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兒歌提高小語教學效果

2012-12-29 03:15孫立利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雜志 2012年19期
關鍵詞:葫蘆娃葫蘆兒歌

孫立利

(承德縣實驗小學 河北 承德 067400)

兒歌內容淺顯,篇幅簡短,語言輕快活潑,節奏明快易唱,是孩子們十分喜愛的一種兒童文學形式。筆者通過實踐發現,立足低段教材的文本特點及課后生字的編排情況,創作識字兒歌,用以輔助低段語文識字教學,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1. 利用兒歌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的時候,借助兒歌揭示課題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以進行識字預熱。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6課《要下雨了》,以童話的形式,向孩子介紹了下雨前特有的自然現象。結合文本特點,筆者在導入新課時先讓學生簡單交流平時觀察到的雨前天氣變化,然后出示兒歌:烏云密布天氣悶/天空一片陰沉沉/閃電婆婆把腰伸/雷聲響起一陣陣。

這首兒歌不僅喚醒了學生的生活舊知,且帶出了“悶”、“腰”、“伸”、“陣”等4個本課要識記的生字。將這幾個生字分散到課前認一認,學生興趣濃,識記效果好,進入課文學習時識字任務也就減輕了。

2. 上課時適時、恰當地引用兒歌,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若教學活動過于單一,則極易導致學習情緒下降,注意力分散。如果在課中能適時地插入一些活潑有趣的識字兒歌,讓孩子們讀一讀,動一動,演一演,不僅能調節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也為他們繼續后面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帶來良好的效果。根據功能的不同,課中識字兒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3類:

(1)用于調節情緒。二年級《我要的是葫蘆》中有一段文字特別優美:“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在教完這段文字后,我巧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聽,可愛的小葫蘆還唱起了自編的歌謠呢!小葫蘆們,快站起來隨著微風一起搖擺吧!”投影儀上出示了筆者編寫的兒歌:青青藤上開小花/小花謝了結小瓜/小瓜身上長細毛/原來是群葫蘆娃/葫蘆娃呀葫蘆娃/掛在風中笑哈哈。

兒歌中除了“藤”、“葫”、“蘆”是本課要認的生字,其余都是熟字。筆者套用了學生很熟悉的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先是帶著學生有節奏地讀,讀著讀著,慢慢地唱起來。舒緩優美的旋律既放松了身心,也是對書中優美文字的最好詮釋。這樣的課中律動,既不脫離之前的閱讀情境,又讓語文課充滿了藝術的情調。

(2)緩解閱讀疲勞。一年級下冊第27課《兩只小獅子》分別描寫了勤獅子與懶獅子的不同表現,一般老師們的做法是先學勤獅子的表現,再學懶獅子的表現。但這樣的順學教學節奏單一,形式重復,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弱化,如果在課中穿插一首小兒歌,也許就能避免閱讀疲勞的發生。于是筆者在教完勤獅子的表現后,出示了兒歌:小獅子,練本領/滾、撲、咬,能吃苦/靠自己,不偷懶/將來長大當獅王!

兒歌包含了“練、滾、撲、咬、苦、懶、將”等多個生字,對上半節課隨文所學的生字做了及時的再認鞏固,同時也熱情贊美了勤獅子的優秀品質。由這首兒歌過渡到學習懶獅子的表現,顯得十分自然妥帖,課堂節奏稍做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被調動起來。

(3)滲透識字方法。在現在通用的新簡化字中,形聲字占了絕大多數。正是由于漢字這一特點,就產生了形近字眾多這一現象。而形近字混淆恰是低段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出現的最大問題之一。有人以一個獨立字為母體,以加偏旁的方式派生繁衍形成字族,進行識字教學,這就是“字族識字法”。其實我們也可以立足文本,編寫“字族兒歌”。

如《我要的是葫蘆》一課,第一段中同時出現了生字“哇”和熟字“娃”。筆者先鼓勵學生展開頭腦風暴,給“哇”換偏旁還能變成哪些字,再根據學生的交流,現場編寫兒歌:張口一聲“哇”/用手往上掛/有水是水洼/桂樹開桂花/女孩抱娃娃/捉蟲能手小-青-蛙。

學生打著節奏朗讀兒歌,輕松地辨析出不同的偏旁表示的不同意思,了解到區分形近字的一個重要辦法就是關注偏旁。

3. 在教學結尾巧妙運用兒歌作小結,可以加深對生字的印象 很多時候,兒歌還可以用于課堂教學的尾聲。根據其作用的不同,也可將兒歌分為以下幾類:

(1)內容總結型。如二年級下冊第19課《最大的書》,結課時筆者出示這首兒歌:厚厚的巖石像冊書/文字、圖畫多豐富/“畫”著雨痕和波痕/“寫”著煤炭和礦物/地質勘探好叔叔/根據“書本”尋寶物!兒歌以七言的方式編寫,押“u”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其中包含了本課要認的“厚、巖、冊、痕、質、堪、尋、寶”等8個生字。其內容提取了課文的主要信息,將“最大的書”——巖石的特點以簡潔的語言梳理呈現,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小結,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借助這首兒歌,筆者還鼓勵學生到課外書中繼續查找資料,看看在巖石這本“書”中,還能讀懂哪些“文字”和“圖畫”,還能找到哪些“寶物”。

(2)主題升華型。低段的教材選文以童話、故事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為主,此類文章往往將品德教育、情操熏陶滲透在故事情節之中。教學這類課文時借識字兒歌來點明主題,復現生字,也可算得上是“一舉兩得”。

如二年級上冊第20課《紙船和風箏》,講述了小熊和松鼠從“團結友愛——發生爭吵——重歸于好”這樣一個溫馨故事,結課時,筆者帶領學生齊讀兒歌:

折只紙船往下漂/扎個風箏往上飄/放個松果是快樂/掛個草莓是幸福/快樂和幸福/樂壞了小熊和松鼠/好朋友,不爭吵/多友愛,齊歡笑。

兒歌包含了6個認讀生字,并特意將文中出現的“漂”和“飄”這對同音字換個語境再次呈現,起到了很好的生字復習的作用。兒歌內容與課文內容相呼應,最后一句又點明了故事主旨,使學生受到道德熏陶。

(3)啟動寫字型??v觀老師們的日常教學,低段語文課中的寫字指導往往和閱讀教學相割裂。老師們一般的做法是先學文再寫字:先出示今天要寫的字,再觀察講解,教師范寫,然后學生把每個字練幾次。由于教學程序的雷同,久而久之,每到寫字環節,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就下降了。借助識字兒歌,就能將閱讀教學與寫字指導較好地融合起來。

猜你喜歡
葫蘆娃葫蘆兒歌
葫蘆瓜
識字兒歌
睡覺兒歌
寶葫蘆
畫葫蘆
你喜歡哪個卡通人物
葫蘆娃
葫蘆娃
兒歌6首等
念兒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