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

2012-08-15 00:49付雪蓮
銅仁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行政案例教學法

付雪蓮

( 成都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

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

付雪蓮

( 成都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

案例教學法以其具象性、實證性的特點,在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發揮它特有的功能作用,帶來了教學模式的改變和教學效果的提升,實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對于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在師生之間建立起雙向互動,為學生能力培養提供了又一條有效途徑。但由于案例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在實際應用中尚存在種種問題與不足,因此需要不斷探索,尋找對策,使其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改進與完善。

行政管理學; 案例教學; 應用價值; 問題; 對策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課堂教學方式。它以教學案例為載體,通過案例呈現,將學生引入某一模擬性的特定情景中,使其身臨其境般地去感受與思考,并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相關知識和分析技術,去探索包孕在案例事實中的本質的帶規律性的東西,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乃至最后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實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對于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在師生之間建立起雙向互動,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為師生提供更大的思考與操作空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閱讀、分析、討論、評價、尋找解決方案等活動,在觀點的交流與碰撞中,將所學知識進一步內化,繼而切實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因其具象性、實證性的特點,以及特有的功能和效果,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成功的教學模式而風靡全球,走進許多門類學科課堂。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研究行政管理過程、行政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應用性。行政管理學的學科性質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案例教學法在這門學科教學中的高度適用。利用從行政管理實踐中提取出來的行政管理案例進行教學,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成為展現教師教學藝術,發揮學生主體性、主動性的有效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案例教學法為美國哈佛大學首創和推廣,迄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行政管理學課程也有幾十年的時間了,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與價值。

(一)促進知識結合,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系統化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很多學科門類,如哲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此外,還與各行各業的專業知識有交叉滲透的關系。就行政管理學自身來看,其研究內容包括行政原理、行政環境、行政職能、行政組織、行政領導、行政法制、行政監督、行政文化、行政效率等等方面,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到這些基本知識,但這些知識在他們的頭腦中尚處于分割狀態、零散狀態。一個活生生的行政管理案例,往往會反映復雜的社會現實,當學生面對這些案例的時候,會調動相關知識,從多角度、多層面去分析解讀,在這個過程中所學知識將得到系統梳理,并融會貫通,從而實現知識的有機結合。

(二)促進教學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關系,它導致了通常所說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另一種是在教師啟發下學生積極反饋的雙向交流的耦合結構關系,它形成一種“啟發式”教學模式。前者由于將學生置于被動地位,壓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而不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后者則突出了學生在教學關系中的主體身份,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意義的建構者”。行政管理課程中大量的案例分析,給學生提供了諸多參與機會,師生之間以案論理,共同探討,實現了教與學的雙向互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到有效激發,積極性、主動性隨之得到提高。

(三)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學科,理論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指導行政實踐,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而這門學科教學的目的,也就是要使學生學習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識并將它轉化為能力,以備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運用。美國行政學家羅伯特·P·沃森曾指出,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考察政府現行或真實實踐的機會,使他們可以了解政府和非營利部門的運作過程。[1]通過案例展示行政管理的經驗或教訓,使學生對行政管理活動產生具體的、感性的認知,好的行政管理案例能夠把學生帶入它所描述的管理情景,使他設身處地地進入“角色”,站在一個行政管理者的角度去識別、分析、權衡、判斷,去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辦法,這種“現場”演練,對于鍛煉、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提供莫大的幫助。

二、行政管理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案例教學法被運用于我國行政管理課程的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方面的問題

案例教學不僅代表了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注重操作技術的教學方法,對教師自身的素質、能力要求很高。除了需要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較高的學術水平,還要求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在我國,引入案例教學的時間并不長,不少講授行政管理課程的教師在其受教育階段幾乎沒有參與過案例教學,且多數是從學校一畢業就在學校工作,缺少在行政部門工作的實踐經驗,因而難以熟練運用案例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往往視角單一,點評缺乏深度,不容易讓學生信服。并且教師在對案例教學的內涵的理解上存在誤區,把舉例子等同于案例教學,引用案例僅僅為了以此為“例證”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像真正的案例教學那樣通過案例創設一種情景,并將學生導入其中,去思考分析案例事件中的問題。在案例教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新的教學關系認識模糊,意識不到自己只是一個引導者,只需要根據不同的案例類型選擇不同的討論方式,引導和控制課堂的討論方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結果就是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要么越俎代庖,自己成了“演說員”,使學生得不到發言機會;要么急于糾正學生的不當言論,半路攔截,使討論隨時中斷,不能夠連續、自由、充分地展開;要么放任學生討論,自己則袖手旁觀,不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此種種做法,說明教師對案例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掌握不到位,這種技術層面的欠缺,勢必會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學生方面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的效果不僅與教師的知識能力有關,而且還與學生素質有著密切關系。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長期壓抑,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所以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要完成從被動接受者向主動參與者的轉變,還存在著一定的適應性困難。[2]懷疑精神、批判精神的缺乏,以及知識儲備不夠,實踐經驗不足,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生對案例教學的參與度,即使學生有了足夠的參與興趣,但要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充分的、深入的交流、討論也不是易事。再加上性格的因素,外向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往往積極性比較高,在案例教學活動中能得到比較多的鍛煉機會,而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通常只作壁上觀,很難從案例教學中獲益。課堂環境、班級人數也是一個制約因素,案例教學如果要富有實效,就應該有一個適當的授課規模,學生人數以二三十個為宜,但因為高校擴招,實際情況是許多學校班級規模都超過了這個數目,這使案例教學缺失了良好的運行條件。

(三)案例方面的問題

在案例教學中,讓許多授課教師深感困擾的還有一個案例選用的問題。教學案例作為“有效的主流指導工具”,[3]其好壞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成敗。就目前來看,我國行政管理課程的教學案例資源亟待豐富和完善,從數量上看,案例資源匱乏、供給不足,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從質量上看,如果以典型性、真實性、時效性和針對性作為標準去篩選,也少有能夠同時符合這些要求的。綜觀現在案例使用的情況,有這樣一些特點,一是西方案例居多,由于西方各國社會文化背景與中國差異很大,其行政管理活動體現了本國政治和行政管理體制的特點,而我們的學生對此又缺乏了解,在接觸這些案例時,容易產生距離感、隔膜感,以至于很難“移情”到案例情境中去,真正進入“角色”。二是舊案例多,案例的搜集、整理、更新工作相當滯后,不能貼近現實,及時反映行政管理發展現狀。三是二手案例多,材料的真實性成問題。

三、行政管理案例教學效果優化策略

行政管理案例教學法功能的發揮,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及價值追求,而且還取決于教師對案例教學技巧的掌握和運用。要求教師對各個教學環節周密設計,用心安排,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精心選用案例,搞好案例庫建設

教學案例的收集、編寫和選擇使用是搞好行政管理案例教學的必要前提。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需要選用案例,所選案例既要與教學目標相吻合,有較強的針對性,又要難易適度,是教師自己能操控的,同時又是學生易于接受和認同的。這就需要在選擇案例時掌握幾條基本原則:一是本土化原則。提倡案例本土化并不意味著排斥西方案例,應該承認有不少西方經典案例對我們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借鑒價值。但是,它們畢竟是外來的東西,分析起來較為困難,不易把握。本土化案例能夠反映國情,貼近國內實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好地將所學理論知識同實際聯系起來加以運用。二是典型性原則。行政管理案例的典型性表現為它具有普遍意義和代表性,學生通過對這樣的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時效性原則。在案例教學中所采用的行政案例,最好是新近發生的行政管理事件。一般來說,學生對身邊的事關注度往往比較高,如果選取的案例是那些當下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性的案例,就比較容易激發起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4]例如,講行政法治這部分內容,可結合上?!搬烎~執法”事件;講輿論監督,可以聯系鄧玉嬌案、華南虎事件。由于這些事件發生不久,尚保持一定的新鮮感,對學生就會產生比較大的吸引力。

在國外的大學里,案例庫建設受到高度重視,有的學校建立大型的案例庫,搜集了大量行政管理案例,如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就搜集了1300多個案例,供學生學習使用。[5]我們國家這項工作起步較晚,但有不少人在為此努力。案例庫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要付出耐心,廣泛搜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案例庫還要及時更新,以保持案例的內容豐富、代表性強、研究價值和時效性高。

(二)轉變教師觀念,實現教師角色轉變

在案例教學中,案例、教師和學生三者構成了一種新的三角互動關系。案例是討論的基礎,教師和學生是參與主體,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操縱者,而是案例討論的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仲裁者。[6]這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是一種新的挑戰,教師的職責更重,工作更多,壓力更大。一些高校教師習慣于“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經驗信心不足,因而對案例教學缺乏熱情和動力。要推進案例教學,首先必須轉變傳統觀念,使教師建立新的角色意識,促使其實現角色轉換。而對于授課教師來說,要在案例教學中扮演好新的角色,除了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案例教學經驗,強化自己的案例教學能力之外,培訓也是很重要的一條途徑。如果能經常參與一些經驗交流會議、案例教學觀摩活動,教師的案例教學技能與水平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重視技巧運用,精心組織案例教學

1.提前進入角色,做好充分準備

既然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扮演的是“導演”的角色,那么要成功“導演”一堂案例教學課,就必須先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充分的準備,提前進入角色。首先,教師要熟悉案例材料,對有關背景知識要作更多的了解,認真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預測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這樣在駕馭課堂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案例思考題的設計要有討論空間,提供多視角的思考路徑,以利于啟發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7]然后教師應提前將案例資料分發給學生,并提示要討論的問題和基本要求,要求學生仔細研讀案例,為案例分析、討論做好知識準備。

2.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的參與度越高,教學效果就會越好。因此教師要為案例教學創造一個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教師自己要精神飽滿、興致高昂,用自己良好的情緒狀態去感染學生。要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營造暢所欲言的環境,使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意見,充分地展開交流。

3.運用課堂操作技巧,組織好案例課堂討論

案例的課堂討論是案例教學的重要形式和核心環節,教師的課堂操控技巧是案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由于已在前期做了鋪墊和準備工作,這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選擇不同的討論方式,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此外教師還有責任對案例分析和討論的過程實施控制,一是掌握時間,隨時關注討論的進展情況,控制討論的節奏;二是重視啟發和調動學生,巧妙提問,及時點撥,延續話題,避免冷場。三是注意對討論內容的整體掌控,由于案例討論課堂的開放性,學生自由發言,可能會出現節外生枝、偏離主題的現象,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調整和“糾偏”,以保證案例討論放而不亂、活而有序。

4.及時總結評點,深化學生認識

學生對案例的討論結束后,由教師歸納學生發言的要點,進行總結評點,使討論的內容得到提煉,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否最終達成共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例分析討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以以主體的姿態去思考、求索并表達,而這正是我們采用案例教學法所欲實現的目標。

在行政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為學生介入教學過程創造了有利條件,突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對于學生鞏固知識、開發潛能、提高綜合素質,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方法,它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為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1]羅伯特·P·沃森.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角色模擬與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郝亞光.反思與創新 行政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3]小勞倫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指南[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韋玲云.行政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的應用分析[J].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1).

[5]盧文剛.公共行政管理教學方法改進與優化[J].中國行政管理,2005,(2).

[7]李俊利.行政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 2010,(7).

Case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Course

FU Xue-lian
( School of literature ,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hendu university, Chendu, Sichuan 610106, China )

Case teaching mo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ness and positivity. It works efficiently in th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functions. It makes students participat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ctively as the main part of learning, build two 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ovide a useful wa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But case teaching method was applied lately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practice. So we need to explore constantly and look for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it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application value;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責任編輯 印有家)

G424.1

A

1673-9639 (2012) 01-0109-05

2011-11-14

付雪蓮(1964-),女,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公共事業管理、文化產業的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行政案例教學法
行政學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行政調解的實踐與探索
高中數學實踐教學法的創新策略探討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行政為先 GMC SAVAN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