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人文主義對語文教學的影響及語文教學的長久之計

2012-07-09 19:07白靜
2012年11期
關鍵詞:人文主義工具性語文課程

白靜

摘要:人文主義影響下,新課改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空前統一,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泛人文教育”現象嚴重,而最基本的語文技能訓練日漸邊緣化。人文性和工具性唯有在教學實踐中統一起來,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人文主義 工具性人文性

人文主義的盛行使得人們對語文的學科性質產生質疑和爭論,以往人們過度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新課改后提出語文的學科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至此關于語文學科的性質的爭論告一段落。但是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泛人文教育”現象使得語文的工具性難以發揮,語文課淪為空洞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提高。

一、人文主義對語文課程的影響

人文主義最為明確提出的時間是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反對宗教和神學,把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使人們從關注神到關注人。文藝復興經歷了近三百年,當時的人文主義的內涵在我們今天看來雖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從“人本”向“物本”的轉化使人們進入了對物質的依賴為基礎的時代,無論是生活還是教育都體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功利性。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了對人文主義的研究,但研究仍處在“非官方”的階段,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語文的人文性,從“非官方”到“官方”,從理論成熟到實踐層面,我們走了20年的時間。20年的時間里,我們探討著語文學科的性質,從最初的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復歸,再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經歷了太多的爭論和質疑,但是這些都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理論指導實踐,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上怎樣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不久又陷入了討論。

2012年,新的語文課程改革就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簡單的存在于理論之中,也不是幾場頂級教育家的爭論就可以解決的,而是必須立足于實踐,著眼于真實的語文課堂教學。教材怎么編?語文課怎么上?評價怎么評?才能體現語文的人文性;語文知識是不是應該系統的呈現?重構語文知識的標準是怎樣的?實際教學中的“泛人文教育”怎樣克服?才能使新課改更有利于語文學科的進步和長遠發展。

二、過度強調人文性導致語文教學陷入尷尬窘境

20世紀90年代末,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大討論最終使得人文主義復歸,但長期受工具性的制約的語文教育開始關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從只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到關注語文的人文性,促進學生語文技能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對語人文功能的追求過于瘋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貫穿于整個課堂,空洞的“泛人文教育”致使最基本的語文技能訓練日漸邊緣化,常常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政治課。

語文學科中人文性的復歸不僅體現在語文學科的進步,教育改革的進步,更體現了人的進步。從單一重視工具,到重視工具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悟,就是最大的進步。過去的題海戰術固然不好,不科學,不僅學生的負擔過重,而且綜合的語文素養得不到提升,可現在語文教學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拋棄技能訓練,走向空泛熱鬧的“偽討論”后的思想感悟。似乎有的人忘了,人文教育需要政治,歷史,語文,哲學等眾多的學科來共同承擔,語文課過度重視人文教育顯然是“做多了”分外的事的同時忘了“本”?!安辉谄湮徊恢\其政”的前提是“在其位,謀其政”?,F在語文教學的尷尬窘境就是不僅將自己本身的工具性職能喪失了,而且搶了其他學科的工作,關鍵是還沒做好,只是注重表面功夫。

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偏人文,輕工具的現象很是普遍。首先,在教科書的編寫上,多側重玄妙得讓人很難言清,言明的“人文主題”,缺少扎實有效的技能訓練和條理清晰的知識梳理?!艾F在不少語文教材的練習設計,普遍存在去技能化的傾向,缺少有效的能力訓練,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語文教學的泛人文化傾向……有的拓展練習,結合實踐活動等,無論是設計動機還是活動目的都不是為了語文,而是指向語文之外的什么地方?!盵1]語文知識不能系統呈現,導致了目前中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欠缺,基本技能的下滑。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的偽討論,學生分組聚集而坐,很多時候不是在研究文章中的字,詞,句,段。課堂異常的活躍和開放,好似“生本”的理念得到實踐,但是學什么的討論多偏離老師或學生們的疑問,更多討論的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甚至是衣食住行。討論完全流于形式,一節課下來思維沒得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沒得到提升,唯一的收獲就是師生都很開心。這難道就是語文課堂的“人文性”體現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三、長遠之計:立足實踐,在重視語文工具性的基礎上,發揮語文的人文性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性質,哪一方都不可能在教學中偏離。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體現于語文能力的培養,就是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主要體現于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就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趣味。但兩者在語文教育過程中是“統一”的,可以說語文是一種含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工具。但并不是說在每一堂語文課都要將這兩個性質體現出來。如果講生字就側重于工具,如果講詩文,自然就注重人文性的作用了。

要真正把握好語文的學科性質,我的想法如下。首先,教材的編寫上既要系統的,漸進的呈現語文知識,也要注重人文主題的探討。其次,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注重老師的引導,但是又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各種教學手段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的為語文教學服務。再次,完善評價體系,克服以知識為本的量性的,單一的評價方式,提倡以學生為本的質性評價方式。既要看到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看到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和感悟能力的提升。

語文在達到自由的審美境界的過程中,必然離不開繁細瑣碎的“技能”訓練。[2]所以語文教學的長久之計就是要立足于實踐,在重視語文工具性,注意鍛煉語文技能的基礎上,發揮語文的人文性。唯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會充滿生機,不會畸形發展。(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倪文錦.語文教學要切實加強語文基礎——從語文教材談起[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5期.

[2]管然榮.試談孔子<論語>對現代語文教學的啟示[J].中學語文教學,首都師范大學語文報刊社,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歡
人文主義工具性語文課程
民間資源、自然神性與人文主義立場——阿來小說論
寧夏人文主義戲曲現代化探索之路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共生——核心素養下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讀《林黛玉進賈府》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