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性與普世性:美國猶太文學的多維思考

2012-08-15 00:50于秋穎劉金麗
關鍵詞:猶太民族猶太猶太人

于秋穎,劉金麗

(東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130024)

猶太性與普世性:美國猶太文學的多維思考

于秋穎,劉金麗

(東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130024)

美國猶太文學延續了猶太教的宗教文化精神,因而猶太性是其文學創作的思考核心。然而,作為一個沒有家園的民族,美國猶太作家在美國多元文化背景的影響下,尤其是受文學全球化因素的影響,將其文學創作的主旨在宗教、社會和政治層面上逐漸由展示猶太民族的猶太性向反映整個人類的普世性轉化,進而形成了美國猶太文學創作中的多維思考?;谏鲜鲈?,美國猶太文學中出現了三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級的文學大師,為美國文學、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美國猶太文學;猶太性;普世性

在以多元民族為特征的美國文學中,猶太文學因其在20世紀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而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美籍猶太作家以猶太性為其思想根基,在多元文化的氛圍中,思考更多的是人的普世性。猶太作家在創作中,將猶太性與普世性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人學的多維思考,不僅豐富了猶太民族文學的內涵,而且為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美國猶太作家的猶太性特征

美國猶太作家,顧名思義就是居住在美國并獲得了美國身份的猶太裔作家,由這些作家所從事的文學創作被稱為美國猶太文學。然而,美國猶太裔民族與美國華裔和美國德裔等少數族裔在民族身份的定義上又存在著原則性的區別。在民族學層面上,不同學者對民族所下定義大不相同。一般說來,學術界通常以斯大林的“四要素”為主要依據,即:民族是在共同的語言、地域、經濟生產模式和由此而形成的共同心理認同這一框架下形成的人的共同體?!爸挥薪涍^長期不斷的交往,經過人們世世代代的共同生活,民族才能形成起來。而長期的共同生活又非有共同的地域不可?!保?]猶太民族源于中東,游走于世界各地,一直沒有自己的家園。因此,猶太人的民族性就無法以通常意義上的民族特征來予以界定。但是,“猶太人在民族遷徙過程中創立的猶太教是猶太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猶太人在猶太教思想熏陶下,以特別的散居觀對待流散的寄居生活并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性?!保?]

美國的猶太作家雖然也是“上帝的選民”,但其猶太文學“通過揭示文學人物身上體現出來的仁愛、公正和責任感等猶太教所倡導的積極性社會因素,來發現猶太教可能賦予他們的宗教情感;通過展示猶太人在實際生活中的道德良知和倫理價值,來發現他們對猶太圣典可能懷有的依戀情結;通過考察猶太人在所處社會環境中奉行的世俗的和宗教的原則,來發現他們作為特選子民是否對上帝忠誠不渝;通過剖析各種各樣的猶太人物的猶太性和人性,來發現猶太民族在人類社會中最終得以生存并持續發展的巨大精神源泉?!保?]

美國猶太作家的猶太性既有宗教層面的意義,同時也具有社會學層面和政治學層面上的意義。美國猶太作家中較早反映猶太意識的代表作家是亞伯拉罕·卡恩。他的小說《戴維·列文斯基的崛起》(1917)具有揭露黑幕的性質?!敖衣逗谀淮偈箚讨巍さ赂チ_稱為對抗性文化相互滲透過程的發展。揭露、被揭露、閱讀調查報告的結論均有助于群體的認同。報刊表達出種族的歸屬感?!保?]而猶太作家的猶太性反映得最為徹底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他在小說《舒莎》中,“記錄了波蘭(20世紀)30年代大屠殺前夕猶太人居住區的生活情況,是一部華沙喧囂的文學和政治生活的編年史,它也反映了猶太青年頭腦中存在著共產主義和猶太教經文之間的矛盾?!保?]辛格在民族意識上,“把關注點主要置于猶太人的歷史和當代猶太人的生活處境,尤其是在小說《莫斯卡特一家》中,辛格對從19世紀中期到納粹對猶太人大屠殺這段歷史中猶太人的生活與命運的變化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通過對納粹大屠殺的反省,辛格對猶太教的‘契約論’提出了質疑:猶太人既然是上帝的選民,那么上帝為什么還要漠視他的選民遭受法西斯的肆意屠殺?”[6]在宗教層面上,辛格的質問否定了拉比猶太教所強調的上帝與猶太人之間“契約論”的虛幻性,將猶太人的民族性置于政治學的層面上進行思考,證明了猶太人經歷的苦難并非源自宗教信仰,而是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政治迫害。

伯納德·馬拉默德在小說創作中的主導思想是“磨難”與“贖罪”的典型猶太教宗教觀,所以,“在美國眾多的猶太裔作家中,伯納德·馬拉默德是猶太性最強的一個。他在美國文學中的重要性是無可爭議的。馬拉默德筆下的人物幾乎清一色是下層猶太人,但他們的斗爭卻是具有普遍性的。在他所有的創作中,馬拉默德都在尋求對人的精神的肯定,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保?]在《裝配工》和《伙計》兩部小說中,馬拉默德把監獄和雜貨店均比喻為人類的窘境,而這一窘境與其過去的罪惡因素相關。人類受難與贖罪正是為了證明猶太人與上帝之間的契約。馬拉默德把他對人生苦難的認識進一步由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擴展到整個猶太人,正如馬拉默德本人所講的那樣:“我很看重我的猶太血統,但我并不把自己僅僅當做是一個猶太作家,我有更廣泛的興趣,我認為我在為所有的人寫作?!保?]從這個意義上講,馬拉默德的文學創作主旨銜接了美國猶太文學中的猶太性與普世性。

二、美國猶太作家的普世性特征

美國的猶太作家在文學創作上與時俱進,隨文學發展的世界潮流,邁入對人的普世性思考的后現代主義發展階段,因為“無論學術界有什么樣的爭論,中外學者都已達成共識:當今各民族的文學均具有后現代主義特征”[9]。在比較文學的視域下,文學研究追求跨國界、跨語言、跨學科和跨文化的研究道路,堅持的是“和而不同”,而非“同而不和”。就整體而言,美國猶太作家由于猶太民族的無國界性而決定了其文學創作中對人的普世性思考;就個體而言,美國多元文化的影響也決定了美國猶太作家在文學創作中的普世性思考。

20世紀初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猶太移民時期。猶太作家基本上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進入美國文壇的,因而猶太作家的作品基本上反映了美國這一歷史階段的社會現實?,旣悺ぐ捕〉摹稇S之地》(1912)是這一時期美國猶太文學的代表作。美國猶太文學在普世性思考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始于上個世紀40年代,代表作家主要有索爾·貝婁和諾曼·梅勒等人。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創作的焦點卻并非局限于猶太人的猶太性,還包括對美國工業社會中人們在政治幻想破滅后的精神狀態,對美國軍隊內部的權力之爭以及對美國社會日益增長的專制主義傾向的反思。前者的代表作主要有貝婁的《晃來晃去的人》(1944),后者主要有梅勒的《裸者與死者》(1948)。雖然這類作品也不時觸及猶太人的猶太性問題,但其焦點卻已經轉移到整個美國社會的大舞臺上,探討的是在現代社會生存困境下“普通人”的共同境遇。貝婁也是美國文學界的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文學創作致力于揭示“美國人”中所普遍存在的由社會的現代性而引起人的觀念變化,是人道主義理想被現實擊碎進而導致“豐裕社會”中人的精神危機的再現。因此,貝婁1976年因“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對人性的理解和對當代文化細致的分析”而獲獎。[10]上個世紀50年代以后,美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使美國成為一個“富裕加順從”的社會。猶太裔作家杰洛姆·大衛·塞林格在文學創作上率先向“順從社會”發難,成為美國文學“垮掉派”的代表作家。如果說一戰后海明威塑造了“迷惘的一代”的話,那么塞林格則塑造了二戰后“垮掉的一代”。同是被甩出“正常生活”軌道的人,前者可被視為不自覺的落伍者,而后者則是自覺的落伍者。前者是因為找不到生活軌道而沉湎于酒色之中,以此解脫自己,后者則是主動想退出現實社會,重新塑造自己,力圖尋找新的生活價值。在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塑造了霍爾頓·考爾菲德這個“順從社會”的反叛者形象。塞林格以考爾菲德這個抗拒現代文明、逃離社會現實的美國青少年形象,批判了美國成人世界的庸俗與虛偽。美國當代著名戲劇文學大師阿瑟·密勒的戲劇創作也跳出了猶太性的藩籬,把猶太文學引入人的普世性思考中去。阿瑟·密勒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這一代人的社會劇一定不能只停留在對盤根錯節社會關系的剖析和批評這一步上。它必須去探索人存在的本質,找出他的需要是什么,以便使這些需要在社會中受到重視,得到滿足?!保?1]

美國猶太文學中普世性發展的核心是將猶太文學中的猶太性特質轉向人的共性探索,其中必然也包括對猶太人自身價值體系的追尋,因而也是猶太文學對整個世界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突出的新貢獻。

三、對美國猶太文學的多維思考

猶太民族雖然沒有家園,但在猶太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以其所在國為家園并發揮其聰明才智,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當然,不同的猶太人對猶太傳統的態度也大不一樣,英國學者朱迪·紐曼以辛格為例評論猶太人與猶太傳統的關系,“猶太傳統就像他自己的皮膚一樣附在自身:非常熟悉它,惱怒時抓搔它,憤恨時辱罵它。但同時,辛格作為猶太傳統的信徒和最嚴厲的批評者,卻全部繼承了哈西德文化的遺產?!保?2]從這個意義上講,猶太文學在美國與在世界任何其他國家一樣,具有猶太民族的特殊性,因而也被認為是猶太文學創作的主線。猶太民族的猶太性將散布于世界各國的猶太人從宗教意義上聯系在一起。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美國的猶太文學也必然是以猶太人的猶太性為其基調的。事實上,猶太人所創造的希伯來文化為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對猶太人的猶太性,在美國猶太文學界的大師級人物中,態度也不盡相同。辛格是最堅定的猶太文化傳統的捍衛者,他除了繼續使用意第緒語從事寫作以外,還在其作品中對法西斯迫害猶太人的罪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批判;馬拉默德泛化猶太性,認為“人人都是猶太人”;貝婁對猶太傳統的影響進行反思,進而加入到普世性思考的行列之中;羅斯反對和諷刺猶太傳統;梅勒則徹底被同化到美國的主流社會中去。事實上,既然美國猶太文學家是生活在美國的猶太作家,這就必然要涉及猶太人的美國性問題。如同美國評論家萊斯利·菲德勒指出的那樣:“美國猶太小說家在加入到美國文學行列的那時起就具有一個深情戀人的角色?!保?3]雖無祖國可言,但作為移居美國的猶太人,他們就必然存在移民的身份認同問題、猶太文化與美國文化的融合問題以及緬懷猶太傳統和重新認識猶太傳統精神的問題。因此,就猶太人的猶太性而言,在美國猶太文學中也同樣存在著“和而不同”的現象,而猶太性和美國性則是美國猶太人民族性的核心問題[14]。

美國猶太文學的多重發展方向是文學全球化進程中的必然取向。雖然全球化作為熱門話題起始于上個世紀的80年代,但是,美國文學自形成那天起,就具有國際化背景。因為“文學文本與特定時期的社會、文化和歷史密切相關”。[15]這一現象與美利堅民族的形成有關。在建國后二百多年的發展史中,美國民族在多元文化的道路上發展,也為少數族裔文學的發展奠定了民族和文化的基礎。歸結起來,“族裔個體有可能從過去和現在、族裔集體身份和個人自我追求的二元對立中解放出來,從而有可能擁有‘中間狀態’,憑借這一狀態,他們得以重新構建自我”。[16]少數族裔文學在美國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為美國文學帶來了各自民族的文化及其思想內涵,增強了美國文學的國際化因素,另一方面,美國主流文化又為少數族裔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寬容的社會環境,為少數族裔文學精英化過程鋪平了道路。因此,在猶太文學中,無論美籍猶太作家在創作中堅持的是猶太民族性還是普世性,都是在承認民族差異性的前提下,是對民族文學之間的互補。因此,在美國猶太文學中,能夠出現貝婁、辛格和布羅茨基這樣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阿瑟·密勒這樣的世界級戲劇文學家,還有羅斯、梅勒、塞林格、海勒等一大批在國際上知名的作家就不足為奇。

美國猶太文學的猶太性是猶太民族特有的屬性,然而普世性卻是在民族性的基礎上,在美國特定的多元文化氛圍中升華的結果。如果僅僅強調民族性而不強調普世性,不在承認民族差異性的基礎上強調“民族之林”,那就不是民族文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因為過分強調民族性極易走向狹隘民族主義的危險道路[17]。美國猶太文學也正是在民族性和普世性的多維思考的過程中才為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樹立了榜樣。

[1]斯大林.斯大林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2.

[2]張世均.猶太教與猶太人大流散時期的民族情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218-222.

[3]魏嘯飛.美國猶太文學與猶太特性[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

[4]Emory Elliott ed.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578.

[5]蘭守亭.諾貝爾文學獎百年概觀[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233.

[6]胡鐵生,周光輝.論美國諾貝爾文學獎的政治意蘊[J].學術研究,2011(1):127-135.

[7]車成安.世界猶太裔文化名人傳[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563.

[8]錢滿素.美國當代小說家論[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98.

[9]胡鐵生.后現代文學的共生與反思——兼論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取向[J].學習與探索,2010(2):191-195.

[10]王守仁主撰.新編美國文學史:第4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26.

[11]阿瑟·密勒.阿瑟·密勒論戲?。跰].郭繼德,等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53-54.

[12]Judie Newman,“Foreword”in Guo Qiang Qiao,The Jewishness of Isaac Bashevis Singer[J].Oxford,Bern,Berlin,Bruxelles,Farnkfurt am Main,New York,Wien:Peter Lang,2003:9.

[13]Leslie Fiedler.Genesis[A].In Sam B.Girgus.The New Covenant:Jewish Writers and the American Idea[C].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4:19.

[14]胡鐵生,韓松.論全球化語境下美國戲劇文學的發展[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06.

[15]徐世博,姜濤.論“美國三部曲”的新歷史主義特征[J].學術交流,2011(6):185-187.

[16]王惠.重思歷史性與當代亞/華裔美國人的身份建構:以《骨》為視點[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237-239.

[17]邵義強.《阿凡達》的殖民主義與后殖民主義解讀[J].電影文學,2011(22):118.

Jewishness and Universality:the Multi-dimensional Reflections of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YU Qiu-ying,LIU Jin-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has continued the spirit of Jewish religious culture,thus Jewishness is the core of Jewish literature creation.Although the American Jewish writers belong to a nationality without its motherland,affected by the background of American multi-cultures,especially the factor of globalization,they have gradually shifted their purport of literature creation,on the aspects of religion,sociology and politics,from revealing Jewishness of Jewish nationality to reflecting universality of the whole mankind,which has formed the multidimensional reflections in American literature.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there have appeared thre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winners and a great many worldfamous literary masters in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so that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has made its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literature,world literature as well a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Jewishness;Universality;Multi-reflections

I106.4

A

1001-6201(2012)01-0130-04

2011-10-12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9B051)。

于秋穎(1970-)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劉金麗(1969-)女,吉林雙陽人,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張樹武]

猜你喜歡
猶太民族猶太猶太人
美國猶太作家的以色列書寫
美國猶太文學“第三代”現象研究——猶太敘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構
《浪子回頭》和《猶太新娘》:兩幅神作看懂晚年倫勃朗
自尊
19世紀的法國大歌?。喊⑷R雅維的《猶太女》
猶太文學中的“施勒密爾”形象與中國“阿Q”式人物之比較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闖與創》等48則
猶太人的生意經
逃票的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