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的積極性還需充分調動

2012-12-06 01:24呂爽
瞭望東方周刊 2012年45期
關鍵詞:立國民政部民辦

呂爽

中國養老市場是怎樣的一個現實?未來該怎樣發展?養老資源能否重新分配?這些疑問始終困惑著養老產業。近日,《瞭望東方周刊》據此獨家專訪了民政部部長李立國。

中國數字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有哪些數字是特別值得關注的?

李立國: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三加快”的顯著特點,面臨的挑戰之多是世界其他國家所沒有的。一是老年人口增速加快,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 85億,約占總人口的13. 7%。二是高齡老人增速加快,高齡人口增速超過老齡人口增速?,F在我國8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000萬,約占老年人口的10. 8%。三是空巢化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上學造成大量空巢老人,城市青壯年與父母分別居住的情況也十分普遍。2010年,全國有65歲以上空巢老年人4150萬,約占老年人口的23. 3%。

《瞭望東方周刊》:這些數字給未來的中國養老帶來什么壓力?

李立國: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國家。老年人口增速超過新增人口增速,“十二五”時期老年人口增量將超過新增人口增量,并在未來幾十年中呈持續升高態勢,勞動力供養負擔不斷加重。

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增加4300多萬,達到2. 21億,約占總人口的16%??粘怖先藢⒊^5100萬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 4,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強。

“十二五”期間,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年均增長100多萬,2015年將達到2400萬人,約占老年人口的11%。高齡老人往往走向失能人群,照料問題也日益突出。

《瞭望東方周刊》:除了嚴峻的數字,解決中國養老問題還面臨著什么困難?

李立國: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一方面,養老的供需矛盾突出。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只有19. 1張,不僅低于發達國家50‰~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養老服務項目偏少,設施功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緩慢,布局不夠合理,部分地區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和床位閑置現象并存,區域、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

還有,在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上,民間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養老行業屬于投資大、周期長、回報率低的微利行業。

此外,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程度還不高。全國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從業人員不足百萬,大部分養老護理員缺乏基本的護理知識、經驗和技能,專業化程度較低。養老機構中的醫生、護士、營養師、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等專業人才缺乏。

難上加難的工作

《瞭望東方周刊》:如何調節矛盾突出的供需關系?

李立國:民政部扎實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希望能夠盡快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我們一直在加快推動建立適度普惠的老年福利制度?,F在,全國已經有15個省份建立高齡老年人補貼制度,16個省份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從而減輕養老的經濟負擔。

還有就是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共同發展。我們已經在多個省市逐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在城鎮基本建立了以保障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為重點,依靠專業化服務機構,提供多種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目前全國城鄉養老機構發展到4萬多個,養老床位350多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到19. 1張。

《瞭望東方周刊》:針對養老服務隊伍建設上的問題,有沒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李立國:民政部一直關注養老服務專業化、標準化方面的工作。為了推進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民政部推出了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管理制度,加強養老護理員的專業教育、在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力求養老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能夠不斷改善,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還有就是加強標準化建設,制定和完善養老服務相關標準,加大宣傳、貫徹和落實力度。

《瞭望東方周刊》:“十二五”期間,政府對養老工作有什么新的設想?

李立國:201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系統地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基本內涵、功能定位、建設任務和保障措施。

專項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要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組織健全、規模適度、運營良好、服務優良、監管到位、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健全。

具體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健全。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社會養老服務準入、退出、監管制度,完善扶持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和擴大老年人社會優待,保護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

二是要使養老床位快速增長。按照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的目標,加強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增加養老床位。

三是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以此為依托,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在城市普遍展開,在農村加快發展。

四是加強社會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制定和完善相關標準,加大宣傳、貫徹和落實力度。

五是加強社會養老服務的信息化建設,實現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的有效銜接。

六是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教育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工作,建立以養老護理員為重點的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發展規劃。

《瞭望東方周刊》:預計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李立國:我們希望通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目標明確、體系健全的政策法規體系,促進社會養老服務規范化發展;全國養老床位總數達到660多萬張,實現養老床位總數翻一番;按標準改造30%現有床位,養老服務設施基本滿足社會需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基本覆蓋100%城市社區和50%以上的農村社區,全國基本建立起形式多樣、方便適用、廣泛覆蓋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此外,還要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具有支架性的標準體系,社會養老服務標準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國家和省級層面基本建立起統一的社會養老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信息技術廣泛用于城鄉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素質優良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為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大力支持公辦養老機構

《瞭望東方周刊》:公辦養老院應該在社會養老中承擔什么責任?

李立國:我國公辦養老機構代表政府履行基本養老服務職能,承擔著“三無”、五保以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老年人的養護、康復、托管任務和面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示范、培訓等功能,發揮著基礎性、支撐性作用。為了促進公辦養老機構建設與發展,民政部一向給予支持。

《瞭望東方周刊》:對公辦養老院的支持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立國:首先肯定是加大資金的投入。2009年~2012年,民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連續四年安排25億元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支持各地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加強公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笆晃濉逼陂g,民政部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地方建設和改造了600多個老年福利機構,用以完善設施服務功能,改善老年人集中供養條件。

當然還要有積極的指導和引導。民政部明確提出,政府主要投資建設以收養孤老優撫對象、“三無”、五保、低收入和失能老年人為主的供養型、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

此外,還要推動機制創新,讓公辦養老院能夠經得住市場的檢驗。民政部積極推動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辦養老機構運行方式,增強機構發展的內在動力。

《瞭望東方周刊》:對公辦養老院具體提出哪些要求?

李立國:民政部對各地公辦養老機構的建設布局提出了明確要求,規定國家和省級層面要建設若干具有實訓功能的養老機構;地級及以上層面要至少各建有1所專門為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務、示范性及兼顧養老護理員培訓的老年養護機構。

縣級層面要至少各建有1所以養老服務為主,兼顧為殘疾人、孤殘兒童等提供服務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

鄉鎮主要建設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并鼓勵有條件的供養機構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轉變,在保證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需要的基礎上,向農村低收入、高齡和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務,并為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供示范和支持。

民政部還明確提出,有條件或者新建的公辦養老機構,可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實施公建民營,探索以承包、委托運營、合資合作等方式,通過公開招投標,轉給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等運營。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可通過服務收費、政府補貼和慈善捐贈等多種渠道籌集運營費用。同時要求規范公建民營合作協議,確保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公益性質不變、養老服務性質不變、國有資產不流失。

鼓勵民辦養老機構的興辦

《瞭望東方周刊》:如何看待民辦養老機構的作用?

李立國:社會參與是發展養老服務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自2000年以來,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關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地方也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和實施了許多優惠政策,并采取民辦公助、公建民營和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在政府引導、組織和資助下,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涌向養老服務領域,形成了多種所有制成分、多方面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養老機構的局面。在一些地區,如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大連等地,民辦養老服務設施的數量已接近或超過公辦養老服務設施數量。

《瞭望東方周刊》:應該如何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的積極性?

李立國:近年來,國家為了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或參與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在土地供應、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一些地方還缺少相應的配套實施機制。我們希望能夠在各級政府主導下,通過優惠政策落實,著力擴大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市場多元主體作用,整合利用各方資源,壯大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能量。

《瞭望東方周刊》:建民辦養老機構有沒有“門檻”?

李立國:對養老機構的管理目前主要是通過登記許可的形式,分別由民政部門、工商部門、編制管理部門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行法人登記,尚未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制度。

要看到,養老機構的服務對象是老年人,需要提供的養護、康復、托管等服務關系到老年人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應該在其辦理法人登記前實施統一的設立許可。

《瞭望東方周刊》:對民辦養老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需要哪些方面的完善?

李立國:鼓勵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下一步,就是切實做好對民辦養老機構的監督管理,促進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健康發展。

首先還是應該加強法律法規建設?,F在正在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有可能建立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制度,為養老機構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還有,在行業標準化的建設上,要完善養老服務建筑設施、人員配備、分類管理、安全衛生等標準,加快建立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及老年人入院評估、養老服務需求評估、養老服務質量評估等制度,推動民辦養老機構規范化發展。

在民辦養老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要開展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專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建立養老機構院長崗前培訓和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制度,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

此外,要加強民辦養老機構的內部管理。指導民辦養老機構嚴格管理服務,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安全責任,排除安全隱患,建立安全保障長效機制。

還要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發揮其在養老服務行業自律、監督、評估和溝通協調等方面的作用。鼓勵行業協會參與受理、收集養老服務投訴信息,及時向行業管理部門和民辦養老機構提出意見和建議。

猜你喜歡
立國民政部民辦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辦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我在聽你歌唱
抗美援朝,毛澤東立國之戰
教育部要求各地為民辦幼兒園紓困
中國最美
教育部發布民辦本科教育首份“體檢報告”
民政部未批準任何帶有“一帶一路”字樣的社會組織
小猴逛大海
民辦高等教育:現狀、問題與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