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科層制在中國:困境及其破解

2012-08-15 00:43金輝1陶建平2金鈴3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12年5期
關鍵詞:科層制倫理道德異化

金輝1,陶建平2,金鈴3

(1,3.廣西師范學院,廣西南寧53001;2.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南寧53022)

現代科層制在中國:困境及其破解

金輝1,陶建平2,金鈴3

(1,3.廣西師范學院,廣西南寧53001;2.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南寧53022)

現代科層制在中國除了具有西方發達國家所具有的共性問題外,其本身原有的優越性也難以發揮,根本原因在于“關系社會”的思想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這與現代科層制所遵循的按統一規章制度行事的原則相違背,因而,影響了社會公平公正?,F代科層制所面臨的困境并不能否認它在組織管理中的優越性,構建現代科層制以克服人情大于法理的社會問題是必要的,應復興我們傳統倫理道德中的積極因素,用高尚的倫理道德來抵制現代科層制對人造成的異化,不斷加強法治社會的建設。

現代科層制;困境;人性異化;破解

科層制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即韋伯之前的科層制和韋伯的科層制,本文所論述的科層制指的是韋伯的科層制,即現代科層制??茖又朴址Q官僚制,是指一種對權力職能和職位進行分工和分層并以規則為管理主體的組織體系和管理方式,它既是一種組織機構,又是一種管理方式。韋伯在他的《經濟與社會》一書中,對科層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總結,指出,科層制從純技術的角度看,乃是已知人類組織形式中最理想的一種,在明確性、穩定性、紀律的嚴格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優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組織管理模式,它是與當時工業化大生產相適應的效率最高的組織形態。

一、現代科層制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早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現代科層制的一些特征,在這里筆者稱其為現代科層制之前的科層制。新中國成立后,西方的一些先進的思想逐漸開始被引進,這里當然也包括現代科層制,不過筆者認為,現代科層制在中國的真正發展始于改革開放以后。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現代科層制是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是建立在一定物質發展水平上的先進管理制度,現代科層制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被政府和企業普遍采用。在這里需要明確的是,從改革開放至今,現代科層制依舊僅限于被我國采用而不是確立,在西方很多發達國家,我們可以稱其已經確立了現代科層制,而我國則只能說是采用。

現代科層制創立之初就被譽為人類社會最理性的組織形式。在我國,現代科層制引入較晚且尚未完全確立,一方面由于我們傳統文化中人格化的組織特征阻礙了現代科層制優勢的發揮,使得在我國出現了人格化與非人格化并存的現代科層制,其實質是現代科層制的“變形”;另一方面,現代科層制所表現出的低效和對人性的異化等問題在我國也十分明顯,對此筆者認為,現代科層制在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既不該是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確立,也不應該像某些學者認為的那樣超越現代科層制直接進入后現代科層制時期,而應是克服我們傳統文化中人格化的組織特征,將現代科層制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同時喚醒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即高尚的倫理道德來抵制現代科層制對人性造成的異化。

二、現代科層制在中國面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現代科層制從實踐上確立了現代社會管理的新模式?,F代科層制所具有的勞動分工專業化、森嚴的等級制度、嚴格的規章制度以及行政管理檔案系統原則〔1〕等特點使得法理型權威在現代組織中得以確立,相比家長制而言極大地提高了組織的運行效率,更有效地制約了政府及其行政人員的行為,使其行為更具有合法性,從而推動了社會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F代科層制從理論意義上講,開啟了研究組織理論的先河??茖又评碚撾m然屬于傳統的組織理論,但對后來的行為組織理論和系統組織理論都具有重大的啟示性作用。韋伯的科層制理論不僅影響了行政學,對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著名行政學家登哈特曾經這樣評價科層制:“理想模型不只是對一系列事件的描述,它在經驗層面上或許從未存在過。然而就它包含著對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的解釋與說明而言,它具有重要的概念建構意義?!薄?〕但在中國,現代科層制暴露出了許多弊端,它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現代科層制的優越性未充分發揮

現代科層制最進步的地方就在于它以理性的非人格化為基礎,組織成員的一切行為都要以規章制度為導向。而中國傳統的制度中“人情”在很多時候可以超越“法理”,這一價值觀念至今存在于很多人的頭腦中,這使得現代科層制在組織管理上的優勢不能完全發揮,進而呈現出的是人格化與非人格化并存的“中國式的科層制”,從這點講現代科層制在我國有待進一步完善,這就是現代科層制在我國面臨的困境之一。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差序格局的人際交往關系根深蒂固。費孝通認為,中國傳統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人與他人建立關系的,如同水面激起的漣漪,是一圈一圈由內向外擴散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最里面一圈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構成,依次向外是朋友圈子,再者是同志圈子。正是這種結構決定了中國人在處理與自身相關的問題時,通常都會先向離自己最近的人尋求幫助,而不是通過正式的組織渠道解決問題,這顯然與現代科層制提倡的價值觀念相沖突,當人們憑借“關系”而不按正常組織規章行事時,現代科層制優越于家長制的作用也就難以發揮了。

(二)現代科層制過于追求效率,造成了人性異化

現代科層制由于其工具理性傾向嚴重,忽視了人所該有的一些倫理道德與終極信仰,阻礙了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使本來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現代科層制反而成了人們的精神束縛,進而對人性造成了異化,這一點是共性問題,不僅在我國,在發達國家也是如此。雖然我們的現代科層制建構不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完善,但在我國無論是公共部門還是企業,都已經采用了現代科層制的管理模式,因此,也日漸暴露出了異化問題。原因在于,現代科層制過于追求效率,使其工具理性傾向嚴重,人們更追求所要達到的目的,手段及過程已不再重要了,因此,組織中的人往往忽視人所該有的一些倫理道德與終極信仰,這嚴重阻礙了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每個人都將組織中的其他人視為競爭者,使得組織中的人彼此變得冷漠,最終使為人們服務的現代科層制反過來束縛了人們的精神,人由目的淪為了維持科層制原則的手段,當組織中的人不再感到快樂時說明異化已經存在了。

三、現代科層制在我國面臨困境的破解

在現代科層制可以有效發揮作用的地方,我們傳統文化中的“辦事講人情”這種觀念抹殺了現代科層制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的原則;而現代科層制在西方發達國家所造成的對人性的異化我們也沒能幸免。前者源于我們傳統文化的劣根性,后者源于現代科層制自身所暴露的缺陷。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克服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劣根性,使現代科層制的優越性得以發揮;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克服現代科層制對人性造成的異化,把握好這兩點是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科層制的關鍵。

(一)實現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

目前,我國的組織只是習得了現代科層制的形式,卻沒有繼承現代科層制的內在精神,這種內在精神需要改變我們傳統的價值取向。中國傳統社會是家長制模式,比較注重人與人的關系而忽視人與規章制度的關系,“辦事講人情”、“走后門”這種做法就是傳統觀念殘留的表現,在當今看來肯定是有悖于社會公平的,這與現代科層制的價值取向是沖突的,因而必須去除。筆者認為,具體做法就是在實踐中,每個人都要樹立法治觀念,堅決抵制“人情”大于“法理”的不正之風。這里所說的“法理”,除了國家所頒布的法律之外,還包括組織中的規章制度,可以說組織中的規章制度是一種強制性的手段,它要求人們在組織中,或在處理組織與其他人員關系時,一定要按規章行事,按法理辦事,不能游離于法理之外,不斷實現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

(二)回歸傳統道德,抵制人性異化

現代科層制對人的異化是共性問題,也是現代科層制種種弊端中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個方面,對此每個國家的學者都有不同的見解,筆者認為,解決現代科層制對人的異化問題應從社會制度的維系機制這個宏觀層面入手。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這本論文集中指出,在中國的傳統政治結構中,社會制度的維系依靠的是兩種權力,即“政統”和“道統”,“政統”就是統治階級為實行其統治所制定的一系列政治規范體系,對于“道統”,費孝通教授是這樣解釋的:“道統觀念的形成是因為社會上發生了一種新的人物,這種人物已經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權力的圈子,但是在社會上還保持著他們傳統的威望;他們沒有政權不能決定政治,但是他們要維持他們的經濟特權,有他們政治的主張,這一套主張用文字構成理論,對政治發生影響。他們不從占有政權來保障自己的利益,而用理論規范的社會威望來影響政治,以達到相同的目的——這種被認為維持政治規范的系列就是道統。道統并不是實際政治的主張,而是由士大夫階層所維護的政治規范的體系?!薄?〕“政統”與“道統”分別構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社會機制,“政統”在具體運作時表現為家長制管理模式,而“道統”則表現為通過倫理道德維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隨著我國進入現代社會,家長制這一自上而下的權力控制模式逐漸被現代科層制所取代,然而我們傳統的倫理道德卻沒能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很好的繼承,因而自下而上的機制出現了“真空”,單靠自上而下的現代科層制度難以維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以和前現代社會相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因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為和諧,相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緊張了,致使出現了人的異化。

由此可見,要想抵制現代科層制對人的異化,我們還要追根溯源重構我們自下而上的社會機制。我們國家之所以提倡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治理國家,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此。在現代組織中,現代科層制過于追求效率,使得人們的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組織的規章制度只能規范人的行為,讓個體人對組織負責,而對人與人之間的道德無法做出很好的規范,在很多方面也就無法確保組織中的個人對他人負責,這一切只能依靠復興我們傳統的倫理道德的精華,例如,儒家所說的仁、義、禮、智、信,都是對人親和、誠懇的態度,這些準則不僅讓個體對組織負責,更是很好地規范了個人的行為使其對他人負責,筆者認為,重構這種高尚的倫理道德具體應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我國社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后,隨之形成了很多職業群體,復興傳統倫理道德的精華必然依托職業道德的建構,只有建構好職業道德才能維系好職業群體之間的關系,避免惡性競爭,也只有構建好職業道德組織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才能和諧融洽。

第二,推進教育改革。在學校期間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對于一個社會來說,教育對倫理道德的建構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只有在學生時代培養好人們的倫理道德,才可能在工作中發揮倫理道德的作用,也才能抵制現代科層制對人的異化,因此,我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韋伯認為:“一種僅僅由于純粹的工具理性動機而被遵守的秩序,一般來說,遠不如那些在純粹習俗的基礎上、即相應的表現已經變成了習慣而堅持下來的秩序穩定?!薄?〕由此可見,在現代科層制組織中融入本民族的傳統習俗是有助于組織穩定的,筆者認為,這種習俗就是我們傳統倫理道德值得繼承的東西。

四、結語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固然有與現代科層制相沖突的地方,但是正如著名行政學家福萊特所說的那樣,解決沖突最有效的辦法不是一方戰勝另一方,也不是雙方的妥協,而是對雙方進行有效的整合。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科層制,并不意味著接受它自身所具有的弊端,在堅持現代科層制優越性的同時,將我們傳統文化中用來維系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倫理道德融入組織之中,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如果現代科層制對人造成的異化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那么現代科層制的弊端也就微乎其微了。

〔1〕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55.

〔2〕〔美〕羅伯特·B.登哈特.公共組織理論〔M〕.扶松茂,丁力,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3.

〔3〕費孝通.鄉土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2.

〔4〕〔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2.

D63

A

1009-1203(2012)05-0074-03

2012-08-21

金輝(1986-),男,吉林長春人,廣西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2010級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陶建平(1963-),男,廣西桂林人,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金鈴(1985-),女,四川綿陽人,廣西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2010級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雨文

猜你喜歡
科層制倫理道德異化
企業倫理道德視角下的安全生產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從異化看馬克思對人類解放的設想
城鎮化進程中新的倫理道德文化的遷移與重塑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倫理道德視角下的醫患關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轉變之我見
海爾企業科層制異化的特點及類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