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高職學院《保險學》課程之改革*

2012-07-12 15:10陽大勝
職業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關鍵詞:保險合同實訓教材

陽大勝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東 廣州 510300)

略論高職學院《保險學》課程之改革*

陽大勝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東 廣州 510300)

高職《保險學》課程應在六個方面進行改革:教學理念從“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教學目標從“傳授理論知識”,升級為“培養職業潛力”;教材資源從“普高教材”,轉變為“校本教材”;教學方法從“舉例教學法”,演變為“現場教學法”;實訓項目從“五大實訓項目”,聚焦為“展業簽約核心業務”;教學場所從“傳統教室”推移到“一線崗位”,探索了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學生心態、合作機制等支持保證體系的建設。

高職院校;保險學;課程改革;內涵建設;支持保證體系

我校從2006年以來著力于課程建設與改革,《保險學》課程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績,從理念、目標、教材、內容、教法、實訓、場所等方面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保險學》課程改革應以課程名稱的變更為起點

我校對《保險學》課程的改革是從課程名稱開始的。2005年,我校設置金融保險專業時,將該課程命名為 《保險學》。2008年,在“專業剖析”活動中,將其更名為《保險合同與法律》。

課程改名表達了對課程進行根本性改革的決心 我們研究了許多高職高專院校的《保險學》或《保險學原理》課程,發現其在改革力度上形式大于內容,幾乎是本科同名課程的“山寨版”,沒有體現出高職課程應有的特色。究其原因,在于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和創新精神的缺失。一個改革者應該具有科學家的頭腦,企業家的氣魄,未來學家的眼光。著眼于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寧愿在探索的路上走得慢些,但不能在起點上誤入歧途。

課程改名的根本動因來自生產實踐一線的要求 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畢業去向之一是保險行業。保險行業對學生的職業要求可以用“明理念,懂法律,會理財,善溝通”12個字概括,即合同管理能力和法律素質。作為入門的保險類課程,在有限的課時內(一般為54課時),課程應聚焦于保險理念的引導、簽約技能的訓練和法律素質的養成上。有了這種起點,該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將會具備嚴謹的職業理念和良好的展業習慣。

課程改名有助于形成分工明確、邏輯嚴密的課程體系 《保險學》或《保險學原理》課程知識體系龐雜,能力目標不明確,前導后續課程邏輯關系不清晰。因此,我校金融保險專業對開設的三門保險類課程進行改革?!敦敭a與人身保險》課程主要介紹重要的財產與人身保險產品的類型,并培養解讀相應保險產品的能力;《保險營銷理論與實踐》課程主要介紹保險產品營銷的方法與技巧,并培養理財規劃和制作投保建議書的能力。因為保險產品屬于無形產品,法律特性明顯,所以,《保險合同與法律》課程順理成章地成為二者的前導課程和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主要介紹風險與保險、保險業務流程、保險合同、保險法律等理論知識,同時,訓練學生運用相關法律簽訂合同與解決保險糾紛的技能。

《保險學》課程改革應從六個方面進行內涵建設

調整教學理念:從“以學生為中心”到“以市場為導向” 從成人教育轉制為高職教育的頭幾年,我校專業教師迅速調整了心態,走下“居高臨下”的講壇,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確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我們發現這種改革還不到位。在開始學習這門課程時,許多學生與大多數國人一樣,對保險業持較深的戒心甚至偏見,原因在于他們對行業狀況、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等缺乏清晰的感性認識。如果能加強學生與市場的直接溝通,創造條件讓他們更多地進行實踐,學生就會逐步轉變觀念,形成對保險業客觀、辯證的評價。所以,“以市場為導向”理念對這門課程的教與學更具有現實意義。

提升教學目標:從“傳授理論知識”到 “培養職業潛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功能僅僅局限于“傳授理論知識”,有經驗的教師最后淪為教學“流水線”上的“知識藍領”。因此,在課程改革的初期,應確立“訓練就業能力”的教學目標,并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我們分析了保險營銷的工作過程后,發現保險合同作為產品載體,貫穿于工作流程的始終,因此確定了以“培養學生解讀、簽訂保險合同與處理保險合同糾紛的能力”為具體教學目標。在實施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培養學生簽訂和管理合同的能力,必須以扎實的法律知識和素質作為支撐,同時,學生畢業后到保險公司就業,無論是見習業務員,還是高級管理人員以及職業晉升,都需要法律素質這種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培養職業潛力”被重新定位為本課程的終極培養目標。

整合教材資源:從 “普高教材”,到“校本教材” 《保險學》課程最早采用的是普高本科或中職教材,改名為《保險學原理》后采用的是“偽”高職教材,這些教材通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缺乏高職特色,實踐內容不足;內容陳舊滯后,不符時代要求;忽視能力培養,偏重單一知識;固守傳統思維,脫離教改軌道。在課程更名為《保險合同與法律》后,我們編寫了校本教材《保險合同與法律》(已立項,待出版),該教材將具有以下特點:

1.以“基于工作過程”作為選取教材內容的指導原則。作為入門課程,本課程必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認真規劃長遠的職業生涯,扎實掌握可持續發展的崗位技能。因此,我們重新整合了以往的教學內容,選取了保險理念的形成、保險業務流程與崗位、保險合同管理、保險法律支持四個內容模塊。

2.以“任務導向”和“項目導向”作為教材的組織方法。本教材設置了四個教學項目。項目一“保險理念的形成”,將幫助學生澄清誤解、端正態度,以專業的心態認識要學習的課程和將來要從事的行業。項目二“保險業務流程和崗位”,將幫助學生清晰地了解所要從事職業的業務流程和所需的素質與技能要求。項目三“保險合同管理”是教材內容的核心,貫穿所有業務流程的主線,也是學生從業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項目四“保險法律支持”是項目三內容的根本保證,將培養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每個項目都通過“任務導向”編排內容,其邏輯順序是:任務的引入(如,案例導入,問題引入等)→任務的分解(子任務,按時間順序、流程順序或平行順序分解)→任務的解決 (包括知識解釋、原理分析、技能運用、課后練習)。

3.以教材的“無縫對接”作為校企合作的契合點。本教材的編寫體現了校企合作“零距離溝通”的特色:(1)項目內容均來自生產一線。教材的內容是授課教師與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行業人士共同協商確定的,案例也是來自保險行業的經典案例。(2)滿足學生考證上崗的“零過渡”需求。教材內容覆蓋了保險代理人考證的絕大部分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順利通過考試,達到上崗的初步要求。(3)與企業資源“零障礙”共享。我們已與友邦人壽廣州分公司達成協議,企業派專業人士深入教學課堂,按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協助教學,專業教師也可以將與理論模塊配套的實訓項目放到企業生產一線加以實施。

創新教學方法:從“舉例教學法”到“現場教學法” 《保險學》課程教學最初采用“舉例教學法”,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較難理解的概念、原理通俗易懂。但是這種方法目標性、針對性、邏輯性不強,而且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居于被動地位。改名為《保險合同與法律》后,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案例為內容,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需要,通過教師的精心策劃和引導,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置于實踐環境中,讓學生通過對實踐環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實現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我們以“案例教學法”作為貫穿項目、牽引任務的主要教學方法。如表1所示?!鞍咐虒W法”能夠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即便如此,我們感到這種教學方法還是存在一些溝通障礙問題。比如,在哪里講授這些案例?哪些人來講案例?誰是案例中的主角?所以,我們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即“現場教學法”。具體做法,一是將部分教學內容安排到保險公司的職場、培訓中心、展業現場進行教學,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二是請保險公司的培訓師和資深業務員來校授課,以其自身經歷激勵學生;三是讓學生參加展業實踐,使其成為教學案例中的主角,回校后與同學進行知識分享。這種方法推出后獲得了學生的好評。

再造實訓項目:從“五大實訓項目”到 “展業簽約核心業務” 《保險學》課程最早是將教材 《保險學原理與實務》的內容(見表1)粗略劃分為五個理論模塊,設計了五個配套實訓項目:

實訓1——風險認識:海上逃生(保險游戲);

實訓2——保險糾紛案(案例討論);

實訓3——訂立保險合同(模擬訓練);

實訓4——與保險界交流(參觀、座談);

實訓5——社會各界對保險的認識與需求(市場調查)。這些實訓項目與理論模塊基本吻合,實施方式也豐富多樣,但沒有真正體現項目導向和任務導向的特色。高職課程的實訓課應以“有用”為原則,提倡精煉。因此,在《保險合同與法律》課程中,隨著教學內容的項目化,我們將實訓項目整合為:

實訓1——認識保險事業(與“風險與保險”項目配套);

實訓2——了解保險工作過程 (與“保險業務流程”項目配套);

實訓3——模擬簽訂保險合同 (與“保險合同”項目配套);

實訓4——保險理賠實務(與“保險法律”項目配套)。整合后的4個實訓項目圍繞保險展業簽約的核心業務設置,更具有針對性和整體性。

延伸教學場所:從“傳統教室”到“一線崗位” 高職課程的教學應具有開放性,要求做到“三個延伸”:一是將實驗室延伸到企業,充分利用對方的設備和資源;二是將教師培訓延伸到企業,可采取掛職鍛煉的方式;三是將課堂延伸到企業,進入生產實踐環節。要讓學生知行合一,他們對保險事業、保險理念的認識才會深入。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校企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與其中的簽約企業更是進行了深度合作。除了與企業共同制定課程標準、教學進度表、選擇教材和實訓項目外,還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參加企業實踐活動。學生參加公司晨會,可對保險公司的文化和工作氛圍增加感性認識;參加暑期實習,可為新學期課程學習作良好的鋪墊;參加業余時間展業,可大大彌補課堂學習時間的不足。

表1 項目導向/任務導向(以“保險基本原則”為例)表

《保險學》課程改革需要夯實支持保證基礎

課程體系需優化 金融保險專業的專業課程主要按將來的就業方向設置成證券類、銀行類、保險類三大課程模塊,這些課程按工學結合的要求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成效參差不齊。最大的問題是這三大課程模塊變成了相對的知識與技能“孤島”:各門課程具體教學目標明確,但總體上不統一;各門課程理論知識自成體系,但不能相互印證;各門課程實訓項目琳瑯滿目,但缺乏強化效應??傊?,專業課程體系欠缺的整體性和邏輯性,勢必影響《保險合同與法律》課程改革的深化,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

師資隊伍需完善 師資隊伍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核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侗kU合同與法律》課程教學團隊年輕,有活力,學歷層次也較高,但缺乏企業工作經歷。正如柳傳志先生所說的:“人才應該具備三個特點:一是人品要端正,二是胸有大志,進取心強,三是善于學習和總結”,年輕教師只要牢記這三點,就會在教學改革中不斷提升能力,積累經驗。

學生心態需轉變 改革后的 《保險合同與法律》受到了學生的極大歡迎,但隨著對行業的深入認識,面對保險營銷工作的巨大挑戰,多數學生提前放棄了對保險職業的就業選擇,學習積極性逐漸消退。影響了專業教師的積極性和合作企業的熱情。因此,我們一直在努力促進學生心態的轉變,并告誡學生:第一,即使將來不賣保險,一定會買保險的,保險知識和保險理念不可或缺;第二,保險公司的培訓和展業實踐對培養營銷能力非常有效;第三,“保險不是人做的,是人才做的”,度過最初的適應期,后面的職業道路會越來越寬闊;第四,躲避保險,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躲避困難,逃避人生。

合作機制需強化 校企合作機制是高職課程生命力的強大保證。在這個提倡“雙贏”的時代,必須讓合作企業情感上得到尊重,投資上得到回報。因此,學校應當改善制度環境,強化合作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加強跟蹤管理,簡化審批程序,如此,《保險合同與法律》及其他課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持續下去。

[1]畢蓉.高職項目課程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17):26-29.

[2]古潔.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優化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0,(8):36-38.

[3]朱健,王振國.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9,(8):59-61.

[4]吳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高職課程改革與建設[J].廣州大學學報,2010,(5):65-69.

[5]趙曉雨,劉朝祿,劉燦國.任務引領型課程的建設與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9,(35):12-13.

[6]劉革.建構主義視角下《保險學原理》的課堂教學設計[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9,(10):87-90.

G712

:A

:1672-5727(2012)02-0023-02

陽大勝(1972—),男,湖南郴州人,碩士,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保險理論與實踐及高職教育。

*本文系2010年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立項課題《高職金融保險專業“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優化研究》(課題編號:GDGZ10111)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保險合同實訓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BOPPPS教學模式在產科護理實訓課中的應用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再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之初探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保險合同解除權制度之探討
樣規制作的任務實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