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排螺旋CT在縱隔型肺癌診斷中的應用

2012-09-21 06:56趙凱華郭志強
當代醫學 2012年31期
關鍵詞:肺門毛刺胸膜

趙凱華 郭志強

縱隔型肺癌原發于肺內或較大的氣道,其影像學表現上與縱隔關系密切的一種特殊類型肺癌,類似縱隔內腫瘤或轉移瘤,容易誤診[1],其正確診斷對指導臨床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非常重要。本研究通過對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1例縱隔型肺癌圖像進行分析,探討64排螺旋CT及其MPR后處理技術在縱隔型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影像診斷準確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08年1月~2011年10月經病理證實為縱隔型肺癌21例,男13例,女8例,年齡41~72歲,平均65歲,其中鱗癌9例,小細胞癌4例,腺癌5例,腺鱗癌及類癌各1例,2例證實為肺癌但未分類;臨床癥狀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其中痰中帶血11例,胸痛5例,發熱6例,上腔靜脈綜合癥3例,進食哽咽4例,聲音嘶啞4例,頸部淋巴結腫大7例。

1.2 檢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日本東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機;掃描參數為120kV,80~130mA,矩陣512×512,掃描層厚1mm,重建層厚0.5mm,增強掃描采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第三代非離子型造影劑碘佛醇(320mgI/mL)100mL,注射速度3.0mL/s,掃描時間動脈期30s,靜脈期60s,延遲期3min。將掃描圖像傳輸到PACS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建(MPR)。

2 結果

2.1 發病部位及類型 本組21例,發生在上縱隔9例,中縱隔10例,下縱隔2例;前中縱隔15例,后縱隔6例;其中中央型肺癌13例,周圍型肺癌6例,隱匿型肺癌2例。

2.2 CT表現 中央型肺癌:CT平掃表現肺門區結節狀、團塊狀軟組織密度病變,部分可見鈣化,邊緣均不規則,見毛刺,可呈結節狀、不規則形及呈分葉狀。腫塊侵犯支氣管(圖1、圖2),管腔狹窄8例,閉塞6例,軸位圖像及MPR圖像更加直觀顯示此征象,病灶遠端可見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張,不張肺葉緊貼于縱隔。增強CT見肺門腫塊呈不均勻強化或強化不明顯,縱隔及肺門腫大淋巴結增強后多呈邊緣強化。周圍型肺癌:CT平掃腫塊緊貼縱隔,呈分葉狀5例(圖3),病灶外緣毛糙,有毛刺或棘狀突起4例(圖4、圖5),軸位圖像有時顯示不明確,而MPR圖像則能觀察到,病灶內可有鈣化,受累支氣管可表現為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及阻塞;遠端有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張。隱匿性肺癌:縱隔內見廣泛結節狀病灶,部分融合成團塊狀,增強后病灶呈不均勻強化,肺內可見小病灶或無病灶。

3 討論

縱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種特殊類型,我國學者將縱隔型肺癌細分為3型[1]:(1)中心型肺癌:引發肺大葉完全性不張并將肺內原發病灶及肺門和縱隔淋巴結包裹成致密腫塊影;(2)周圍型肺癌:發生于縱隔旁,其內緣緊貼縱隔或與縱隔胸膜粘連成塊;(3)隱匿性肺癌:原發腫瘤不易發現,但已有較大的縱隔淋巴結轉移灶,易被誤診,因其影像學的特殊表現,在臨床診斷中易出現誤診。本組資料與病理結果相對照,在影像學分型的基礎上,結合肺癌的臨床表現,觀察、分析縱隔型肺癌的各種征象,以期降低誤診率。

縱膈型肺癌作為原發于支氣管上皮的惡性腫瘤,其與普通肺癌一樣,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早期出現呼吸系統癥狀對其診斷有著重要意義[2]。疾病早期常常會出現不同程度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咳痰、痰中帶血等其他呼吸道癥狀;當癌腫增大或發生轉移致縱隔淋巴結腫大時,可壓迫鄰近器官出現相應癥狀,較常見的是喉返神經受壓致聲音嘶啞、主氣道受壓受侵致呼吸困難及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等,少數出現異位激素分泌癥狀??v隔腫瘤早期常無呼吸道癥狀,晚期病變進展,可出現相應壓迫癥狀,常無異位激素癥狀[3]。

近年來,隨著64排螺旋CT的廣泛應用,能夠快速完成大范圍的薄層掃描,且無創傷性,消除漏層和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明顯提高縱軸的分辨率,結合MPR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可更加直觀、清晰顯示肺癌與支氣管的關系、鄰近肺野繼發性改變以及肺癌發生轉移的情況。還可觀察腫塊形狀、輪廓、邊緣、密度及內部情況,并可以任意角度觀察腫瘤與縱隔夾角及測量腫瘤的最大徑線,對病灶的定位和空間關系的判斷有重要意義[4],因此,64排螺旋CT檢查能清晰顯示縱膈型肺癌特征[5]:(1)原發影像表現:縱隔型肺癌大部分位于肺內,與縱隔相交呈銳角,腫塊與縱隔邊界有透亮的分隔帶,腫塊與縱隔貼近的基底部往往小于腫塊的最大徑,通常表現為結節狀、不規則形、分葉狀;邊緣較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毛糙,多呈“毛刺征象”;增強掃描示肺門腫塊多呈不均勻強化。(2)繼發影像表現:癌腫侵及縱隔胸膜,可出現縱隔胸膜脂線局限性模糊或消失,相鄰支氣管受累可有狹窄或閉塞、肺內可繼發阻塞性肺不張及阻塞性肺炎,早期即有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腫大,上腔靜脈易受壓,鄰近胸膜增厚、收縮出現胸膜凹陷征(兔耳征、胸膜尾征),肺內轉移征象;縱隔及肺門腫大淋巴結平掃時密度均勻,邊界尚清楚,融合成塊時,邊界不清,增強后可呈邊緣強化,原發性縱隔腫瘤多無此表現。

圖1 、圖2 示腫塊呈分葉狀,見毛刺,并侵犯右主支氣管,使管腔變窄。

圖3 示腫塊緊貼縱膈,呈分葉狀。

圖4 、圖5 病灶邊緣毛糙,可見毛刺及棘狀突起。

縱隔型肺癌需與縱隔腫瘤相鑒別,主要包括食道癌、淋巴瘤、胸腺腫瘤、縱隔畸胎瘤等[5]。兩者因有較相似的影像學表現,可相互誤診。由于64排螺旋CT的應用及MPR作為其重要補充,能更好地顯示腫瘤的特征,有益于判斷腫瘤的起源,結合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提高縱隔型肺癌診斷的準確率,有利于臨床手術及治療方案的選擇。

[1]榮獨山.X線診斷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l993:141.

[2]鄒玉堅,鄭曉林,肖利華,等.縱隔型肺癌的影像學表現[J].醫學影像學志,2006,16(2):182-184.

[3]陳小啟,戚樂,黃峰,等.縱隔型肺癌的CT及MR表現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5(12):1739-1741.

[4]胡麗霞,龔靜山,饒梓彬,等.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的臨床應用[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24(1):49-51.

[5]李復,康軍.左肺后縱隔旁肺癌誤診為肺隔離癥的CT影像診斷分析1例[J].中國CT和MRI雜志,2008,6(2):79-79.

猜你喜歡
肺門毛刺胸膜
胸腔鏡下胸膜活檢術對胸膜間皮瘤診治的臨床價值
肺門單中心Castleman病CTA“抱球征”1例
惡性胸膜間皮瘤、肺鱗癌重復癌一例
閥芯去毛刺工藝研究
一種鑄鐵鉆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應用
成人胸膜肺母細胞瘤1例CT表現
少兒肺門及周圍陰影增大的X線圖像分析
一種筒類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可抑制毛刺的鉆頭結構
纖支鏡胸膜活檢與經皮胸膜穿刺活檢病理診斷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