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需要野真愛冶

2012-08-28 06:33李良智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12年8期
關鍵詞:張麗莉善事根基

李良智

愛,還有真假之分?是的。假的愛只表現在總結中,只呈現在報告里,只掛在口頭上。假的愛,說起來頭頭是道,遇到事則退縮。假的愛,雷聲大,雨點小。假的愛,說得多,干得少,報告做得轟轟烈烈,做起事來蜻蜓點水。

真愛,卻如春雨,潤人心田于無聲處,正如天底下最沒有雜質的最純潔的母愛。真愛,不一定掛在嘴上,但一定掛在心里。危急時刻,則一定表現在“下意識”的行動上。從沒有討價還價,從沒有猶豫不定,甚至壓根沒有思考自我得失的時間和打算,只有最快的行動。正如《聊齋志異》寫的那個母親,老虎叼走了孩子,赤身裸體就去追趕,終于從虎口奪回了孩子,才意識到沒穿衣服的羞恥感,才考慮到被老虎吃掉的可能性和可怕性。

張麗莉的行為,正是這種類似于母愛的“真的愛”,這種愛發自肺腑,深入骨髓,內化為自覺的行為。失控的汽車駛來之際,一把推開學生,自己雙腿被汽車碾碎,這一切都是突發的,來不及考慮的,一切嚴格講都是平時愛的積累之后的“下意識”的自然行為。

為何要強調這種“下意識”,或者叫“無意識”?我們可以設身處地考慮,如果汽車向我們自己的孩子駛來,我們會怎么辦?是不是不考慮就瘋了似的先救自己的孩子?幾乎全部的父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下意識。這種下意識就是“真愛”的外現。

同時應該看到,我們現在的很多“善舉”,往往是“有意識”的行為居多,往往習慣于高調做善事,善事未做,鏡頭已經跟上,媒體已經跟上,記者已經跟上。更有甚者,還有很多“善舉”是“被善舉”。

教育第一需要的是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然有了愛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教育以愛為根基,以技巧和策略為方法。但這種愛,必須是“真的愛”,沒有對孩子的“真的愛”,就不可能成為一位優秀教師。真愛是根基,正如蓋樓的根基,必須是真的鋼筋水泥。

2012年5月18日,黑龍江佳木斯市80后教師張麗莉的行為,正是這種“真愛”的自然表現。在這件事的宣傳口徑上,我們往往習慣做些“合理想象”和“適當拔高”,加上諸多“義無反顧、大義凜然、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等極美的詞匯,這固然沒錯。但是張麗莉當時一定沒想這樣多,她平時就是深愛學生的,危機到來,更是“下意識”地、自發地、自覺地、無暇顧及地第一時間去救學生,她感覺應該是必然的,應該的,是自然而然的,正如譚千秋,面對地震剎那的地動山搖,面對紛紛下落的磚瓦石塊,“下意識”的動作不是逃走,而是本能的張開雙臂,用身軀為孩子撐出一片安全的小天地。

演藝界有句話,叫“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種下意識的本能行為,背后是多年的積累。當一個優秀的教師把對孩子的“真愛”在內心積聚到一定程度,他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在行為上,哪怕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的生命。

外人可能覺得是“義無反顧”,他們自己卻覺得是“很平?!?。正如在十八冷士之后的扶起小悅悅的陳賢妹,看到血泊中的孩子,立馬上前抱起來,抱到一邊,防止車輛的再次碾壓,這種行為也并非是因為她不知道被誣賴的后果,而是出于做人的起碼良知,對她來說,當時的感覺應該是“應該做的”、“很平?!?、“很平凡”。張麗莉的行為,也正是如此,這種把善舉視作很平常、很平凡,才是真的偉大。

這一切,需要“真愛”的積累。

善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量變到質變,才會有面對突發事件時候的質的飛躍。

學習張麗莉,不是將其神化、美化、圣化,不是將其拔高到仰視可見、遙不可及,而是要學習她質樸的善良,學習她對學生的那份“真愛”,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對學生的那份“真愛”內化到自己的骨子里。這種真愛,才會化作在突發事件時不加思索就可以為學生犧牲一切的大愛。

猜你喜歡
張麗莉善事根基
Skills to Work out the Perimeters and Areas of Irregular Figures
Intensive Training of Maths(1B)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誤會消 獲贈奇書樂逍遙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誤會消 獲贈奇書樂逍遙
夯實法律的道德根基
多與少的隨想
華人時刊(2016年16期)2016-04-05
致中和 扎穩根基再出發
教育部派出工作組慰問張麗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