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切口開胸手術與全胸腔鏡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2012-09-21 06:55滕洪生隋鐵泉楊洋
當代醫學 2012年31期
關鍵詞:葉間胸腔鏡胸腔

滕洪生 隋鐵泉 楊洋

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的常見類型,目前常采用手術治療[1-2]。傳統的肺癌根治術采用外側切口,盡管取得較好的術野,但對機體的創傷大、并發癥較多[3]。小切口開胸術采用腋下開口,不僅減少術中出血和患者疼痛,而且對血管和神經的損傷較少[4]。胸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可進行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5]。研究表明,小切口開胸術和胸腔鏡手術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上均優于傳統的肺癌根治術[4-5]。本研究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小切口手術和胸腔鏡手術治療并比較兩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為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6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齡34~79歲,平均年齡(58±14)歲;右側病變46例,左側病變40例;上葉16例,中葉38例,下葉32例;葉間裂發育不良32例,良好54例;胸腔無粘連58例,胸腔粘連28例;病理Ⅰ期36例,Ⅱ期50例?;颊呔涍^術后病理確診。根據隨機數字表將兩組患者分為小切口組和胸腔鏡組各43例。小切口組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齡(56±13)歲;右側病變23例,左側病變20例;上葉9例,中葉19例,下葉15例;葉間裂發育不良15例,良好28例;胸腔無粘連29例,胸腔粘連14例;病理Ⅰ期18例,Ⅱ期25例。腹腔鏡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齡(61±16)歲;右側病變23例,左側病變20例;上葉7例,中葉19例,下葉17例;葉間裂發育不良17例,良好26例;胸腔無粘連29例,胸腔粘連14例;病理Ⅰ期18例,Ⅱ期25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給予單肺通氣;取健側臥位,肩下墊高。小切口組和胸腔鏡組分別行小切口手術和胸腔鏡手術,具體方法參考文獻[3-4]。將病灶部位切除后,行縱隔等部位淋巴結清掃。術后進行逐層關胸,放置胸腔引流管,給抗生素抗感染處理。

1.3 評價方法 分析兩組總體及不同葉間裂發育情況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總體的術后恢復指標(術后帶胸管時間、引流量、淋巴結清掃個數及住院時間)和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術中指標情況 胸腔鏡組的總體、葉間裂發育不良和發育良好的手術時間均多于小切口組(P<0.05),但術中出血量低于小切口組(P<0.05);兩組葉間裂發育不良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高于發育良好和總體水平(P<0.05),見表1。

表1 兩組總體及葉間裂發育不同情況的術中指標(±s)

表1 兩組總體及葉間裂發育不同情況的術中指標(±s)

注:與發育不良組比較,aP<0.05;與小切口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小切口組總體 43 169±26a 97±26a發育不良 15 189±39 125.8±34.9發育良好 28 146±20a 78±24a胸腔鏡組總體 43 214±44ab 65±13ab發育不良 17 245±62b 86±22b發育良好 26 183±34ab 43±10ab

2.2 兩組的術中指標情況 胸腔鏡組的術后帶胸管時間、住院時間和引流量均低于小切口組(P<0.05或P<0.01);兩組在淋巴結清掃個數上沒有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的術后指標情況(±s)

表2 兩組的術后指標情況(±s)

注:與小切口組比較,aP<0.05,bP<0.01。

組別 例數 術后帶胸管時間(d)引流量(mL)淋巴結清掃個數 住院時間(d)小切口組 43 7.6±1.5 216±55 16.2±5.2 12.5±3.2胸腔鏡組 43 5.2±0.9a 168±33b 15.9±3.6 9.3±2.1a

2.3 兩組的術后并發癥情況 胸腔鏡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總數低于小切口組,其中肺炎的發生率低于小切口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術后并發癥情況[例(%)]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發現,胸腔鏡組的手術時間多于小切口(P<0.05),可能的原因是是胸腔鏡手術需在全腔鏡下操作,通過操作孔依次進行病灶的探查、切除及周圍淋巴結的清掃,相對于小切口手術,操作復雜且精細,因此時間較長。在葉間裂發育不良患者的手術治療中,除處理血管和支氣管外,還需切割縫合器來處理葉間裂,因此兩組葉間裂發育不良患者的手術時間均長于發育良好者。盡管胸腔鏡組的手術時間較長,但術中出血量少于小切口組,推測有以下原因:(1)其主要通過操作孔進行手術,比小切口手術的損傷??;(2)小切口組為獲得足夠術野,需牽拉肋骨[4-5]。

研究指出,影響胸腔鏡治療肺癌的主要指標為淋巴結清掃情況,其周圍淋巴結的清掃是內鏡手術的難題[6]。本研究結果發現,兩組在淋巴結清掃個數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胸腔鏡和小切口手術在淋巴結清掃上效果較好。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胸腔鏡組在術后胸骨管時間、住院時間、引流量及術后并發癥上均優于小切口組,提示胸腔鏡手術的術后恢復較好,可能的原因為胸腔鏡微創性好,對周圍的組織損傷小,因此術后恢復較好。

綜上所述,胸腔鏡下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效果較好,可加快患者術后恢復并降低術后并發癥。

[1]周彩存.個體化治療時代多靶點藥物究竟何去何從-多靶點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最新臨床進展綜述[J].中國肺癌雜志,2011,14(11):874-879.

[2]茹玉航.非小細胞肺癌的手術治療效果觀察與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5):53.

[3]何相鋒,毛澤軍.全電視胸腔鏡與傳統開胸手術行肺癌根治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11,13(6):804-805.

[4]雷海.小切口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21):14-15.

[5]王俊,李運,劉軍,等.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8,24(3):147-150.

[6]楊學寧,肖樸.早期非小細胞肺癌電視胸腔鏡輔助系統性淋巴結清掃的前瞻性研究[J].循證醫學,2004,4(1):34-36.

猜你喜歡
葉間胸腔鏡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纖維瘤伴多發轉移1例
快速康復外科在胸腔鏡肺葉切除圍手術期中的應用
胸外科術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進展
內科胸腔鏡術后留置細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喜歡哪叢薔薇
化療聯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觀察
胸腔鏡胸腺切除術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轉開胸的臨床研究
在薄層及后處理CT圖像上觀察肺葉間裂的影像表現
尿激酶聯合抗結核藥胸腔內注入對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治療及其預后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