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服裝審美特征論

2012-08-15 00:42龍致翔
戲劇之家 2012年2期
關鍵詞:褶子民族化京劇

□龍致翔

京劇服裝俗稱“行頭”,屬于京劇舞臺美術范疇。它同布景、道具、化妝、燈光、音響、效果等等元素,共同為京劇演出服務,在整個京劇演出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塑造角色外部形象方面,京劇服裝素有“角色的第二皮膚”之稱。

而從美學的高度與深度,對京劇服裝的審美特征進行系統化研究,則有助于京劇服裝設計與應用的理論提升與實踐提效。為此,本文結合筆者個人多年來京劇服裝的管理實踐與理性思考,對京劇服裝的審美特征這一重要美學命題,發表幾點拙見,以作引玉之磚。

一、民族化

京劇服裝的第一大審美特征,是它的民族化。

民族化是世界上所有國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藝術的生命與靈魂,也是一個民族文學藝術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京劇作為中華民族戲曲的代表,其民族化審美特征乃是它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作為京劇舞臺美術的重要元素之一,京劇服裝同樣以民族化作為智力支撐與動力之源,也作為一大亮點與支點。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京劇服裝的民族化審美特征,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據專家考證,京劇服裝是以我國明代漢服為基礎的,其民族化的藝術基因十分豐厚。無論是蟒、官衣,還是褶子、帔等等,均為長身、寬腰、大袖,與漢服傳統的審美特征相同步。而服裝上面所繡的龍、鳳、仙鶴、花卉等等,也都具有鮮明的民族化審美特征。特別是八卦衣,上繡八卦與太極圖,均與我國民族傳統的《易》文化和道教文化密切相關。即使梅蘭芳大師創始的“古裝”,也系根據中國畫中所描繪的中國漢族古代婦女的服裝而加以發展變化,同樣不離民族化的基本審美特征。

由此可見,民族化的確是京劇服裝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

二、寫意化

京劇服裝的第二大審美特征,是它的寫意化。

寫意化是所有中國藝術的共同審美特征,它與西方藝術寫實化的審美特征形成鮮明對比。所謂“寫意”,源于中國繪畫,俗稱“粗筆”,指的是縱放的畫法,即通過簡練筆墨,畫出物象的形神,表現作者的思想、意向,與“工筆”相對應。后泛指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重在神似的審美特征。

京劇服裝的寫意化審美特征,往往通過夸張、虛擬、象征、裝飾、圖案等藝術手法得以具體體現。在這方面,有許多有力的例證。例如服裝的顏色,就有著各自不同的象征性寓意,蟒,就分上五色(紅、綠、黃、白、黑)和下五色(粉紅、深藍、湖色、紫、古銅色)共10種顏色,其中黃色象征帝王、黑色象征剛直……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又如“富貴衣”,就采取夸張之法,以黑色褶子上補綴多個雜色綢塊,表示衣服破爛,用以表現暫時窮困、來日顯達。再如服裝上所繡的圖案,也富有象征寓意:帝王服繡團龍、文臣武將繡獨龍。

由此可見,寫意化也的確是京劇服裝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

三、規范化

京劇服裝的第三大審美特征,是它的規范化。

所謂“規范”,指的是標準、法式、規矩。京劇服裝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已逐漸形成并確立了嚴格的規范,故業內有“寧穿破,不穿錯”之說,意思是寧肯穿破舊一點的服裝,也不可穿錯服裝,必須嚴格遵守規矩。這種規范化,又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不同行當有不同的服裝。例如褶子,就分男褶子,為大襟大領,長到腳,并分顏色,落難小生或貧窮書生穿黑色男褶子,老生則穿古銅色褶子。而女褶子又分大襟、對襟與花色、素色等等,老婦人穿大襟素色褶子;小姐穿對襟大領繡角花褶子;貧婦則穿小領青色褶子,上繡邊花或滾邊,成為“青衣”行當的由來。另外還有武生褶子和小生褶子,各有不同特點。

另一個方面是特定角色的特定服裝。例如罪衣為罪犯所穿;道袍為有道術或有軍事謀略的人物所穿。

由此可見,規范化同樣是京劇服裝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

猜你喜歡
褶子民族化京劇
動畫片《葫蘆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褶子的迭奏:德勒茲論巴洛克藝術
京劇表演開始了
多元文化視域中的油畫民族化創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與現代性之間——以《云中記》為例
我的京劇之路
創辦少兒京劇班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論德勒茲的褶子思想*
自動美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