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篇的連貫性與漢語長句形成機制的認知分析

2012-08-15 00:50
關鍵詞:連貫性長句連貫

卓 楊

(長春大學 公共外語教研部,吉林 長春130000)

語篇的連貫性與漢語長句形成機制的認知分析

卓 楊

(長春大學 公共外語教研部,吉林 長春130000)

語篇分析誕生于上個世紀50—60年代,目前已成為語言學學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尤其是上個世紀末至今,語篇分析經歷了從形式到意義到認知的逐步深入的過程。相對于印歐語言,漢語的句法有其獨特性。從語篇連貫和語義認知的角度對漢語長句的形成機制進行分析是解決漢語長句或大于長句的語言單位的語法分析的有效手段之一。

語篇分析;連貫;認知模型;漢語長句

一、語篇連貫認知分析理論的興起

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一個語篇,很多時候即使缺乏必要的銜接手段,但只要在語義上能夠后語搭前言,即可被視為是一個連貫的語篇。在朱自清的散文《南京》里有這樣一句話:“明故宮只是一片瓦礫場,在斜陽里看,只感到李太白《憶秦娥》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二語的妙。午門還殘存著,遙遙直對洪武門的城樓,氣象萬千。古物保護所便在這里,可惜規模太小,陳列得也無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馬,雖然殘缺凌亂,還可見泱泱大風;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陰森襲人,夏天在里面待著,涼風沁人肌骨?!痹谶@段描述中,小句之間幾乎找不到什么連接詞語,也看不出有什么其他銜接手段,但讀者仍然認為這是一個連貫的語篇。

反過來看,很多情況下即使語篇中充滿了各種銜接手段,人們也很難將其視為一個連貫的語篇。錢敏汝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我母親是北京人。北京位于河北境內。河北省人口不像江蘇、浙江兩省那樣密集。這兩個沿海省份氣候比較濕潤?!保?]這個語篇充分運用了詞語重復、指代和上下義詞等手段,但顯然語義并不連貫。

針對以上情況,當代許多認知語言學家認為語篇的連貫性必須從認知的角度來分析才能得出較為合理的解釋。Givon曾指出:the grammatical devices that code referential coherence under various discourse conditions can be interpreted as mental processing instructions.(語篇連貫不是僅靠銜接手段和語篇結構取得的,而主要是靠心智上的連貫性取得的。)[6]其實,主張從認知的角度來探討語篇的連貫性問題并非肇始于最近一二十年?,F象學大師胡塞爾和他的學生海德格爾都認為意義應當是背景知識和語篇信息的結合[7]。Garfinkel認為日常談話必須依賴無窮盡的、未經言明的背景知識。Brown &Yule也強調了語言使用者所掌握的背景知識對生成和理解語篇的重要性。Beaugrande&Dressler早在1981年就提出須從“認知加工、激活人類大腦中的相關知識”的角度來解釋和論述語篇的生成和理解過程。他們認為人們在理解語篇時總是傾向于運用認知世界中的知識將語句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信息進行“搭橋”操作,不斷主動地創造語篇的連貫性。語篇的接受者通過語句中所提供的信息,激活概念之間的照應關系、建立話語之間的語義關聯,形成一個統一的認知世界,或者說把語篇中各個語句的意義納入到一個統一的意義框架之中,這樣就能獲得語篇的連貫性,也就能理解語篇所傳遞的信息了[2]6-12。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語篇的連貫性不僅僅是基于表層的銜接手段,更主要的是基于內在認知的統一性、內容的整體性。因此,分析語篇的連貫性以及語篇的生成和理解,主要應從深層次的認知世界的角度去分析才能作出更為合理和圓滿的解釋。

二、語篇連貫的認知語言學方法

以上各家各派的知名學者在理論上給我們指明了對語篇的連貫性進行分析和解讀的正確方向,但宏觀的方法論和具體的分析操作尚有一定的距離。要想對各種語言、各種類型的語篇的連貫性作出統一的分析和解讀,我們還需要具體的、統一的、可操作的理論框架。筆者認為,具體到實際的微觀層次,認知語言學的一些基本觀點和理論框架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好的線索和幫助。關于人類大腦對于世界知識的儲存和提取的方式,認知語言學給我們提供了框架理論(Frame Theory)、圖式理論(Scheme Theory)、腳本理論(Script Theory)、ICM理論以及凸顯理論等。我們可以嘗試著運用這些理論作為工具對各種各樣的語篇的連貫性進行分析。

上例中第一個小句“明故宮只是一片瓦礫場”激活了我們頭腦中的“古代建筑遺址”的世界知識,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可能親身參訪或聽人描述過北京的故宮或天壇等古代宮殿。這樣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古代宮殿”和一個“古代遺存”的心理框架,人們根據這兩個心理框架所體現的ICM就可以將這個語篇中的各個小句從語義上連貫起來。憑借一般人的體驗和經驗,典型的“古代宮殿”的ICM應包括以下主要程式:古代宮殿應該是占地面積很大,氣魄很宏偉的建筑群;中國古代的宮殿應該是雕梁畫棟、檐牙高筑、廊回曲折的建筑風格;中國古代的宮殿一般都有圍墻以及至少東南西北四個門;中國古代的宮殿一般有龍、獅子、帝王的寶座、匾額等象征性的雕塑或石刻;中國古代的宮殿一般是皇帝、后妃居住、娛樂、辦公或接見大臣的地方?!巴叩[場”激活的是“古代遺存”的心理框架?,F實生活中,很多人并沒有親身參訪過古代文化或建筑遺址,只是偶爾聽人說起或在書上或電視上見過,因此不同的人對于“古代遺存”的ICM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人關于“古代遺存”的ICM似可包括以下程式:破敗不堪,長滿荒草,滿目凄涼;年久失修,斷壁殘垣,罕有人光顧;長時間無人修繕光顧,陰森可怕;需要有專門的機構或人來管理、修葺和維護。

正是由于這兩個心理框架被激活的緣故,一般人關于這兩個心理框架的ICM就成為這段語篇連貫性的重要索引,盡管缺乏銜接手段,但一般讀者都能夠不費太大力氣就能很好地理解這個語篇,并且認為這是一個很連貫的語篇。通過這個語篇我們還可以領悟到ICM只是一般人對于特定事物的理想化的認知模型,反應了一般人對于特定事物的一般性的認識,它和具體語篇所反映的具體事物的特點存有一定的差距,它只是為語篇的閱讀者提供了一個大概的認知參照模式。語篇的閱讀者通過它獲取了對該語篇連貫性的認識,并且不斷地通過具體的語篇來豐富、補充和修正自己頭腦中無數的ICM,從而使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知識不斷地豐富、深刻。對以上語篇連貫性的認知分析更加驗證了ICM所具有體驗性、普遍性、開放性、互動性、典型性等特點。

三、漢語長句連貫性的認知語義分析

對語篇銜接與連貫的分析,不管是系統功能模式,還是正在興起的認知模式,大都是以英語語篇為分析對象和實證材料而較少針對英語以外的其他語言的語篇。認知語言學家普遍認為語法構造和語義結構因語言而有較大差異。構造語法學家更是認為語言的結構是基于某一特殊語言的,一種語言的構造在形式和意義方面與另外一種語言的構造很少完全對應。語句是生成語篇的基礎。從語句上看漢語有自己的特點,完全不同于以英語等為代表的印歐語,這一點前人早已有過論述。徐通鏘曾指出:“印歐語的句子很明確,只要是由一致關系所維持的主謂結構就是一個句子,而漢語的句子該如何劃界,是一個至今也沒有弄清楚的問題?!保?]194像以上包含許多小句的長句在現代漢語里絕不占少數,這樣的兩段話在漢語里究竟分別是一個句子還是幾個句子?現在很多研究漢語的學者都姑且承認它們分別是一個句子,因為在作學術研究的時候,這些學者都習慣于像很多西方語言學家那樣把逗號之間的內容稱為小句。許多漢語語法書只研究像“明故宮只是一片瓦礫場”和“古物保護所便在這里”這樣的稱之為簡單句的句子,而回避像上述那樣的語氣銜接、連續敘述、語意完整、由若干個簡單句或語氣句所組成的長句的分析和研究。

其實,在很久以前就有個別的有洞見的漢語語法學家對漢語這種很特別的長句的語言現象予以關注并作出了較為合理的論述。陳承澤在《國文法草創》中就提出,像“鳥吾知其能飛”這樣的語句不宜套用印歐語那樣的“主語—謂語”結構的格式,而宜用“標語—說明語”的框架來分析。陳承澤提出的“標語—說明語”其實就相當于現在的“話題—說明”或者是“主題—述題”??墒怯捎趯h語的研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受印歐語的影響,陳承澤的建議一直沒有受到學界的重視。直到1968年,趙元任出版了他的《漢語口語語法》,提出“主語和謂語的關系可以是動作者和動作的關系。但是在漢語里,這種句子的比例是不大的,也許比50%也大不了多少。因此,在漢語里,把主語、謂語當作話題和說明來看待,較比合適?!睆哪且院?,人們才開始重視“話題—說明”的框架,認為它比較適合漢語的研究。李訥和湯普森表現得更為激進,他們把“話題—說明”和“主語—謂語”作為語言結構類型的兩種分類標準,認為據此可以把語言的結構分成四種類型:注重主語的語言;注重話題的語言;主語和話題并重的語言;主語和話題都不重視的語言。漢語列為“注重話題的語言”,英語等印歐系語言列入“注重主語的語言”[9]。

那么究竟什么是主題?什么是述題?為什么學者們力主用主題和述題而非傳統的主語和謂語來分析漢語的句法問題?很多國內的知名的語言學家,比如徐通鏘就認為“漢語是‘因字而生句’的,至于生到什么地方才算一個句子,沒有類似印歐語主謂一致關系那樣的硬標準,句子的界限難以劃定,因而就不會出現話題與主語這兩個概念同義的問題?!保?]195他還指出“話題不同于主語,它是一種句法語義的概念……‘話題—陳述’與‘主語—謂語’的結構框架雖然有交叉重疊之處,但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結構框架,這一點是毫無異議的[10]?!爆F在越來越多的語言學者主張采用“話題—陳述”的框架對漢語語句進行分析。為什么“話題—說明”的框架比較適合漢語長句的研究?就是因為它是“前管后”,是已知選擇組配未知。在上文中,“明故宮”很顯然成為了全句的話題,后面的各個小句都是圍繞著這一話題展開的?!霸掝}—說明”理論框架的提出從語義的角度解釋了漢語長句的形成機制,但我們需要從認知和語篇連貫的角度進一步分析挖掘漢語長句形成的認知機理[11]。很明顯,在漢語里句子的主題大部分都是有定的,主題實際上就是起到一個激活大腦中ICM的作用。漢語長句里各個分句都是緊緊圍繞著這個被激活了的ICM來展開,所以漢語長句雖長,但語義連貫[12]。這就從人類認知的角度解釋了漢語長句的成因。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傳統的、建立在印歐語基礎之上的對漢語句法的主謂分析模式的確已經過時,這種主謂分析模式統治了漢語研究將近一百年時間。即便是現在,在中小學語文課上,主謂分析模式仍占有一定地位,這是應該引起漢語言學者、政策制定者、教材編寫者和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的,應該作出改變。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漢語雖然較之于印歐語缺少銜接手段,但它卻是以另一種方式彌補了銜接手段之不足。由此看來,在語言的創造和使用上,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1]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5.

[2]Beaugrande,Robert De & Wolfgang 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

[3]Halliday,M.A.K &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9,331.

[4]Halliday,M.A.K & 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antic Perspective[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1985:94.

[5]錢敏汝.篇章語用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270.

[6]Givon,T.Syntax: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Vol.2[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0:914.

[7]Cook,Guy.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OUP,1994:53.

[8]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9]李訥,湯普森.主語和主題:一種新的語言類型學[J].李谷城,摘譯.國外語言學,1984(2):24.

[10]徐通鏘.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284.

[11]魏本力.話語空間的語篇構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91.

[12]鄧李肇.生態翻譯視域下的電影對白翻譯[J].電影文學,2011(22):158.

The Cognitive Analysis on Discourse Coher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ong Sentences

ZHUO Yang
(Department of Public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China)

Discourse Analysis was born in 50-60s in the last century.It has been flourishing since that time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branches of modern linguistic study.Actually discourse analysis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from form to meaning and cognition.Compared with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s,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Chinese sentences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features.It seems that i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make an analysis to Chinese long sentences and the syntactic units which are even long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herence,semantic and cognitive view.

Discourse analysis;Coherence;Cognitive model;Chinese long sentence

H04

A

1001-6201(2012)01-0113-04

2011-10-21

吉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吉教科文驗字[2011]第198號)。

卓楊(1963-),女,福建福州人,長春大學公共外語教研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樹武]

20世紀50—60年代,語篇研究日益成為廣大語言學家研究的興趣和焦點之一。在此期間,出現了語篇研究的兩個專門術語,它們分別是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和篇章語言學(Text Linguistics)?!霸捳Z分析”這一術語是美國語言學家Harris在1952年首先使用的,他在該年Language雜志第28期上發表了題為“Discourse Analysis”的論文,這篇論文常被視為現代話語分析的開端。到了1964年,德國語言學家Peter Hartmann發表了著名論文“Text,Texte,Klassen von Texten”,被認為是篇章語言學的創始人。Beaugrande于1990年對這一時期的語篇研究做了總結,他把60年代至70年代中的語篇研究稱為“語篇語法(Text Grammar)”階段,70年代中期之后的語篇研究稱為“語篇語言學”階段[1]。語篇語法將語篇研究看作是句法研究的延續,認為語篇的性質和特點基本上與語句相同,可用描寫語句的方法來研究,語篇語法就是一種相對于單句語法的多句語法。語篇語言學理論則認為語篇之所以成為語篇不在于其語法性(Grammaticality),而在于其語篇性(Texuality)。Beaugrande & Dressler指出一段言語之所以能成為語篇是因為它具有語篇性,并提出了語篇性的七個標準,也就是凡語篇必須滿足以下七個條件:銜接、連貫、意圖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化、互文性[2]205。在 Beaugrande &Dressler提出的語篇性的七個標準中,語篇的銜接與連貫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系統功能學派對語篇,尤其是英語語篇的銜接關系和手段已經討論得十分清楚和完備,但在銜接與連貫的關系問題上,系統功能學派的論述似乎并不能令學界十分滿意,不少學者對其論述提出了質疑。Halliday & Hasan曾指出:cohesive ties between sentences stand out more clearly because they are the ONLY source of texture(語句間的銜接紐帶顯得更加突出,因為它們是語篇性的唯一源泉)[3];他們后來又進一步指出:…and cohesion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he edifice of coherence is built.(銜接是建造連貫大廈的基石。)[4]可以看出,在系統功能語言學家眼中,銜接關系即便不是語篇連貫的唯一手段,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毋庸置疑,銜接對于語篇的連貫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但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語篇本身的語義內容,而不是銜接手段,才是決定語篇連貫的必要條件。

猜你喜歡
連貫性長句連貫
慢性宮頸炎患者采用連貫性護理健康教育的臨床價值
語意巧連貫,舊“貌”換新“顏”——從“八省聯考”卷探析高考語意連貫題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銜接連貫題的復習備考注意點
英語語言特點視角下英語長句翻譯的解讀
吼唱在關中大地上的“秦腔”——論小說《白鹿原》中長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韻味
俄語廣告語篇整體連貫性分析
主述位理論對英語寫作連貫的啟示
長句變短句方法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