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實驗探究進行到底——“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的深度探究

2012-07-19 08:02
物理教師 2012年8期
關鍵詞:砝碼小車加速度

王 高

(南京中華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9)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是體現科學探究要素的課題,一方面通過實驗探究得到加速度與力、質量三者之間的定量關系;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領悟探究的精髓,認識物理實驗和數學工具在物理中的作用,感知評估與誤差分析在物理實驗中的價值,進而收獲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意識,養育一種能力.但在教學實施中由于對探究的理解不深刻或把握不到位,致使該實驗探究的價值沒有完全實現.筆者著重對實驗中的4個探究要素進行了深度研究.

1 猜想與假設

科學探究中對猜想與假設的基本要求是:嘗試根據實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猜想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躍的成份,是物理探究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學中比較難以把握的重點.有些課堂中出現的只是下列形式化的猜想:F越大a越大——可能有a∝F ,a∝F2,…;m越大a越小——可能有a∝1/m,a∝1/m2,…

事實上,我們在猜想時首先應該明確問題,認識物理量之間存在著的關聯性,進而提高猜想的針對性,然后根據實驗現象或生活實際及客觀規律進行猜想,這樣才能避免盲目性.本課的猜想環節可以這樣設計.

創設猜想情境:從牛頓第一定律中知道F是迫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a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快慢,m是抵抗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本領,說明a、F、m3個物理量都與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有關,它們之間應該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那么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是什么?

競賽用的小汽車,質量與一般的小汽車相仿,但因為安裝了強大的發動機,牽引力巨大,很容易加速,說明物體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一般小汽車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只需十幾秒的時間,而滿載的大貨車加速就慢得多,說明物體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猜想與假設:a與F的關系(m一定):F越大a越大,可能有a∝F,a∝F2,…;a與m 的關系(F一定):m越大a越小,可能有a∝1/m a∝1/m2,….對于這些可能的猜想,還要學會分析判斷,進行合理的取舍,進一步做出定性的假設.依據伽利略“相信自然界規律是簡單的”,我們不妨假設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遵從簡單的原則,即a∝F,a∝1/m.

猜想是形成科學假設的前期準備階段,而假設起著更重要的指向作用,只有做出科學假設,才能確立探究活動的內容和方向.

2 實驗設計與實施

理論分析:要驗證上述假設的正確性,實驗中需要解決的問題:(1)如何測量小車的加速度a?(2)小車的質量如何改變?(3)力F如何提供?怎樣測量力的大???怎樣改變力的大???(4)小車是否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對研究加速度有沒有影響?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響?

設計思路:小車置于長木板上,用懸掛在盤上的砝碼牽引小車做勻加速運動,用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錄位置,應用圖像對數據處理測得加速度.

將砝碼受的重力視為小車所受的拉力F,這會引起學生質疑,而教師難以解釋.但教師要強調這樣做的前提條件必須是m?M,通過改變盤上砝碼的數量,即可改變F,改變小車上砝碼的個數即可改變小車的質量.實驗中用盤和砝碼的重力替代小車的拉力,應該使盤和砝碼的質量要比小車的質量小很多.

實驗研究——控制變量法.

(1)a與F的關系(M一定).

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改變懸掛盤上砝碼的個數,測量小車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物體的加速度,填入到表1中,分析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

表1 (M一定)

(2)a與M 的關系(F一定).

保持小車所受的外力相同,改變小車上砝碼的個數,測量不同質量的小車在該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入到表2中,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表2 (F一定)

3 數據處理與分析

數據處理:對于實驗測量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列表法,即觀察表1中每次的F/a的值的差異,表2中Ma的值的差異情況,去發現其中的規律.

為了更直觀地判斷a與F、a與M 的定量關系,我們常采用圖像法來處理,即以a為縱坐標,F為橫坐標,把表1中的各組數據在坐標系中描點.如果這些點是在一條過原點的直線上,說明a與F成正比,如果不是這樣,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在處理a與M關系時,我們利用換元的技巧:“a與M 成反比”也就是“a與1/M成正比”,如果以a為縱坐標,以1/M為橫坐標,把表2中的各組數據在坐標系中描點,根據圖像是不是過原點的直線就可以判斷a與1/M是不是成正比.

實驗結論:在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加速度與力成正比;在小車受力不變的情況下,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誤差分析:

(1)平衡摩擦力不準造成的誤差.小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是用重力的分力來平衡的,但在實驗中常會出現平衡不到位或平衡過度,帶來實驗的誤差,表現在a-F圖像上的直線不經過原點.

(2)因實驗原理不完善造成的誤差.實驗中用盤和砝碼的重力替代小車的拉力,應該使盤和砝碼的質量要比小車的質量小很多,但實際中往往難以達到,表現在a-F圖像和a-1/M圖像中的直線會發生彎曲.

(3)紙帶上打的點間距離的測量、拉線或紙帶不與木板平行等造成的誤差.

4 評估與交流

評估與交流是探究活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同時能享受實驗的體驗與快樂.這里列舉實驗中常見的3個問題來交流.

(1)利用打點計時器等器材做這個實驗時,學生在數據處理時得到了如圖1的3個圖像,分析說明實驗中產生圖示現象的可能原因.

圖1

圖1甲:F變大,即mg變大,不再滿足m?M的條件,由實際加速度與實驗設計的加速度比較可知,a隨m的增大而偏小.

圖1乙:1/M變大,即M變小,也不再滿足m?M 的條件,由知a隨M的變小而偏小.

圖1丙:由圖可知,隨著運動的進行,a變小,即合外力變小,有可能是小車的拉線與板不平行導致的.

(2)外力能否不用砝碼的重力來替代,而直接把測力計固定在小車上讀出?

將彈簧測力計安裝在小車上,直接測量拉力F,從理論上講,避免了實驗中的系統誤差.但在小車運動過程中,無法看準測力計的示數,并且彈簧的振動也使讀數不穩.因此上述方法的可行性有問題.

(3)如果研究的是小車和砝碼組成的系統的加速度與外力之間的關系,還需要滿足m?M這一條件嗎?

實踐表明,通過對實驗中的有關要素開展深度探究,可以進一步明晰實驗中的關鍵環節,把握實驗的要領.這樣,學生不僅發現加速度與力、質量之間的關系,還有遠超出這個實驗本身的收獲——感悟到實驗探究的價值與魅力.

猜你喜歡
砝碼小車加速度
“鱉”不住了!從26元/斤飆至38元/斤,2022年甲魚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F2等級砝碼折算質量測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大車拉小車
自制小車來比賽
天際加速度
劉老師想開小車
創新,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巧變動使天平平衡
兩輪自平衡小車的設計與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