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高層住宅建筑施工技術

2012-09-06 00:54張慶秋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高層住宅建筑施工技術

張慶秋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層住宅發展迅速,工程建設規模越來越大,由于高層住宅自身的特點,施工工藝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高層住宅工程質量要在設計階段就進行各方面的論證,避免由于設計因素造成質量隱患;現場施工是具體控制和預防工程質量隱患最關鍵的階段,必須嚴格技術交底和現場監督,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技術和驗收規范的要求進行施工。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探討一下高層住宅的常見施工技術。

關鍵詞:高層住宅;建筑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241.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

某住宅小區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框剪結構,樁基礎,地下室二層,地上3棟27層,帶二層底商。就主體工程而言,本工程大部分屬于高層住宅,具有功能綜合化的特點:

(1)將各種使用功能的建筑單元集中布置并上下組合在一起,使用上更方便省時,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適應現代社會高效率、快節奏生活的需要;

(2)集中緊湊的建筑布置,達到建筑面積最高利用率,相應集中緊湊的管道線路,有利于節約建設投資及減少能源消耗,也有利于物業管理,節約管理經費;

(3)可減少建筑占地面積,節約土地費用,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

2.抗震性能設計

不管采用何種轉換形式,帶轉換層的剪力墻結構仍是目前工程應用的主要結構形式。同時,由于轉換層位置越來越高,帶轉換層的筒體結構也時有應用。對帶轉換層的剪力墻結構及帶轉換層筒體結構這兩類轉換結構,通過轉換層上下層間位移角及內力變化情況的分析,可得出影響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分別是:轉換層設置高度、轉換層上部與下部結構等效剛度比、轉換層結構與其上層結構側向剛度比。對帶轉換層筒體結構其主要影響因素表現為轉換層上部外筒的剛度、轉換層設置高度和內筒剛度。

對上述兩類轉換結構,轉換層高度是影響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轉換層高度越高,轉換層上下層間位移角及內力突變越明顯,設計時應限制轉換層設置高度。轉換層與其上層的側向剛度比對結構抗震性能有一定影響。對轉換層位置較低的帶轉換層的剪力墻結構,控制側向剛度比可以控制轉換層附近的層間位移角及內力突變。

對于帶轉換層的剪力墻結構或筒體結構,可采取以下措施強化下部結構:加大筒體及落地墻厚度、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必要時可在房屋周邊增置部分剪力墻、壁式框架或樓梯間筒體、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墻開洞、開口、減小墻厚等。

3.基礎與后澆帶施工技術

基礎是本工程房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造價和工期分別約占建筑物土建總造價的20~30%,占總工期的30~40%左右。在本工程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在一起,裙房包圍了主樓的大部分。從傳統的結構觀點看,希望將高層與裙房脫開,這就需要設變形縫;但從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設縫。因為設縫會出現雙梁、雙柱、雙墻,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澆帶法便應運而生。

一般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的基礎同時施工,這樣回填土后場地平整,便于上部結構施工。對于上部結構,無論是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同時施工,還是先施工高層后施工低層,同樣要按施工圖預留施工后澆帶。

對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接的基礎梁、上部結構的梁和板,要預留出施工后澆帶,待主樓與裙房主體完工后(有條件時再推遲一些時間),再用微膨脹混凝土將它澆筑起來,使兩側地梁、上部梁和板連接成一個整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高層與低層的差異沉降放過一部分,因為高層主樓完成之后,一般情況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終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這時再補齊施工后澆帶混凝土,二者差異沉降量就較小,這部分差異沉降引起的結構內力,可由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結構承擔。

對于施工后澆收縮帶,宜在主體結構完工兩個月后澆筑混凝土,這時估計混凝土收縮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澆帶的位置宜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變形縫反彎點附近,此位置彎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選在梁、板的中部,彎矩雖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澆帶處,混凝土雖為后澆,但鋼筋不能斷。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鋼筋;如果跨度較大,可按規定斷開,在補齊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澆帶的配筋,應能承擔由澆筑混凝土成為一整體后的差異沉降而產生的內力,一般可按差異沉降變形反算為內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強。后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mm~1000mm為宜。施工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筑混凝土后連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縫。對于板,可留斜縫;對于梁及基礎,可留企口縫,而企口縫又有多種形式,可根據結構斷面情況確定。

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拌制、運輸、澆筑、養護、拆模等施工過程。在整個工藝過程中,各工序緊密聯系又相互影響,如其中任一工序處理不當都會影響混凝土工程的最終質量。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不但要求混凝土成型后獲得良好的強度、密實性和整體性,而且要求外形美觀,因此,在施工中確?;炷凉こ藤|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4.1施工工藝流程

配合比計算→原材料計算、外加劑配制→坍落度測定→混凝土運輸→試塊制作→泵送→布料→混凝土澆筑、振搗→泵和輸送管的清洗、拆除→養護

4.2混凝土的澆筑

每層結構混凝土分二次澆筑,第一次澆筑柱,第二次澆筑梁、板?;炷磷杂蓛A落高度不應超2米,否則應用串筒、溜槽,以保證混凝土不致發生離析現象。柱澆筑高度大于3.0m的,在1.8~2.0m高處一側或兩側模板開設門子板,混凝土從門子板處的斜槽或平臺灌入柱模內,采用高頻振搗棒從頂部插入振搗,按300-500mm厚分層澆筑。高度較大的梁也要分層澆筑。澆筑時應重點控制澆筑高度和振搗棒插入間距、深度、順序。振動棒快插慢拔,插點布置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應遺漏,移動間距一般30-40㎜。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檢查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和埋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3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

地下室基礎底板一般厚度達1~4m,面積也很大,采用強度等級較高的混凝土澆筑,屬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因混凝土設計強度較高,單方水泥用量多,加上底板厚度大,水泥水化熱在混凝土內部積聚不易散發,混凝土內部溫度較一般構件的混凝土要高得多,存在較大的內外溫差,因溫度應力和溫度變形產生裂縫的可能性十分大。同時內外約束條件的影響、外界氣溫的變化、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均可能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為保證結構整體性,防止出現裂縫導致滲漏水,將凝土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控制在的25oC內、混凝土表面與環境溫差控制在15oC內就是施工的要點。

4.4混凝土成型后的養護

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曬、風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出現不正常的收縮、裂縫破壞等現象?;炷翝仓戤吅髴皶r灑水養護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參考文獻:

【1】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案例精選.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06

【2】高層住宅施工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8-8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高層住宅建筑施工技術
加強施工技術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我國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研究
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研究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機管理意識的運用
高層住宅的房建施工技術研究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中消防安全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談建筑施工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