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清酌庶羞之儀,祭杜甫先生之靈——“人日”祭祀詩圣活動溯源及現實意義

2012-12-18 20:36
杜甫研究學刊 2012年2期
關鍵詞:詩圣草堂杜甫

萬 英

作者:萬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610072。

1992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恢復了成都歷史上人日游草堂活動,并于2009年(己丑年)正月初七“人日”這一天以最莊嚴最宏大的儀式隆重舉行了祭祀詩圣杜甫典禮。這是百年來首次恢復了這一重要人文傳統。至此,人日游草堂和祭祀詩圣杜甫的活動便融為一體,成為杜甫草堂博物館最為引人注目的重要文化盛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國際在線藝術收藏網報道說:“人日游草堂”系列文化活動以弘揚詩歌文化,傳承民族經典為使命,形成以紀念詩圣杜甫為核心,群眾性詩歌文化活動為主體,結合開展傳統春節民俗活動的發展模式,古今交匯,雅俗共賞,在全國“人日”民俗活動中不僅具有獨特性、唯一性,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宣傳草堂、宣傳成都、歌頌友誼、弘揚優秀傳統的文化品牌和詩歌盛會,是當今成都最富于傳統文化內涵、極具地方特色的節日盛宴。華西都市報也以《中斷百年草堂再現人日吟詩祭杜甫》為題寫到:“今年杜甫草堂博物館特意在祭拜詩圣杜甫儀式中斷百年之后重新恢復,是對草堂“人日”活動的充實,更是對詩歌文化內涵的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贝撕蟮拿磕甑募赖洚斎?,草堂內游人如織,人們紛紛駐足于工部祠前,向詩圣杜甫像祭拜獻花?!叭f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艷慕猶勞車馬駐江干?!倍鸥Σ萏貌耖T前的這幅明代何宇度撰寫的楹聯成為人們草堂“人日”祭拜詩圣杜甫盛況的最好寫照。

人們之所以特別看重“人日”在草堂舉行的祭祀詩圣的盛典,與其豐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傳統禮儀有著密切的關系,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相傳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我國舊俗便以陰歷正月初七為“人日”,晉朝議郎董勛《答問禮俗》中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蹦铣鹤阢痢肚G楚歲時記》記載說:“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①也就是說,人們在這一天或者剪彩紙,或者鏤金箔,制成人形,貼在屏風上、帳幔上,戴在頭上。女子制作“華勝”這種飾品相互饋贈,男子則登高吟詩作賦。正月初七“人日”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歷史,是中國傳統的習俗,也是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叭巳铡币喾Q“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它的歷史遠比清明、端午、中秋等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節氣更加悠久?!叭巳铡毙纬捎谖鳚h而最盛于南北朝,在隋唐時期已經成為了春正大節。而人日各地風俗也有所不同。廣州人俗稱“人日”為“眾人生日”,人日這天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在老廣州心中,這個節日的重要性不亞于除夕、開年。按照古老習俗,這天早飯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等)制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而成都人年節習俗中重視“人日慶禱”由來已早。此俗當時是由西漢朝廷向四川作文化輻射影響時傳入蜀地。后來在蜀地又自具特色。至遲從盛唐起成都人的人日節慶即很隆重。②這就要從杜甫與唐代另一位著名詩人高適的深厚情誼談起。杜甫與高適,青年時代即結下深厚的友情,而且將此一直保持終生。杜甫早年漫游時,于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曾與李白高適兩位大詩人相遇,同游梁、宋。三位詩人情投意合,結伴而行,飲酒論詩,情同手足。杜甫于大歷元年(766)秋曾寫下《昔游》,深情回憶三人壯游的情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高適任彭州刺史。同年秋,杜甫顛沛流離,避亂成都。高適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立即作詩《贈杜二拾遺》寄贈杜甫,詩云:“傳道招提客,詩書自討論。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聽法還應難,尋經剩欲翻。草玄今已畢,此后更何言?!倍鸥Ψ浅8心罾嫌训那檎x,也賦詩作為酬答《酬高使君相贈》:此詩逐聯分答,與高詩句句相應??辗靠途?,見無詩書可討。鄰友供給,見非取資僧飯。但容聽法,則不能設難。未肯載書,亦何處翻經乎。末則謝草《玄》而居作賦,言詞人不敢擬經也。③詩中的每一句都是對應高適的贈詩所做的解答。杜甫到成都后不久,暫時借住在離浣花溪不遠的一座古寺里?!冻啥加洝分袑懙讲萏盟?,在府西七里,寺極宏麗。僧復空居其中,與杜員外居處逼近。④所以高適的贈詩中用了晉代高僧支循與許詢在講經時互不能問難的典故。意思是說,杜甫聽經如要窮辯經義,設難相詢,則須借助佛家經籍,搜尋閱讀。杜甫則回答說自己借住佛院,寺中坐壇講經,當容我諦聽法義,不過聽經而已,無意深求辯問。既然如此,故不必尋經遍覽,則佛經所喻三年,能許我用以載書。清仇兆鰲云“公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為彭州刺史,以詩寄贈,而公酬以此詩也。⑤”以后的歲月里,高適還時常在生活上給予杜甫以關心和支助。這些情況均可在杜詩中找到佐證。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

寒蕪際碣石,萬里風云來。

桑柘葉如雨,飛藿去徘徊。

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馀哀。

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

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臺。

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才。

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

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

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

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

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

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

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

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

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

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回。

龐公任本性,攜子臥蒼苔。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

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高適改任蜀州刺史,杜甫曾前往看望,分別時依依不舍。上元二年(761年),已年將60的高適遙想遠在成都的杜甫,于是題詩《人日寄杜二拾遺》并于上元二年“人日”這天將這首詩寄到成都草堂以表達對朋友的思念,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南蕃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那時的杜甫也年將50,想起當初在成都短暫的相聚,更加深了別后的相思。杜甫得到此詩,讀后珍藏篋底。沒有想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四月,高適竟一病不起,逝于寓所。杜甫得知這一消息,悲從中來,作《聞高常侍亡》:“歸朝不相見,蜀使忽傳亡。虛歷金華省,何殊地下郎。致君丹檻折,哭友白云長。獨步詩名在,只令故舊傷?!蓖?,好友嚴武也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漂泊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后來,又離開夔州,沿江東下,流寓湖湘。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正月廿一日這一天,杜甫在湖湘舟中,偶然見到藏于篋中的高適的人日題詩,但高適已逝去數年,睹物思人,杜甫“淚灑行間,讀終篇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并序),于是邊吟邊落淚作了七古《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一詩: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詩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開,迸淚幽吟事如昨。

嗚呼壯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動寥廓。

嘆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時略。

錦里春光空爛熳,瑤墀侍臣已冥莫。

瀟湘水國傍黿鼉,鄠杜秋天失雕鶚。

東西南北更堪論,白首扁舟病獨存。

遙拱北辰纏寇盜,欲傾東海洗乾坤。

邊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處覓王門。

文章曹植波瀾闊,服食劉安德業尊。

長笛鄰家亂愁思,昭州詞翰與招魂。

昔人已去,回憶幾十年的友情,往事歷歷在目,怎不令杜甫老淚縱橫,就在這一年四月,杜甫病逝于湘江的小船上,走完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這就是傳頌千古的高杜人日唱和的故事。高杜的人日唱和,區別于其他一般的即席酬唱或及時寄贈。它體現出高杜之間誠摯的友情。是古代詩人交誼的最高境界的典范。故受到后人的珍視與推崇。清咸豐四年初(1854年),時任四川學政使的何紹基在果州(今四川南充)辦完政務以后,返回成都,正值“人日”臨近。何紹基熟知高杜人日唱和的典故,所以在途中擬就一聯,而特意宿于郊外,到了人日這天奔赴草堂題寫了“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這一名聯,以表達對前賢的景仰與追懷。此聯一出,文人騷客競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揮毫潑墨、吟詩作賦,憑吊詩圣,久而久之“人日”游草堂便成了成都本地的一個風俗。每年“人日”這一天成都市民扶老攜幼,傾城出動來到草堂憑吊詩圣杜甫。

祭祀詩圣的活動,就現在我們掌握的資料,可以追溯到明代。自宋朝以來,每年文人墨客紛紛來到杜甫草堂祭拜詩圣杜甫,延續到明清時期這一祭祀活動流傳得更廣。據史料記載,明初明太祖的十一子朱椿受封為蜀王到了成都,當他看到荒廢的草堂后,便令興工重建,并親作《祭杜子美文》以示祭奠,開啟了祭祀杜甫之先河。名儒方孝孺所撰的《草堂碑記》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情況,文中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冬十二月,命臣工更作之,不逾半月而成。中為調以奉祀,廡其左右,而門其前,后為草堂,以存其舊。高杰華敞,皆昔所未有”。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四川巡撫都御使鐘藩和四川巡按史姚詳也曾倡議重修草堂,并建有專門的房屋讓和尚居住于此以侍奉香火和存放祭祀用的禮器。明武宗時曾任大學士的楊延和為此作有《重修工部草堂記》,據其所記草堂左右各建屋三間,東面三間“選釋氏之徒居之,以奉祠之香火”,西面三間“則禮神之器輿、延賓之具皆貯焉”。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也曾大規模修葺,并不斷保持日常維護,祠內像龕、祠前堂宇皆保存完好??梢娒髑鍍纱员3种漓攵鸥Φ牧曀?。

我們在今天開展祭祀詩圣杜甫的活動已然超越了祭祀的本身內涵,而成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倡導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載體。就象現在各地祭祀孔子一樣,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許多城市都舉行祭孔儀式和各種形式的孔子紀念活動,祭祀已然成為大家表達對“先賢”的仰慕和追思的一種方式,成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成都杜甫草堂“人日”祭拜詩圣杜甫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全市人民節日文化生活,體現了成都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更影響和塑造了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品德。對于弘揚詩圣杜甫積極入世的愛國熱忱,倡導其治世理念中和諧、人本的思想精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其所彰顯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不僅對塑造成都市城市文化形象,而且對構建整個社會的道德標準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乃至培養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觀都是大有裨益的。誠如首屆“人日”祭祀詩圣活動的祭文所言,詩圣杜甫“社會良知,自覺責任,窮達一貫,藹然天性。人道主義,誠實躬行,一飯不忘,國家人民?!雹蕹啥级鸥Σ萏貌┪镳^以最莊嚴的形式展示了世人對詩圣的高度尊崇,并表達了繼承詩圣宏愿,發揚其以天下蒼生為念的博愛精神和濟世情懷的堅定信念。正如《鄭州日報》一位記者所言:“以祭祀的方式隆重紀念詩圣,這是一種大氣的眼界,它對滿足人們高質量的精神生活需求有益,對一個城市的現在和未來有益?!雹吒叨拧叭巳铡背偷倪b遠絕響,詩人友誼千古的人情之美,將促使我們在詩歌浸潤的幸福生活里,繼承并發揚詩圣精神,努力建設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相處,在天府成都這方樂土上實現詩圣杜甫心中美好人居環境與和諧公正社會相融的夙愿。

注釋:

①祁和暉《又到人日吟詠時——中華人日節風俗考述》,《杜甫研究學刊》1994年第一期

②(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③④⑤(清)仇兆鰲《杜詩詳注》第九卷,中華書局1979年版

⑥張志烈《祭詩圣杜甫文》,《杜甫研究學刊》2009年第二期

⑦《一種大氣的眼界》,《鄭州日報》2009年1月22日

猜你喜歡
詩圣草堂杜甫
草堂舊事
和李杜合影
杜甫改詩
春雨中遙拜詩圣杜甫
薪草堂由來
忠貞不渝的“詩圣”杜甫
由對立走向友善
絕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