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

2012-10-09 09:41龔志剛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年18期
關鍵詞:協作工具軟件

龔志剛

(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莞城校區,廣東東莞 523003)

當下,在中職教育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熱潮的影響下,探究學習、項目教學、一體化教學、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等教學模式,在我國中職教育教學中也就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上了??墒窃谶@些教學模式運用的背后,卻有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那就是如何教會學生在這樣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下,應用技術展開學習,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其實,信息化教學業已得到普遍推廣,我國在《面向21世紀教育發展綱要》及《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 (2010-2012年)》中也都明確提出要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然而,如何在新型教學模式的平臺上更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卻沒有得到大家足夠的重視。筆者以計算機硬盤分區教學單元為例,試圖探究教育技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

一、信息化教學內涵

信息化教學,指的就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一種新型教學形態。在教學中,依托建構主義技術應用觀,在基于一定的學習模式下,突出讓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會用技術作為知識建構的工具,用技術解決問題 (learn with IT)。其有別于多媒體教學,強調的是信息時代的“3T素養”,即技術應用、團隊協作、遷移能力。變革學習方式,突出創新性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基于技術的學習。

二、信息化教學案例資源與學情分析

下面以計算機硬盤分區教學單元為例,基于資源的主題探究協作學習模式為應用平臺展開研究。

本教學單元使用的教學資源有:①極域電子教室 V4版網絡教室教學廣播軟件。②計算機虛擬仿真操作平臺VMWARE軟件。③學生網上收集的硬盤分區相關多媒體資料及作業交流QQ群。④認知、交流工具:Inspiration概念圖軟件。⑤教師提供的硬盤分區相關多媒體資料及PPT。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在項目學習方式下已初步形成了新的學習模式——探究與協作,基本掌握了一些學習工具軟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學習活動,但因為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理解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信息化教學案例設計分析

1.學習環境設計

(1)學習共同體設計:該學習共同體由教師、學生、網帖發布人員組成。其中教師不是共同體的中心,而是一個引導者、咨詢者、監督者的角色;網帖發布人員是提供網上咨詢的熱心網民;學生是該共同體的中心,依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理把全班同學分成十個小組,每組四至五人,兼顧到學生是否住宿情況,保證每個小組有1至2個同學是非住宿生,并且家里有電腦,能上Internet網,以便能及時上網搜尋相關硬盤維護學習資料及求助網帖。

(2)任務目標設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劃分學習任務,1至2人負責相關硬盤維護學習資料的搜集與提交,其余學生協助本組同學做好實訓電子文檔。培養學生對資料的收集、整理、運用的能力以及信息處理、加工的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3)情境設計:包括三個層次,首先是通過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如何對硬盤進行分區,指導學生通過Internet搜集相關資料;其次是設置協作式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伙伴關系,先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問題基本面,再通過組內分工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最后通過組間交流分享到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是設置虛擬仿真操作環境,通過引入VMWARE虛擬操作系統軟件,為學生解決操作上的后顧之憂。

(4)資源設計: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學生自己提供相關硬盤維護學習資源,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由于學校不能提供Internet,只能讓有學習條件的學生通過交流工具QQ群提交相關資料;另一方面由教師提供補充學習資源,彌補學生資源的局限性和準確性。

(5)策略設計:包括兩個維度,第一維度是教學策略的設計:依據建構主義教學觀,倡導學生借助學習工具(具體見下文),建立合作伙伴,協作探究,快樂體驗做中學;第二維度是指導策略設計,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主體間性的師生關系,教師通過提出學習問題 (硬盤如何分區),引導學生借助相關硬盤分區主題資源展開探究,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提供必要的咨詢與幫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動性。通過收集、調查、推理、設計等實踐活動,規劃解決微機維護問題的方案,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的意識。 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學習工具設計

(1)使用信息工具。如:網絡搜索引擎,在網絡上收集相關硬盤維護學習材料,并加以分析,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2)使用認知工具。如:概念圖制作工具(Inspiration軟件),讓學生通過概念圖描繪知識建構過程,有選擇性地將硬盤分區新知識與已有的微機維護知識聯系起來,產生有意義的學習,使學生知道身邊的生活與所學知識的類比聯系,理解計算機硬盤分區的概念,增強學習微機維護知識的預見性,與此同時,形成一份實訓電子文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3)使用交流工具。如:使用極域電子教室 V4版網絡教室教學廣播軟件,便于老師適時監控、輔導學生的學習,同時便于學生的演示交流。建立師生QQ群,方便學習資料的提交與相關問題的咨詢;Inspiration軟件同時也可作為組間分享工具,用于組間交流學習,充分發揮小組集體智慧,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的提高。

(4)使用效能工具。如:借助虛擬機平臺(VMWARE軟件)技術作為與現實情境相連接的一個橋梁,模擬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支持做中學。在仿真訓練中獲得一些初步的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微機維護中的常見問題,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在多媒體相關學習資源(硬盤分區圖解、視頻等)的幫助下,克服了因學生英文不熟練帶來的認知障礙,通過仿真模擬軟件,打消了學生擔心操作不當而引發電腦故障、硬盤反復分區易損壞的顧慮,教學瓶頸得以突破(特別是對于硬盤分區這一教學內容),并能實現高仿真下的實操體驗,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評價工具。如:Inspiration軟件還可作為評價工具,通過其描繪學習過程,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與掌握學生學習的動態過程。

3.學習評價設計

(1)學習效果評價:依據教學目標,多維度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作業評價。

(2)教學反思:依據教學效果,對教學活動作出有效反饋,以期螺旋式提高教學能力。

四、信息化教學案例設計反思

圖1 信息化教學案例設計示意圖

希爾伯曼在《積極學習》一書中指出:不同的教學方式產生的教學效果是不同的: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老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5%??梢?,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教師主體間性的教學方式是更具成效的。而基于資源的主題探究協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學習平臺,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通過技術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就顯得自然而迫切,從資源的收集、提交、分析到協作學習與效果評價,無一不是靠技術來支撐的。

1.在資源的收集、提交階段,突出的是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環境,學生上網條件不統一,筆者就尋求了任務分工型結合QQ交流群的辦法來解決。

2.在資源分析階段,采用了學生自主探究結合協作探究的模式,突出考慮學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再參與協作探究,而概念圖制作工具是此模式最佳的選擇之一,它既可以整理個人學習情況,也可以描述團隊學習過程情況,在此基礎上再架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用概念圖制作工具完成實訓電子文檔,一舉多得。

3.在技能操作階段,使用了模擬仿真系統VMWARE軟件,徹底解放了學生的手腳,學生可以盡情地在仿真平臺上實踐自己的操作而無需擔心是否會產生電腦故障,同時也很好地維護了學校財產。

總之,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習平臺的搭建,又要考慮技術的適用性;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又要考慮技術的推廣價值;信息技術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絕不是唯技術而技術。

[1]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周玉芬,劉躍明.網絡環境下基于資源利用的自主探究學習行動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1).

[4]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質——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2,(2).

[5]荀莉.淺談信息技術在職業學校教學和實訓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4).

猜你喜歡
協作工具軟件
禪宗軟件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團結協作成功易
監督橋 溝通橋 協作橋
狼|團結協作的草原之王
軟件對對碰
準備工具:步驟:
“巧用”工具
協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