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國外發展形勢跟蹤研究

2013-01-29 11:30丁克永吳小平許百泉顏世強王黔駒
中國礦業 2013年7期
關鍵詞:資料數據庫信息

連 健,丁克永,吳小平,許百泉,顏世強,王黔駒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全國地質資料館,北京100037)

1 國外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現狀

目前國外市場經濟國家的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大多數國家均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管理與服務體系,為滿足社會多方需求,正處于由簡單的借閱服務向知識服務方向轉變過程中。我們對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外發達國家開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形勢進行了詳細跟蹤分析,取得系列成果:一是收集了大量具有參考價值的中外文原始資料,為對比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對資料按照法律法規、信息集群技術、系統管理與運行、信息服務等進行了分類和整理;三是選取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對比研究,跟蹤了英、法等國在地質資料匯交方面的法令法規及執行方式,對歐、美、日等國家的鉆孔信息數據、地下水數據、地基信息數據和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系統的技術特點、信息發布方式、信息服務模式等進行了對比分析;四是從多層次多個角度對我國地質資料信息的集群和服務現狀進行了分析,考察了我國目前地質信息技術及服務的特點及薄弱環節,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性建議。

1.1 地質資料資源匯聚現狀

地質資料信息,是影響地質資料管理體制的重要因素。地質資料信息的主要生產者是政府部門或政府主管的公共機構。這些機構的資金來自于市民所繳納的稅金,所以英、美、加、澳、日等西方主要國家認為地質資料信息數據,特別是利用來自納稅人的公共資金實施的國家項目、公共機關獲得的地質資料信息應歸屬于社會,是屬于全社會的公共財富。公眾有了解使用除涉密外的地質資料信息的權利,政府機構也承擔著保管公開地質資料信息的責任和義務。這就為地質資料信息的集群和服務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和法律基礎。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多元化,有民間資本也參與地質調查中。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地質資料,除了國家實施的地質調查項目之外,對于民間地質調查活動中所獲取的地質資料成果也予以匯交管理,并在相應的法律框架和使用規則下向社會公開。

大多數的國外市場經濟國家已經建成了一大批的地質資料信息數據庫,并開發了基于網絡技術、面向地質資料管理的信息系統和社會服務系統[1-2],從而顯著提高了地質資料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強了公眾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地質資料的意識,促進地質資料的全方位積聚。

1.2 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現狀

大體各國地質資料服務機構主要提供各類基礎地圖、地質圖;各類基礎地學數據;各類航空圖片;地學出版物和科普產品。在基礎地質圖和地學數據方面,各國雖有所差別,但多以中小比例尺為主。產品介質包括紙質、網絡、電磁介質(DVD/CD為主)。各地質調查機構在提供資料信息方面包括免費和付費兩種形式,對主動提供網絡等服務的實行免費提供,對形成服務成本的實行付費服務,但只收取很低的成本費用,一般都需政府批準收費標準,并明碼標價[3]。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各國都十分重視通過網絡開發提供資料信息服務。

英國地調局建立了先進的OneGeology服務平臺[4],使用最新的網絡地圖服務技術,采用分布型、動態的和可持續的模型,從參與國家的數據源中提供數碼地質地圖數據,而其數據則留在各個提供數據的國家,讓各國及其公眾能夠分享數據資料。它已是一個國際性服務平臺,參與OneGeology的國家有110多個,并得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等支持,我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通過CCOP組織與OneGeology進行聯絡[5]。

美國地質調查局管理的國家數字目錄是一個具有初級網絡入口的全分布式系統服務平臺,可以查找美國任何地方公開有用的聯邦和州地球科學數據。許多資料能夠經由因特網通過數字形式傳輸。國家數字目錄設計要求能有效地處理專業地球科學家的任何專業查詢。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為查詢地球科學數據和樣品提供一站式網絡門戶(one-stop Webportal)[6]。

日本花費數年時間對現有的多種地下構造信息進行了整合加工,構筑起集群化地下構造數據庫和相應的系統平臺,在2011年開始投入運行并以此展開了信息服務[2]。相關的地基數據庫有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NIED)、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土木研究所(PWRI)、地盤學會(JGS)、國土地理院(GSI)、各地方整備局構筑的地質圖數據庫、地質鉆孔數據庫、巖心物性數據庫、地盤力學信息數據庫、地基信息的鉆孔柱狀圖數據庫、土質數據庫、道路地質圖、危險地帶數據庫、表層地基信息數據庫、建筑費用信息數據庫、地質圖和地基圖,數據庫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由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開發可靠的應用系統平臺用來管理從表層到地球內部構造的地下構造信息,通過融合匯交各個部門的基礎數據庫,可以把集群化的地質信息和地盤信息提供給用戶。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則在數據庫基礎上建立3維地質模型和物性等評估模型。這些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平臺為開展地基信息服務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信息資源的基礎。

1.3 地質資料服務產業化現狀

國外從事地質資料信息處理服務的機構形式多樣,數量眾多,大小不一,專業分工很細,大體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資料信息采集機構,這類機構專門以采集生產信息產品為主要目的,絕大部分與礦業、工程等相關的勘查開發活動相關,這一活動基本上屬于礦業或勘查服務業,產生的資料信息有其專門目的,但又可為他人利用。第二類是信息處理服務機構,這類機構利用專有技術對客戶資料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收取勞務費,實際上是技術服務。在石油領域這類公司眾多,特別是物探資料處理,往往幾家背靠背處理解譯,市場需求很大。第三類是收集利用已有資料信息(少數自己專門采集),進行分類加工集成形成新產品或集約產品,有償提供社會利用,或開展咨詢資訊服務。這類是以資料信息為主要服務內容和載體。第一類和第二類與信息服務相關,已形成產業。第三類是真正的資料信息服務業,在國外已形成一定規模,有一些世界聞名的咨詢資訊公司,例如英國石油公司(BP)、C&C Reservoirs(碳酸鹽碎屑鹽油藏國際有限公司公司)、IHS(Information Handling Service)能源集團等。

在美國,除國家地質調查局外,眾多的商務伙伴(Business Partner)也加入到了地質資料產品的供應行列。各個州都存在較多的商業合作伙伴,它們對地形圖、數字制圖、地理數據、航片和圖像等產品進行銷售[2,6]。實際上,美國在科學數據共享方面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機制,政府擁有、產生和政府投資產生的數據納入到“完全與開放”共享管理機制;私營公司投資產生的數據納入到“平等競爭”市場化共享管理機制。

加拿大政府只提供公益性資料,因此部分地質調查資料產品是由商業投資者提供或使用的。企業和個體利用公益性資料,鑒別探查靶區及找礦勘探等,其生產的地學產品由企業或個體按市場規則出售或提供服務,它們不僅將公益性投資形成的地質調查產品整理后盡可能及時發布,而且積極研究和解決用戶在地質調查產品使用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和問題,積極回應用戶提出的各種問題,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術幫助等。

英國石油公司(BP)主要業務是石油勘探開發煉化與產品流通,但自1951年以來,每年BP公司跟世界各國政府和公司合作得到能源統計數據,經過整理和分析匯編成冊,即《BP世界能源統計》,收錄截至上年底世界范圍內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一系列最新數據,并揭示能源消費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權威的能源統計信息發布機構。

美國C&C Reservoirs(碳酸鹽碎屑鹽油藏國際有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休斯頓,在英國倫敦、中國香港和北京分別設有歐洲及亞太子公司。公司主要通過先進的數字對比知識系統——DAKSTM為上游石油公司提供油藏和油田對比。已集成提供超過一千多個世界最重要的油田和油藏的詳細油田評價、油藏產能分析報告、綜合地質及油藏工程數據庫。通過嚴格分析和標準化過程提供已有資料的重新解釋、核查和綜合,全世界幾乎每個盆地、區帶和油藏類型的開發經驗教訓??蛻敉ㄟ^使用DAKSTM可以在勘探、開發和生產方面獲得知識、信息和資料,產生新的勘探思想、評價勘探遠景區帶的儲量、減少勘探風險、進行油田開發方案的優化、油田產能的標定等。

美國IHS(Information Handling Service)能源集團是一家全球能源咨詢公司,成立于1959年,總部位于科羅拉多州的道格拉斯(Douglas)郡。主要業務包括世界范圍內石油咨詢、經濟評價和石油信息。主要的服務特色包括綜合全面的信息服務,提供信息資訊、項目評估、投資決策等咨詢服務;利用專業軟件和專家的專業知識對信息進行處理,提供有創造價值的信息服務;利用在世界各地設立45個辦事機構,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的2000多專家,收集信息、協調關系,及時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提供動態及時的信息服務。IHS擁有多種專業數據庫,包括勘探開發數據庫、世界盆地數據庫、全球勘探生產服務數據庫、石油經濟政策方案數據庫、國際項目和投資經濟數據庫和PROBE數據庫等,涉及444個盆地、23070個油田、52.5萬個油井;同時還涉及全球43880個石油合同、79300個(公司)參與者以及管道設施等方面信息。IHS所監測的油田產量占全球年產量的85%,號稱是“沒有油田的油公司”。世界主要的油公司都依賴于IHS提供的數據庫來確定投資方向、投資決策、確定并位以及跟蹤油氣田狀況、鉆井和生產活動等。

1.4 地質資料服務的政策保障

國外政府機構地質資料服務規定主要根據各機構的職責,同時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也對資料信息生產、提供、保護進行規范[8]。在此方面美國走在各國前列,制定了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為了促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頒布了《信息自由法》,此后又制定了《隱私權法》、《陽光法案》及《聯邦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條例》。80年代以后,信息政策的重點主要是保護和支持出版、通訊、廣播、信息、流通等行業產業的發展,先后通過了《版權法規》、《計算機軟件保護法》、《消費者因特網隱私保護法案》等。同時,美國各州也制定了有關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美國較為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也促進了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保障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是各國政府的一致立場。加拿大出臺《信息獲取法》,規定聯邦政府檔案記錄中所載的信息,除該法明確免予公開者外,都應向公眾提供。為保護商業產業發展,加拿大還頒布了《隱私權法》、《版權法》、《專利法》等有關信息服務的法律。澳大利亞聯邦1967年PSLA法案的規定,所有的公司和組織都可以獲得澳大利亞海洋范圍內的地震調查數據,但這些公司都要向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提供原始和加工后的數據格式。印度自2005年10月也實施了《信息權利法》,并積極響應《布達佩斯開放獲取計劃》,于2006年提出了“國家開放獲取最優政策”,鼓勵政府資助科研成果的開放共享。

2 國外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總體發展趨勢

從全球視角看,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的主要趨勢是由主動借閱服務向知識服務轉變。從服務對象看,服務社會大眾,其宗旨是服務每一個有需要的人;從服務方式看,靈活多樣,以協同共享服務機制為基礎開展多層次、分布式和一站式服務,包括傳統借閱,通過信函、傳真、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定購,通過網絡在線瀏覽、查詢、下載服務等;從服務內容看,提供地學領域各學科、多種介質的多種產品,主要有地圖產品、地學數據產品、出版物、科普產品等;從服務政策看,其核心是按照用戶需求實施差別化的分類分級服務。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國外的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化的覆蓋面范圍在逐漸擴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地質資料的集群化產業化由最初的專業性服務向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由最初的基礎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到如今的航空遙感、磁法異常、地球化學調查、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和災害地質等這些方面全面的集群化產業化轉變。各種信息化的技術也為這一轉變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2.2 國外的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化的大眾化程度逐漸增強

地質資料如果要體現其長久的生命力和服務功能,面向大眾化則是其必然的經歷路程。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大眾對與其息息相關的地質信息如:旅游地質知識、地質災害知識等越來越急需,這就迫切需要政府服務機構提供這種必要的地質資料信息。

2.3 國外的從事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化的中介機構逐漸增多

國外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機構大部分只對基礎元數據進行信息的收集和組織發布,而更深層次的信息挖掘和數據加工功能大多數由專業的技術公司來進行,它們針對不同信息需求單位的特定要求,在國家提供的基礎數據上進行再加工,然后以此來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樣既節省了政府的運行成本,又為信息需求單位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形成了政府、信息需求者和中介機構共贏的局面,為地質資料信息化產業化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2.4 政府角色由單純的管理者逐漸向服務提供者轉變

國外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的職能大多數都設立有專業性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機構,其管理角色主要以提供服務為主。政府的職能主要是設計規劃,針對基礎性的地質資料進行元數據的采集和規劃編制。

2.5 注重客戶信息反饋

國外市場經濟國家的地質調查機構都十分重視客戶的反饋信息,例如:美國地調局(USGS)在2005年度的客戶服務計劃中加強了地質信息網絡服務和客戶滿意度調查。通過客戶服務計劃開展客戶服務活動和客戶滿意度調查,同時利用聽證會這種形式,美國地調局(USGS)可以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并根據客戶的反饋信息調整了未來的科學發展方向和新的重點領域。

2.6 注重多領域的合作

大多數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十分重視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及企業的合作。許多項目都由研究機構作為主體來進行運作,高等院校則往往會承擔起創新研究的角色。

2.7 注重成果宣傳與科普教育

大多數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十分注重對科技成果的宣傳和教育,例如為廣大的學生和相關愛好者提供大量的地質資料信息,從而達到知識的傳播和教育得目的。

2.8 采用最先進的信息化技術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同樣需要應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已經采用了WebGIS技術,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瀏覽器瀏覽地圖,也可以在地圖上進行搜索。這種圖文并茂的查詢方式,不僅可以通過關鍵詞查詢,還可以在地圖上直接查找。但是,美國地質調查局在他們的戰略計劃中明確提到,用先進的、超前的信息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支持。信息化服務技術的不斷更新依舊是美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發展重點。

3 可借鑒的經驗與建議

3.1 可借鑒的經驗

1)高度重視市場需求調研。市場經濟是其工作動力源泉。地質資料部門均有公共關系部,開展需求調研,了解政府、企業、社會大眾需求,指導服務產品開發。由傳統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

2)針對不同需求的地質資料服務產品日益豐富。按照用戶需求和研究情況,進行原始數據、報告、期刊、地圖以及數據庫等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分類服務,積極發展新型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組織,不斷擴展電子資源服務和開發服務產品,尤其是數據庫形式產品更加呈現多樣化,近期向三維交互操作發展趨勢明顯。

3)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發布方式多樣,獲取程序公開透明。傳統的借閱式服務效率較低,服務主動性不高,已遠遠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國外發達國家的地質資料服務機構積極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利用數字化和網絡化等新技術,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方式為公眾提供服務。在傳統借閱服務的基礎上,依托先進的網絡平臺,搭建地質資料數據庫等,將最新的資料傳播給社會,并與用戶開展互動,方便用戶隨時隨地地獲得所需地質資料,并根據自己的需要制定各自的發展政策和規劃,基于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地質資料信息集群服務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4)保障及基礎設施到位。國外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機構的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地質、信息、檔案人才齊備;服務所需的軟硬件設施先進,能夠提供人性化的方便服務;地質資料資源豐富,能夠保證服務的準確與全面。

3.2 相關建議

要解決以上問題,提升服務能力,需要以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為抓手,構建覆蓋全國聯系全球的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體系,建設國家及區域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推進“資源數字化、管理現代化、服務網絡化、建設標準化”,加強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提升服務能力、拓展服務領域,滿足多方需求。

1)開發豐富的服務產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以需求為主導開發產品,在充分了解掌握需求的基礎上,形成產品生產指導目錄,包括名稱、形式、基本內容、發布方式等。

2)發布相關的服務內容。主動發布掌握的各類地質資料信息,及時發布服務產品目錄,包括名稱、形式、基本內容、獲取方式等,公布服務機構、服務指南等信息。

3)建立激勵與約束政策。要引導需求調研,開發產品,作好服務。尤其是引導商業組織機構開發商業性服務產品,擴大產業規模。

4)構建集群服務體系。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建立覆蓋全國聯系全球的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體系。

5)修訂地質資料條例。在權益保護、涉密問題、服務、機構與從業資質、三類資料一體化方面取得突破。

[1]姚華軍,賀冰清,曹獻珍.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和產業化的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9(9):4-7.

[2]朱衛紅,丁輝,石小亞,等.國外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的經驗及其啟示[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8):122-124.

[3]周進生,吳強.國外公益性地質調查資料社會化服務綜述[J].世界有色金屬,2007(3):60-62.

[4]地質一體化——歐洲計劃網站[EB/OL].[2013-5-15].http:∥onegeology-europe.brgm.fr/.

[5]One Geology計劃網站[EB/OL].[2013-5-15].http:∥www.onegeology.org/.

[6]朱衛紅.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產業化的技術和應用課題[J].情報雜志,2011(4):172-177.

[7]高兵,王永生.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政策問題探討[J].資源與產業,2010,12(S1):67-70.

猜你喜歡
資料數據庫信息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訂閱信息
數據庫
數據庫
數據庫
數據庫
展會信息
資料哪去了/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