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真性原則與海南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

2012-12-22 06:23詹賢武
新東方 2012年1期
關鍵詞:文物古跡真性古跡

詹賢武

原真性原則與海南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

詹賢武

原真性保護原則對世界文化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復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根據原真性原則,要從原物與材料的原真性、傳統工藝的原真性、場所環境的原真性、歷史文化的原真性對海南歷史文化古跡予以保護,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支持。

海南古跡;原真性原則;文物古跡保護

海南歷史文化古跡是海南的文化名片,蘊藏著豐富的海南區域歷史文化信息,體現出海南獨特的人文底蘊。在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進程中,要依據原真性原則對海南歷史文化古跡進行科學保護,讓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發揮出更大的旅游文化價值。

一、“原真性”保護原則的提出及其意義

原真性的英文為“Authenticity”,又可翻譯為中文“真實性”“原生性”,涉及對象可以是文物古跡等歷史遺產,也可以是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宗教與傳說、藝術與創作等。目前,“原真性”一詞已成為文物古跡保護中的術語?!皩τ谝患囆g品、文物建筑或歷史遺址,原真性可以被理解為那些用來判定文化遺產意義的信息是真實的?!保?]

英國古跡保護的先驅者W·莫里斯于1877年提出建筑應當成為歷史,并作為歷史予以保護的觀點。我國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提出了維修歷史建筑要以“整舊如舊,以存其真”為原則,“我們須對于各個時代之古建筑,負保存或恢復原狀的責任”“須知道這座建筑物的年代,這座建筑物的特征;如見其有損毀處,須知其原因及其補救方法,……以求現存構物壽命最大限度的延長,不能像古人拆舊建新”[2]。

歷史上產生的許多國際性文件,對各國的古跡保護與修繕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1933年的《雅典憲章》提出:“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筑均應妥為保護,不可加以破壞?!?964年的《威尼斯憲章》指出:“歷史性城市和街區越來越面臨著失去結構的完整性、凋敝和徹底破損的危險,這將導致它們所代表的城市價值和文明價值的喪失?!蓖瑫r對世界范圍內的古代建筑的保護與修復工作提出若干指導原則和規定,呼吁各國在各自的文化傳統中負責實施這一規劃?!堆诺鋺椪隆泛汀锻崴箲椪隆繁晃奈锉Wo界尊奉為世界古跡保護與修復的綱領性文件,為世界范圍內的古跡保護與修復發揮了巨大的指導作用。從《威尼斯憲章》起,對歷史建筑進行保護逐步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界定了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定義,制訂了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國家保護和國際保護措施等條款,規定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地點,都由其所在的締約國依法予以保護。1977年《馬丘比憲章》呼吁各國“不僅要保護和維護好城市的歷史遺址和古跡,而且還要繼承一般的文化傳統,一切有價值的說明社會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須保護起來。保護、恢復和重新使用現有歷史遺址和古建筑必須同城市建設過程結合起來,以保證這些文物具有經濟意義并繼續具有生命力?!睆娬{要把民族文物的保護與文化傳統結合,突出城市建設中歷史遺址和古跡的經濟價值。針對《威尼斯憲章》缺乏對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古建筑和歷史園林的了解和認識的不足,1982年的《佛羅倫薩憲章》對歷史園林的定義、維護、保護、修復和重建作了具體補充,并提出“作為古跡,歷史園林必須根據《威尼斯憲章》的精神予以保存”。

然而,以上憲章只是把歷史文化遺產當作人類發展歷史的見證物,與《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制訂的世界文化遺產登錄標準大相徑庭。為此,1994年在日本奈良舉行的“關于原真性的奈良會議”,專門討論并形成了與《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標準相銜接的《關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簡稱《奈良文件》)。奈良會議從世界文化和文化遺產多樣性的立場出發,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歷史文化古跡的原真性保護原則,認為“原真性不應被理解為文化遺產的價值本身,而是我們對文化遺產價值的理解取決于有關信息來源是否確鑿有效,原真性的原則性就在于此”“所有的文化和社會均扎根于由各種歷史遺產所構成的有形或無形的固有表現形式和手法之中,對此應給予充分的尊重”。

2005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通過的《西安宣言》將環境對文化遺產和古跡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段靼残浴窂娬{“有必要采取適當措施應對由于生活方式、農業、發展、旅游或大規模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城市、景觀和遺產線路急劇或累積的改變;有必要承認、保護和延續遺產建筑物或遺址及其周邊環境的有意義的存在,以減少上述進程對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意義、價值、整體性和多樣性所構成的威脅?!睂沤ㄖ?、古遺址和歷史區域周邊環境的保護提出了解決問題和實施的對策、途徑和方法。這對我國的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具有很高的指導性和實踐意義。

目前,原真性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指標之一?!白鳛槭澜邕z產委員會明確規定的檢驗世界文化遺產的一條重要原則,‘原真性’是定義、評估和監控文化遺產的一項基本因素,是自然與文化遺產價值的基礎,是進行遺產的科學研究、保護與修復規劃及登錄與管理的依據標準?!保?]

二、海南歷史文化古跡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海南歷史文化古跡見證著海南社會的發展歷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歷史上,海南雖無兵火戰亂的洗劫,但海南氣候潮濕,臺風頻繁,雨水充沛,蟲蟻繁多,古跡的分布范圍比較廣,因此給古跡的保護帶來重重困難。長期以來,我們對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從理念到保護措施上都存在諸多弊端。

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淡化。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這一天全國的所有歷史文化古跡均免費對公眾開放。近幾年,盡管海南省文物部門做了大量的宣傳,但海南居民在文化遺產日參觀歷史文化古跡的人數明顯下降,五公祠、秀英炮臺、海瑞墓等古跡并未達到預期的參觀人數。特別要注意的是,海南的中小學生對本土的歷史文化古跡了解不多,前往參觀古跡的青少年人數非常少,他們的文化遺產意識令人堪憂。許多古跡雖經歷史的風雨尚保留完整,但人為的踐踏和破壞卻足以讓古跡在瞬間化為廢墟。

古跡的修繕和保護不及時。海南的歷史文化古跡遍布全省各地,除了許多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無法復原的古跡之外,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如文昌鋪前、臨高臨城、儋州中和、三亞崖城的騎樓,散落在各地的牌坊、碑刻、古街、古塔、古廟、古村落、古水井、古碼頭、古涼亭等,這些承載著先人智慧和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古跡,在城鄉的改造和規劃中,生存地位岌岌可危,若不采取主動的保護和搶救措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將不復存在。

古跡資源嚴重被侵占。歷史文化古跡資源不僅指古跡本身,還應包括古跡賴以存在的周邊空間環境。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一些單位只看到短期的經濟利益,隨意篡改文物古跡的功能,把歷史文化古跡作為商業場地出租給個體工商戶,甚至將古色古香的圍墻拆除,興建各種休閑娛樂的樓堂館所或鋪面。更有甚者,古跡周邊的空間環境一再被人為擠壓和侵占,在大樓林立擠壓之下,許多名勝古跡的環境空間顯得相當局促、逼仄,非常不協調。一些房地產開發商還盯上了環境幽靜的古跡遺址。

古跡修復技術和方法過于簡單。對受損毀的歷史文化古跡,許多地方采取的通行做法是,把古跡全部拆除,按照原來的比例和規模,用現代的鋼筋、水泥等材料重新修建,形成了古跡現代化的奇怪風格。對因道路修建或土地征用必須搬遷的古跡,許多地方亦采取同樣的方式,而非整體搬遷的方式。這種修復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了古跡的歷史真實性,讓古跡完全失去了歷史文化的價值和審美價值。

模糊了古跡保護和城市規劃的關系。城市規劃講求科學性和系統性,規定著城市未來發展的目標。在城市規劃過程當中,應該充分考慮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古跡的原址、范圍、景觀、環境等因素,把古跡納入城市規劃的一部分進行考量,而不是把古跡當作城市規劃中的障礙,以影響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為由,把古跡列為拆遷對象。

三、原真性是海南歷史文化古跡保護的基本準則

目前,歐美國家對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中,主要采取修護與復原、內部改建、重塑核心、重建和增建幾種方式。針對海南歷史文化古跡的存在現狀,在進行古跡保護時要注意從原真性的理念與要求出發,體現出原物與材料的原真性、傳統工藝的原真性、場所環境的原真性、歷史文化的原真性,尊重古跡的現實存在,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古跡的各種歷史文化信息。

原物與材料的原真性。海南歷史文化古跡的建筑形式、空間布局、建筑風格和裝飾圖案等,都具有強烈的本土文化韻味。保護和修復過程應注意對古跡本身原貌的保護,不能用現代建筑的理念和方法改變原物的結構和外觀。修復過程要盡量保留古跡的原材料,能繼續使用或者無法更換的材料,要采用加固的方式,以維持其使用壽命。對于不可避免的更換材料,材料的選擇上應與原物相一致,但要與原有材料之間存在可識別性。置換下來的原材料和各種構件,要妥善庫存,供研究使用。海南古跡多為磚瓦石木結構,材料多取自本地,也有從島外運入的。瓊北地區的古跡多采用當地傳統的火山灰巖,不僅有很好的耐腐性和抗震性,同時具有極高的欣賞性。南洋各地的建筑材料,如彩色玻璃、紅毛土(水泥)、鋼筋、木材等也不斷運用到海南古跡的建造中。這些材料本身蘊含著相當豐富的歷史人文的信息,因此在古跡修復過程中,要盡量保護和利用好。過去,我們基本上是把古跡徹底拆除,把原物的材料全部丟棄,代之的是鋼筋和水泥,古跡的可鑒信息基本消失。這個深刻教訓是非常慘痛的。

傳統工藝的原真性。海南古跡的建筑技藝傳承中原漢族的傳統建筑技藝,但又有所創新和發展。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中,海南形成了非常嫻熟的傳統建筑技藝,今天所能看到的龍塘傳統石雕技藝和澄邁七彩雕刻技藝,就是這些傳統技藝的杰出代表。海南古跡無論是營造技術、建筑形式、空間組織上,還是鏤空木雕、彩繪技藝等方面,無不凸顯出海南本地濃郁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藝術底蘊。對海南古跡進行修復性保護中,應盡量采用原來的工藝流程和工藝技術,不能用現代的工藝技術全部置換傳統工藝技術。對一些受到嚴重損壞而無法按照傳統工藝修復,但遺址、文獻描述、圖片等可鑒性信息尚存的古跡,可采取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進行復原和重建,但對象只限制在嚴重毀損或已經從人們的視線中完全消失的古代文化遺存。要注意嚴格區分可修復和不可修復的的對象,不能用簡單的再造和重建方式對待所有的歷史文化古跡。

場所環境的原真性。古跡的場所環境是古跡賴以存在的外部環境,包括場所的選址、位置、交通狀況,以及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等。場所環境的原真性體現了古跡與周邊環境的整體性和協調性。隨著城鄉空間的不斷拓展,土地成為當前最緊缺的資源,古跡周邊的環境在歷史的延續中不可能完全被保留下來,但原環境的空間尺度和空間關系這些關系特征是可控的。修建秀英炮臺的功能主要是海防,隨著海岸線向北推進,炮臺已離海岸線越來越遠,這是不可逆轉的客觀事實。但是隨著周邊高樓大廈依次林立,炮臺出現非常尷尬的場境,炮口指對的不是茫茫大海,而是高樓大廈。周邊環境的改變,讓炮臺失去了原真性,無形中給游客增加了文化解讀的障礙。

歷史文化的原真性。歷史文化古跡除了原物的有形價值之外,還有相當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藝術等無形價值。這些文化遺存是人類文化發展歷史的活化石,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實物體現。海南屬于熱帶海洋性氣候,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因素與其他地區不同,加上海南遠離封建朝廷的政治文化中心,歷史上行政設置級別較低。受封建禮制的影響,海南的古跡并不像中原地區那樣富麗堂皇,規模巨大。從海南的歷史文化古跡來看,海南文化與中原文化存在著密切的對接關系,是中原文化在海島上傳播的歷史見證。一些歷史文化古跡還吸收了南洋文化的特點,體現出海南文化海納百川、博大精深的開放胸襟。海南歷史文化古跡記錄著海南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學、技術、藝術等方面的珍貴信息,同時又滲透著海南人民的審美情趣、價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等內容。這些定格在眾多的海南古跡中的各種歷史文化信息,昭示著海南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

原真性原則要求對古跡采用最小干預的方式,盡可能保持古跡的外觀和結構,采取原來的傳統工藝,對古跡的物態原狀進行有效保護。保護海南歷史文化古跡要遵循原真性原則,通過科學的修復方式和嚴格的管理措施,努力修繕因自然和人為因素造成的損毀,最大程度地復原古跡的原狀,以達到全面而真實地保存古跡的歷史信息及全部價值的目的。

四、開展海南歷史文化古跡保護的幾點設想

原真性保護原則為我們開展海南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提供了新的保護模式,也提出了很高的世界標準和要求。如何開展海南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工作,筆者談幾點膚淺看法。

提高古跡保護意識是前提。歷史文化古跡遭受損毀的原因除了自然衰變、自然災害、動物侵害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人為損毀。自然衰變是構成古跡的物質結構發生變化,造成古跡發生斷裂、腐朽甚至坍塌現象,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其他因素如自然災害、動物侵害和人為損毀等,應屬于我們可控的范圍之內。對古跡的保護,要有防患于未然的主動意識和超前意識,全面、科學地排除古跡損毀的各種因素。對古跡周圍環境要定時排查,避免周圍有害物質對古跡的侵蝕,排除周邊山體、湖泊、池塘、河流可能留下的隱患。探測古跡地層的結構,了解地震源、地下水、地下溶洞等不利因素,為古跡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圍建堅固的護欄防止飛禽走獸對古跡的破壞,定期檢查柱、梁、椽等木質構件,采取科學的方式阻斷蟲蛀對古跡的侵害。人為因素是古跡遭受損毀的最大因素,因此要經常開展各種宣傳活動,特別要在廣大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古跡保護宣傳活動,讓青少年樹立起良好的古跡保護意識。同時,要加強古跡保護的立法工作,構筑法律保護體系,以保證古跡歷史的延續。

建立專業的保護隊伍是關鍵。古跡的保護需要一支綜合性很強的專業隊伍。隊伍的構成由政府的文物工作部門專家、文物古跡保護專家、文物古跡管理單位和各領域的專家組成。政府文物工作部門負責文物古跡的領導和指導、組織和協調、法規建設等工作;文物古跡保護專家負責文物古跡保護的方案制定、排查檢查、修復重建、審查驗收等工作;文物古跡管理單位負責日常管理和協助等工作;各領域的專家應由地震預測、防火防災、防蟲滅蟲、城市規劃、地質探測等方面的專家組成。這支隊伍在政府文物工作部門的領導下,開展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同時還要注意發現和培養人才;海南民間有許多建筑技術和材料工藝加工方面的能手,他們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術,在文物古跡的修復中可發揮他們的技術之長。目前,海南在文物古跡修復方面尚未組建這樣的專業保護隊伍,希望有關方面及時組建起來,把海南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做好。

重視古跡區域的規劃是保障。海南歷史文化古跡原來多建造在城郊之外,四周多為無主荒地,如今這些古跡多數被各種建筑物所包圍。在現代建筑物步步擠壓之下,古跡用地一縮再縮,有的甚至只剩下幾丈圍墻、一扇鐵門的地步。由于古跡與現在的城鄉規劃和格局顯得不協調,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古跡視為城鄉規劃和發展中的障礙。在海南新一輪的城鄉規劃中,應首先把古跡區域列入重點考量對象,維持古跡區域的獨立性,保證古跡的正常用地,盡量避免古跡周圍環境遭受破壞。遇到文物古跡不可避免搬遷的情況時,應首先征詢文物古跡的領導和管理單位,經文物古跡專家的科學論證,報請文物主管部門批準。文物管理部門應做好文物古跡區域的土地管理工作,杜絕把文物古跡用地變成商業用地的行為,給文物古跡留下較為寬裕的存在空間。

海南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給海南旅游業帶來蓬勃生機,文化觀光產業亦隨之興旺起來。但是我們應看到,文化觀光產業給海南經濟帶來可觀收入的同時,也可能對海南歷史文化古跡造成損壞。尋找兩者之間最佳的平衡點,成為我們迫切解決的問題。發展文化觀光產業,文化遺產是依托。一旦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遭受破壞,文化觀光產業就失去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任何殺雞取卵的行為都要明令禁止。在旅游開發中,必須采用原真性原則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海南文物古跡,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文化資源。

[1]張松.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242.

[2]梁思成.曲阜孔廟之建筑及其修葺計劃[G]//梁思成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82:69.

[3]鄒青.關于建筑歷史遺產保護“原真性原則”的理論探討[J].南方建筑,2008(2):11-13.

G127

A

1004-700X(2012)01-0026-05

中共海南省委黨校)

猜你喜歡
文物古跡真性古跡
泉州市鯉城區文物古跡保護與開發策略
文物古跡保護與旅游開發探析
城市化背景下文物古跡保護新解
主體間性與個性:本真性倫理如何對抗新資本主義精神
建筑原真性探微
巖上覓古跡 畫中釋春秋——紀念蓋山林先生
敦煌古跡旅游景點與《周易》
京都古跡
意象的組合——杜甫《詠懷古跡·明妃村》 李元洛
文物古跡保護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