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當代大眾文化建設的若干問題思考?——基于后現代主義的視角分析

2012-08-15 00:45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2年5期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文化產業

李 明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國當前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當代社會的文化日益呈現出了多元發展的局面,大眾文化已成為我國文化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后現代主義內含豐富的文化思想,尤其對大眾文化有較為精深的研究,所以本文試圖從后現代主義的視角上分析一下我國當代大眾文化建設中亟需解決的若干問題。

一、當代大眾文化定位問題

新世紀,隨著我國大眾文化的興盛、文化市場的繁榮、文化產業的發展,如何更為合理地定位大眾文化顯得極為重要。后現代主義定位的大眾文化主要是指與當代大工業生產密切相關,以工業方式大批量生產、復制的消費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

當前我國文化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四個層面。第一,主導文化,它指的是體現時代的群體整合、秩序安定、倫理和睦需要的具有教化性的文化形態。第二,精英文化,它主要指的是表達知識分子的個體沉思、社會批判或美學探索的文化形式。第三,大眾文化,它指的是工業化和都市化以來,運用工業生產方式制作的,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注重滿足普通民眾的日常感性愉悅和休閑需要的文化形式。第四,民間文化,[1]它指的是目前流傳于民間的,尚未或難以納入工業生產方式制作的各類傳統文化形式。這四個層面的文化可以為我們構建和諧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當代大眾文化批判問題

大眾文化從根本上說是隨著人類實踐水平、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而出現的新的文化形式,是工業文明的必然伴生物。從文化藝術層面上講,大眾文化依然反映了民眾普遍的情感需求,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而它與工業、市場的結合,只是說明了人類文化生產、流通、消費方式發生了變化。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的休閑與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將越來越多。大眾文化的繁榮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因此,對大眾文化我們應該持肯定態度。

但我們也必須要認識到當前大眾文化的確出現了種種不良傾向,批判它是必要的。在這方面后現代主義給了我們一些啟示。第一,批判大眾文化的基點應建立在從根本上對大眾文化持肯定態度之上。第二,大眾文化批判應建立在對當代大眾文化分析、梳理、考察與反思的基礎上,不能脫離這一基礎,單從政治或道德上給予簡單的定性,總之,大眾文化批判應是從文化視角出發的文化批判。后現代主義在這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值得注意。例如,詹姆遜的文化邏輯視角、貝爾的文化矛盾視角、博德里亞的文化再循環視角等。第三,后現代主義批判大眾文化的一些具體不良方面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例如,無深度性、無歷史感、無創造性、媚俗性等,[2]這些不良特征在當前大眾文化的確表現明顯。我們的大眾文化批判學者不僅要意識到大眾文化中存在這些不良癥狀,而且要比后現代主義者更會診出 “病因”,開出 “藥方”。

在此要注意一點,后現代主義所批判的大眾文化是產生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我們在批判大眾文化時要更多地結合我國大眾文化的特點,有的放矢的展開批判,并且要認識到,滿足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是我們從事大眾文化批判的指歸。

三、提升當代大眾文化的文化境界問題

作為從根本上來說代表著人類進步的大眾文化,目前出現了眾多不良狀況,的確令人擔憂,要改變和消除這種狀況,只有想方設法的提升大眾文化的文化境界。

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理論中蘊涵著四種提升大眾文化的文化境界的方案。詹姆遜的注入“烏托邦”因子,貝爾的走宗教文化的道路,鮑德里亞倡導 “墮落”策略與 “沉默”策略,[3]后結構主義提倡文本深掘。綜觀這些方案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已證明絕非可行,但通過研究這些方案,卻能給予我們 “拯救”大眾文化提供了一些思路。首先,提升大眾文化文本本身的文化品位,適當注入理想主義成分,充實其人文精神,使其具有人文關懷的品格。其次,注重傳統文化,通過挖掘整理、重新編創傳統文化題材,使大眾文化成為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的重要載體。再次,加強對大眾的文化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欣賞水平。受眾的趣味直接影響了大眾文化的品格,貝爾在論述大眾文化興起與中產階級文化趣味的關系時已經深刻的指出了兩者之間的微妙關系。后結構主義宣稱讀者才是文本意義的真正創造者。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受眾的閱讀水平、欣賞水平、文化趣味引導著大眾文化的文化品格。

四、加強當代大眾文化建設與發展文化產業的問題

現代化不僅標志于科技、經濟、政治等方面,同時也包括文化的現代化。從一定的程度上講,只有文化的現代化方能實現現代化的指歸:人的現代化。畢竟人不僅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被文化所塑造著。因此,加強文化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那么,后現代主義及其大眾文化理論對我國的文化建設有何借鑒意義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后現代主義說到底是對現代主義進行反思的產物,并以反思為基礎,試圖超越 “舊文化”,建構 “新文化”。且不論后現代主義反思與建構的成效如何,就其這種反思的精神、超越的勇氣、建構的膽識還是值得稱贊與借鑒的。

眾所周知,文化建設是一項包括軟硬要素建設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大量的文化建設資金的投入,更需要鑄造廣大民眾的文化觀念。而先進文化觀念的鑄造首先要建立在對過去文化的真切的反思之上。這種反思不僅包括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應該包括五四以來所謂的新文化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日趨臨近的今天,反思的觸角也必須擴展至整個世界文化思潮。只有在這樣的廣度和高度上切實反思我們過去的文化、人類的文化,我們才可能有勇氣去超越它,才可能有力量去重構 “新文化”。若不如此,超越只能是幻想,重構往往變成破壞的代名詞。

其次,后現代主義所倡導的多元理念對我國的文化建設也有一些啟示作用。文化是一個多面、多層、多元的構成物。整個文化建設注重的絕非僅僅是某一類文化、某一種文化形式的建設,而是一組文化系列的建設,其中不僅有主導文化和精英文化,也包括大眾文化和民間文化。

我們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到文化的多面性和多層性,重視各類文化的健康發展。在具體實施各類文化多元建設與發展的戰略時,必須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穩步推進,應提倡四類文化的多元共存與優化組合 ,并使其各行其道、各負其責,彰顯各自的文化個性,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

文化產業很特殊,它既有普通產業所涉及的經濟效益問題,同時比其他產業更多的牽涉到社會效益、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問題。正因為如此,詹姆遜主張第三世界國家為了擺脫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干擾和文化控制,必須發展自己的文化事業,其中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項重要任務。這一點對于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不無警示作用。只有從根本上肯定大眾文化,重視大眾文化,創作更優秀的大眾文化作品,大力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進一步規范和繁榮文化市場,才是最有效的應對與保護。發展好文化產業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它大體上包括三項主體工程,即優秀大眾文化文本的創作工程、文化企業的投資(包括國家、民間兩大方式)工程、良性的文化市場的運作工程。除此之外,塑造民眾科學的文化消費觀對大眾文化、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很重要。據博德里亞看來,在消費社會中,人們的消費理念是影響大眾文化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大眾文化之際,我們有必要引導大眾的消費觀念及其行為,使之健康、科學。

[1]王一川.大眾文化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2]徐海波.意識形態與大眾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9-142.

[3]李明.消費?文化?政治[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3).

猜你喜歡
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文化產業
傳承晉繡技藝 做大文化產業
洋場·小報·《紅樓夢》——媒介建構下的大眾文化(1912—1949)
從后現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元藝術與后現代主義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后現代主義的幻想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試論后現代主義與俄羅斯傳統文化的對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