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阿倫特哲學的時代性

2012-08-15 00:50李曉勇
關鍵詞:極權主義阿倫特帝國主義

李曉勇

論阿倫特哲學的時代性

李曉勇1,2

時代性是阿倫特哲學的顯著特征。阿倫特哲學的時代性主要體現在她對極權主義和反猶主義的關注,對二者的反思和追問都彰顯了阿倫特作為學者的良知與勇氣,以及責任與擔當。

阿倫特;時代性;極權主義;反猶主義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必然要關注現實、把脈現實、批判現實。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之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聲名鵲起,主要是緣于她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洞悉了時代的困境、體察了時代的重負。無論是阿倫特的時代,還是時代中的阿倫特,如果要想深入之,必要研究其著作本身。

一、阿倫特政治哲學的時代性

脫離時代的思想是空洞蒼白的;沒有思想的時代是貧瘠黑暗的。對于黑暗時代的人們尤其如此,思想不僅是人之為人的體現,更是抵抗邪惡、強權的利器,是“賤民”爭取自由、踐行政治的另一種活法?!皼]有思想的生活是十分可能的;它必將無法發展它自己的本質——這種生活不僅是無意義的,而且是沒有活力的。不思想的人猶如夢游者?!保?]阿倫特就是黑暗時代的思想者,其哲學向我們展現了強大的思想的力量?!澳軌蛞哉握軐W的姿態總攬20世紀政治哲學全局的,漢娜·阿倫特是一個制高點。從純哲學的角度看,阿倫特的思想并不具有在20世紀代言哲學的能力,這就是為什么雅斯貝爾斯和海德格爾都對她的寫作保留意見的緣故。但就一個思想家、知識分子所擔當的道義力量和無畏的勇氣來說,就公民政治的公民責任來說,無論雅斯貝爾斯還是海德格爾都遠遜于她?!保?]“譯后記”,497雖然阿倫特本人不喜歡將其哲學體系化,因為體系化的哲學會禁錮思想的自由,使思想囿于體系之中。但是,結合阿倫特的人生際遇和著作,我們不難發現,面對政治時的自我判斷不僅貫穿其思考和著述,而且貫穿其面對現實、面對政治的始終。

阿倫特是20世紀最具原創性的政治哲學家之一。她著作頗豐,其政治哲學思想涉及很多問題和領域,對諸多問題的理解獨樹一幟,例如極權主義、政治現象學、政治判斷理論、公共領域、政治美學等??v觀阿倫特政治思想研究的專著和論文,大部分研究都是從不同角度和問題為出發點,闡釋阿倫特政治思想的某些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阿倫特政治思想的發展歷程。然而,當我們研讀阿倫特的著作時,很難將其思想劃入某個哲學流派,誠如她自己所言:“左派認為我是一個保守主義者,而保守主義者有時則認為我是一個左派或持異見者或天知道是什么。但我必須說,我不關心這些。我也不相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這個世紀的真正問題有所澄清?!保?]正是阿倫特政治思想的龐雜性,阿倫特思想研究者一直在追問和探詢,阿倫特政治哲學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是什么,她的政治哲學的終極關懷又是什么,如阿倫特所言,“當我們思考、意愿和判斷時,我們正在做什么?”

二、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既是阿倫特所經歷時代特有的政治事件和政治現象,在此阿倫特為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圖景:“一代人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其間一系列局部戰爭和革命從未間斷過,其后被征服者未得到任何和平條約,勝利者也未得到休養生息,卻以預料剩下的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可能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告終”[4]“初版序”,1,極權主義更是阿倫特哲學本身,極權主義及其所蘊含的問題,是阿倫特哲學思考的終生課題。極權主義并非僅僅是暴政的一個形態,“暴政是類似于一個沙漠的一種政治形態,代表那些使得人類的生存變得十分艱難的惡劣條件。而極權主義則是一場吞噬一切的沙漠風暴,窒息并滅絕這一世界?!保?]極權主義因素潛在地存在于許多國家,極權主義危險無時無刻地不在威脅著我們——“一切文明的本質結構已經到了崩潰的臨界點”。阿倫特關于極權主義的許多論斷,非但沒有過時,而且在當前還有其特殊的意義。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研究不是史學意義上的研究,不是想要給極權主義提供一個經驗的描述,“我不是寫一部極權主義史,而是根據歷史來分析;我不是寫一部反猶主義或帝國主義史,而是分析仇恨猶太人的因素和擴張的因素,這些因素依然清晰可見并在極權主義現象本身中起重要作用”[6],而是要將它作為現代特有的一個現象加以分析,洞察西方自啟蒙以來現代性的困境,表明我們時代的危險。

極權主義是政治現代性的極端表現,是西方文明業已崩潰的標志。極權主義的勝利就是人性的毀滅,極權主義的統治就是人的本質的摧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阿倫特并沒有把極權主義簡單化、經驗化地描述、解讀和理解,而是將其置于現代性危機的背景下、置于現實與傳統斷裂的震驚中,對“極權主義統治的深層的歷史緯度刨根問底地追問不放,而且持之以恒,多年不懈。為了能窮其成因,她在原素、動因和國民性各個方面加以探究,對反猶主義、帝國主義、種族意識形態、國家社會主義以及蘇聯的統治模式進行了多重的解讀?!保?]“譯后記”,339-340

“反猶主義”、“帝國主義”和“極權主義”作為三個各自獨立的部分,構成了《極權主義的起源》。在阿倫特看來,反猶主義不能簡單地看作仇視猶太人;帝國主義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征服擴張;極權主義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專政。在阿倫特看來,極權主義之所以能夠出現,與“群眾”(the mass)的形成和壯大密不可分,群眾由孤立和孤寂的個體所組成?!叭罕娭械娜说闹饕攸c不是野蠻和落后,而是孤獨和缺少正常的社會聯系?!保?]413如果人們僅僅是孤立的,他們還有可能避免極權主義的災難。然而不幸的是,他們同時也是孤寂的。疏離就是“根本不屬于這個世界的”感受。這些人在政治上是中立的,是缺乏共同目標和社會紐帶的孤獨個體,促成了極權主義的勝利。極權主義促使將所有人規約為無任何規定性的單一個體,而且,他們的另一個特征就是忠誠,完全的忠誠成為極權主義統治的心理基礎。阿倫特的學生伊麗莎白·揚·布魯爾指出,極權主義的形成,與以下幾個要素密不可分:其一,意識形態,意識形態被用來解釋全部歷史并證明政權及其政策的正當性;其二,全面恐怖,全面恐怖在納粹集中營那里已經制度化了,并且最終會籠罩極權主義國家中的任何人;其三,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覆滅,在極權主義國家,公共空間被蠶食了,這意味著真正的政治消失了,與之相伴,家庭生活和私人空間也不復存在了;其四,官僚政府,德國的第三帝國和蘇聯的布爾什維克使得國家機器僵化為一種絕對的政府形式。

事實上,無論是極權主義的成因,還是極權主義的特點和形式,阿倫特都向我們展示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政權的獨特的特點,這是西方現代性的危機和人類文明的斷裂,是真正的政治生活的覆滅。面對極權主義,如何實現個人的責任與擔當,如何實現真正的政治,也正是阿倫特所追求的鵠的。

三、反猶主義

“反猶主義”作為《極權主義的起源》的開篇,曾飽受質疑。例如張汝倫教授在《現代哲學》2005年第4期《極權主義和政治現代性——讀〈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文中認為,這樣安排不符合阿倫特所探討極權主義問題的內在思路和邏輯,“帝國主義”應該是開篇部分,阿倫特將19世紀的帝國主義視為20世紀極權主義的前提,帝國主義“為擴張而擴張”造成了民族國家的衰亡,種族主義只是帝國主義證明自己征服全球合理的意識形態,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過剩的資本和過剩的人,資本和暴民(被社會拋棄的過剩的人)的聯合是帝國主義擴張的必然結果,而反猶主義只有在這個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事實上,如果考慮阿倫特的人生境遇以及政治訴求,這樣的質疑就會不復存在。

作為自斯賓諾莎以來最杰出的猶太思想家之一的阿倫特,她接受自己的猶太屬性,但卻拒絕接受猶太教所代表的信仰體系,而成為被猶太人所“遺棄”的人?!胺椽q主義”之所以作為《極權主義的起源》的第一部分,在阿倫特看來,反猶主義是一種世俗的19世紀意識形態,“猶太人問題和反猶主義在世界政治中相對地并不是一種重要現象,卻首先成了納粹運動興起和建立第三帝國組織結構的觸發因素——第三帝國的每一個公民都必須證明他不是一個猶太人——隨后觸發了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戰暴行,最后又造成了西方文明中亙古未有的種族滅絕?!保?]8反猶主義固然有宗教、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但我們更應該從政治的角度來思考,這就和帝國主義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了?!啊乩莫q太人’中的富人自認是在猶太民族的共同命運之外,而政府認為他們特別有用;‘受過教育’的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一種特殊的猶太人,也是人類中的特例而得到社會承認?!保?]109但這種特權也是非常危險的,他們所得到的“平等”恰恰因為他們是猶太人,是社會的特例,他們從來沒有被看作是普通的社會成員,他們是游離在民族國家社會之外的“社會平等公民”?!蔼q太人的政治影響和社會地位都歸因于一個事實,即他們是一個封閉的群體,他們直接為國家服務,并因特殊貢獻而直接受國家保護?!瓘膰业挠^點來看,正因為猶太人實際上并不屬于社會,所以他們是社會上最可靠的因素?!保?]151隨著民族國家的衰落和帝國主義的興起,猶太人不僅在經濟、政治中的特權逐漸消失,而且他們還成為眾矢之的,人們仇視無權而有錢的猶太人,民族國家的衰落使猶太人失去了天然的庇護,反猶主義成為帝國主義和極權主義反對民族國家的一件非常順手的武器?!胺椽q主義早已成為一種工具,不僅用來清除猶太人,也用來清除民族國家的政體?!保?]79

阿倫特認為,在帝國主義和極權主義形成的過程中,猶太人一方面是受害者,另一方面,他們要為此承擔更大的責任。猶太人是矛盾的統一體:社會新貴(socially ambitious parvenu)與政治賤民(politically conscious pariah)。猶太人的命運與其自身判斷力的缺乏,與其社會新貴、政治賤民、政治掮客的多重屬性密不可分。在極權主義運動中,群眾、暴民和精英既是受害者,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沒有整齊劃一的群眾和暴民的無私支持,就不會有極權主義,“如果群眾不支持斯大林和希特勒,那么莫斯科大審判或者清除羅姆派的事都不可能發生?!保?]401始終縈繞著阿倫特的一個問題便是,群眾和暴民在極權主義運動中為什么迷失了自我?精英為什么會隨波逐流,甚至助紂為虐?為什么沒有自我意識?為什么沒有自我的判斷?阿倫特親歷了艾希曼的審判,深化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提出了“平庸的惡”(the banality of evil)理論,思索人為惡的理由。阿倫特堅持體現人的復數性,即多元性,堅持個人思想和判斷是人之為人的本質所在,這種堅持具有明確的人的存在反抗意義,不僅是個人在面對政治時應有的態度和擔當,而且也是個人作為“政治人”存在的彰顯與澄明。對于每一個神志清醒的人,不論他多么博學或多么無知,多么聰慧或多么愚鈍,我們都必須要求他運用他的思想。思想是人的內心對話,堅持思想,就是堅持人的多元性。人之為人的根本條件是多元性,這也是真正的政治的先決條件。

“每個哲學家都是基于自己時代精神對哲學進行思考,從而使哲學與時代精神不斷交相輝映,才使得生活世界呈現出各種面目,人對世界的理解才越加豐富和深刻?!保?]阿倫特所經歷的時代是黑暗的,黑暗時代中的阿倫特則向我們展示了作為一位哲學家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其哲學是黑暗時代的一種啟明。

[1]Hannah Arendt,The Life of the Mind,vol.Ⅰ:Thinking[M].San Diego New York London:Harcourt Brace &Company,1978:191.

[2][德]安東尼婭·格魯嫩貝格.阿倫特與海德格爾——愛和思的故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3]Richard J,Bernstein.Hannah Arendt and the Jewish Question[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TT Press,1996:3.

[4][美]阿倫特.極權主義的起源[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5][美]約翰遜.阿倫特[M].北京:中華書局,2006:34.

[6]Hannah Arendt.A Reply.Review of Politics[Z].1953:77.

[7]韓秋紅,楊赫嬌.“思”與“在”的世界——笛卡爾哲學二元論新解[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20.

(作者單位:1.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社會學院;2.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B712.59

A

1001-6201(2012)01-0213-03

2011-10-08

吉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1B104);吉林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一般項目。

[責任編輯:秦衛波]

猜你喜歡
極權主義阿倫特帝國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阿倫特與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較——關于勞動、暴力與自由問題
托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國主義寓言
淺析《一九八四》人物奧布蘭的雙重身份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動第四次“圍剿”
沖破單向度的枷鎖
技術與現代世界*——阿倫特的技術觀
及物性視角下《動物莊園》中“豬”的形象分析
漢娜·阿倫特和三個男人
《阿倫特手冊》:走進阿倫特的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