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發展歷程中的文化因素初探

2012-08-15 00:45裴軍鵬
關鍵詞:案主社會福利社會工作者

裴軍鵬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社會工作發展歷程中的文化因素初探

裴軍鵬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主要從四個方面略述了在社會工作發展過程中文化的影響力,即西方社會革命以及慈善文化是社會工作產生的直接推動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社會工作扶貧救濟的現代社會福利思想,即使它沒有形成專業的社會工作價值理念;是否掌握不同文化下的普世價值是社會工作實務成敗的關鍵;在發展適合自己國家文化背景的本土社會工作的同時,要警惕外來文化的殖民。

社會福利思想;文化認知能力;社會工作本土化;本土社會工作

一、西方文化對社會工作發展的影響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人文社會科學,猶如哲學、宗教學等學科一樣,他的產生和發展與特定社會的文化背景有著必然聯系。產生于西方社會并致力于人的發展的社會工作專業,與西方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思想有關。

西方文化有崇尚個人價值的傳統,在中世紀抬高神而貶低人,使人的尊嚴受到損害,人的發展受到壓抑。之后的文藝復興運動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思想,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追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對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進一步弘揚了人道主義,認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發展的權力。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作為西方社會的一種意識形態與宗教倫理一起為后來興起的助人慈善活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17世紀以來西方社會的社會福利思想,對現代社會工作的發展影響深遠。1601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頒布《濟貧法》,初步建立了社會救濟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濟工作方法;1788年德國“漢堡制”實施救濟制度,使救濟工作更趨組織化和科學化;l852年德國愛爾伯福市進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濟制度,完善救濟工作方法,也對各國社會救濟制度的建立產生了積極影響。在此期間,英國早期社會工作者借鑒德國漢堡制和愛爾伯福制的做法,進行濟貧工作。此后,1869年在倫敦成立的英國慈善組織會社和1877年成立的美國慈善組織會社進一步推動了濟貧工作的專業化,確定了服務到個人的社會工作理念。

當然,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和理論來源絕不限于上文所述,但無疑它們卻是最重要的,它們是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源泉,為社會工作應對并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直接或間接的指導方法。

二、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對中國社會工作的影響

對于中國來說,社會工作是件“舶來品”,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而否認中國傳統文化中就不含有社會工作的思想。

孔子在考慮社會福利問題時強調合理分配:“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保ā墩撜Z·季氏》)孔子提出“富而后教”的社會教化論: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保ā墩撜Z·子路》)在此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觀念中,教化百姓始終是十分重要的問題。這表明,孔子除了注重百姓的物質生活需求外,還非常重視以教化來滿足社會成員的基本文化需要。

孟子提出“仁政”為核心的天下一統,在他的設計中,要求統治者確保各種社會福利措施,國家把給予每一農戶的“百畝之田”、“五畝之宅”作為一種制度規定下來,規定了社會基本保障線。孟子注重要社會救濟,認為實仁政必須先從救濟老、幼、鰥、寡、孤、獨等窮弱困苦之人開始。在養老問題上,孟子把儒家孝悌敬老思想與老人福利和救助問題結合起來,并將“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作為儒者至高精神境界。

老子把天道自然論運用于人類社會,反對積極介入慈善福利工作,提倡無為政治。他說:“故圣人言,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保ā独献印返谖迨哒拢┍憩F在社會福利問題上,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統治者的“有為”是百姓的災難。就是要求統治者不要多收稅、不要強作妄為。第二,統治者“為無為,事無事”是百姓最大的社會福利。統治者不要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若陷入事務主義歧途,人民將無所適從,國家將越治越亂。正因為如此,老子的“無為論”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

墨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兼相愛”、“交相利”,提出具有鮮明“愛民”、“利民”色彩的社會福利思想。他說:“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保ā赌印し菢飞稀罚┰谝赞r立國的古代社會里,他還提出以糧食短缺來作為政府進行災荒救濟的依據。

在先秦社會思想的體系中,《管子》的社會福利思想在中國社會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豆茏印诽岢鲂小熬呕葜獭钡木唧w社會福利措施:“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疾;五曰合獨;六曰問疾;七曰通窮;八曰振困;九曰接絕?!保ā豆茏印と雵罚┯矛F代白話文解釋“九惠之教”就是,政府要設立特定的官職,經常詢問老、弱、病、殘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需求,有區別的對待;在災荒年頭,開倉賑災;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者提供救濟等。

從以上中國前秦諸子百家思想體系中可看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處不包含著現代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內容,他們對各個朝代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都發揮過相當重要的積極作用,對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和福利政策的制定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現代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的形成和工作方法的改進也有重要的啟發性。

三、文化對社會工作實務的影響

文化對人們生活中的價值觀、責任感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極大。社會工作者對案主及其問題理解的好壞依賴于對他們生活背景中的亞文化的理解。發展多元文化能力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是一以貫之的承諾。所謂多元文化能力是指將文化知識、價值觀和技巧作為一個整體整合進實踐中取得能力,其目的是為了采取跟文化相聯系的、合適的方式與案主發生聯系。它是社會工作技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樣的技巧對于案主會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它可以使工作者真正的為案主服務。文化既不是靜態的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個人層面來看,案主可能會認同一種以上的文化,因此社會工作者要避免刻板影響,不可簡單的對待人和文化精神??贪逵∠蠓从车氖瞧姷膽B度,不是基于合理的深思熟慮的分析。社會工作者在與案主之間的互動中,工作者必須掌握有關案主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體系方面的知識,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有可能會將自己所熟悉的文化偏見帶入助人關系。因此,社會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的對話應該被嵌入到雙方文化脈絡之中,他們必須帶著這樣的意識去建立與案主的關系。

訓練良好的訪談技巧是具有文化能力的實務基礎。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的互動將使工作者能夠評估案主的文化認同,從而采取文化一致性的干預。為了理解案主的需要,社會工作者必須跨越文化的界限,這便需要工作者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價值觀,而是在不同的假設上采取不同的世界觀,讓案主充分感覺到他們獲得支持。作為一個社會工作者,應該以開放的思想和客觀的態度去理解他們。如果工作者具有理解來自不同文化群體成員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話,就意味著工作者可以將案主發生的事情加以內化。

社會工作者的知識是一般文化信息與案主獨特信息的混合,多元文化能力使工作者可以真正地為案主的文化服務。社會工作者成功地運用自己的訪談技巧為另一個文化中的人服務,能夠推進來自案主文化的介入,因而更有可能受到案主的歡迎。

文化因素不僅影響著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制約著其倫理道德,而且也深深地影響著社會工作的實務方法技巧。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社會工作者,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內化到案主文化之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工作者,要了解在該文化影響下,人們所持有的普世價值觀。只有這樣,社會工作者方可避免由于文化因素而導致的服務質量落后的可能性。

四、社會工作本土化過程中的文化適應性

本土化過程是個歷史性問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本土化也是A文化適應B文化,B文化接納A文化的文化兼容過程。在此過程中,往往是A文化處于強勢地位,它具有向處于弱勢地位的B文化擴張的傾向;同時處于弱勢地位的B文化也存在著引入A文化解決本土問題的需求,最終能夠使A、B兩種文化達到有機的結合。這種有機結合可驗證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共性,但是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只能達到求同存異。所以,在引入社會工作專業的過程中就必須經過本土化的過程,以使其能切實在本土社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王思斌教授提出了社會工作本土化與本土社會工作的概念來討論社會工作專業本土化的問題。社會工作本土化指的是外來的東西進入另一社會文化區域(“本土”)并適應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發揮作用的過程(王思斌,2001)。本土性社會工作指的是那些土生土長的、發揮著有效的助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動過程。引入社會工作理論是社會工作本土化過程的必然要求,但是要使社會工作在本土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在引入西方社會工作理論的同時發展適應本土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特征的本土性社會工作。

不同國家的文化是有差異的,同一國家內的個人在文化上的認同亦是有差異的,即使他們都操有主流的價值觀。我們不可采用“拿來主義”的理念對產生于西方文化、社會基礎的社會工作理念、方法不加辨別地運用于我國社會工作本土化中,更不能將西方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不加區分的引入到我國特有文化、社會基礎之上的社會工作實務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借鑒李慕儀(1996)提出的從建構主義角度去了解來自不同族裔和文化的人。她認為求助者有自己一套理解問題和解決方法的框架,是需要被接納和尊重的,社工們應與受助者共同建構解決方案,甚至是意義的框架,確保它起碼是在該文化內屬于有意義,或最低限度是可容忍的。

在社會工作本土化的過程中,我們要警惕西方文化侵入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殖民,因此我們尤其應強調我們中國特色的本土性社會工作,總結這些本土性的社會工作的經驗與西方社會工作進行對話,才可能構建中國的社會工作。

[1]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景天魁.福利社會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陳紅霞.社會福利思想[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4]楊輝.社會工作本土化過程中的文化關注[J].社會工作,2007(10).

[5]黃耀明.傳統文化與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本土化[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3).

C916

A

裴軍鵬(1986-),男,碩士,研究方向為殘疾人社會工作。

猜你喜歡
案主社會福利社會工作者
從“和諧發展”到“共享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福利重要著述的發展邏輯
案主自決原則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困境
工作條件、家庭支持與職業發展:中國社會工作者離職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淺析計劃階段的案主自決
淺析實施案主自決的困境及其對策
重掌生活主導權
——認知行為治療介入精神障礙康復案例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社會福利視角下的專利制度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