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可行性分析

2012-09-06 00:54楊明哲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建筑施工工程建筑

楊明哲

摘要:改革開放后30年的今天,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越來越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是建筑施工承包利潤不斷下滑,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競爭體制的不斷完善帶來的市場挑戰,一方面是國內建設市場的蓬勃發展,一方面是中國工程承包商在世界范圍內的崛起。面對如此困境,改善自身業務不失為一種手段。筆者認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途徑最終應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因此,國內建筑施工企業可以通過轉型為工程總承包企業,即在本行業追求價值鏈上具備增值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業務環節,從而達到提升經營利潤的目的。國內建筑施工企業是否具備條件轉型成為工程總承包企業,或者說是否具備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的條件,本文做出了比較詳盡的分析。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工程總承包可行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開展國內工程總承包業務特點分析

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工程建設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目前我國建筑市場上的工程總承包存在如下特點:

1.1工程總承包業務覆蓋面有限,工程總承包業務受業主專業能力以及認識能力所限。

工程總承包業務覆蓋面有限——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工程總承包在我國從無到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積累了一定經驗。但相比發達國家,工程總承包模式在我國的推廣面還太小,僅占國內建設活動經濟總量的不到1%。施工企業的總承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局限于施工總承包。真正意義上含設計階段的工程總承包是非常少的,常常局限于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外資項目或合資項目。

工程總承包業務受業主專業能力以及認識能力所限——由于國內很多房地產開發單位專業能力較強,具備很多專業職能管理部門,具備較強的專業管理能力,對工程總承包的剛性需求并不高。同時,由于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的驅使,容易在業主班子內部形成多個利益主體。將工程肢解發包、指定關系發包商,這些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產要求行為可以說在我國社會各個層面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說把工程承包過程劃分的越細就越利于利益分配,越增加當權者施展權利的空間。

1.2承包商關鍵能力不足

我國絕大多數施工企業不具備完善的總承包管理體制和完整的項目管理體系,在咨詢設計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技術支持能力、合約管理能力、專業施工協調能力以及相應的資金運作能力和融資能力等關鍵能力與國際工程總承包商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針對國內業主進行工程總承包管理時,很多設計工作、專業承包工作、深化設計工作都交由其他企業辦理,可以近似認為將很多重要工作轉包的概念。

1.3、工程總承包業務缺少法律地位和配套措施

我國目前形成的資質就位與實踐需求差距極大,立法未在引導市場進步中起積極作用。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提及要“提倡對建筑工程實行工程總承包”,國家有關部委也頒發了一些推行工程總承包的法規文件,但在入門的門檻上缺少法律定位。比較明顯的就是資質的定位和劃分與推行工程總承包背道而馳。我國建筑業的資質定位是工程監理、咨詢、設計、施工條塊分割,三權鼎立,特別是關于工程總承包的招投標法以及符合國際慣例的工程總承包合同文本仍是空白。相當部分的城市把一項工程劃分成設計、施工、監理等分別進行招投標。

配套管理措施的缺失也是造成工程總承包業務推廣不利的另一個原因,例如:法律、法規對發包方關于工程總承包發包的行為要進行規范,特別是很多國家財政投資的項目可以進行強制性工程總承包規定,這樣才會引起行業的重大變革。我國國內很多財政投資項目由于相關利益部門太多,經常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進行分割發包,造成工程總承包業務推廣不利。

2、 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開展國際建筑工程總承包業務特點分析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我國建筑企業國際業發展迅猛,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也獲得了迅速的成長,但我國建筑企業營業額總和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還很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以整個世界建筑市場作為一個大的競爭平臺來看,作為世界建筑業成員的我國國內建筑企業在國際上進行工程總承包業務承攬的情況如下:

2.1工程承包業務范圍、規模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在國際工程總承包的業務范圍以及工程規模、造價是不斷增長的。1979年,中國公路橋梁工程公司中標伊拉克摩蘇爾四橋項目,工程造價金額為3352萬美元,成為當年我國對外簽訂的最大工程承包項目。30年來,我國建筑企業對外承包的大型工程項目的規模記錄被不斷刷新,業務規模實現跳躍式增長,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和設計咨詢業務總量規模持續快速擴大,先后突破1億美元、5億美元、10億美元、60億美元和80億美元大關。到2007年的776億美元和40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1.88%和29.37%。

2.2業務立足第三世界及發展中國家,利潤率較低

從我國建筑施工企業走出國門直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我們的業務基本來源于第三世界及發展中國家,在我們承包國際工程的過程中,足跡遍布非洲、中東、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

2.3存在的其他問題和原因

首先,我國建筑企業缺乏復合型的國際工程總承包管理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影響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的主要問題,是我國企業與國際大承包商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中國承包商的管理水平、人才結構、人才儲備都需要快速提升與加強。企業需要能夠與國外合作伙伴流暢溝通、熟悉國外市場環境和規則、又懂技術能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其次,宏觀經濟影響我國建筑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承包商的影響很大,大型項目的施工周期往往很長,且合同大多以美元計價,人民幣的升值將直接減少企業的利潤。在人民幣仍面臨巨大升值壓力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競爭優勢被削弱。目前中國經濟面臨高通脹的壓力,緊縮的貨幣政策會對企業經營產生很大的影響。銀根緊縮,企業貸款難度增加,需要前期大量投入的工程承包行業受到影響更大,不利于我國建筑企業承接大項目。

第三,我國建筑企業融資能力弱。國際建筑工程總承包需要承包商帶資承包,與國際大型建筑承包企業相比,我國建筑企業的自有資金少,不能滿足承包大型國際項目流動資金的需要;并且我國的建筑總承包企業在國際上的聲譽和一些國外大的總承包商還有很大差距,取得國際金融機構支持的難度相當大,而我國銀行對企業的信貸限額度不能滿足承接國際工程的需要。我國的出口信貸利率比其他國家貸款利率高、還款期短,降低了我國建筑企業在帶資承包的國際工程項目中的競爭力。

第四,從我國國內建筑企業或具備工程總承包能力的企業來看,具備能夠承攬國際建筑工程總承包業務的應該是少數,目前能夠在國際上讓人認可、有過業績并具備一定實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無外乎中鐵工,中鐵建,中建等大型央企,相比國內其他眾多的大中小型建筑企業來說,可謂鳳毛麟角。

3、建筑施工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的SWOT分析

SWOT理論本身是一種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因此,清楚的確定公司的資源優勢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對于制定公司發展戰略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國內建筑施工企業具備很多相同的特點,因此運用SWOT對這一類企業進行分析同樣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和可操作的。

3.1 優勢(strength)分析

(1)歷史發展優勢:建筑業是我國的傳統支柱型產業,建筑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率由五十年代的3%增長到2004年的6.9%。從業人員解放之初為20萬人,而到了2004年底,建筑業從業人員已經達到3,893萬人,占到全社會從業人數的5.3%。2004年建筑業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近3,000萬人??傮w來說,歷史的發展造就了建筑業在我國眾多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同時在面臨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建筑業發展的一舉一動也牽扯到國家各個層面的廣泛關注。

(2)國家政策的積極影響:20世紀90年代。1992年,建設部頒發了《工程總承包企業資質管理暫行規定》,第一次通過行政法規把工程總承包企業規定為建筑業的一種企業類型,同時頒發了《設計單位進行工程總承包資格管理的有關規定》,對設計單位進行工程總承包資格問題做出了規定;次年頒發了《關于開展工程總承包資質就位工作的通知》;1997年11月,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提倡對建筑工程進行總承包,并規定從事建筑活動的主體取得相關資質等級后才可在其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1999年8月,建設部印發了《大型設計單位創建國際型工程公司的指導意見》(建設[1999]218號),先后有560家設計單位領取了甲級工程總承包資格證書。通過以上國家出臺政策的過程可以看出,國家在較早時期就從制訂行政法規的角度把從事工程總承包業務的企業主體定位為建筑施工企業

(3)資金流量大:建筑施工行業雖然利潤率較低,但由于建筑工程的造價相對于其他制造行業較高,因此形成了建筑公司資金流量大的特點,特別是相較為與同樣具備轉型為工程總承包企業的大型建筑設計院、工程監理公司、咨詢公司等其他業內工程項目管理型企業來說,資金流量大無疑是建筑施工企業的一大優勢。

(4)組織結構及人才構成適應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施工企業,特別是國內大型施工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立都較同級別的設計單位或咨詢監理單位復雜,特別是在針對項目管理方面,組織機構設立偏重長周期、全方位的管理,而且在經營、財務方面的管理設立符合大資金流量、復雜合同管理的特點,因此在進行總承包管理方面,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立或轉變應該不存在太大的難度。

(5)綜合采購能力強(物資、勞務):施工企業一直以來都與市場接觸緊密,特別是在綜合采購方面,包括項目建設所涉及的材料、設備、勞務等,多年的一線經營造就了施工企業對于市場的熟悉與廣泛的脈絡關系,而這種綜合采購能力對于工程造價的控制以及確保利潤是不可或缺的。

3.2競爭劣勢(weakness)分析

(1)技術管理問題:一方面,我國國內的建筑施工企業具備設計能力的非常少,除了極少數的一些大型施工企業具備設計能力,但與國內的專業設計院或國外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來比,在專業能力、創新能力上還相差較遠。另一方面,國內的施工企業若從事工程總承包業務,專項工程技術能力較弱,技術發展能力不足,以從事施工總承包的企業為例,一般在勘察、地基處理、鋼結構、幕墻等較為專業的領域往往采用專業分包的方式,而從事這些專業施工的企業就連從事施工總承包都存在很大的難度,綜合技術管理方面更是弱勢。此外,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或比例不高,人才機制與先進企業相比,吸引力不夠、開放性不強、國際化程度較國際承包商不高,這些因素也造成了施工企業在從事工程總承包過程中技術管理力量不強。

(2)融資能力有限:對于很多承包商,是否具備強大的融資能力成為制約投標的關鍵因素。很多建筑施工單位雖然在承攬工程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強大的現金流,但是針對很多項目來講,??顚S檬亲龊檬┕た偝邪蝿盏年P鍵,此外,很多施工單位多年攢下的老本也都逐步轉變成為固定資產,進行融資時,僅僅依靠抵押貸款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融資方式,因此,融資難對于很多想做工程總承包任務的建筑施工單位來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很多建筑施工單位資產質量不高,負擔較重,制約業務轉型:國內的多數建筑施工單位,包括很多大型國企,均經歷過施工墊資、合同不規范的發展階段,使得債務負擔和資金壓力成為歷史遺留問題;此外,很多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也制約了很多大型國企,比如歷史遺留問題、離退休人員問題、產權糾紛問題等;以上兩方面的影響,造成了很多施工單位資產質量不高,企業自身負擔較重,“維持現狀,不出差錯”的想法或多或少地在企業領導人腦中存在,這些問題也制約了企業的業務轉型。

3.3機會(opportunity)分析

(1)國家政策引導和支持:在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工作中,國家和政府的立法引導市場對建筑施工單位進行工程總承包業務承攬提供了正確的引導,特別是建設部出臺的建市[2003]30號文《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和建市[2004]200號文《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對廣大企業推進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2)市場對工程總承包業務的需求:首先以國內市場為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民間資本的不斷積累,房地產以及建筑業市場的投資呈現多元化,也就是業主的需求多元化,相應對工程總承包業務的需求也呈現出增長的態勢;其次,以國際市場為例,早年我國建筑企業以施工、援建、勞務輸出等業務打開了國外的建筑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建筑施工企業在國際市場(主要是發展中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如亞太、北非、南部非洲、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等)積累了大量的承包經驗以及市場資源,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以及工程總承包業務開展已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4威脅(threat)分析

(1)(設計單位、監理、甲方)等以技術為主導的企業競爭威脅、。從政策層面來看,自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通過出臺政策規定,將工程總承包企業的主體越來越偏向于帶有設計能力的企業單位,這就使得,從業內認可程度的角度來看,設計單位等偏重于技術層面的企業占據了一定優勢。

(2)來自施工企業行業內部的威脅:筆者認為,國內建筑施工企業即便轉型為工程總承包企業或者從事工程總承包業務,有可能受到本行業內部的威脅,以國內建筑業市場為例,由于我國勞動人口眾多,使得勞務市場存在價格相對低廉(與國外同水平國家相比),加之施工總承包業務一直以來入門門檻較低,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造成施工利潤率較低象,但畢竟工程造價龐大,施工利潤的絕對值還是較大的,因此,對于很多承包商來講即便是低利潤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如果部分施工企業轉型做工程總承包,那么就要放棄部分做施工承包的業務,也就是放棄了低價競爭策略,無形中就會被原競爭對手威脅到自身原有的利益。

(3)國外威脅。由于國外工程總承包業務開展較早,以現實為例,我國大型工程總承包商在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北美地區的業務量幾乎為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在工程總承包業務的起源地,我們是無法與那些企業抗衡的(當然也有地方保護的因素)。因此,從世界范圍內來看,我們的工程總承包業務開展肯定要受到國外同行的威脅。

4、結論與建議

結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既面臨機遇,又需要應對挑戰,是否具備實力和條件轉型或者說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可謂見仁見智。筆者認為:國內建筑施工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應該具備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企業所面臨的低利潤、市場競爭激烈的嚴酷事實應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來研究解決。企業通過改革經營業務重心達到擺脫困境的做法,只是眾多改革手段之一,從執行難易程度來說,探索本行業的業務環節要較其他行業相對簡單。國內建筑施工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慎重判斷轉型時機,具備強大實力且常年從事施工總承包的企業具備轉型的實力,而其他類型企業可以慎重考慮。

希望本篇文章的分析論證以及建議,能夠給從事本領域研究的朋友以及同行們帶來一些參考,并能夠為國內建筑施工企業的轉型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

猜你喜歡
建筑施工工程建筑
加強施工技術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一圖看懂寧波金融“五強”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應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機管理意識的運用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淺談建筑施工管理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泛濫的“工程”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