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倡導大學生公平就業,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2012-07-09 19:07孫煒紅
2012年11期
關鍵詞:用人單位公平畢業生

孫煒紅

摘要:大學生就業公平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訴求,然而,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卻成為一個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這對當下社會轉型發展,和諧社會的構建產生發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本文將對當代大學生陷入“尷尬”就業情境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促進就業公平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大學生公平就業和諧社會

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最先完整的提出了和諧社會的概念。之后,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舉辦省部級干部專題研討班上,胡錦濤同志系統提出了和諧社會的概念,指出了和諧社會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由此,和諧社會的構建設是在,社會構建和社會管理兩方面協調發展中應運而生的。因此,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公平就業的環境,不僅促進了社會的良性運行,同時也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縱觀這些年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容樂觀的是,公平就業的呼聲不斷,與此同時不公平的案例屢屢上演。并且,當前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中,普遍存在著用人單位的“潛規則”對大學生進行不公平的選拔。這個“潛規則”主要涉及:高校背景差異,對非“211”院校同學的歧視、城鄉戶籍差異、以及以貌取人的非主流歧視等。有研究表明:北京大學“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畢業生就業”課題組所進行的2003 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問卷調查顯示,家庭背景愈好,畢業的工作落實率與起薪點就愈高,愈容易找到好工作,父親為公務員的畢業生工作落實率要比農民子弟高出14 個百分點,起薪點高出400 多元。[1]另據“麥可思—中國2009 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項目對50 萬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所處的家庭階層對其高等教育結果有著明顯的影響。以畢業后半年為界,農民與農民工子女有35%的畢業生未能就業,而管理階層子女未就業的只有15%.[2]

一、 切實落實公平就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公平是對理想事物的合理的分享。對于一般人而言,或者說有現代思想觀念的人基本上都承認人在本質上是平等的,即便是哈耶克、弗里德曼這樣主張自由市場經濟的人,也不能否認人在本質上是平等的,但是事實上人們享有的平等權利卻是有范圍的,因為人們并沒有均等獲得理想的事物。因此,實現公平就業,需要國家政策、制度的規制,是社會良性運行的基本體現,也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訴求。

二、大學生就業不公平帶來的影響

大學生就業不公平容易導致社會階層趨于固化,使人力資本錯位配置[3],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同時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大學生的就業不公平,將導致優秀的人才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也就是人力資源問題沒有得到合理而優化的分配。如網上很流行的“蘿卜招聘”一詞這是這個社會現象的縮寫。即一個蘿卜,一個坑,這是專為“特殊人量身定做”的工作崗位。這種招聘制度下存活的只有“真實的蘿卜”流失的是精華——人才。這樣長久下去導致人才的錯位就業.同時對高校的發展帶來影響,打擊社會成員對高校的經濟投入,引出對高校未來發展的問題的擔憂,喪失對其的信任。并且在就業市場上失敗的大學生會對和諧社會的公正、公平產生懷疑,甚至他們在思想走入誤區的時候很可能做出極端的、違法亂紀的事情,這勢必會增大社會的成本,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影響。

三、社會轉型加速期,如何促進大學生公平就業

第一,建立完善的促進公平就業的法律制度

在我國關于涉及就業問題的法律主要有《憲法》、《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都是比較籠統概述就業問題,并沒有一部專一具體的法律制度,涉及公平就業問題的法律制度,由此在當事人自己權益受到威脅時很難找到具體的規范維護自己的權益。而發達國家的法律制度就很值得借鑒,如美國以《民權法》為基礎,頒布了《同酬法》等一系列的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法,日本專門頒布實施了《平等就業機會法》。所有為保障高校畢業生公平就業,國家相關部門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出臺相關的法律,把大學生的公平就業問題確實落到實處。在這部法律中,要借鑒國際勞工組織《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中對就業歧視的定義,擴大法律保護范圍,并設置專門的有關就業中的院校歧視的條款。[4]

第二,推行就業信息完全、充分、及時的公開,防止“權力尋租”

信息對于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不對稱、信息缺乏公開透明性、信息的不可靠得是造成就業不公平的直接原因。在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虛假的網絡信息鋪天開地,隨時可見,缺乏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提供及時可靠的就業信息,意味著在起點上使求職者具有同等的、公平的信息渠道。遏制“那支看不見的手”在背后運作,防止“權力尋租”。

第三,用人單位應摘掉那副“有色眼鏡”,防止先入為主

用人單位應打破關于殘疾人就業的偏見, 認識到他們通過高等教育, 已經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可以勝任與其專業水平相當的工作,從而給殘疾大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空間。事實上, 并非社會上所有的工作都必須由健全人才能從事。據美國著名汽車制造商福特的統計: T 型車生產線總共需要8 000多道工序, 其中670道工序可以由沒有腿的人來完成、2 637道由一條腿的人、2道由沒有手的人、715道由一只手的人、10道由失明的人來承擔。[5]因此,用人單位應摘掉那副“有色眼鏡”,給他們營造公平就業的環境。

第四,大學生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

就業不公平是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不是某個部門、用人單位所操控,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對社會應該充滿希望,不要悲觀的認為社會中相對好的工作都是被特殊的人所優先錄取了。同時要認清就業形勢,把握個人追求,結合社會追求,努力提高自己綜合能力。(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楊婷婷.由“家庭背景決定子女就業”引發的思考[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7,(11).

[2]杜安娜.“階層固化”挑戰中國我們向上流動的路越來越窄?[N].廣州日報,2010-11-3.

[3]馮菊香.大學生就業不公平探究[J].探索與爭鳴,2006,(8).

[4]文學禹,論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大學生就業公平[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5]尚德琪. 白領泡沫與灰領緊缺[J]. 黨員文摘, 2004, ( 3).,2010-11-3.

猜你喜歡
用人單位公平畢業生
9歲的高中畢業生
用人單位應避免七個認知誤區、切實保障職工年休假的合法權益
公平對抗
怎樣才公平
性騷擾的用人單位法律責任研究
笨柴兄弟
餐廳經營模式多樣 事先分清用人單位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公平比較
最“叛逆”的畢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