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郎神形象轉變之我見

2016-11-10 21:37烏亮
人間 2016年28期
關鍵詞:二郎神倫理道德轉變

摘要:從古至今,每一次二郎神形象的出現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這種轉變側面反映了現代社會中以親情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道德觀念正在逐漸消失,希望現代人們可以重新找回優良的傳統道德觀念,并繼承和發展下去。

關鍵詞:二郎神;轉變;倫理道德;親情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041-02

二郎神劈山救母的傳說人們耳熟能詳,但是這個傳說從某一方面也體現了親情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親情是一種以血緣為紐帶的自然情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情感,它維系著家庭與社會的關系,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宋朝時,人們把楊戩視為英雄??呻S著時代發展,人們觀念的轉變,楊戩從英雄形象轉變成了壓妹殺甥的卑鄙小人。這種形象的轉變,體現了以親情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觀念在現代社會中正在逐漸地消失,現在社會經常出現父母與子女之間因為一些家庭瑣事大打出手,對簿公堂,或斷絕關系,以至于老死不相往來。在提倡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今天,現代的人們首先要重新找回的是:中國的優良傳統道德觀念。只有這樣,中國的優良傳統以及文化才能繼承和發揚下去。

二郎神藝術形象的轉變這是由人們對于這種以血緣為紐帶的道德觀念的轉變所引起的。

首先,從神話的創作來看,早期的二郎神是以英雄形象被人們所熟知的。上古傳說中的二郎神形象帶有明顯的英雄崇拜的成分,表現了當時人們對超自然力的崇拜。早期元雜劇中《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二郎神鎖齊天大圣》等劇目中都是將二郎神作為英雄來崇拜的。二郎神對玉帝的“聽調不聽宣”,擔山逐日,斧劈桃山等傳說都說明二郎神具有不畏強權的性格特點。但是由于元朝是外族統治,所以漢族的一些人為了反對元朝的統治,在文化上就用一些兇惡的人物來影射元朝統治者,這時元雜劇中出現一些阻止夫妻恩愛和破壞美好家庭的人物形象,如元雜劇《沉香太子救母》講述的是玉帝的女兒華山圣母因思凡獲罪,被二郎神壓于華山之下,徒留下尚在襁褓中沉香與父親劉彥昌相依為命。最后沉香經過多方的幫助,終于習得法術,打敗了二郎神,救出了被壓于山下的母親。經過后人的改編,這個故事變成了如今的《寶蓮燈》,三圣母由玉帝的女兒變成了二郎神的妹妹,而沉香也變成了二郎神的外甥。但是沉香劈華山救母的故事明顯是元朝人杜撰出來的,因為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帶有上古神話的色彩,而沉香的故事則顯然要時尚得多,二則故事間的關系也都是母子、舅甥關系。

其次,從故事的改編來看,二郎神的形象從上古神話中劈山救母的少年英雄變成了壓妹殺甥的卑鄙小人,不顧親情,心狠手辣,貪戀權勢等反面形象加諸到他的身上,成為了人人憎恨的對象。這就從側面反映了在封建社會,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正在逐漸轉變,以親情血緣為紐帶的家族正在逐漸改變,經濟基礎導致了上層社會的變革,開始有新思想的出現。從早期的治水之人而被神化成治水之神,在流傳的過程中又不斷被增加新的內容,或為道教驅魔除妖的神仙,或為民間傳說中的惡神等,人們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去賦予神不同的功能,在宗教故事中還不斷注入現實的情感、理性和愿望,逐漸沖淡了宗教意識,強化了現實精神,使得被神化的宗教人物形象神性逐漸減少,人性逐漸增加。

從《封神演義》、《西游記》、《寶蓮燈前傳》這三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二郎神一直是良好的少年英雄形象,尤其是他對于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的理解,對母親、妹妹、兄弟的態度更值得我們今人學習。吳承恩對二郎神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從斧劈桃山到心高不認天家眷,可見對于二郎神,吳承恩是非常推崇的,由此也推斷出在明朝,二郎神的傳說還是耳熟能詳的。南方還會建立很多二郎神廟來表達對二郎神的尊敬。這種現象揭示了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親情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從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娘舅在母親家的特殊地位到夏朝由禪讓制變成世襲制,國天下變成家天下,到清朝的親戚關系,這種以血緣為紐帶的關系就一直在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統治者為了有利于自己的統治,必須要找心腹之人管理國家大事,而親戚的關系則對于家族統治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為了統治的需要,在文化方面統治者就要向親近血緣的方面發展,所以二郎神劈山救母的形象就被流傳開來,對二郎神的崇拜也水漲船高。

從二郎神的形象轉變我們可看出中國倫理道德的變化,正是由于這種變化,才使二郎神由英雄變成了小人,心狠手辣,不念親情。我想這種變化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社會基礎的變化。

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經濟體系變化才能影響上層建筑的變化,而文學則屬于上層建筑頂端的建筑,所以文學中人物形象的轉變則證明了當時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二郎神形象的轉變正好是有一定基礎的,由于元朝屬于外族統治,國家政策都按照蒙古族的習俗來制定,這樣原有的漢族制度就會被廢除,這樣導致漢族的大部分文人就會被罷官或者處死,所以在元朝中后期,漢族人特別反對外族的統治,但又沒有實力與之抗衡,只有通過人物形象的轉變來表現對社會的不滿。所以二郎神形象就被作為了典型。而且元朝統治時期,一些新的思想被傳入中國,導致一些有識之士的思想發生轉變,這些思想與中國固有的傳統思想—一血緣親情為紐帶的社會基礎發生沖突,以血緣親情為紐帶的社會基礎逐漸失去他的統治力量,雖然在明清二朝程朱理學仍然占統治地位,但明顯已失去它雄厚的力量,所以像二郎神楊戩這種對于親情的重視的英雄形象就會被統治者所改寫。

二是群眾心理的變化。

群眾心理在二郎神形象轉變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時社會對英雄的崇拜已經不象遠古時期那樣強烈,甚至出現了“反英雄”的現象,認為英雄并不值得崇拜,所以一些英雄形象就會發生轉變,二郎神楊戩的形象就又被推至風口浪尖。因為他太有代表性了。楊戩少年得志,功高震主,對親人兄弟又絕對的信任。而且楊戩文韜武略無一不精,他會讓人不自覺的依賴于他,這樣的英雄怎會不讓人崇拜?但是楊戩也心狠手辣,冷漠無情,四處降妖除魔,可見他絕非善類。因為楊戩就是逆天而生的,所以他信奉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只有面對親人和朋友時才會開懷一笑,眼里沖忙了寵溺之情,其他時候他都不會正眼瞧你。而當反英雄的觀點出現之時,楊戩的形象就讓人鉆了空子,說楊戩并非英雄,因為他心狠手辣、心機深沉并不是英雄該有的手段,英雄都是光明磊落的。所以楊戩不是英雄。而且由于以血緣為重點的觀念逐漸淡化,于是就出現了楊戩壓妹殺甥的兇惡形象,說他貪戀權勢,為了地位不念親情,這樣的轉變都是因為人民群眾對統治者的不滿,只有通過二郎神形象的轉變來表現出來。

中國倫理道德轉變的類型從古至今有兩種:一種是對親情的淡薄。這類人不是沒有親情,只是親情的觀念相對薄弱一點。如果有人引導會浪子回頭的。這類人主要表現在,對于家庭和父母不太重視,也不履行自己對父母該盡的義務。比如不贍養父母,有沒有家都一樣,而且看到父母老邁嗤之以鼻,從來都不愿意回家看望父母。而且對家庭的觀念極其淡薄,在現代社會中這些人極其常見,他們有的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有的是受文學的影響,也有的是受外來文化思想的影響。這類人占社會的大多數。

另一種是親情的喪失。這類人更可惡,因為他們的觀念中完全沒有親情。他們虐待父母,打罵父母,甚至殺死父母。還信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把他們的罪行都歸結于父母。古代說過“兒行千里母擔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父母養大子女,不求任何回報,我們更應該好好孝順父母才對。

以上兩類人就是轉變后的產物。不過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心理和思想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多地得到了升華。二郎神的形象也獲得了平反。原來他不是罔顧親情的小人,不是貪戀權勢的佞臣,而是一個擁有大愛的偉大的神,正直的人,是一個英雄。只是他把親情看得太重了,為了保護她妹妹,不得已才將其押入華山下,而且為了不讓妹妹重蹈母親的覆轍,不讓外甥像他一樣失去父母,才會痛下決心逼其成長,好有實力救出母親,不要像他一樣徒留遺憾。隨著網絡和媒體的力量的壯大,網絡上為二郎神平反的文章風生水起,而玄幻、仙俠類小說中以二郎神正義形象為主的作品更是層出不窮,雖然是以焦恩俊飾演的二郎神為原型,但是為二郎神平反卻是實實在在的。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國家的政策發生了改變,親情正在一點一點的回歸到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要相信國家,相信我們自己,親情總有一天會回到我們的身邊,而我們再也不會把它遺棄。

從二郎神形象轉變我們可以看出親情對于現代社會的影響力的強弱。親情對我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或者是社會主義社會,親情都是至關重要的。親情是我們聯系社會的紐帶。這種紐帶對現代社會的人類來說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的親人才是最關心自己的人,其他人不會關心你。但是現代社會中有些人們對自己的親人耍手段,謀利益。父母應是自己最親的人。他們可以不計回報的為你付出,難道我們就不能真誠的對他們嗎?二郎神形象的轉變開業顯示出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真誠待人到鄰里間相互算計,從熱情到冷漠,從真誠到欺騙。這對于我們的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要告誡我們的下一代,不要罔顧親情。否則當你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你將會后悔萬分。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游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許仲琳.封神演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3]麗端.中國神話中被招安的妖怪[M].傳說殿堂/云荒紀年·蒼平卷隔云端·天路,1994-2011

[4]熊發恕.《西游記》中的二郎神[J].康定民族師專學報,1995

[5]劉群.淺探二郎神形象在歷代戲劇中的演變[J].戲劇文學,2007

[6]闕名.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李耀仙.二郎神考[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

[8]王平.從二郎神形象略窺《西游記》創作心態[J]:求是學刊,1994

[9](清)陳俠君.吟風閣雜劇序\吟風閣雜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丁汝芹.《清代內庭演劇史話》[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

[11]譚正璧.話本與古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烏亮(1989-),女,蒙古族,遼寧省朝陽市人,文學碩士,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研究方向:元明清。

猜你喜歡
二郎神倫理道德轉變
黃河文化對眷村文學的影響
城鎮化進程中新的倫理道德文化的遷移與重塑
孫猴子”大戰“二郎神”
孫猴子大戰二郎神
我家的“二郎神”
基于倫理道德之爭下的大學生自殺問題分析
芻議師范生倫理道德的養成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試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