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非公企業勞資倫理精神和原則

2012-08-15 00:50杜海燕
關鍵詞:勞資倫理勞動

杜海燕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130117)

論非公企業勞資倫理精神和原則

杜海燕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130117)

非公企業勞資倫理在企業管理和勞資整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經濟社會出現大量企業倫理滑坡和勞資沖突現象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建立適應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和人性化的現代性非公企業勞資倫理精神和原則,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加強勞資倫理道德提升,以完成勞資整合的任務。

非公企業;勞資倫理;勞資沖突;倫理精神

企業倫理是指企業在其經營和管理過程中所持有的倫理精神和倫理原則。企業倫理對內主要指勞資關系倫理,對外主要指企業的社會責任。勞資關系倫理簡稱勞資倫理,是指企業出資者、代理人、法人機構、經營監督機構與普通雇員之間,在處理彼此關系時所持有的倫理精神和倫理原則。近年來不斷發生的勞資關系緊張現象與勞資倫理問題不無關聯。如2003年9月25日《工人日報》報道,在浙江樂清市,一些私企老板大量使用無安全保護裝置的劣質沖床,僅2002年一年就將5 000多名打工者的手指軋斷,當地醫院每天要做10余例接指手術。然而這些受傷的進城務工人員大多數被老板草草打發了事,根本沒有得到法律規定的足額賠償。近年來,我國非公企業飛速發展,其規模在現代經濟市場中逐漸擴大,已占據我國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非公企業就業人員呈逐年上升趨勢。非公企業勞資倫理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但是目前的一些研究還停留在勞工問題作為企業倫理核心問題的提出上,集中于勞資關系問題從社會倫理視角研究的應然性上,而對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人文化和中國化的勞資倫理精神和勞資倫理原則的研究還有待開發。本文力圖對此作一嘗試。

勞資倫理精神是勞方與資方交往的內心道德靈魂,勞資倫理原則是勞方與資方交往行動的理性原則。這種勞資交往的道德靈魂應當與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人文化和中國化的勞資環境相匹配,而勞資交往的理性原則應當體現這種勞資倫理精神。勞資倫理精神與勞資倫理原則的探尋必須有主客觀的依據,它們必須能夠用來共同引導和規范企業通過勞資和睦相處,運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自由行動選擇對社會的和諧做出自身的貢獻。

從全球化勞資環境看,勞資倫理雖然是一種企業內部倫理,但是這種內部倫理也關涉到企業外部倫理,因為企業職工也是社會成員,那么企業對員工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中國的企業勞資關系調整必須與世界發達國家企業勞資關系法則及環境相適應[1]。中國企業勞資關系的實踐必須樹立全球視野下的責任義務觀。西方發達國家當前勞資關系形態已經全然不同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勞資關系不平等狀態,而是建立在三方協商、集體談判、雇員民主參與企業政治基礎上的勞資形態[2]。并且這些勞資關系結構和模式已經內化為企業勞資倫理,成為勞資雙方共同自覺遵守的規范。在我國規范勞資關系的相關法律中也規定了三方協商、集體談判和雇員民主參與企業政治的條款,但是由于我國勞資權力能力的嚴重失衡,這些法律規定往往被業主所規避,三方協商、集體談判和職工民主參與等都成為走形式、走過場的表面行為。許多非公企業把法律上規定的最低工資作為職工的實際工資,而不是把職工應得的工資作為職工的實際工資。這些企業勞資倫理規范缺失的表現與世界體系的勞資倫理規范不相融合,目前在許多西方人眼里,中國制造的許多物美價廉的產品有“血汗工廠之產品”之意涵,因而他們拒斥購買這些產品。反傾銷行為就代表著中國企業勞資關系的不平等已經不被西方國家所接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司社會責任運動中,其社會責任就包含著勞資關系倫理責任。因此全球經濟一體化呼喚著中國企業勞資倫理的重構。我們必須把三方協商、集體談判和職工民主參與工廠政治規范內化為企業倫理規范,使之成為勞資雙方共同自覺遵守的道德準則。

從市場化勞資環境看,對勞資關系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這直接導致了勞資關系不平衡。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78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317,自2000年開始越過0.4的警戒線,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過了0.465。此數據明顯體現到其已經超過警戒線,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問題已經存在,雖然其嚴重程度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但是貧富差距依然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3]。在非公企業工作的許多工作人員,例如進城農民工,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護,同時,由于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失衡,勞資雙方的話語權力出現嚴重不公。研究貧困問題的專家李強指出,中國社會結構已經呈現倒丁字型,社會結構的上方是少數群體掌握著巨大的財富,中間是少數群體擁有中等財產,下方則是大多數的群體只有少量的財產。這種結構不利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從經濟角度講,經濟的縱深發展需要耐用消費品的銷售拉動,而耐用消費品的拉動需要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眾多社會成員,而我國社會結構的現實顯然不利于耐用消費品市場的培育。研究社會結構問題的專家孫立平教授也指出,中國社會結構由于貧富分化懸殊已出現嚴重的斷裂格局。這種斷裂的社會結構不利于社會各階層的整合和各利益群體的整合[4]。由于社會結構的良性運行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社會結構的良性協調從長遠看也間接地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振興,因此,勞資交往的倫理原則就不能把市場規律決定的關系狀態作為理所當然的行動選擇,企業勞資倫理精神必須體現撫困幫貧、利益平衡精神,應該有職工收益的提高是完成中國企業振興大業之意識。而在勞資倫理原則方面,則應該在企業勞資的利益分配中,資方和資方代表必須充分考慮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福利待遇。目前非公企業盲目地追求利益最大化,想方設法壓低工人工資的行為是嚴重缺乏市場化勞資倫理精神的行為。

從信息化勞資環境來看,現代網絡和通訊技術已經在我國工業生產和生活體系中得以廣泛應用。絕大多數的新一代勞動工人對現代信息技術都有所掌握,即使是較無知較貧窮的農民工通常也都擁有一部手機,家里都能有一部可看的電視。從目前發生的工人罷工事件來看,其工人群體的交往行動和集合行動更多地是依靠信息化手段?,F代化的信息技術大大方便了職工群體的思想傳播和交流,以及他們對國家和社會信息脈博的及時掌握,甚至是對全球化問題的了解。在當今的企業管理中企圖靠著對企業工人的壁壘與監控手段,以防止工人的團結和反抗是短視和幼稚的。對企業違反勞動法律的行為,工人們或遲或早心知肚明。對于企業的倫理道德失范行為,工人們或遲或早也會突破心理底線。頻繁的工潮會降低生產效率,沖擊社會穩定。因而,企業勞資倫理道德必須與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平等的呼聲相適應。目前我國一些非公企業存在的為了營利不惜損害工人利益的現象,都是嚴重缺乏信息化社會勞資倫理精神的表現。尤其在我國目前勞動保障立法中尚未制定《工資法》或《工資支付條例》、《進城雇工權益保障法》等情況下,信息化社會必備的勞資倫理道德內容對于協調合理的勞資關系就更為重要。雖然《勞動法》、《勞動監察條例》、《工會法》等法律法規,對企業雇工的工資標準、勞動安全、工傷醫療保險、勞動時間、休假權利和民主權利等都有明確規定,但是對于不同收益企業的職工收入無法規定?,F在有許多企業用法律上規定的最低工資作為職工的實際工資,根本不按利潤的多少來分配職工的收入[5]。而且一些企業的法律執行還得不到落實,有法不依的情況還相當程度上存在。個別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以保護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由,姑息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所以我們必須在企業中樹立適應信息化社會環境的勞資倫理精神,這種精神是要加強勞資倫理的理性化:企業要營利,但要合理地營利,一切損害職工利益的營利行為都是不光榮的,它必然受到職工群體的抗議和社會輿論的道德譴責。

從人文化的勞資環境來看,人文化已經成為世界人民追求的生活目標,這種目標不僅體現在居住環境上的人文化、人性化,而且體現在勞動工作環境的人文化和人性化。我國許多非公企業勞動條件惡劣,危險系數很高,工作環境較差,職業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一部分非公企業的老板片面追求高額利潤,忽視生產安全,導致了大量的生產安全事故屢屢發生。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在2003年5月21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全國鄉鎮工業的38個行業中,有33個行業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病危害。如果我們的勞動工人在工作以外的環境是人文化的,而在勞動工作中的環境則是非人化的、物化的、工具化的,那么勞工們就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反差和人格扭曲。今天中國產業工人已經無法與馬克思所描述的西方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產業工人相類比。今天的中國產業工人面對著社會發展的人文化提升時代,尤其是第二代農民工,他們受到過良好的人文教育,享受著家庭的溫暖和舒適的環境,目睹社會人文環境的進步,羨慕他人人文化人性化的生活。他們渴望擺說物化和非人化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需要歸屬感、被關心和關心別人,他們無法適應原子一樣的工作生活,不愿成為工廠機器的一個零件。富士康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代產業工人的內心人文需要和無奈。從企業自身的經濟收益和發展來說,人文化勞資倫理精神是維持企業長久持續發展的動力。比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關心的人文化勞資倫理可以提高員工不斷進取、有所作為的精神,使他們能夠產生足夠的滿足來承擔責任,保持良好的心境,強化自我控制,形成高度的工作熱情。人文倫理關懷又能使員工潛能和特長得到更大發揮,企業員工置身溫馨舒暢之環境中,思想的自由和內心的創造力會得到張揚和釋放。環境良好的企業是勞動價值實現的場所,被尊重是勞動價值實現感的場域。如果工人的價值得到充分肯定、高度的自尊心得以維持、一些不嚴重的過錯得到涼解,那么他們就自然會對企業產生深厚情感。加強情感溝通是產生勞資親近感、縮短勞資心理距離的關鍵。因此,企業勞資倫理精神崇高的位置在于營利行為和人文關懷的兼得。

從中國化的勞資倫理環境來看,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經濟社會行動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進行的。馬克思主義堅持認為勞動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者,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代表,是企業的主人。我國實行市場經濟和企業自主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只為了讓企業主富起來,而是為了讓廣大職工群體都能共同富裕起來。如果在我們允許企業主先富起來的同時,企業主并不能帶動廣大職工群體共同走向富裕,那么我們就失去了共產黨領導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國家允許企業進行自主經營管理,同時也允許企業利用社會可資利用的物質環境和人力環境進行生產,因而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經濟增長,并非只是依靠出資人的資本就能帶動的,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依靠全社會擁有的有限自然資源和廣大職工群體的艱苦勞動和辛勤汗水。企業的收益理應被廣大職工群體和全社會所分享,尤其是應該被企業利益直接相關者——企業職工所分享。只是企業家富起來不是社會主義,只有廣大職工群體的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代表更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勞動工人階級是國家的主人。目前我國許多進城雇工作為勞動工人的一部分,他們沒能得到企業的應得待遇,非公有制企業克扣、拖欠雇工工資現象一度非常嚴重。有些非公企業中的雇工勞動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雇工的休息權、休假權被剝奪。在城市工廠里工作的工人找不到做主人的感覺,時常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鄙視和虐待。一些非公企業主以“東家”自居,認為企業是自已的,工人是他花錢雇來的,必須一切聽從他的指揮,讓雇工宣誓效忠,任意侵犯雇工的民主權利。甚至有些雇主把企業的勞資關系視為主人與奴仆的關系,對雇工動輒訓斥、責難,甚至拳腳相加,任意侵犯人格,踐踏尊嚴,并對其進行身心摧殘與虐待。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國人和工人人格不容褻瀆,人權不容踐踏。中國共產黨弘揚的道德精神必須在非公企業中得以普及和維護。在非公企業中,我們必須樹立總書記所倡導的八榮八恥的倫理準則,樹立共同富裕、共享財富的高尚倫理精神,樹立國人和工人主人翁的倫理意識,樹立業主與工人權利平等、人格平等的公民倫理精神,并使之轉化為合理適度的倫理原則。業主和員工都是一樣,都是在“團結一致,心心相印”的道德環境中共同做好“我們的”企業之事。

由此,我們必須進行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人文化、中國化的非公企業勞資倫理建設,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加強勞資倫理道德提升,使企業道德行為要求與企業營利行為要求并駕齊驅,達到企業經濟效益和倫理提升的兼得,通過在非公企業組織內培養現代性的勞資倫理道德精神來完成勞資整合的任務。

[1]吳宏洛.轉型期的和諧勞動關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436-437.

[2]常凱.勞動關系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327-328.

[3]鄭功成.構建和諧社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20-523.

[4]孫立平.轉型與斷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09-118.

[5]李鴻,唐猛.對小型企業勞資關系規范問題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57.

The Ethical Spirit and Principle of Labor-capital Relationship in the Non-public Enterprise

Du Hai-yan
(Marxist Colleg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Non-public enterprise labor-capital eth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labor-capital.In today's economic society 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business ethics landslide phenomena and laborcapital conflicts.We must establish the modern non-public enterprise labor-capital ethics spirit and principles fitting for the labor-capital-relationship's glob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marketization and humanization.

Non-public enterprises;Labor-capital Ethics;Labor-capital conflict;Ethical spirit

B82-05

A

1001-6201(2012)01-0049-04

2011-09-0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8JA840006)。

杜海燕(1967-),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秦衛波]

猜你喜歡
勞資倫理勞動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對企業人事勞資管理發展的思考
閬中市:勞資專管員培訓會召開
企業人事勞資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及完善策略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當代中國勞資倫理法律規制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