用人,何能保證人盡其才?

姓名是人的一種外在身份符號,對他人來說,它的作用是方便指認、招呼以及文字記錄;對自身來說,姓名文字的含義,往往多多少少寄托著祖、父輩對后代事業前程之類的企望,或者表達本人的某種人生志向。姓名的這兩層“功用”,由于并不與他人發生利害沖突,因此不可能給人帶來幸或不幸。但在中國古代,情形卻并非如此,一些位高權重的官員乃至至高無上的皇帝,對一個人姓名的“誤讀”,常常給當事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禍福。這種有意無意的“誤讀”,情況各有不同,較為多見的一種是,“誤讀”者在語言迷信觀念的導引作用下,借助聯想,強行在當事人姓名的音形義中讀出另類“含義”,于是無形的利害關系便立即產生,而禍福也隨之降臨到當事人身上。

從史料筆記看,這類因姓名招致禍福的事,至遲在宋代就出現了。宋人莊綽《雞肋編》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南宋時,會稽有一個叫錢唐休的人,在社會上很有聲望,有人將他推薦給了當時的宰相趙鼎。趙鼎正準備考慮提拔任用之時,接到一個邊境小警報,他在看邊報時,無意中瞥見了錢唐休的名字,兩者一加聯系,心里忽然生出一種不祥之感,于是很不高興地說:“難道這回錢唐就要完了嗎?”錢唐即錢塘,是南宋都城杭州的別名,錢唐完了不就是南宋完了嗎?就這樣,這位錢唐休便被棄置不用。后來趙鼎起用折彥質為樞密都承旨,進而折再升為簽書樞密院事并暫代參知政事。這樣,兩人就常常依次在奏牘上簽名,有人見了,趁機將兩人姓名前三個字連在一起,以“趙鼎折”(趙宋王朝完了)是一種不祥之兆來攻擊他們。這真稱得上是“現世報”,不知當時的趙鼎聽了有什么樣的感想。

宋人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的一樁事也很有意思。宋神宗元豐五年,殿試結束,皇上召見新科進士,傳唱官連叫三次一位叫暨陶的人,始終無人答應。神宗覺得奇怪,問身旁的蘇頌。蘇頌說,傳唱官把他的姓念錯了,這個“暨”應念入聲。傳唱官按入聲一試,果真暨陶馬上答應。神宗問蘇頌,你怎么知道這個“暨”念入聲。蘇頌回答說,《三國志》上有一個叫暨艷的吳地人,這個人的姓念入聲,我估計這位暨陶是暨艷的后人。一問暨陶,正是吳地崇安人。另據明人朱國禎《涌幢小品》記載,閱卷官原定暨陶為第一,只是因為連叫三次沒有答應,便將第二名黃裳拔至第一。入聲是古漢語四聲之一,讀時聲音短而急促,這個聲調南方方言較多,北方話則基本沒有。這位暨陶僅僅因為傳唱官的一“念”之差丟了狀元,實在冤哉枉矣,但誰讓暨陶攤上這么一個姓又遇上這么一位傳唱官呢?朱國禎由此感嘆說:“可見姓之平險亦能誤人進身之高下矣?!?

暨陶的事顯得有些滑稽,但對姓名含義的迷信在古代卻不少見,官場如此,民間也有這種情況。據宋人陳鵠《耆舊續聞》記載,書畫家米芾好潔成癖。他為自己選擇女婿時也希望對方是一個愛干凈的人。一次,他見一位士子姓段名拂,字去塵,頓時非常高興,說:“撣拂了以后還要再次去塵,這真是一位好女婿?!庇谑蔷蛯⑴畠杭藿o了他。只循“名”而不責“實”,米芾的做法讓人覺得十分滑稽可笑。

明代的皇帝也很相信姓名所預示的吉兇禍福。洪武乙丑科與永樂甲辰科狀元均因為姓名上的問題而被臨時換馬。據陳鎏《皇明歷科狀元錄》記載,洪武乙丑科狀元,禮部上呈給皇上時為花綸。但在放榜前一日,朱元璋做了一夢,夢見大殿前一枚巨釘上掛著幾縷白絲,在太陽下悠忽飄蕩。第二天拆卷時,首卷考生的姓名叫花綸。朱皇帝見他年齡不大,就把他暫放一邊。接下來看卷時,見一名考生的姓名叫丁顯,覺得此人的姓名符合自己所做的夢,便把他拔至狀元,花綸則因年少被置于二甲。丁顯的姓與釘子的“釘”同音,顯字的繁體字作“顯”,中有“絲”字,且在“日”字之下,正與皇帝的夢相合。當年二月會試結束時,試官們初擬花綸第一,練子寧次之,黃子澄又次之。不知是消息外露,還是湊巧,坊間曾一度流傳“黃練花,花練黃”的童謠。一開始人們還不解其意,待會試結果出來后人們才恍然大悟?;ň]被選第一,一時無人不知,因而同榜進士皆呼他為“花狀元”。榜眼練子寧還曾作《送花狀元詔許歸娶》詩以示慶賀。想不到三月殿試后,太祖將原來的排名作了變更,皇上的一個夢便摘走了花綸頭上的狀元桂冠,這是花綸做夢也不會想到的。

太祖之子成祖朱棣,也曾因為姓名換了一位狀元。據王世貞《皇明異典述》等書記載,甲辰科殿試后,讀卷官初擬孫曰恭為第一,梁禋第二,邢寬第三。交皇上最終定奪時,成祖因為眼花看不清,將豎寫的“曰恭”兩字連在一起,看成了“暴”字。當看到第三名邢寬時,他對朝臣說:“本朝只許邢寬,豈宜孫暴?!本瓦@樣邢寬成了狀元,孫曰恭只能屈居人后。據說邢寬在家鄉時雖小有名氣,但當地知府并不看好他,曾對人說:“邢寬像一瓶不酸的醋?!币馑际谴巳藳]有多少真才實學。邢寬中狀元后,覺得對知府的這句話應該有一個“交待”,于是寫了一首詩送給知府:“邢寬只是舊邢寬,朝占龍頭夕拜官。寄語黃堂賢太守, 如今卻是螫牙酸?!边@首詩倒確實夠讓這位知府牙酸的了,邢寬看來并不那么“寬”。

花綸與孫曰恭因為自己的姓名丟了狀元,而景泰年間的孫賢卻因姓名得了狀元。據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載,甲戌科殿試,景泰帝遇到參加殿試的孫賢,就隨口問了一聲他的姓名。聽到這位士子回答說叫孫賢,景泰帝馬上聯想到“不愿金玉富,但愿子孫賢”的古諺,并念了出來。在旁的大臣見皇上關注孫賢,念叨他的姓名,不敢問其中的原因,隨即擬定孫賢為狀元。

因姓名招致禍福的事,在清代也不少。歐陽昱的《見聞瑣錄》記載了兩位。一位是咸豐朝湖北人范鳴和。范初入翰林時名鳴瓊,散館列一等第八名。按慣例,這樣的名次,應該授以編修或檢討之職,繼續留在庶常館。名次在后的則分發各部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但咸豐帝卻只授給了范主事之職。據說這是因為他的姓名在北方人念的時候類似“萬民窮”,咸豐帝聽了這個名字很不高興,以為不吉祥。知道這么回事后,范怕再次觸及皇上的忌諱,就將自己的姓名改成了范鳴和。另一位是咸豐朝江西崇仁人劉顏瑞,他曾以同知的身份由吏部向皇帝引見。唱名的時候,咸豐帝一聽他的姓名像是“流眼淚”。其時太平天國運動正如火如荼,東南許多州縣相繼為太平軍占領,面對嚴峻的形勢,咸豐帝一籌莫展。一聽劉顏瑞的姓名,忽然觸動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經,感到很是不吉利,似乎末日將臨。于是這位劉顏瑞倒了大霉,不僅沒有得到重用,連原來的官職也被咸豐帝借故削奪了。

徐珂的《清稗類鈔》記錄了三位。一位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王時敏的次子王揆。他中了順治乙未科進士,選任館職那天,某位參與其事的大臣想把他列為第一人,但唱名傳呼時,由于“揆”與“魁”音近,順治皇帝聽到后順口說了句:“是那位負心王魁嗎?”一聽皇上這話,那位原想將王揆舉為第一的大臣沒敢再說話。王魁是舊戲中的一個人物,原本是個窮秀才,與青樓女子敫桂英在海神廟相遇。敫見他饑寒交迫,倒于雪地,便救回院中。后敫慕其至誠好學,遂結百年之好,伴王讀書三年,又送王赴京應試,臨行前二人在海神廟結盟發誓,永不負心。王魁走后,敫桂英苦苦等待,不料王魁高中后入贅相府,負卻前情,差人送來三百兩銀子和一紙休書。桂英悲憤欲絕,奔海神廟,求海神主持公道,海神終無靈驗,桂英絕望,怒打神像,痛斥王魁,最后自縊而亡。死后敫桂英化為厲鬼,活捉了王魁,報了生前之仇。順治皇帝雖然只是一句并不那么當真的問話,但誰也不敢對皇上問話的用意妄加猜測,為保險起見,自然只有讓王揆受委屈,將他從第一名抑之第三甲。王揆因姓名與“王魁”音同,失去了狀元資格,對此自然心中不快??滴跏吣?,清廷為籠絡漢族知識分子,開“博學鴻詞”科,王揆受巡撫慕天顏舉薦,但他找借口拒絕前去應征,也終生沒有做官。王揆寫得一手好詩,大詩人吳梅村把他列為“太倉十子”之一。也許正是這一點,《清史稿·文苑傳》中才留下了他的姓名。

第二位是乾隆朝的胡長齡,他是乾隆己酉科進士。殿試時,他的卷子原排在進呈給皇帝的十本卷子的最末一名。乾隆帝其時已年近八旬,當看到胡的姓名后,笑著說:“看來胡人真的長命啊?!庇谑蔷蛯⑺沃玫谝?。胡長齡是一位頗重氣節的人,當時和珅當國,胡長齡熟知和珅的種種貪污受賄不法情狀,中狀元后沒有去拜見他,為此和珅心中十分不快。結果這位胡長齡當了十年窮翰林,以致生活拮據,家中值錢的東西典當一空。朋友們都十分同情他。為改變胡的這種窘境,他的一位朋友趁和珅壽辰之機,用烏賊魚分泌的液汁仿胡體為和珅寫了一副祝壽聯,又請托一位侍郎向和珅說,胡又窮又病,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不能前來賀壽,只能以這副壽聯表達一點心意,言下之意是請和珅多加關照。和珅笑著說:“想不到這位胡蠻子竟困窮到這步田地?!睕]過幾天,胡就被任命為山東學政。接到任命后,這位好心的朋友又用原來的方法代胡寫了一個帖子表示感謝。這些胡長齡都不知道。和珅事敗抄家查檢時,那些與和珅有私下書信交往的大小臣僚都受到牽連,胡長齡卻逃過了這一劫。原來用烏賊液汁書寫的東西,一年后字跡就自行消褪了。為此,嘉慶皇帝對胡長齡另眼相看,胡長齡由此受到重用,以后官至禮部尚書。

第三位是江蘇人王國均,他是同治戊辰科進士。殿試后,閱卷官將他的卷子列入上呈給皇帝御覽的十本卷子中。唱名傳呼時,慈禧太后聽到“王國均”三字,很不高興,“王國均”不就是“亡國君”嗎?于是將他抑置三甲,讓他到安徽去當了一名知縣。

看來,人的名字有時候真會帶來禍福啊,尤其是在科舉場上。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高教自考辦

責任編輯:王封禮

猜你喜歡
姓名狀元
寫話樂樂船
寫話樂樂船
給『狀元熱』再潑盆涼水
狀元商品
“狀元熱”該退燒了
白發狀元
小記者檔案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
第一單元綜合模擬測試卷
找朋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