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課堂的高效組織管理

2012-07-09 19:07李娟娟
2012年11期
關鍵詞:講授大學內容

李娟娟

摘要:教學是學校開展的主要活動,而大學課堂的組織是教學實施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目前,我國大學課堂存在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管理隨意,授課效果不理想等問題。本文針對課堂組織過程所涉及的教師、學生和環境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高效的課堂組織管理方法。

關鍵詞:大學課堂課堂組織課堂改革

大學課堂是教學展開的主要途徑,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學分也是通過大學課堂來完成的。因此大學課堂的組織及管理是大學中非常重要的任務。課堂的組織管理主要是通過教師來實施的,但與學生的自身的意愿與主觀思想也是密切相關的,同時受到社會、學校的教學氣氛和班級的學習風氣的影響,以上三種因素對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通過對三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高效的大學課堂組織管理方法。

一、 提出大學課堂中的問題

大學生經歷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層層選拔后,進入了大學校園,由于自身數十載的辛苦付出,有些學生會出現思想松懈的情況,認為進入大學后可以放松學業;有些學生是為了家長在“讀書”;這些學生由于主觀思想的麻痹在課堂中會出現精神渙散,心不在焉,有甚者經常出現遲到、曠課等情況[1]。由于教師是課堂的主要引導者,因此如果教師備課不充分,或是授課方法單一,或是不關心學生,或是不注視教學工作,都將直接影響課堂的高效組織。

二、分析大學課堂中出現的相關問題

在大學校園中,課堂是傳授知識的殿堂,是在校大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課堂的組織管理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大學課堂的教學因多種原因出現了空前的困難與挑戰:

1.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鄧水平曾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因此教師角色極其重要。但是,隨著大學的擴招,許多學校出現了生師比例的不平衡,特別是在非公辦學校這種現象較為突出。因此在教師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就出現了缺乏教學經驗的應屆本科生和本讀研究生擔任相關課程的主講教師,其難保證課堂的高效完成;其次有些教師因為缺少與學生交流溝通,只顧按授課計劃自說課,而不關心學生的想法;或是因為受到經濟的誘惑,將工作重心從教學中轉移到一味追求金錢利益;或是因教學工作量大而教學方法單一缺少激情,還有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等。教師因諸多的投入不足會嚴重影響到課堂的高效實施。

2. 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者,是課堂進行的直接參與者,因此學生的態度對課堂的組織有直接的影響。目前,大學生上課遲到、早退、找原因請假、曠課等現象比較頻繁,課堂教學狀況令人擔憂,導致大學課堂的實施效果很不理想。

3. 我國目前的就業形勢讓在校的大學生不容樂觀,但是要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沒有文憑又是不行,因此不少學生上大學的目的就不再是單純的自主學習,而是強制無耐的被動接受教育。如果說學生入學前的思想是受國家環境的影響,而進入大學后學校和班級的學習氣氛對學生的心理是再一次洗禮。因此外界環境對課堂的組織管理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高效的課堂組織管理途徑

針對大學課堂組織過程中所涉及的3個主要因素,分別提出了相關的改進措施:

(一)教師的改進方法

教師擔當著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因此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在課堂組織過程中教育學生,使學生擁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進行課前的悉心備課,然后進行課堂的組織授課,為了不斷提高自己還要進行課后的反思。下面主要介紹教師的課前、課中和課后工作。

1. 課堂前的備課

第一,備課要先備教材。對教材內容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在完全消化教材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科學和系統的講授給學生,對所講授的內容主要從重點、難點等用了解、理解、掌握、熟練掌握等安排學生學習。講授知識是教學成功的開端,不可小視。要抓點帶面,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和教學的相關內容。當然,若出現某些課程的教材選取不當時,教師必須具有處理教材的能力。

第二,備課要備學生。教師要全面、透徹地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接受能力、學習習慣等個人差異,然后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課堂內容和組織形式,只有將教材內容的深入鉆研與對學生的全面了解相結合,才能做出正確的預見,比如哪些內容學生容易接受,哪些內容難于理解,哪些內容該詳講,哪些內容要略講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的效果。

2. 課堂中的授課

講授要取得好的效果要先對所講內容進行有效處理,授課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背”內容,而是有藝術的“講”。真正有藝術的授課需要以下的要領:

(1)要講準、講清、講精、講透、講活。講準即對大綱中要求的知識一定要理解準確,不能出錯,也不可出現模棱兩可的情況,否則不僅學生不理解你所講的知識,同時有損教師形象;講清即要求教師要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講精即要求教師將教材內容進行提煉后,講重點;講透即教師所授內容學生能完全理解、印象深刻;講活即要求教師對所授內容能融會貫通,學生能靈活掌握應用。

(2)力求研討和啟發。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將“講”與研討和啟發相結合,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與學的過程,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后用于實踐,教師給以正確的引導和激發。注意在研討過程中,若教師來回巡視了解研討結果,會影響學生正常投入研討,使學生將注意力從研討過程轉移止教師是否馬上到他們身邊的過程,當教師來到他們身邊時,學生會虛假的討論而給出教師期望的結果。因此要避免此情景的出現。

(3)即教書又育人。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性情陶冶、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

(4)在課堂的講授過程中,教師要面對學生,語言要有條理、簡單明了,結構嚴密;語速要適中,不要太快或太慢。通過眼神、目光和手勢等體態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理解知識的情況;板書是語言的重要輔助手段,因此板書要突出教學重點、啟發學生思考,同時能幫助學生理清教材內容。板書要精心設計,做到簡明扼要,言簡意賅。

3. 課堂后的反思

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的成長公式為經驗加上反思[2]。講授后對所教內容、課堂板書、教學方法及組織形式等進行反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怎樣處理:比如什么地方做的成功,什么地方做的失敗,對做的成功的方面要貴在堅持,對做的不好的地方要考慮如何改進等。在課后還可以和其他教師共同進行討論,吸取同事的優點或精華,摒棄自身的缺點。

(二)學生的改進

課堂的高效組織與管理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因此學生的改進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的工作。首先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進行教育,其次要抽出時間多和學生溝通,要建立教師和學生間的互信,及時了解學生的心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者,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價,不要產生偏愛或是冷漠某些學生的感情色彩。使學生從被動強迫的接受知識,轉變為自覺的熱愛學習。

(三)環境的改善

本文所提到的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要從國家的宏觀進行調控。而進入大學后的校園環境主要靠學校的管理機構進行完善,校園環境對學生及課堂的組織影響很直觀,當不愛學習的學生進行大學后,發現周圍的同學都在學習時,他將隨時間的推移最終扭轉思想。反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出現最初愛學習的同學變得不愛學習。班級的學習氛圍受到社會及學校環境的影響,對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里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來解釋應該最為恰當。

本文通過先提出了大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然后進行分析,最后從影響它的3個方面的因素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其中教師是最主要的因素。(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參考文獻:

[1]唐曉鳴.大學課堂失范現象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會科學版),2008,36(4)

[2]Posner .G,J. Field. Experience:Method of Reflective Teaching[M]. New York:Longman,1989,22

猜你喜歡
講授大學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做到講授“活”?
主要內容
注重有效講授 打造高效課堂
淺談數學課堂講授的時機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