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

2012-07-09 19:07王潔瓊
2012年11期
關鍵詞:理論基礎社會責任發展

王潔瓊

摘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企業面對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會如何選擇。本文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基礎理論的探討,分析了我國目前責任會計的發展狀況及存在問題,并對其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理論基礎;社會責任;發展

一個企業,盈利是其根本目的,但是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獨立,離不開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支持,因此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在今天如此強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的目標難免會和社會目標產生碰撞或沖突。通過社會責任會計體系政府可以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反映和監督。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基礎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是以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即以企業在處理社會關系時應為和不應為的責任為中心開展的會計活動。它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會計結合起來,運用會計學方面的理論和方法,反映和控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來衡量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和損害,從而指導和控制企業在與社會利益一致的前提下開展活動,實現企業和社會共同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是社會責任會計的對象,即企業對社會各方面應盡的義務。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企業環境保護、社會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

二、我國推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必要性

第一,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與此同時,類似于“三鹿奶粉”“瘦肉精”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有一系列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豆腐渣工程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無疑這也是對我國經濟作出重大貢獻的企業所帶來的。為了我國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必須加強我國宏觀調控的力度,使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政府只有對企業人力資源、環境保護的信息的全面掌握,才能進行有效調控,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競爭策略,對于要想擠入世界市場的我國企業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與國際接軌。而且企業的社會責任業績與企業的社會形象是相關聯的,企業好的社會形象起到廣告宣傳作用,從而帶來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社會效益不斷提高。

第三,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企業與各個其他群體的和諧相處,形成互利互惠的關系。社會責任有利于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加強對社會責任的重視程度,由于受到政府的行政監督和公民的道德監督,企業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尊重職工的利益,對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環境的保護等,從而促進企業與政府、職工、消費者及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

三、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現狀

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在1968年由美國會計學者戴維·F·林諾維斯在《社會經濟會計》一文中首次提出,自此經濟學者、社會學者開始了對社會責任會計這一概念的研究。后來得到了西方發達國家及企業的重視,由理論投入實踐,在企業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運用。同時,社會責任會計也得以不斷的深入研究和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不斷融入國際經濟的大潮中。我們能看到我國政府多方面的對社會責任會計的嘗試與努力,如早在1995年,我國財政部就在國有經濟效益指標體系中用“社會積累率”、“社會貢獻率”的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社會效益。2006年,我國紡織工業協會發布中國第一份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狀況的行業綜合報告——《2006中國服裝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成為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發展的重要里程碑。2009年,國資委發布了《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其中中不僅明確了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也說明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與此同時,我國政府還頒布《保護消費者權益法》、《環境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一系列的有關法律。

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應用與發展跟西方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一,雖然我國政府在出臺法律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努力來約束企業的行為,但是就目前來說社會責任的法律體系仍然不完善;第二,由于起步要晚,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我國的社會責任理論不成熟;第三,企業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成本相比傳統財務會計核算的成本要高,也嚴重影響了企業建立社會責任會計體系的積極性;第四,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差異大,格式不完整、不規范,方法不統一,一直停留在原始開發階段,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四、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未來發展

第一,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約束和監督機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當企業的經濟的利益和社會利益產生沖突時,企業就會為獲得經濟利益而不履行這一責任。因此,建立社會責任的約束和監督機制對于保障企業和社會利益至關重要。借鑒西方先進的會計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及我國原有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研究制定我們自己的社會責任會計準則及制度。

第二,加強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目前由于我國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企業披露信息的社會責任作出要求,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并不強。企業是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主體,要想提高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的質量,首先就必須先加強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公眾中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同時,社會要為社會責任會計的建立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以此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第三,要循序漸進,先試點后推廣,分步實施,有序推進。雖然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發展的的時機已趨成熟,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目前我國的社會理論體系還不成熟,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亟待解決,所以社會責任會計的建立不能急于求成。先試點,后推廣,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改進創新,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可行的社會責任會計制度。(作者單位: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郭黎、霍建偉,《企業責任會計研究》山東經濟報2001.05

[2]陳巧慧,《從國外的社會責任會計動態看我國企業責任會計的發展》CommercialAccounting 2011.9.26期

[3]羅金明,《基于和諧社會的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研究》2006

猜你喜歡
理論基礎社會責任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淺議中職計算機基礎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會計準則變革的非預期效應理論框架構建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