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山的民生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民生建設的深刻啟示

2012-08-15 00:50趙增彥
關鍵詞:民生問題孫中山民生

趙增彥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思政部,河南 鄭州450002)

孫中山的民生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民生建設的深刻啟示

趙增彥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思政部,河南 鄭州450002)

民生問題關乎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政權興衰治亂。近代中國在反動勢力統治下,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奴役。孫中山認為列強的侵略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和禍害的總根源,腐朽的封建專制社會制度是國家衰弱、人民困苦的內在原因,土地、資本的壟斷剝削是勞動群眾民生凋敝、生活困苦的重要原因,技術落后、實業不發達是民生難以改善的瓶頸制約因素。解決近代中國的民生問題、為眾生謀幸福,必須實現民族獨立、政治民主;必須實行平均地權、土地國有、耕者有其田;必須通過實施門戶開放主義、大膽借鑒西方文明成果來發達國家實業而又節制資本、防止大地主大資本家壟斷社會財富、壓制人民群眾從而引發勞資間的社會沖突。其思想給當前我國的民生建設以深刻啟示。

孫中山;民生思想;民生建設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災荒頻仍、戰亂不已、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群眾流離失所、饑寒交迫、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孫中山為追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貢獻了畢生精力。他的民生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認真加以總結和弘揚。

一、博大精深的民生思想

(一)民生是歷史的重心、社會一切活動中的原動力

民生問題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本問題,是世界各國治國理政的根本問題?!懊裆倍忠约懊裆枷朐谖覈糯缫延兄??!蹲髠鳌分芯陀小懊裆谇?,勤則不匱”的記載?!墩撜Z·五子之歌》則將“民生”與“國計”相提并論,指出:“天地之間,莫貴于人;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程頤認為:“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強調要“敬天保民”,要養民、貴民、利民、惠民。

終生以“關懷民生”為念的孫中山,深刻認識到了民生問題的極端重要性。他明確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便是?!保?]802他強調,民生是生產、經濟、政治等一切活動的中心,是歷史的重心。他說,“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歷史活動的中心,好像天空以內的重心一樣?!保?]825“民生問題就是生存問題?!裆鸀樯鐣M化的重心?!保?]812他強調,民生是社會一切活動中的原動力,民生是因,社會中的其他各種變態都是果,社會上的種種不平之事,都是由于民生問題沒有解決好才引發的。他說:“社會的文明發達、經濟組織的改良和道德進步,都是以什么為重心呢?就是以民生為重心。民生就是社會一切活動中的原動力。因為民生不遂,所以社會的文明不能發達,經濟組織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發生種種不平的事情,像階級斗爭和工人痛苦,那些壓迫,都是由于民生不遂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社會中的各種變態都是果,民生問題才是因?!保?]835-836

(二)近代中國民生困苦的原因及其解決的方案

孫中山直面內憂外患、水深火熱的中國與西方發展的巨大反差,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國國家衰弱、人民困苦的原因,創造性地提出了解決近代中國民生問題的基本方案。

1.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和禍害的總根源。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1840年以來,列強和中國封建勢力殘酷地剝削和壓迫中國人民,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致使中國國家衰弱、人民困苦。孫中山認為,不推翻帝國主義的沉重壓迫,不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便沒有中國人民的富裕幸福。1924年,他明確指出,正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弄到中國各地都變成了列強的殖民地,弄到中國人的地位連高麗人、安南人都不如。因此,“民族解放之斗爭,對于多數之民眾,其目標皆不外反帝國主義而已”,“民族主義實為健全之反帝國主義”,只有完成反帝任務,“中國民族之真正自由與獨立,始有可望也”,才能“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保?]634他畢生的追求,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和中國的民主統一,改變中國的貧弱處境,把中國建設成為獨立、富強的現代化國家。

2.腐朽的封建專制社會制度是近代中國國家衰弱、人民困苦的內在原因。

民主匱乏勢必阻礙民生發展,民生的改善必須以不斷擴大的人民民主作為政治保證。缺乏人民民主,民生的改善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近代中國人民經濟上的貧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世所罕見,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破產,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孫中山斷言:“國家最大的問題是政治,如果政治不良,國家里頭不論什么問題都不能解決?!彼赋觯骸皣覟槭裁催@樣衰,政府為什么這樣糟,推究其故,就是政府的權柄握在異種人——滿洲人手里。如果拿回來,自己去管理,一定可以辦好?!保?]他認為,要改善民生,必須推翻專制統治、實現人民民主。他說:“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眾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權。今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權?!保?]254-255他主張通過“國民革命”的手段推翻作為“惡劣政治之根本”的專制統治,代之以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使國家權力“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把政權放在人民掌握之中”,使人民擁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大權力,以便直接管理政府,使政府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大權力,以便很好地開展工作。孫中山認為,“用人民的四個政權,來管理政府的五個治權,才算是一個完全的民權的政治機關。有了這九個權,民權問題才算是真解決,政治才算是有軌道?!彼_信,“一個新的、開明而進步的政府”的建立,必將“為我們未來的經濟發展打下基礎”,并“使自己擺脫困境,躋身于世界上文明和愛好自由國家的行列”[1]798-799。

3.土地、資本的壟斷剝削是近代中國勞動群眾民生凋敝、生活困苦的重要原因。

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資本是用于生產的基本生產要素即土地、資金、廠房、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源,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與勞動的對立根源于生產資料占有的不平等,兩極分化是資本與勞動對立所產生的社會現象。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近代中國“雖有四萬萬人結合成一個中國,實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貧弱的國家,處國際中最低下的地位?!保?]188-189由于主要的生產資料都為地主、資本家所占有,中國社會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孫中山明確指出:“資本原非指金錢而言,機器、土地莫不皆是?!保?]251土地私有制“使地主有絕對之強權,……使全國困窮而資本富厚悉歸于地主?!保?]“私人之壟斷,漸變成資本之專制,致生出社會之階級,貧富之不均耳?!保?]135他“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新創”,提出“要解決民生問題就必須實行民生主義,民生主義就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主義”。他強調:“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保?]355“只有中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們的苦痛也才能減輕。社會主義將治愈中國的疾苦?!保?]

一方面,孫中山主張通過“平均地權”、“土地國有”、“耕者有其田”來解決中國的土地壟斷問題。他認為,革命勝利后,由地主自報地價,國家按價抽取百分之一的地價稅,并隨時有權按照地價收買地主的土地。這樣,就使地主既不敢以少報多,怕國家按照地價收很高的稅;也不敢以多報少,怕國家隨時按地價收買。核定地價以后,土地增價部分全部歸國家所有。他指出:“蓋釀成經濟組織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權之為少數人所操縱。故當由國家規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價稅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國家加價征稅,并于必要時依價收買之,此則平均地權之要旨也?!保?]120“使地產價值的增值額,成為創造這一價值額的人民的財產,而不是成為那些僥幸成為土地私有者的個別資本家的財產?!保?]326“這于國計民生,皆有大益。少數富人把持壟斷的弊竇,自當永絕?!保?]781924年8月,他又進一步提出,“農民問題真是完全解決,是要‘耕者有其田’?!彼f:“現在的農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是替地主來耕田,所生產的產品,大半是被地主奪去了。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我們應該馬上用政治和法律來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民生問題無從解決?!保?]另一方面,孫中山主張通過“節制資本”來防止中國的資本壟斷。他認為,“節制資本”就是為了限制具有“獨占的性質”的私人企業,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防備將來社會貧富不均的大毛病?!保?]392“吾人之所以持民生主義者,非反對資本,反對資本家耳,反對少數人占經濟之勢力,壟斷社會之富源耳?!保?]338他強調:“我們要實行民生主義,還要注重分配問題。我們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標不是在賺錢,是要供給大家公眾來使用。民生主義和資本主義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資本主義是以賺錢為目的,民生主義是以養民為目的。有了這種以養民為目的的好主義,從前不好的資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保?]410

19世紀中葉以后,歐美各國相繼完成了產業革命,并開始向壟斷的資本主義過渡。產業革命的發展使歐美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空前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加劇了社會分裂,因貧富懸殊引發的勞資矛盾沖突愈發激烈。孫中山長期生活在歐美和日本,對資本主義及其長處和短處有比較深切的認識和體會。他認為,“資本家者,以壓抑平民為本分者也,對于人民之痛苦,全然不負責任者也。一言蔽之,資本家者,無良心者也?!保?]333鑒于歐美已經生出貧富不均的大問題,他明確指出,西方文明“有善果,也有惡果。須要取那善果,避那惡果。歐美各國,善果被富人享盡,貧民反食惡果,總由少數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這種“懸絕之慘境,他日必有大沖突”[9]。

孫中山對勞動群眾充滿了深切同情,不希望西方的“社會病態”在中國出現。他認識到,在當時的時代潮流下,作為“晚發外生型”現代化國家,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中國要通過發展資本主義來富強經濟,又要避免資本家壟斷社會財富、壓制人民群眾,根本的辦法就是實行以土地國有和節制資本為主要內容的民生主義政策。他明確指出,要想使中國“幸免于歐美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惡例,非講民生主義不可?!保?]479只有實行節制資本的政策,才可以使社會分配做到相對公平合理,才能“使社會不受經濟階級壓迫之痛苦?!保?]324可見,作為資產階級革命家的孫中山,他所要建立的,不是沒有資本家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是不要大資本家的資本主義社會,是“所得的利益歸人民大家所有”又“和資本家不相沖突”的社會,是勞資和平協調發展而不致引發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社會主義社會”[10]。孫中山的民生主義主張,實際上是他所設計的一種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

4.近代中國技術落后、實業不發達是民生難以改善的瓶頸制約因素。

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英國學者李約瑟以大量的史料證明:“中國在公元前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的科學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然而,明朝中葉以后,中華民族在科技領域逐步落伍,整個清代長達256年的時間里,中國基本上沒有意義重大的科技發明。孫中山認為,近代中國之所以積貧積弱、民生困苦,除“受外國經濟的壓迫”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技術落后、實業不發達。他指出,“我中華之弱,由于民貧。余觀列強致富之原,在于實業?!薄爸袊毭袼杂写吮瘧K境遇者,由于國內一切事業皆不發達,生產方法不良,工力失去甚多?!保?]348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走“實業救國之道”,“長治久安之道,當以發展實業為先?!保?1]“實業之發展,不僅為政治進步之所必需,實亦為人道之根本?!保?2]

為此,孫中山制定了《實業計劃》,主張通過實施對外開放、吸收外資、引進外國人才、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教育來振興和發展中國的實業。他指出:“欲圖中國實業之發展者,所當注重之問題,即資本與人才而已。要想實業發達,非用門戶開放主義不可。凡是我們中國應興事業,我們無資本,即借外國資本;我們無人才,則用外國之人才;我們方法不好,即用外國方法?!薄耙獙W習他們的最新發明,方可駕乎各國之上?!保?]481,532他強調,利用外資必須以不損害中國主權為前提,主張根據平等互利原則,同外國訂立合同,給予外國資本以合理的經濟利益,但絕不能允許其侵犯中國主權。孫中山認為,振興實業的目的,就是要救貧求富、實現民生主義的四大宗旨:“一為國民謀吃飯,二為國民謀衣穿,三為國民謀居屋,四為國民謀走路……,把中華民國變成一個黃金世界。達到這個目的之后,大家便可以享人生的真幸福。子子孫孫便不怕窮,不但是一個人的子孫可以享幸福,就是眾人的子子孫孫,都是永遠的享幸福?!保?3]他反復強調,革命的目的,“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憂愁,替人民謀幸福?!保?4]

二、對當代中國民生建設的深刻啟示

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開創的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黨歷來高度重視民生問題,一直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為人民謀利益的基本方略。十六大以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成為黨執政理念的嶄新特征。孫中山的民生思想對當前我國的民生建設仍然具有深刻啟示意義。

(一)必須始終捍衛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條件

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一切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國民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必要前提。當前,一些西方國家不愿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強大,不斷加大對我國的戰略遏制和圍堵;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周邊一些國家與我國的領土、領海爭端加劇,“臺獨”、“藏獨”、“東突”等分裂勢力的活動一刻也沒有停止。中國人民必須建設鞏固的國防和強大的軍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從容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

(二)必須始終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

在現代社會,民生是生產的,也是生活的,還是動態發展的,民生不僅包括人民的生計與生活,包括人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還包括人的生命價值、健康價值和尊嚴價值等內容。民生是個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也是個民主政治問題。民生體現民主,民主保障民生[15]。在私有制社會里,勞動人民是統治階級壓迫盤剝的對象,是為統治階級創造財富、提供服務的工具,其民生問題不可能得到真正解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做主。人民只有能夠充分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益才能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當前,一些地方的民生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地方關于民生問題的決策與解決方案的制定,沒有真正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愿望。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為目的,切實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幸福安康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必須始終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建設,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之舉

反腐倡廉不僅事關民生問題,而且是最根本的民生問題。自古至今,官廉則政舉,官貪則政危,吏治清明則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心安定,吏治腐敗則爾虞我詐、遍地烽火、民不聊生。民生問題都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腐敗行為直接間接侵害的都是群眾利益,群眾是腐敗危害的最終承擔者,是腐敗損失的最終買單人[16]。當前,一些地方的民生問題之所以得不到有效解決,往往不是黨和政府無能為力、無動于衷,而恰恰是因為一些公職人員不作為、胡作為、公共權力非公共運用所致。因此,反腐倡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維護群眾利益,防止公職人員濫用公共權力對群眾利益造成侵害;反腐倡廉的根本任務就是維護民生、促進發展。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一方面,要堅持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著力維護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切實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另一方面,要著力查處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嚴厲懲治一切腐敗分子,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成效贏得人心、取信于民。

(四)必須始終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之道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事關政權興衰、社會治亂。當今國際上一些國家或地區政權動蕩、街頭沖突,根源都是民生問題;國內分裂勢力、極端勢力煽風點火、破壞搗亂,借口也大多與民生有關。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離不開雄厚的物質基礎,離不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爸挥型苿咏洕趾糜挚彀l展,才能筑牢國家發展繁榮的強大物質基礎,才能筑牢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強大物質基礎,才能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物質基礎?!保?7]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改革開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的改善,歸根結底是要靠生產力的持續發展。但這不等于說生產力發展了,民生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公平也是生產力,民生也是硬道理。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須堅持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持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同步、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并重,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1]孫中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M].南京:建國月刊社,民國24年:8.

[3]孫中山全集:第9卷[M].上海:中華書局,1986.

[4]孫中山全集:第2卷[M]上海:中華書局,1982.

[5]胡漢民,汪精衛.民報之六大主義[N].民報第3號,1906-04-18.

[6]孫中山全集:第5卷[M].上海:中華書局,1985.

[7]孫中山集外集補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85.

[8]孫中山全集:第10卷[M].上海:中華書局,1986:558.

[9]孫中山全集:第1卷[M].上海:中華書局,1981:228.

[10]張海鵬.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代意義[EB/OL].http://news.ifeng.com/history/2/200801/0107_336_355440.shtml.2008-01-07.

[11]孫中山全集:第6卷[M].上海:中華書局,1985:588.

[12]孫中山全集:第3卷[M].上海:中華書局,1984:19.

[13]孫中山先生演說全集:第2編[M].文海出版社,1971:108.

[14]胡錦濤.在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6-11-13(1).

[15]劉世華.孫中山的“中國式民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5.

[16]王越芬.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對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的探索及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3-15.

[17]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07-02(1).

Sun Yat-sen's Livelihood Thinking and Its Deep Inspiration to Contemporary China's Livelihood Development

ZAHO Zeng-yan
(Ideological Department,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450002,China)

Livelihood issues are related to people's well-being,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power rise and fall of chaos.Sun Yat-sen thinks that powers of aggression that are the root of scourge in modern China,and the decadent feudal autocratic social system is a national decline,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suffering people,land,capital,monopoly exploitation of working people's livelihood is depressed,an important cause of hardship,backward technology,industrial underdevelopment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bottleneck constraints.Solving the livelihood problems of modern China,wellbeing for all beings,the need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must implement the equalization of land rights,land owned,land to the tiller;must implement open-door doctrine,boldly learn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o industrial who control the capital,to prevent the monopoly of big landlords and big capitalists,the wealth of society,causing people to suppress social conflict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These ideas have in spiration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our livelihood to a profound revelation.

Sun Yat-sen;Livelihood thinking;Livelihood development

K257

A

1001-6201(2012)01-0011-05

2011-08-24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BZX064);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09SKGH13)。

趙增彥(1969-),男,河南南陽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思政部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秦衛波]

猜你喜歡
民生問題孫中山民生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意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能源富集區資源紅利與民生問題——以晉、陜、蒙為例
切實解決民生問題 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架起民生與日常生活的橋梁—— “中國史上的日常生活與民生問題”學術研討會綜述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馬克思主義人的主體思想對當前中國民生問題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