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基本問題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

2012-08-15 00:50張未知
關鍵詞:馬克思哲學現實

張未知

(1.吉林大學 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社會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2.長春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哲學基本問題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

張未知1,2

(1.吉林大學 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社會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2.長春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從哲學基本問題理論前提的視角,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的思想內涵。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和中介實現思維方式的理論變革,從而使思存關系問題深化為改造世界的人的生存價值和生命意義問題。哲學基本問題展開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批判之中,表征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現實關懷的理論指向。

哲學基本問題;馬克思哲學;實踐批判;現實關懷

哲學基本問題是各派哲學觀點的結合點和斗爭的理論焦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變革在于通過實踐解決了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真實基礎和發展道路,哲學基本問題展開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批判之中,表征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現實關懷的理論指向。

一、哲學基本問題的前提反思

哲學基本問題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各派哲學觀點的結合點和斗爭的焦點,這是因為它在深層次上反映、表征和標志著不同的哲學觀。馬克思哲學觀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解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揭示,而是一種前提性的深刻批判。筆者運用“理論思維前提批判”[1]的思想方法,試圖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前提問題進行再思考和嘗試解讀。

黑格爾認為:“近代哲學的出發點,是古代哲學最后所達到的那個原則,即現實自我意識的立場?!保?]以此推理,現代哲學就應該以近代哲學最后所達到的那個原則為出發點,即應該從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入手展開討論。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只是在歐洲人從基督教中世紀的長期冬眠中覺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來,才獲得了完全的意義?!保?]224思維對存在的地位問題,即精神和自然界誰是本原的?恩格斯明確斷言:“哲學家按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薄俺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沒有任何別的意思”[3]224。作為馬克思哲學的現代唯物主義,對這種“完全意義”的理解和反思是什么呢?恩格斯緊接著說:“但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還有另一個方面:我們關于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于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現實?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個問題叫做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作了肯定地回答?!保?]225

筆者理解,這里就是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恩格斯十分明確地繼續指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要得到證實,人類就要馬上把他的哲學從理論轉移到實踐中去”,這是黑格爾和“幾乎所有哲學家所共有的幻想”[3]225。很明顯,馬克思、恩格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認識和解決,不是針對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問題本身,而是直指“同一性”問題的基礎和前提。以往的哲學家把哲學基本問題理解為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或者僅僅理解為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而現代唯物主義恰恰是針對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前提,通過實踐來真正解決哲學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討論現成的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不是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的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上,而是實現了對傳統哲學基本問題理解的超越。馬克思正是從思維與存在相統一的實踐前提出發,展開了對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批判,實現了對傳統哲學的革命性變革。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區別,正是在于離開了“歷史中行動的人”這個根本前提,去抽象地、直觀地看待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關系。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是在對自然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思維前提進行反思的基礎上實現的。

“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保?]223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到,這里所概括的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應是恩格斯對此前哲學史的總述,并不包括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認識本身,其中內含馬克思哲學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全新思考?!罢軐W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保?]61這種改變世界的哲學立足于對傳統哲學基本問題的前提的批判。以往的哲學家們(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唯心主義哲學家)只是用非歷史的、非現實感性活動的思維方式(包括唯物主義方式和唯心主義方式)解釋這個世界為什么是現存的世界。而問題的關鍵在于,應當用歷史的、感性的、實踐的思維方式來觀察世界,思考如何改變現存的世界。

綜上,哲學家們由于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而形成了自己的哲學觀點從而與其他哲學相區別。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其實質是“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問題。人的思想客觀性即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真正前提是實踐。馬克思正是從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基礎挖掘和前提批判出發,揭示出“感性的人的活動問題”。舊唯物主義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上,唯心主義只是抽象地發展了能動的方面去看待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其根源在于離開了感性的人的活動這個根本前提。也就是說,馬克思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認識突破了以往的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哲學,不是對哲學基本問題內容和形式的一般意義上的反思,而是對基本問題前提的思考與批判,把人的社會實踐作為思維與存在一致性的前提,超越了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哲學,由此出發而形成了獨特的哲學,即歷史唯物主義?!叭说乃季S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保?]58“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與存在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就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保?]59或許可以說,在這個全新的意義上,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院哲學,而是改造世界的世界觀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在馬克思、恩格斯這里,已經從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深化為改造世界的問題了。從“歷史中行動的人”這一前提出發,得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世界觀結論[4]56,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變革。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實踐理解

馬克思、恩格斯從人與世界關系視域中人的價值創造能力來闡釋哲學基本問題。思維是指人的思維,存在是指包括人的存在。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整體上也就是人與世界的關系,它內涵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問題、人與世界共存問題、人對世界的改造問題。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從來沒有解決人與世界對立統一的現實基礎和具體中介問題,以往不論是唯物主義哲學還是唯心主義哲學,都是分別從對立的兩極去思考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始終僵持于“本原”問題的自然本原與精神本體的抽象對立,固執于思維方式上的客體性原則與主體性原則的互不相容。與以往思維方式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貢獻在于發現了兩個世界相互矛盾的根本原因和實現統一的現實基礎,從根本上變革了從抽象對立的兩極出發的傳統哲學思維方式,顛倒了康德、黑格爾德國古典哲學的唯心主義立場,徹底批判了費爾巴哈直觀唯物主義原則,做出了實踐的唯物主義者的科學論斷和深刻闡述?!耙愿淖兪澜鐬楦救蝿盏鸟R克思哲學不再是關于絕對真理、世界終極真理的遐想,他不再祈求在某種意識的明證性、絕對的確定性基礎上構建永恒真理的學說?!保?]以《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為重要標志,馬克思從人的勞動實踐、人的社會實踐、人的歷史實踐,最終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第一次把實踐提升為哲學最根本的解釋原則,從實踐這個現實基礎和中介的存在出發,重新觀察、解釋和對待人與世界的關系,實現了以實踐為基礎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從價值論的角度看,認識世界是人類發現價值的過程,改造世界就是人類創造價值的過程,在發現價值中創造新的價值,在創造價值中發現新的價值,這已成為有利于人的價值實現和人類自由解放的必然的社會發展過程。馬克思把現實的人的價值創造過程放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綜合考察,從資本主義社會在物的價值不斷升值的同時人的價值不斷貶值的事實出發,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對人性的壓抑,從而在吸取和運用資本主義創造的現代社會文明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現實斗爭去克服資本主義自身無法解除的那些社會弊端和弊病,“在批判舊世界中去發現新世界”。從根本上說,實踐不是回答世界本來是什么的問題,而是要回答世界對人應當是什么的問題,是對現有“存在”的否定。實踐必然面向未來,關注具有可能性的、與人的生存密切相關的價值世界,實踐是一個在原有價值實現的基礎上,不斷把理想價值轉變成現實價值的長期的歷史過程。

人的生存實踐、生產實踐、社會實踐就是人類價值實現的過程[6]?!罢軐W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闭軐W的基本問題在馬克思、恩格斯這里,已經從一般意義上的思維與存在關系終極統一問題深化為改造世界的人的生命意義和生存價值問題了。人的存在是意義的存在、價值的存在,人與世界的關系是現實、具體和歷史展開的。社會歷史發展的邏輯證明,在人類改造世界的同時,世界也在改造著人,人類改造世界所發生變化的結果,必然直接反映和體現在人的自身變化上,因為改變世界最終是為了改變人自身的生存狀態。社會歷史最終總是朝著人的自我完善、價值實現的方向發展、循環、超越和回歸,人的價值存在既是現實性的存在,也是超越性的存在,是現實性存在與超越性存在的內在統一。每個人都是具體的歷史的、不完善的存在,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愿望、理想和人生境界,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和追求,是人性內在共有的價值追求,理想存在于人的真正本質的發展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衡量價值的根本尺度。實踐既創造價值也衡量和檢驗價值,這是由實踐的本性所決定的,因為實踐創造價值的過程,也就是接受實踐檢驗價值的過程。實踐既遵循客觀自然規律又遵循人的主觀能動規律,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人的尺度與物的尺度的辯證統一。以實踐為基礎的真理認識與價值自覺的現實的、歷史的、內在的統一,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精神實質和價值境界的根本體現。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積極自覺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保持進取狀態和探索精神,不斷研究和解決人類發展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才能為人生和社會創造出更大價值,否則實踐就失去了主體性自覺。必須堅持以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只顧眼前功利,違背客觀規律而盲目夸大和擴張人的主觀意志行為,實踐就會喪失其本來意義,失去客觀性基礎,甚至是毀滅人類生存的依賴基礎,將必然受到“價值規律”的無情懲罰[7]。

三、哲學基本問題的現實關懷

哲學基本問題理論上反映著哲學與現實的關系問題,涉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性的認識、理解和把握,也關系到如何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把握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重大社會現實問題,展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歷史唯物主義不是歷史而是哲學,唯物史觀不是歷史觀而是世界觀。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教條和抽象概念,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本質上是現實的哲學、開放的哲學、批判的哲學、發展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根本區別在于它的現實性,自覺地面對現實,勇敢地揭露現實,深刻地批判現實,這是其他哲學所不具備的理論品格和理論風范。

實踐的主體是人,人總是處在現實之中,面對著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歷史唯物主義所關注的現實,不是脫離人的自然領域的現實,不是傳統哲學的抽象現實,而是直指現實的人,人的現實社會生活,人的現實社會關系,現實人的歷史發展,以及所有這些因素所決定的現實的人的思維方式及其轉變。馬克思關注的不是抽象的現實,而是人的社會現實。舊哲學是在現實之外觀察評論“現實”,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在現實之中把握分析現實,特別是把握對人的生存、發展、解放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現實問題,從而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客觀規律。也正是在研究解決這些廣大人民群眾的重大而根本的社會現實問題中,馬克思實現了哲學領域的理論超越和深刻變革。

歷史唯物主義所理解的“現實”問題的理論要點應當體現有:第一,這種現實是自在基礎上的自為的現實,是人的感性現實和社會現實的內在統一,脫離“人”的自然領域對人沒有現實意義,而脫離“人”的社會領域也不屬于人的現實生活。第二,現實是聯系性的過渡性的歷史存在?,F實問題的表現總是雙重辨證的,復雜多樣的,聯系區別的,發展變化的。在對現實的肯定性理解中必然包含著否定性的理解,對現實的認識過程,也就是對歷史的批判反思過程。第三,現實顯現或隱現在現象之中?!艾F實”在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展現出來而是揭露出來的,因為現實問題往往包含在、隱藏在、散在于大量現象之中?,F象反映現實而不等于現實,對現實的認識是對現象的抽象和把握,特別是重大社會現實的認識不能表面化。第四,對現實把握的程度決定著理論反思的深度。對現實問題的深入思考往往抽象并發展為某種理論傾向,形成某種思維定勢,從而構成了哲學發展史上的基本問題、焦點問題、時代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恰恰是重新回到現實問題的根基之處,在奠定了哲學革命的現實基礎之上而實現的。也就是說,歷史唯物主義實現了對以往一切哲學對現實問題的前提批判,實現了對傳統哲學現實意識的揚棄。從這個意義上說,哲學基本問題也就是包括了理論和實踐的現實問題,也可以說,“回到馬克思”就應當回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密切關注的社會現實中來。

哲學史上的不同發展階段或不同發展時期,不同的哲學思維方式,不同的哲學門類派別,雖然都沒有離開“人”這個核心,但都沒有能夠像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樣真正抓住“現實的人”。人的現實存在是歷史性的、價值性的存在,人與世界的關系說到底是人對世界的價值的關系。哲學史上對人與世界價值關系的把握,主要在于對人與自然的價值關系、人與神靈的價值關系、人與抽象理性的價值關系和人與人的價值關系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自然主義、神本主義、人本主義、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絕對主義、相對主義的不同價值立場和價值態度。傳統哲學形而上學試圖發現相對于人的終極真理和最高價值,達到世界之巔阿基米德點的價值終極確定性,從而造成了人的價值的外話、異化、神化;而現代、后現代西方哲學強調人的自身價值,對傳統哲學形而上學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否定和顛覆,其結果卻無法回答“崇高”的失落,“理想”的破滅,“精神”的頹廢。一方面,傳統哲學形而上學把本來屬于人類自身的價值源泉、價值本性,異化、神話、抽象化給自然、神靈、理性,在理論上表現為脫離現實、具體人本身的價值依托和價值空想,追求永恒高遠、虛無縹緲而又根本無法實現的東西;另一方面,當代虛無主義又把本來屬于人性美好的價值理想和精神追求進行全盤解構和否定,引入了一種人的信念“危機”的尷尬境地,從而同樣剝奪了人的價值權利和價值地位,在現實生活中,空想的價值失去了凝聚力量,表現為人的理想信念喪失和精神頹廢,盲目追捧眼前物質利益和感官刺激,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價值的困惑也就是哲學的困惑,其理論根源于對哲學基本問題非實踐的思維方式,在于對人的抽象、片面、靜止和單向度的形而上學理解,也在于對傳統哲學“矯枉”過程中走向極端的忽視人的價值本體內在生成力量的思潮的影響。擺脫現代精神生活的困境,就要立足于實踐,發揮哲學的價值理想建構功能,把超越的理念、理想還原于每個現實的、具體的人本身,使現實的人賦予高尚而實際的人生追求。

[1]孫正聿.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

[2][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4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37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孫利天.讓馬克思主義哲學說中國話[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8.

[6]穆艷杰,周耕.馬克思主義存在形態及其關系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11-14.

[7]張未知.試論唯物辯證法的價值論原則[J].理論探討,2010(6):60.

Basic Problems of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 Reform

ZHANG Wei-zhi1,2
(1.Center for Fundamentals of Philosophy and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et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emise of basic problems of philosoph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of the reform of Marxist philosophy.To make the theoretical reform of the thinking pattern,Marxist philosophy makes practice as the foundation and medium,so as to deepen the problem of thought and existence into the issue of the survival valu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of people who reform the world.Basic problems of philosophy spread from the criticism of philosoph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symbolizing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Marxist philosophy's reality concern.

Basic Problems of Philosophy;Marxist Philosophy;Criticism of Practice;Contemporary Concern

B01

A

1001-6201(2012)01-0023-04

2011-09-28

張未知(1957-),男,吉林長春人,長春工程學院研究員,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秦衛波]

猜你喜歡
馬克思哲學現實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菱的哲學
漫畫:現實背后(下)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現實的困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